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解L型走势,不要从触底还是非触底认识,而要从经济将在新的平台上保持持续增长上理解。”
5月9日,权威人士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综合判断,我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并强调指出,这个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
今后几年,总需求低迷和产能过剩并存的格局难以出现根本改变,经济增长不可能像以前那样,一旦回升就会持续上行并接连实现几年高增长。
如何理解L型走势?将来宏观政策的着力点在哪儿?针对有关问题,《中国新闻周刊》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
中国新闻周刊:如何理解权威人士所说的L型走势?
侯永志:我们讲的L型,是从过去10%的高速增长,到现在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增速变化的轨迹看起来像L型,而不是像U型、V型那样,经济增长速度还可以回升10%左右。
现在网上有讨论各种形式的L型,比如“逐级下台阶”式、“躺着的L”式、“断崖下跌”式以及“深不见底”式等,这种理解似乎有点“咬文嚼字”。所谓L型走势,就是经济会在新的平台上波动性增长,也许今年低于某一个水平,明年会超过某一个水平,但不会偏离潜在增长率太多。当然,这个幅度是多少,不是那么容易判断,只要幅度比较小,就是合理的。
中国新闻周刊:在你看来,权威人士对于U或V的纠正意图在哪里?
侯永志:我认为,所谓U型、V型,首先应该强调,是在多长时间段上观察的U型、V型。从经验看,如果放大观察的时间跨度(比如100年),经济增长的波动现象可能就看不到了。
提出L型走势的意图,我觉得是让大家不要急于求成,要有攻坚克难的思想准备。这里强调的是,经济不可能恢复到过去那么高速的增长,同时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机制也需要时间。
中国新闻周刊:和U型、V型相比,L型似乎显得不是那么乐观。在你看来,L型走势的判断对中国经济会有怎样的影响?
侯永志:L型走势并不必然意味着经济在底部运行,而是意味着经济将在新的平台上增长。在这个平台上,旧的生产能力要淘汰,新的生产能力要形成。我们需要有这样的思维。现在要做的是,怎么拓展市场新空间,以新的市场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中国新闻周刊:权威人士提出,要以坚定不移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眼于矫正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这是不是意味着减少需求端的作用?
侯永志:需要指出的是,中央提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并非不注重需求,强调需求和供给要相互配合,政策着力点在供给侧。两者如何配合,需要把需求政策细化、结构化。
比如,现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先进设备,这就提供了新的需求。怎样通过国家政策的设计,让这些设备由国内企业生产,使国内企业生产能力能够释放出来,而不再是通过进口解决设备需求问题,是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
现在有些人认为,搞结构性政策就是搞计划经济,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事实上,政策如果不能反映结构的需求,很难起到理想的作用。
中国新闻周刊:那么宏观政策应该如何体现结构性?
侯永志:以货币政策为例,比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定要有金融政策的支持。如果只强调货币政策中性,而不考虑其结构性,金融对结构调整的支持作用就很难发挥。
中国新闻周刊:对政府来说,这个度很难把握,很容易就变成了过度干预。
侯永志:细致未必就是过度干预,关键是干预的科学性够不够的问题,比如,我们制定政策时,研究有没有深入,对政策所带来后果能不能深入分析,这些都会影响政策的质量。高质量的政策,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所必不可少的。
中国新闻周刊:从国家统计局今年1~4月份房地产数据来看,房地产主要指标持续向好。在你看来,房地产是否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
侯永志:房地产对国家发展来说是需要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是有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的确有引擎的作用。但在战略上、在政策上,到底在多大程度上依靠它,这才是问题关键。
我认为,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不能过多地依靠房地产来支撑,因为从拉动需求、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来看,房地产带动的还是钢铁水泥这些一般的产能和产品,过度发展房地产,也不利于结构升级。
中国新闻周刊:那么在你看来,中国经济的新引擎是什么?
