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课堂提问的误区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y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提问是指课堂上教师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问题,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恰当地运用提问,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活跃课堂气氛,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然而,在目前的教学中,对课堂提问还存在着一些误区。
  【关键词】课堂提问 误区 教学方法
  
  课堂提问是指课堂上教师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问题,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恰当地运用提问,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活跃课堂气氛,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然而,在目前的教学中,对课堂提问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从而不同程度地削弱了课堂提问的实际功效,进而影响了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启发式误区
  
  在新课程理念下,启发式教学被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启发式教学的本质内涵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启发诱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陶冶个性,形成完满人格的过程。其目的是构建和塑造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使学生爱学习的目的。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视“启发”为“问答”,认为问题提少了就是“灌”,就是注入式教学,在课堂上只是单纯地向学生提出大量问题而不做任何启发,只是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进行师生问答。以为这样就是“启发式”教学,结果收效甚微。这种状况长期持续下出,会造成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不愿意也无须动脑筋,最终会导致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意识的丧失。其实,这不能算是启发学生,而只是在考查学生。“启发式”教学不能只笼统地向学生提问,当学生对老师所提的问题感到棘手的时候,教师可以来用“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各个击破”的方法启发学生。
  
  二、辐射性误区
  
  “面向全体学生”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之一。然而,有不少教师往往喜欢提问少数“尖子”学生,而对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总是怕他们答不出或答不正确而避开他们,“尖子生”成了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常客”。这就使得大部分学生在教师提问时不是积极地去思考,主动地参与,而是把自己当作局外人,导致他们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的每况愈下,所有这些都是与“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程理念相违背的。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提问的“面”,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不同层次的提问对象,并注意用适当的语言提醒其他学生认真听。如“现在请××同学来回答,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回答得是否正确和完整,然后谈谈自己的看法。”使人人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和责任。
  
  三、设计性误区
  
  目前,由于各种原因,许多课堂提问的问题设计得不尽合理,教师问题是提了,可却收效甚微,主要表现有:
   1.问题要有思考性。思考性是提问的价值所在。如果提出的问题学生都答不出,或不需思考就能回答,那么,这样的提问就会失去其应有的作用。
  2.问题的设计要有新异性。许多课堂问题都没有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动机,使问题有真正吸引学生的力量。问题设计内容过于陈旧,形式单一,缺少争论性。
  3.问题的答案要具有开放性。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由于太在意让学生获得正确答案,往往只提一些封闭式的问题,阻碍了学生亲历思维的过程,剥夺了学生进一步动脑思考的机会,影响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四、情景性误区
  
  课堂提问是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由于师生在课堂中所处的地位各不相同,师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的同时,必须积极营造一个理想的沟通情景,对学生要思考、回答的问题有所帮助,降低问题难度。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就必须与学生进行反复的讨论,要以更佳的论据来说服学生,而不是采取任何强迫性力量要求学生,即教师不能以武力或者凭借自己的权威去强迫学生,而应以讲道理的方式与学生讨论,尝试在互相提出理由的过程中说服学生,从而使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同时,在创设情景时,教师还要注意角色的转换。从各种教学观摩、评比活动中不难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很少有学生向教师提问的,提问似乎成了教师的专利,这是不正常的。南宋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疑。”著名科學家李正道也指出:“什么是学问?就是要学怎样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答”,更要重视指导学生“学问”。为此,教师要注意经常转换角色,在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上下工夫,为学生“生疑、质疑、释疑”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
  
  五、评价性误区
  
  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评价就应该做到:
  1.以表扬为主。批评也要体现爱心,不能出现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字眼,若遇到“会说想着说,不会说抢着说”的现象,教师也不应“怒形于色”,而应循循善诱。
  2.鼓励求异。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不要轻易下“不正确”、“错误的”等结论,即使因课堂时间有限不能进行深入探究,也应该在课后给学生有所交代。
  3.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有经验的教师从不放弃回答问题的任何一个学生,即使多次启而不发,也请学生先坐下,让他听别人的回答,然后请他复述一遍。这种评价方法对转变差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大有益处的。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不要把评价变为教师的专利,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问和评价活动,使学生不仅感到“教师在教”,也要感到“自己在学”;不仅是教师“要我学”,而更多的是“我要学”,可以说对课堂提问的衡量评价也是师生双向参与、进行积极教学活动的好形式。
  社会发展到今天,素质教育也越来越被人们普遍关注和重视。培养跨世纪的一代新人,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尤其是肩负着培育“四有”新人重任的光荣的人民教师,更需要牢固地树立育人观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活地运用教学规律,通过课堂教学提问这一有效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贵州习水县桑木镇土河完小)
其他文献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木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一种材质,是古人用以概括认识世界的五大元素之一。对木砍伐、使用、创作的物理过程也同时是人们思维意识和世界观的探索改造。历
一、手艺手艺曾是一个时代的风景,但时过境迁,工业成品和流水线走下的整齐划一让手艺逐渐走向萧条。当我们在享受着商品时代的快捷和便利时,手艺几乎成了某种怀旧情愫的替身。所
[摘要]本文论述了“间接谈话法”出现的客观需求,它在当今热门的说话艺术中的统摄和核心地位,把它从直接谈话法中分离出来是说话艺术的一个飞跃。  [关键词]间接谈话法 直接谈话法 方法技巧 案例    所谓“间接谈话法”是相对于直接谈话法而言的。“直接谈话法”就是一般平时生活中大量存在的自然或随意的谈话,它的基本特性是直接性,即谈话往往是直来直去,不假思索,或可说是不讲究什么艺术,把事或理说明说完即可
【摘要】随着教学方式不断地发展和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讲解知识以外,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被逐渐地运用,教师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促进学习.因此,本文对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和运用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运用探讨  生活情境方法的运用来源于生活,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将数学理论知识和
期刊
一、领导魅力的界定    (一)领导的含义  领导一词在《韦氏新大学词典》中的解释是:(1)带领的能力;(2)为寻求共同的目标将许多个体捏成一个集体的能力。“领”原指衣领,脖颈,引申为“率领”。“导”原指疏导、疏通,引申为教育启发。“领”和“导”结合则变成了身为表率的个人了,同时具有了使动的含义。
方城县绿仕香梨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根据中央颁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由工商行政部门批准注册的,是一家专门从事绿仕香梨的研究、开发、推广、技术服务、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合作社
[摘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情商有着深远的意义与现实的价值。要搞好这项工作,首先教师的角色要朝着有利于学生情商提高的方向转变;其次,要创设适宜条件,让学生在良好的情绪体验中提升情商。  [关键词]情商 高中英语 教学    英语教学过程是认知过程和情感培育过程的统一。情感培育对培养学生的情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智、能、情,趣均衡发展,认知、情感、意志相互促进有着重要的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实现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通过2017年一道广州中考题的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