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篇教学理念不同于传统英语教学,它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注重对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本文阐述了小学英语中故事类、文化类、语用功能类的三种语篇教学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语篇 教学 有效性
语篇(discourse)指的是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是交流过程中的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在培养学生英语能力时离不开语篇教学。语篇教学方式方法必须建立在正确的理论依据上,再通过教师的课堂实践,找准教材中三种不同类型的语篇,从而摸索出相应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
一、传统故事类语篇教学方式方法
1.阅读前的活动设计。在故事阅读开始之前,老师们会设计恰当的导读活动,以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阅读做好铺垫。同时还应设计一定的认知悬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前的活动可以这样展开:首先是介绍故事背景或预测故事内容。借助图片、简笔画等简要介绍故事的基本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等,或让学生读标题、看图片等预测故事内容。其次是适时、适度教学新的语言点,为阅读故事做好准备。
2.阅读中的活动设计。通常老师们会根据故事设计多样化的阅读任务,促进学生从“泛读”到“精读”,在阅读文本、完成任务、核对答案和交流意见的过程中,获得认知与技能、方法与策略、情感和态度等方面的提高。在阅读活动中,我们通常做如下尝试:1)速读故事,了解故事大意,验证阅读前的猜测。具体任务是:学生就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等要素进行问答,或对故事内容的陈述做出正误判断。2)逐段阅读,获取细节信息,了解故事的进程和线索。具体任务是:教师就故事的发展进行提问,以理清故事的线索,摘录故事人物的行为动词,并挖掘其深层意义,帮助学生理解。或者充分利用插图,让学生进行图文匹配,或者看图说话。3)复读全文,再次从整体上理解故事的内容,巩固学习效果。具体任务是:学生跟录音读故事,模仿人物语言,小组内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故事,或者个人默读故事等。
3.阅读后的活动设计。故事阅读后,老师们通常会设计小组合作或学生个人独立作业等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在内化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尝试运用所学的词汇、语言来复述或表演故事。阅读后的活动可以进行如下设计:小组内分角色表演故事;将散乱的关键词或图片按照故事线索排序并叙述;或利用关键词或图片复述故事等。
对于传统故事类的语篇教学,应当贴近学生的文化背景,激发他们的兴趣;选择恰当的交际语言,来弥补创设故事情境的需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激发学生的想象;抓住关键词,形成良好的语感。让学生在享受表演的同时,更多地理解英语表达的特点与风格以及文化的差异,从阅读的层面提高自己英语综合能力。
二、中西方重要节日的文化类语篇教学方式方法
1.热身活动,激发兴趣。热身活动是指语篇教学前的准备活动。成功的热身活动能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主动参与到语篇的学习活动中来。我们一般通过读前预测、设置悬念、头脑风暴等多种手段开展热身活动。
2.初步感知,呈现整体。小学英语高年段的语篇教学非常重视语言学习的整体性,让学生在真实、自然的情境中学习语言,感知整个语篇的意义。如果语篇的生词不多,可通过听力活动直接导入,这样既能拓宽知识面,又能提高他们理解所学语言知识的水平。也可以通过图片整体呈现的方式,借助图片快速把握阅读材料大意。
3.分段阅读,培养策略。学生初步感知语篇内容后,教师可将语篇分段,引领学生采用跳读、寻读等多种方式理解语篇,并获取具体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策略。其中运用较多的是KWL阅读法。它是Ogle于1986年提出的一种指导阅读的策略。“K”,是指“What I know”,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对某个话题的熟悉程度,并通过聆听他人的发言扩充自己的知识;“W”是指“What I want to know”,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提问了解自己渴望获得的知识;“L”,是指“What we have learned”,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尝试从文章中找出“What I want to know”的答案,并总结自己通过阅读学到的新知识。
4.综合实践,拓展运用。学生在细读语篇后,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练习、巩固和拓展语篇中的语言点和知识点上。教师通常精心设计各种任务,如课内朗读、课文复述及写作延伸等形式,使学生内化语言,完成从汲取知识到发展能力的过渡。在平时的教学中研究教师尤其推崇以读导写、以写促读的方法。以读导写就是通过阅读了解文章的框架结构,基本句型,然后模仿所学阅读材料的篇章结构尝试写作。
通过探索,文化类语篇的教学方式方法可以具化为:导入—略读识大意—精读习策略—朗读训练—写作延伸。对于文化类的语篇教学,教师要善于不断挖掘课文中的跨文化知识,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更加准确地用英语交流,提高学生得体地运用英语的能力。
三、突出语用功能的篇章类和对话类语篇教学方式方法
1.初读知大意。因为文章的词汇基本比较熟悉,教师可以采取整体呈现的方法,让学生一开始就养成整体阅读的习惯。呈现方式可以采取视听整体呈现和图文整体呈现的方法,在完成语言材料的输入后向学生提出简单的问题,了解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掌握程度。如教师在教授《Seasons》时,由于学生对四季的气候和所着服装的单词以及在四季中从事不同活动的词组比较熟悉,所以教师采取了视听整体呈现的方法,运用配图、配音的方法降低了大篇幅语篇的难度。这种既有图画、又有声音的输入方式,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给学生输入信息,可以让学生快速把握文章的主旨。
2.再读扫生词。解决生词问题是阅读教学的重要部分。教师可以采用指导学生自主解决与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解决生词问題的能力。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来解决生词:一是根据图片猜测词义;如《Seasons》语篇中的sandals,leaves等词。二是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阅读技能,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此项技能,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另一方面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去品读文章的内在含义,体验阅读的乐趣。同时还要教会学生使用词典,让学生在预习时使用词典来解决生词问题,这样就能节约更多的课内时间,还可以让学生了解每个单词有多个不同的意思,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语篇 教学 有效性