侯永志:关键就是创新,但要把创新的重点放到技术创新上去,技术创新才是中国最亟需的创新。当然,这里的技术应该是大技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
中国新闻周刊:你认为,中国经济要发展,最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侯永志:从生产力来考虑,就是技术问题;从生产关系来考虑,就是体制问题,这两大问题相互影响。 发展问题主要是这两点,只有这两个问题解决好了,中国才能实现中高速增长。
5月9日,权威人士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综合判断,我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并强调指出,这个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
今后几年,总需求低迷和产能过剩并存的格局难以出现根本改变,经济增长不可能像以前那样,一旦回升就会持续上行并接连实现几年高增长。
如何理解L型走势?将来宏观政策的着力点在哪儿?针对有关问题,《中国新闻周刊》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
中国新闻周刊:如何理解权威人士所说的L型走势?
侯永志:我们讲的L型,是从过去10%的高速增长,到现在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增速变化的轨迹看起来像L型,而不是像U型、V型那样,经济增长速度还可以回升10%左右。
现在网上有讨论各种形式的L型,比如“逐级下台阶”式、“躺着的L”式、“断崖下跌”式以及“深不见底”式等,这种理解似乎有点“咬文嚼字”。所谓L型走势,就是经济会在新的平台上波动性增长,也许今年低于某一个水平,明年会超过某一个水平,但不会偏离潜在增长率太多。当然,这个幅度是多少,不是那么容易判断,只要幅度比较小,就是合理的。
中国新闻周刊:在你看来,权威人士对于U或V的纠正意图在哪里?
侯永志:我认为,所谓U型、V型,首先应该强调,是在多长时间段上观察的U型、V型。从经验看,如果放大观察的时间跨度(比如100年),经济增长的波动现象可能就看不到了。
提出L型走势的意图,我觉得是让大家不要急于求成,要有攻坚克难的思想准备。这里强调的是,经济不可能恢复到过去那么高速的增长,同时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机制也需要时间。
中国新闻周刊:和U型、V型相比,L型似乎显得不是那么乐观。在你看来,L型走势的判断对中国经济会有怎样的影响?
侯永志:L型走势并不必然意味着经济在底部运行,而是意味着经济将在新的平台上增长。在这个平台上,旧的生产能力要淘汰,新的生产能力要形成。我们需要有这样的思维。现在要做的是,怎么拓展市场新空间,以新的市场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中国新闻周刊:权威人士提出,要以坚定不移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眼于矫正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这是不是意味着减少需求端的作用?
侯永志:需要指出的是,中央提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并非不注重需求,强调需求和供给要相互配合,政策着力点在供给侧。两者如何配合,需要把需求政策细化、结构化。
比如,现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先进设备,这就提供了新的需求。怎样通过国家政策的设计,让这些设备由国内企业生产,使国内企业生产能力能够释放出来,而不再是通过进口解决设备需求问题,是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
现在有些人认为,搞结构性政策就是搞计划经济,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事实上,政策如果不能反映结构的需求,很难起到理想的作用。
中国新闻周刊:那么宏观政策应该如何体现结构性?
侯永志:以货币政策为例,比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定要有金融政策的支持。如果只强调货币政策中性,而不考虑其结构性,金融对结构调整的支持作用就很难发挥。
中国新闻周刊:对政府来说,这个度很难把握,很容易就变成了过度干预。
侯永志:细致未必就是过度干预,关键是干预的科学性够不够的问题,比如,我们制定政策时,研究有没有深入,对政策所带来后果能不能深入分析,这些都会影响政策的质量。高质量的政策,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所必不可少的。
中国新闻周刊:从国家统计局今年1~4月份房地产数据来看,房地产主要指标持续向好。在你看来,房地产是否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
侯永志:房地产对国家发展来说是需要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是有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的确有引擎的作用。但在战略上、在政策上,到底在多大程度上依靠它,这才是问题关键。
我认为,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不能过多地依靠房地产来支撑,因为从拉动需求、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来看,房地产带动的还是钢铁水泥这些一般的产能和产品,过度发展房地产,也不利于结构升级。
中国新闻周刊:那么在你看来,中国经济的新引擎是什么?
侯永志:关键就是创新,但要把创新的重点放到技术创新上去,技术创新才是中国最亟需的创新。当然,这里的技术应该是大技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
中国新闻周刊:你认为,中国经济要发展,最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侯永志:从生产力来考虑,就是技术问题;从生产关系来考虑,就是体制问题,这两大问题相互影响。 发展问题主要是这两点,只有这两个问题解决好了,中国才能实现中高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