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夫·乔布斯失去的十年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lwz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再次阅读沃尔特·艾萨克森为史蒂夫·乔布斯撰写的传记时,我感觉这本书并不像它刚出版时遭受的一些负面评论里描述的那样拙劣。当然,也不如已经备受赞扬的那些传记如荣·切尔诺的《洛克菲勒传》那般丰富。
  它的优点是,至少具备了足够多的一手信息。它的作者是美国最好的记者和传记作家之一。即使因为时间不够久远漫长,它的丰富性会因此受到一点影响,但它至少可以让人从中看到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商人的真实经历与想法。
  在史蒂夫·乔布斯30岁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他被董事会从他一手创立的公司中赶走。这已经成为了乔布斯神话中最悲情也最传奇的一幕场景。我们无法想象,假如乔布斯在同斯卡利的斗争中获胜,留在了苹果公司,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回到当时的场景,我们只会看到,史蒂夫·乔布斯那时尚不是一个好的CEO;他的确在产品和营销上有许多过人之处,但是作为一个产品和营销天才,他的问题是,他很难被管理。
  如果连一心想要跟乔布斯维持好关系的斯卡利也难以同乔布斯一起工作,苹果的董事会应该很难再从美国商界找到另一个人。
  我们必须记住,斯卡利绝不是碌碌无为之辈。在被乔布斯以一句“你是想继续卖糖水还是要改变世界”打动,加入苹果公司之前,家庭出身良好的斯卡利已经是百事可乐的总裁,也是当时美国商业世界公认的顶级营销专家。
  他本不会对苹果公司感兴趣的。他可以继续驾驶自己的凯迪拉克轿车,去百事公司占地144英亩的豪华总部上班—“斯卡利的大办公室配有波斯地毯、9面窗户、一个小的私人花园、一间隐匿的书房和独立卫生间”,沃尔特·艾萨克森在书里写道。他开始对苹果公司的CEO职务格外上心,一个重要原因是当他去洛杉矶看望他和前妻所生的两个十几岁孩子时,这两个生活在电影之都的孩子崇拜乔布斯要远胜于崇拜任何电影明星。
  当不经意提到他要去见史蒂夫·乔布斯时,孩子们惊叹不已。成为自己孩子的偶像的老板,对一个父亲来说,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好的工作吗?
  除了聘请约翰·斯卡利之外,1983年和1984年苹果还发生了其他一些重要的事情:苹果麦金塔电脑的发布;引起了轰动的“1984”广告;以及乔布斯没有当选《时代》周刊年度人物。
  《时代》周刊年度人物事件给史蒂夫·乔布斯造成了不少伤害。沃尔特·艾萨克森在书中写道,乔布斯告诉他,他之所以没有当选成这个年度人物,是因为当时的记者迈克尔·莫里茨个人在搞鬼,“我们两个同龄,而我当时事业已经非常成功了,我能看得出他很是嫉妒,他又恰好掌握了有利条件。所以他写了一篇恶毒诽谤的文章。纽约的编辑们看到这篇文章后说,我们不能让这种人当‘年度人物’。这真的让我很伤心。”
  当然,这件事情对莫里茨的影响远比对乔布斯的大。莫里茨后来辞职去写了一本关于苹果公司的书《小王国》。随后他加入了风险投资机构红杉资本,因为参与投资了雅虎和谷歌成为风险投资大亨。
  乔布斯的30岁生日是在他被迫离开苹果公司半年之前过的。在发给客人们的请柬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有句古老的印度谚语是这样说的,在人生的头30年里,你养成习惯;在后30年,习惯塑造你—我们会发现这句话其实在乔布斯身上也不太确切。
  应邀而来的1000名客人中包括了比尔·盖茨(当时微软还是苹果的合作伙伴,而不是最大的敌人)、史蒂夫·沃兹尼亚克(苹果公司的联合创始人)、米切尔·卡普尔(莲花软件的创始人,另一位硅谷巨头)和约翰·斯卡利等人。