语篇(discourse)指的是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是交流过程中的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在培养学生英语能力时离不开语篇教学。语篇教学方式方法必须建立在正确的理论依据上,再通过教师的课堂实践,找准教材中三种不同类型的语篇,从而摸索出相应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
一、传统故事类语篇教学方式方法
1.阅读前的活动设计。在故事阅读开始之前,老师们会设计恰当的导读活动,以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阅读做好铺垫。同时还应设计一定的认知悬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前的活动可以这样展开:首先是介绍故事背景或预测故事内容。借助图片、简笔画等简要介绍故事的基本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等,或让学生读标题、看图片等预测故事内容。其次是适时、适度教学新的语言点,为阅读故事做好准备。
2.阅读中的活动设计。通常老师们会根据故事设计多样化的阅读任务,促进学生从“泛读”到“精读”,在阅读文本、完成任务、核对答案和交流意见的过程中,获得认知与技能、方法与策略、情感和态度等方面的提高。在阅读活动中,我们通常做如下尝试:1)速读故事,了解故事大意,验证阅读前的猜测。具体任务是:学生就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等要素进行问答,或对故事内容的陈述做出正误判断。2)逐段阅读,获取细节信息,了解故事的进程和线索。具体任务是:教师就故事的发展进行提问,以理清故事的线索,摘录故事人物的行为动词,并挖掘其深层意义,帮助学生理解。或者充分利用插图,让学生进行图文匹配,或者看图说话。3)复读全文,再次从整体上理解故事的内容,巩固学习效果。具体任务是:学生跟录音读故事,模仿人物语言,小组内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故事,或者个人默读故事等。
3.阅读后的活动设计。故事阅读后,老师们通常会设计小组合作或学生个人独立作业等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在内化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尝试运用所学的词汇、语言来复述或表演故事。阅读后的活动可以进行如下设计:小组内分角色表演故事;将散乱的关键词或图片按照故事线索排序并叙述;或利用关键词或图片复述故事等。
对于传统故事类的语篇教学,应当贴近学生的文化背景,激发他们的兴趣;选择恰当的交际语言,来弥补创设故事情境的需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激发学生的想象;抓住关键词,形成良好的语感。让学生在享受表演的同时,更多地理解英语表达的特点与风格以及文化的差异,从阅读的层面提高自己英语综合能力。
二、中西方重要节日的文化类语篇教学方式方法
1.热身活动,激发兴趣。热身活动是指语篇教学前的准备活动。成功的热身活动能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主动参与到语篇的学习活动中来。我们一般通过读前预测、设置悬念、头脑风暴等多种手段开展热身活动。
2.初步感知,呈现整体。小学英语高年段的语篇教学非常重视语言学习的整体性,让学生在真实、自然的情境中学习语言,感知整个语篇的意义。如果语篇的生词不多,可通过听力活动直接导入,这样既能拓宽知识面,又能提高他们理解所学语言知识的水平。也可以通过图片整体呈现的方式,借助图片快速把握阅读材料大意。
3.分段阅读,培养策略。学生初步感知语篇内容后,教师可将语篇分段,引领学生采用跳读、寻读等多种方式理解语篇,并获取具体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策略。其中运用较多的是KWL阅读法。它是Ogle于1986年提出的一种指导阅读的策略。“K”,是指“What I know”,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对某个话题的熟悉程度,并通过聆听他人的发言扩充自己的知识;“W”是指“What I want to know”,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提问了解自己渴望获得的知识;“L”,是指“What we have learned”,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尝试从文章中找出“What I want to know”的答案,并总结自己通过阅读学到的新知识。
4.综合实践,拓展运用。学生在细读语篇后,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练习、巩固和拓展语篇中的语言点和知识点上。教师通常精心设计各种任务,如课内朗读、课文复述及写作延伸等形式,使学生内化语言,完成从汲取知识到发展能力的过渡。在平时的教学中研究教师尤其推崇以读导写、以写促读的方法。以读导写就是通过阅读了解文章的框架结构,基本句型,然后模仿所学阅读材料的篇章结构尝试写作。
通过探索,文化类语篇的教学方式方法可以具化为:导入—略读识大意—精读习策略—朗读训练—写作延伸。对于文化类的语篇教学,教师要善于不断挖掘课文中的跨文化知识,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更加准确地用英语交流,提高学生得体地运用英语的能力。
三、突出语用功能的篇章类和对话类语篇教学方式方法
1.初读知大意。因为文章的词汇基本比较熟悉,教师可以采取整体呈现的方法,让学生一开始就养成整体阅读的习惯。呈现方式可以采取视听整体呈现和图文整体呈现的方法,在完成语言材料的输入后向学生提出简单的问题,了解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掌握程度。如教师在教授《Seasons》时,由于学生对四季的气候和所着服装的单词以及在四季中从事不同活动的词组比较熟悉,所以教师采取了视听整体呈现的方法,运用配图、配音的方法降低了大篇幅语篇的难度。这种既有图画、又有声音的输入方式,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给学生输入信息,可以让学生快速把握文章的主旨。
2.再读扫生词。解决生词问题是阅读教学的重要部分。教师可以采用指导学生自主解决与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解决生词问題的能力。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来解决生词:一是根据图片猜测词义;如《Seasons》语篇中的sandals,leaves等词。二是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阅读技能,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此项技能,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另一方面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去品读文章的内在含义,体验阅读的乐趣。同时还要教会学生使用词典,让学生在预习时使用词典来解决生词问题,这样就能节约更多的课内时间,还可以让学生了解每个单词有多个不同的意思,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