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民生产总值(GDP)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综合指标。该文分析了改革开放30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变化经历的三个阶段和GDP产业结构随着经济增长的变化趋势,进而指出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GDP;人均GDP;三大产业;产业结构
一、引言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并提供给社会最终使用的、以市场价格计量的社会产品总量,即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949年到现在特别是1978年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场经济地位逐步确立和完善。因此,本文选用全国GDP及产业结构相关数据,分析1978-2008年全国GDP及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与特点,为国民经济提出一些建议。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特征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
根据GDP核算方法反演的新中国的第一个GDP数据为1952年的679亿元,1978年为3645.2亿元,到2008年GDP总量达到300670亿元。1952-1978年间年GDP增长量2966.2亿元,年均增长率1.31%,而1978-2008年间年增长量297024.8亿元,年均增长率8.08%。2007年我国GDP已超过德国而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由此可见,改革开放后,我国GDP增长较快,同时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在此期间,我国GDP总体呈指数上升趋势。从GDP变化过程并参考有关资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
1 1978年-1991年的经济体制转型初期阶段
在1978年-1991年期间,在体制和制度上,对我国自1949年以来实行的20年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探索和改革,经济增长初见成效,国民经济有所增长。我国GDP总量由1978年的3645.2亿元上升到1991年的21781.5亿元,GDP增长率为4.9%。
2 1992年-2002年的全面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阶段
1992年-2002年的全面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阶段,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为主、政府适当干预为辅的市场经济体制,使得经济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从图中也看出,此阶段GDP快速增长,GDP增长率为3.47%。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0793.7亿元,实现了GDP总量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到2002年GDP达到了120332.7亿元,是1978年的33倍。
3 2003年至今的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阶段
从2003年至今的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新阶段,我国顺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加入WTO为契机,抓住战略机遇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据商务部资料,截至2006年已有66个国家承认中国是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国的经济不可避免的受到国际经济局势变化的影响。我国GDP经济增长率受2007年底出现的经济危机的困扰从13%下降到2008年的9%,但是国民生产总值仍然增加到300670亿元,较1978年增长了81%。
(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我国人均GDP与GDP的增长趋势相符,也呈现出指数上升趋势。由于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尽管GDP总量不断增加排名也已跃居世界前位,但人均GDP全球排名仍然靠后。
三、GDP的产业结构及其变化
(一)三大产业总体变化趋势
总体来说,三大产业都呈现出增长趋势,但自20世纪90年代末,第二及第三产业GDP增长速度明显快于第一产业。第一产业(即农业)在GDP中的份额从1978年的1027.5亿元上升到2008年的34000亿元,并保持着稳步增长的态势,其增速为32%。第二产业在1992年以前增长缓慢,但之后快速发展,其总产值较1978年增加了82%,并在2008年达到146183.4亿元。我国第三产业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发展,其总产值从1978年的872.5亿元上升到了2008年的120486.6亿元,增速超过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高达137%。
(二)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总体上符合世界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即第一产业贡献率下降,第二产业规模相对稳定,同时第三产业贡献率稳步趋升的态势。
我国的产业结构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逐步摆脱了第一产业基础薄弱,第二产业发展不均衡以及第三产业水平低下的问题。尽管如此,三大产业之间仍然存在着发展不对称的问题。
首先,第一产业中仍存在劳动力过剩问题,有近一半的劳动力在从事传统而低效的农业生产。其次,第二产业增长依然过快,贡献率变化不大,其中仍以重工业增长为主,但其吸纳的劳动力仅占20%左右,部分工业增长依然是靠高耗能、高投资、高污染实现。第三,我国第三产业产值贡献率略超1/3,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也只有30%左右,这说明我国经济的现代化程度还不够高,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还不协调,城市化与第三产业的良性互动局面还未形成。
四、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GDP以及三大产业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在加快,但是要保持经济合理稳定快速的发展,就需要不断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首先,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以提高农业劳动的生产效率并提高农业产量。
其次,鉴于第二产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我们应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改变过去粗放型的生产方式,降低能源消耗,不以破坏环境作为工业发展的代价。