  在1985年2月,也就是乔布斯30岁生日的当月,作家大卫·谢夫在《花花公子》杂志上发表了对乔布斯的长篇访问。
  在其中,乔布斯说:“一个艺术家到了三四十岁还能做出惊人的东西,这是很罕见的。当然,有些人天生就有求知欲,永远像小孩一样对生命充满敬畏,但是这种人很少……如果你想有创造性地过自己的生活,就像艺术家一样,就不能常常回顾过去。不管你做过什么,以前是怎么样,你都必须心甘情愿地接受一切,并将一切抛诸脑后。外界越是试图强化你的形象,你就越难做一名艺术家,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艺术家说:‘再见,我得走了,我要疯了,我要离开这里。’然后他们就离开了,在某处休隐。也许之后他们又会重新出现,变得有些不同。”
  事后重新再读这篇访问(大卫·谢夫这篇访谈一点也没有过时,在过了30年之后还曾被广泛阅读,也就是史蒂夫·乔布斯去世之时),我们会发现乔布斯在访谈中很有预见性地谈到了很多问题,包括他跟苹果公司的关系、他如何看待创造力的延续等。
  如果仔细读沃尔特·艾萨克森关于史蒂夫·乔布斯离开苹果之后的那几章,我们可能会认同艾萨克森的观点,即“他后来的巨大成功,并非因为在苹果的下台,而是下台后华丽的失败”。
  “对于史蒂夫来说,最好的事情就是我们解雇了他,叫他滚蛋。”亚瑟·罗克(苹果公司董事,硅谷的风险投资教父)之后说。许多人也认为,这种严厉的爱让乔布斯变得更明智,更成熟。但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离开苹果后,在自己创建的新公司里,乔布斯能够释放自己的所有天性,无论好坏。他自由了。结果是一系列炫目的产品,但都遭遇了市场失败的重挫。
  不经意之间,乔布斯完成了他自己在访谈中所说的那种艺术家的流放。或者,有如古龙武侠小说中“嫁衣神功”般的成功:先经历前功尽弃的挫折,然后反而能取得更加巨大的成功。
  从1985年30岁的乔布斯离开苹果,到 1995年他40岁这之间的十年,是史蒂夫·乔布斯失去的十年。
  他在这十年期间“少有建树”,更多的是在放纵自己的情感—当然,他投资了皮克斯。没有了董事会和合作者的约束,他可以将自己认为的好东西推到极致,比如对设计的偏好,对封闭的狂热。但收获的只是挫折。挫折的教益是让他认识到完美主义的弊端,从而能成为一个更好的CEO—我曾经问过数个从CFO或其他职务升迁到CEO职务的商业人士,他们从职务变迁中得到的最大教益是什么,他们的回答有一个共同点,“认识到事事完美是不可能的”。
  1995年史蒂夫·乔布斯进入40岁以后,“成就卓著”,“那一年《玩具总动员》发行上映,第二年苹果收购NeXT,使他一举重返他当年创建的公司。回到苹果,乔布斯将证明,即使超过40岁的人也可以是最好的创新者。二十几岁,他就改变了个人电脑,现在,他将同样改变音乐播放器、唱片产业的商业模式、移动电话、应用软件、平板电脑、书籍以及新闻业。”
  之前人人怀疑不是一个合格CEO的乔布斯回到苹果,证明自己恰恰是美国最好的CEO。他凭借再次返回,使得自己成为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商人,创新精神的代表和企业家精神的代名词。
其他文献
如果有一个“你最想窥探”职业排行榜的话,设计师估计多半会排在这个榜单中,而且很可能还在Top 10里面。知乎上关于设计师的提问也是五花八门,比如“知乎的设计师是不是左撇子”、“设计师的一天都是怎么过的”等等。  吕奇晃试图在知乎上回答后一个问题,但他写一半又删掉了。他觉得每天都不一样,很难去定义“典型”的一个工作日。他是IDEO上海的交互设计师。这是一个业内比较出名的国际性设计咨询公司,在中国约有
期刊
每个有欣赏能力的人都知道,《搜索者》是迄今为止最伟大的一部电影,基于辛西娅·安·帕克的真实故事改编。1836年她9岁时被印第安科曼奇族袭击者掳走。在此后的24年中,她一直和印第安人住在一起。  电影的核心人物是小女孩的叔叔伊森·爱德华兹。在电影中,导演约翰·福特将他塑造成在道德上很难界定的一个人物:曾经非常勇敢、忠诚、正直、关怀他人,但同时报复心重、充满仇恨、危险且有严重的种族歧视。  经典可以有
期刊
