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比目鱼的眼睛长在脑袋同一侧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liang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比目鱼的眼睛长在脑袋同一侧


  其实,比目鱼在刚出生的时候和其他的鱼类没什么两样。它的眼睛也是均匀地长在头部两侧,每侧各一个,对称分布。但是过了20天左右,神奇的事情就发生了。比目鱼的形态开始发生变化,当它的身体长到1厘米左右的时候,比目鱼一侧的眼睛就开始往旁边移动了,先是通过头部上缘,然后慢慢地移动到对面的一边,直到跟另一只眼睛接近时才停止移动。那么,比目鱼的眼睛为何会移动呢?这就需要借助比目鱼独特的身体构造了。比目鱼的头骨和其他动物不同,不是坚硬的骨头,而是软骨。当比目鱼的眼睛开始搬家的时候,比目鱼双眼间的软骨会先被身体吸收。随着软骨的吸收,眼睛的移动就失去了障碍,移动也就更加自如了。除了身体构造变得不同,比目鱼生存的环境也不一样了。比目鱼在刚出生的时候,是在水面附近活动,但是等比目鱼的眼睛移动到同一侧的时候,比目鱼就舍弃了在海面漂浮,转而在海底活动了。为什么比目鱼会有这樣的改变呢?这其实是自然选择和自身演化的结果。比目鱼一般是侧着身子游泳,而且它经常平卧在海底,身上会覆盖一层沙子。为了能够更快地发现敌人,两只眼睛长在一起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总之,比目鱼眼睛独特的位置分布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根据环境和生存的需求发生变化的。