最后,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及高科技产业以优化现代产业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优化资源配置。
关键词:GDP;人均GDP;三大产业;产业结构
一、引言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并提供给社会最终使用的、以市场价格计量的社会产品总量,即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949年到现在特别是1978年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场经济地位逐步确立和完善。因此,本文选用全国GDP及产业结构相关数据,分析1978-2008年全国GDP及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与特点,为国民经济提出一些建议。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特征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
根据GDP核算方法反演的新中国的第一个GDP数据为1952年的679亿元,1978年为3645.2亿元,到2008年GDP总量达到300670亿元。1952-1978年间年GDP增长量2966.2亿元,年均增长率1.31%,而1978-2008年间年增长量297024.8亿元,年均增长率8.08%。2007年我国GDP已超过德国而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由此可见,改革开放后,我国GDP增长较快,同时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在此期间,我国GDP总体呈指数上升趋势。从GDP变化过程并参考有关资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
1 1978年-1991年的经济体制转型初期阶段
在1978年-1991年期间,在体制和制度上,对我国自1949年以来实行的20年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探索和改革,经济增长初见成效,国民经济有所增长。我国GDP总量由1978年的3645.2亿元上升到1991年的21781.5亿元,GDP增长率为4.9%。
2 1992年-2002年的全面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阶段
1992年-2002年的全面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阶段,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为主、政府适当干预为辅的市场经济体制,使得经济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从图中也看出,此阶段GDP快速增长,GDP增长率为3.47%。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0793.7亿元,实现了GDP总量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到2002年GDP达到了120332.7亿元,是1978年的33倍。
3 2003年至今的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阶段
从2003年至今的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新阶段,我国顺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加入WTO为契机,抓住战略机遇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据商务部资料,截至2006年已有66个国家承认中国是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国的经济不可避免的受到国际经济局势变化的影响。我国GDP经济增长率受2007年底出现的经济危机的困扰从13%下降到2008年的9%,但是国民生产总值仍然增加到300670亿元,较1978年增长了81%。
(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我国人均GDP与GDP的增长趋势相符,也呈现出指数上升趋势。由于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尽管GDP总量不断增加排名也已跃居世界前位,但人均GDP全球排名仍然靠后。
三、GDP的产业结构及其变化
(一)三大产业总体变化趋势
总体来说,三大产业都呈现出增长趋势,但自20世纪90年代末,第二及第三产业GDP增长速度明显快于第一产业。第一产业(即农业)在GDP中的份额从1978年的1027.5亿元上升到2008年的34000亿元,并保持着稳步增长的态势,其增速为32%。第二产业在1992年以前增长缓慢,但之后快速发展,其总产值较1978年增加了82%,并在2008年达到146183.4亿元。我国第三产业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发展,其总产值从1978年的872.5亿元上升到了2008年的120486.6亿元,增速超过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高达137%。
(二)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总体上符合世界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即第一产业贡献率下降,第二产业规模相对稳定,同时第三产业贡献率稳步趋升的态势。
我国的产业结构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逐步摆脱了第一产业基础薄弱,第二产业发展不均衡以及第三产业水平低下的问题。尽管如此,三大产业之间仍然存在着发展不对称的问题。
首先,第一产业中仍存在劳动力过剩问题,有近一半的劳动力在从事传统而低效的农业生产。其次,第二产业增长依然过快,贡献率变化不大,其中仍以重工业增长为主,但其吸纳的劳动力仅占20%左右,部分工业增长依然是靠高耗能、高投资、高污染实现。第三,我国第三产业产值贡献率略超1/3,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也只有30%左右,这说明我国经济的现代化程度还不够高,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还不协调,城市化与第三产业的良性互动局面还未形成。
四、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GDP以及三大产业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在加快,但是要保持经济合理稳定快速的发展,就需要不断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首先,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以提高农业劳动的生产效率并提高农业产量。
其次,鉴于第二产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我们应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改变过去粗放型的生产方式,降低能源消耗,不以破坏环境作为工业发展的代价。
最后,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及高科技产业以优化现代产业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优化资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