市场正在等一句痛快话,但很显然,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并不想满足这个愿望。  7月18日伯南克向美国国会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发表了一份事先准备好的证词。伯南克称,美联储绝不会预先设定每月850亿美元债券购买计划的缩减进程,如果就业形势恶化、通货膨胀率无法回到美联储设定的2%的目标水平、抑或金融市场形势过紧,美联储可能维持现有购债计划不变,甚至会扩大购买规模。  《华尔街日报》称这是迄今为止贝南克发表
期刊
有一件事可以肯定:假如你用社交工具关注了许多财经人士,那么从7月19日傍晚起,你应该被同一条信息给刷屏了。  这条几乎让人们奔走相告的信息,来自于中国人民银行,它宣布次日起取消贷款利率7折下限的管制,并解除再贴现利率对票据贴现利率的限制。  通俗一点说,利率市场化终于有了核心进展。  众所周知,在中国,利率一直是由一双看得见的手—政府之手—来控制和管理的,而非正常地由市场来自动调节。  这样做的结
期刊
本来是想达成目的A,结果阴差阳错,连主观带客观地做了一堆BCDEF,回头再看遥远的A已经消失在视线范围了,这就是典型的初衷遗忘—不妨参考一位豆瓣友邻的感受:“因为打算用玻璃杯种多肉,但是玻璃杯底下没有孔就买了一个迷你电钻,买了电钻发现没有专用钻玻璃的金刚钻头就又买了一套钻头,然后发现玻璃杯没法固定就买了一个迷你操作台……今天迷你操作台到手,多肉已经死了。”  在礼节性的“哈哈哈哈哈哈哈”之后,我们
期刊
一个下午,我和朋友坐在咖啡馆外享受阳光和熏风。一个流浪汉拎着收音机迈着舞步经过,大声放着音乐,看起来颇为自得其乐。  咖啡馆店员和流浪汉即兴对跳了起来。一曲跳毕,店员问流浪汉是否需要咖啡,他也一点都不客气。“那真是好极了,拿铁。”他坐下,等着他的拿铁。  我的朋友隔着桌子问,你从哪里来?  那个流浪汉说:“我来自阿肯萨斯,但我真是爱死加州了。”  之后,这场谈话看来算是开了头。他大谈1960年代的
期刊
在当下的社会,好像每个人都在焦虑,尽管“焦虑的心情人人相似,焦虑的原因各有不同”。  以我个人的体会,中国人之所以特别焦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充满种种不确定性。我第一次产生这种焦虑感是在大学的时候。一位年轻的哲学系老师告诉我说:上帝死了,一切坚硬的东西都将烟消云散,我们要重新评估一切价值。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尼采的话,但当时这句话却让我产生了深深的焦虑。如果上帝死了,那我们的存在还有
期刊
今年2月10日,蛇年的第一天。伦敦唐人街牌楼“伦敦华埠”牌匾下面挂着“龙马精神”和“招财进宝”两条横幅。上面一条横幅署名为街上一家超市的字号,下面一条印着中国电信的标志和CTExcelbiz字样。抬头望去,同样的标识和字母还出现在路灯广告旗上,上面还有一个龙飞凤舞的蛇字。  中国电信的员工正在马路上向过往行人发送传单,试图让他们知道CTExcelbiz是个什么东西。“拨打至中国,每分钟仅1便士”的
期刊
WheeMe  DreamBots公司推出的这款名为WheeMe的机器人,自带倾斜传感器,能够根据用户背部的弧度进行滚动,采用齿轮式的轮子和安装在底部的按摩器来进行按摩。当你劳累一天,趴着的时候,只要把它放在背后就会帮你做按摩,缓解一天的劳累。  价格:614元   WiTouch按摩器  WiTouch是美国Hollywog公司推出的全球首款用Wi-Fi进行控制的按摩器,它相当的小巧,采用了电子
期刊
梁超在2005年10月开始做《YOHO!潮流志》这本杂志时,并没有想过广告模式之外的可能性。他的目标只是想为那些追求新潮穿着、喜爱搭配打扮的年轻男性提供关于潮流的资讯,并以此获得广告收入。  那时候,“潮”这个词在国内还是一个意义上类似于时髦的普通形容词,而“潮人”也还没有作为一类特定的人群出现。但确实已经有一部分年轻人受日本和香港等地街头潮流文化影响,开始尝试个性鲜明的穿衣风格。  他看准了这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