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提问是指课堂上教师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问题,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恰当地运用提问,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活跃课堂气氛,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然而,在目前的教学中,对课堂提问还存在着一些误区。
【关键词】课堂提问 误区 教学方法
课堂提问是指课堂上教师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问题,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恰当地运用提问,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活跃课堂气氛,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然而,在目前的教学中,对课堂提问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从而不同程度地削弱了课堂提问的实际功效,进而影响了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启发式误区
在新课程理念下,启发式教学被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启发式教学的本质内涵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启发诱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陶冶个性,形成完满人格的过程。其目的是构建和塑造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使学生爱学习的目的。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视“启发”为“问答”,认为问题提少了就是“灌”,就是注入式教学,在课堂上只是单纯地向学生提出大量问题而不做任何启发,只是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进行师生问答。以为这样就是“启发式”教学,结果收效甚微。这种状况长期持续下出,会造成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不愿意也无须动脑筋,最终会导致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意识的丧失。其实,这不能算是启发学生,而只是在考查学生。“启发式”教学不能只笼统地向学生提问,当学生对老师所提的问题感到棘手的时候,教师可以来用“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各个击破”的方法启发学生。
二、辐射性误区
“面向全体学生”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之一。然而,有不少教师往往喜欢提问少数“尖子”学生,而对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总是怕他们答不出或答不正确而避开他们,“尖子生”成了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常客”。这就使得大部分学生在教师提问时不是积极地去思考,主动地参与,而是把自己当作局外人,导致他们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的每况愈下,所有这些都是与“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程理念相违背的。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提问的“面”,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不同层次的提问对象,并注意用适当的语言提醒其他学生认真听。如“现在请××同学来回答,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回答得是否正确和完整,然后谈谈自己的看法。”使人人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和责任。
三、设计性误区
目前,由于各种原因,许多课堂提问的问题设计得不尽合理,教师问题是提了,可却收效甚微,主要表现有:
1.问题要有思考性。思考性是提问的价值所在。如果提出的问题学生都答不出,或不需思考就能回答,那么,这样的提问就会失去其应有的作用。
2.问题的设计要有新异性。许多课堂问题都没有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动机,使问题有真正吸引学生的力量。问题设计内容过于陈旧,形式单一,缺少争论性。
3.问题的答案要具有开放性。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由于太在意让学生获得正确答案,往往只提一些封闭式的问题,阻碍了学生亲历思维的过程,剥夺了学生进一步动脑思考的机会,影响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四、情景性误区
课堂提问是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由于师生在课堂中所处的地位各不相同,师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的同时,必须积极营造一个理想的沟通情景,对学生要思考、回答的问题有所帮助,降低问题难度。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就必须与学生进行反复的讨论,要以更佳的论据来说服学生,而不是采取任何强迫性力量要求学生,即教师不能以武力或者凭借自己的权威去强迫学生,而应以讲道理的方式与学生讨论,尝试在互相提出理由的过程中说服学生,从而使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同时,在创设情景时,教师还要注意角色的转换。从各种教学观摩、评比活动中不难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很少有学生向教师提问的,提问似乎成了教师的专利,这是不正常的。南宋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疑。”著名科學家李正道也指出:“什么是学问?就是要学怎样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答”,更要重视指导学生“学问”。为此,教师要注意经常转换角色,在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上下工夫,为学生“生疑、质疑、释疑”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
五、评价性误区
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评价就应该做到:
1.以表扬为主。批评也要体现爱心,不能出现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字眼,若遇到“会说想着说,不会说抢着说”的现象,教师也不应“怒形于色”,而应循循善诱。
2.鼓励求异。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不要轻易下“不正确”、“错误的”等结论,即使因课堂时间有限不能进行深入探究,也应该在课后给学生有所交代。
3.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有经验的教师从不放弃回答问题的任何一个学生,即使多次启而不发,也请学生先坐下,让他听别人的回答,然后请他复述一遍。这种评价方法对转变差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大有益处的。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不要把评价变为教师的专利,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问和评价活动,使学生不仅感到“教师在教”,也要感到“自己在学”;不仅是教师“要我学”,而更多的是“我要学”,可以说对课堂提问的衡量评价也是师生双向参与、进行积极教学活动的好形式。