葡萄酒为何要加二氧化硫


  喜欢喝葡萄酒的人可能会发现,其配料表上往往只有两种物质:葡萄汁和二氧化硫。很多人好奇,为什么这个常常跟酸雨相关的化学物质,竟然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了“典雅”的葡萄酒中?事实上,二氧化硫用于葡萄酒酿造至少有几百年的历史。早在1487年,德国普鲁士皇室便颁布法令同意在葡萄酒酿造中使用二氧化硫。专家表示,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且有一定的杀菌能力,在葡萄酒中能起到保鲜、灭菌和抗氧化的作用。实际上,酿造葡萄酒时,在酵母发酵的过程中,会“天然”地产生二氧化硫。不过这个量比较小,不足以完成所有任务,还需要额外添加。很多人关心,加了二氧化硫,食物还安全吗?其实安全与危害都建立在量的基础上。世卫组织规定,每人每天摄入二氧化硫的最大量应控制在0.7毫克/千克。对于一个体重60千克的成年人,这相当于每天可摄入42毫克二氧化硫,而目前市面上葡萄酒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平均约为100毫克/升。
  鲜为人知的是,二氧化硫在很多食物中天然存在。小麦粉中二氧化硫含量高达187.28毫克/千克,香菇为20.36~176.5毫克/千克,猪肉为3毫克/千克。这是因为,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会通过叶面气孔进入植物,土壤或水中结合态的二氧化硫也会通过吸收作用进入植物体内。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由于进食植物,体内也会积累一些二氧化硫。
其他文献
2030年全球人口将达85亿  聯合国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称,预计到203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85亿;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97亿。但未来数十年内人口增速将减慢。这份名为《2019年世界人口展望》的报告称,未来30年全球新增人口中约半数集中在9个国家:印度、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刚果(金)、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印度尼西亚、埃及和美国。印度将在2027年前后取代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报告指出,未
《飞越童真》是1989年上映的一部美国电影。电影中有个有趣的场景,男主角约翰· 特拉沃尔塔模仿孩子的口气,咿咿呀呀地向小婴儿麦克念证券交易所清单,小麦克听着笑着,开心极了。小麦克当然听不懂约翰在说什么,让他咯咯笑个不停的是约翰说话的声音和声调。约翰在电影中用的这种说话方式,就是“婴儿语”。  什么是婴儿语  也许你无法定义什么是婴儿语,但你一定听过婴儿语。生活中,很多年轻的父母都喜欢对着小宝宝发出
2009年1月6日,我国第一条起于山西长治、经河南南阳、止于湖北荆门的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投入运行。当合闸的指令下达后,强大的电能沿着千里银线跨越太行与伏牛两座大山、穿越黄河和汉江两条大河,闪电般地到达湖北华中电网。这一刻标志着我国在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特高压输电核心技术和设备国产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这一世界首条运行电压最高、输电能力最大的特高压输电线路,打通了我国华北向华中送电的
雷电是大自然中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放电现象。它是由带电云层对地面建筑物及大地的自然放电引起的,会对建筑物、设备和人畜等产生严重破坏。因此,人们对雷电的形成过程及其放电条件应有所了解,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不受雷电袭击。关于雷电的知识有很多,本文介绍的仅是其中的一部分。  雷击不是“报应”  盛夏7月一天的午后3点多钟,乌云翻滚,接着传来了震耳欲聋的雷声。正在铲地的河北省某县
蚂蚁是勤劳的小昆虫,但此前观察发现,蚁群中也有一些蚂蚁终日无所事事。现在,研究人员通过解剖学和行为信息,发现这些懒惰的蚂蚁并不是在蟻群中“吃白食”,而是承担了重要任务,即为勤劳的同伴提供食物。这些“懒汉”行走更缓慢,被孤立于群体互动之外,外观也与其他工蚁不同,但它们体内能容纳更多卵细胞。这说明懒惰蚂蚁不是老到无法工作的工蚁,而可能在为同伴储存食物,它们的卵可给其他蚂蚁吃,让它们更好地干活儿。
1908年7月10日—荷兰物理学家开默林-昂内斯首次成功液化氦气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19世纪初,科学家开始对气体液化进行研究。1845年,物理学家法拉第已经完成了大部分气体的液化,但氧、氮、氢、氦这几种气体的液化非常困难,所以,当时这些气体被称为“永久气体”。不过,从1887年到1898年,十多年间,氧、氮、氢均被科学家成功液化,但是氦的液化卻依然是一个难题。  1908年7月10日,荷兰的莱
对于中国人来说,可能在两三个月前就会盼望着春节的到来,还会为春节回家做好准备;但对于蒙古人来说,很难做到这点,因为蒙古人每年过的春节,就是我们常说的“白月节”,是按藏历来确定日期的。由于历法上存在分歧,蒙古人每年都会为究竟哪天是除夕而争吵,甚至有人建议让总统说了算。于是,每年入冬后,蒙古老百姓、寺庙喇嘛、星相师纷纷各抒己见,以表达自己心目中的除夕的日期,最后会采纳更有推算根据、更有说服力的一种方案
2008年8月1日12时35分,随着C2275次列车从北京南站缓缓驶出,我国首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正式通车运营。该工程连接北京和天津两大直辖市,线路全长120千米,设计时速350千米。工程建成后,京津两地间火车全程直达运行仅需30分钟。  以世界铁路最高速度运营的京津城际铁路,不仅成为我国的一张新名片,也为我国开启了崭新的高铁时代,我国一举成为世界上第四个系统掌握时速300千米高铁技术的国家。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画说科技史”该从何时讲起呢?思考再三,笔者决定从汉代讲起。也许有人会提出质疑,从历史上看,秦朝执政时间太短,不谈或可理解,但是漫长的先秦时期难道没有与科技有关的图画值得一讲吗?我们从一个故事谈起吧。  这是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最近,一位历史学爱好者请教一位文博专家:“为什么先秦的东西(文物)总体上大气、厚重,而到了汉代一下子变得小家子气了呢?”专家回答说,先秦的文物以青铜器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经过多年的调查、发掘与研究,在藏北羌塘高原发现一处具有原生地层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尼阿底,证实古人在距今4万~3万年前已踏足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区,在世界屋脊上留下了清晰、坚实的足迹。  此前,人类最早高原活动的遗迹发现于安第斯高原的Cuncaicha岩厦遗址,海拔4480米,距今约1.2万年前。尼阿底遗址的发现说明人类挑战与征服高海拔极端环境的时间又早了约2万年。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