社会发展到今天,素质教育也越来越被人们普遍关注和重视。培养跨世纪的一代新人,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尤其是肩负着培育“四有”新人重任的光荣的人民教师,更需要牢固地树立育人观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活地运用教学规律,通过课堂教学提问这一有效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贵州习水县桑木镇土河完小)
【关键词】课堂提问 误区 教学方法
课堂提问是指课堂上教师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问题,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恰当地运用提问,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活跃课堂气氛,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然而,在目前的教学中,对课堂提问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从而不同程度地削弱了课堂提问的实际功效,进而影响了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启发式误区
在新课程理念下,启发式教学被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启发式教学的本质内涵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启发诱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陶冶个性,形成完满人格的过程。其目的是构建和塑造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使学生爱学习的目的。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视“启发”为“问答”,认为问题提少了就是“灌”,就是注入式教学,在课堂上只是单纯地向学生提出大量问题而不做任何启发,只是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进行师生问答。以为这样就是“启发式”教学,结果收效甚微。这种状况长期持续下出,会造成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不愿意也无须动脑筋,最终会导致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意识的丧失。其实,这不能算是启发学生,而只是在考查学生。“启发式”教学不能只笼统地向学生提问,当学生对老师所提的问题感到棘手的时候,教师可以来用“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各个击破”的方法启发学生。
二、辐射性误区
“面向全体学生”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之一。然而,有不少教师往往喜欢提问少数“尖子”学生,而对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总是怕他们答不出或答不正确而避开他们,“尖子生”成了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常客”。这就使得大部分学生在教师提问时不是积极地去思考,主动地参与,而是把自己当作局外人,导致他们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的每况愈下,所有这些都是与“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程理念相违背的。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提问的“面”,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不同层次的提问对象,并注意用适当的语言提醒其他学生认真听。如“现在请××同学来回答,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回答得是否正确和完整,然后谈谈自己的看法。”使人人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和责任。
三、设计性误区
目前,由于各种原因,许多课堂提问的问题设计得不尽合理,教师问题是提了,可却收效甚微,主要表现有:
1.问题要有思考性。思考性是提问的价值所在。如果提出的问题学生都答不出,或不需思考就能回答,那么,这样的提问就会失去其应有的作用。
2.问题的设计要有新异性。许多课堂问题都没有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动机,使问题有真正吸引学生的力量。问题设计内容过于陈旧,形式单一,缺少争论性。
3.问题的答案要具有开放性。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由于太在意让学生获得正确答案,往往只提一些封闭式的问题,阻碍了学生亲历思维的过程,剥夺了学生进一步动脑思考的机会,影响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四、情景性误区
课堂提问是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由于师生在课堂中所处的地位各不相同,师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的同时,必须积极营造一个理想的沟通情景,对学生要思考、回答的问题有所帮助,降低问题难度。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就必须与学生进行反复的讨论,要以更佳的论据来说服学生,而不是采取任何强迫性力量要求学生,即教师不能以武力或者凭借自己的权威去强迫学生,而应以讲道理的方式与学生讨论,尝试在互相提出理由的过程中说服学生,从而使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同时,在创设情景时,教师还要注意角色的转换。从各种教学观摩、评比活动中不难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很少有学生向教师提问的,提问似乎成了教师的专利,这是不正常的。南宋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疑。”著名科學家李正道也指出:“什么是学问?就是要学怎样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答”,更要重视指导学生“学问”。为此,教师要注意经常转换角色,在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上下工夫,为学生“生疑、质疑、释疑”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
五、评价性误区
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评价就应该做到:
1.以表扬为主。批评也要体现爱心,不能出现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字眼,若遇到“会说想着说,不会说抢着说”的现象,教师也不应“怒形于色”,而应循循善诱。
2.鼓励求异。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不要轻易下“不正确”、“错误的”等结论,即使因课堂时间有限不能进行深入探究,也应该在课后给学生有所交代。
3.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有经验的教师从不放弃回答问题的任何一个学生,即使多次启而不发,也请学生先坐下,让他听别人的回答,然后请他复述一遍。这种评价方法对转变差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大有益处的。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不要把评价变为教师的专利,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问和评价活动,使学生不仅感到“教师在教”,也要感到“自己在学”;不仅是教师“要我学”,而更多的是“我要学”,可以说对课堂提问的衡量评价也是师生双向参与、进行积极教学活动的好形式。
社会发展到今天,素质教育也越来越被人们普遍关注和重视。培养跨世纪的一代新人,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尤其是肩负着培育“四有”新人重任的光荣的人民教师,更需要牢固地树立育人观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活地运用教学规律,通过课堂教学提问这一有效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贵州习水县桑木镇土河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