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基础教育在教育中处于最重要的基本环节,而在师资力量中,乡村教师占有很大比重。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无论是教育本身还是教师群体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师亚健康的心理状况,工作倦怠感的增强不仅是困扰城市教师的问题,也同样困扰乡村教师。教师的工作状态,心理状态不仅仅阻碍了自己工作生活积极的脚步和节奏,同时会给教育对象,孩子们带来负面的影响。乡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亟待解决。本文通过田野调查,从几个不同角度,对乡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进行探析,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乡村教师; 职业幸福感;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2-0058-01
1 乡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
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和飞速的发展,每一个行业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对于我们的基础教育来说,教师们不仅仅面对着繁重的工作,心理冲突的激烈也逐渐凸显。尤其乡村教师,面对的挑战更多。中小学教育处于很重要的作用,国家一直以来很关注,尤其不断加强对乡村基础教育的投资。现在大多数村镇学校已经在政府和相关行政部门的关注和投资之下完备了学校的硬件设施。新的教学楼,水电暖,投影仪,电子白板,各种供能室等一应俱全,并不次于城市学校。那么为何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了解,乡村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却很强,职业幸福感直降呢?
1.1 乡村教师师资的严重缺乏:
尽管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师待遇得到了逐步的改善,但基础设施的改善仅仅是硬件,教師自身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由于生活环境的艰苦,交通的不便,很多乡村教师仍然居住在很简陋的住所中,有极少数教师在县城内购买了房子也背负着巨额贷款,以及从县城到村镇工作学校的不便。这样的生存条件之下,用当地教师的话来说,“挤破头往城里学校走”成为每一个教师的渴盼。城里学校教师过剩,乡村学校教师流失过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陇南市成县(某中学),地域不太偏远,学校里教师大量缺乏,基本的课能进行下去都没有保障,更别说一个老师带很多科目以及跨好几个年级课头,已然成为乡村教育的常态,在学校里一边带孩子一边工作的情况也比比皆是。
1.2 乡村中小学教师流动性很大:
据成县某相对比较繁华的乡镇一名小学教师说,他们的学校还属于环境和条件非常好的学校,上下水也通,还有热水器洗澡。能在学校里连续工作六年以上的老师现在就她一个,没有稳定的编制,评职称遥遥无期,去往学校的路途交通不便等原因所致,剩下的教师都干一两年就不停的换学校。这种频繁的流动性,不仅对于教师本身的心理带来一种不安定感,而且对于一个学校基本教学的稳定,孩子们接受教育的质量造成了极其负面的影响。教师工作本身的稳定性都难以维持,更无从谈起办学质量的高低。
1.3 乡村中小学教师精神生活的匮乏:
除了每天面临繁重而细琐的工作,闲暇时间还要打理家中的农活,特别是农忙期,更是让自己心力交瘁。也有少数家里不种地的教师,说起来也没有任何娱乐活动。还有一些教师为了方便工作,减少开支住在学校里,每天也只是在屋子里呆着,在附近地里转转而已。每天过着单一的生活,繁忙工作之余没有任何精神娛乐活动可言。
2 乡村中小学教师幸福感提升的建议和对策
2.1 提高乡村教师待遇,鼓励大学生毕业返乡:
乡村中小学因为面临种种现状,由于编制紧缺,绝大多数教师工作不稳定,去哪都一样,导致流动性增大,即便教师流动也仅仅是老教师的调动。长期没有新教师加入,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工作开展举步维艰。政府和相关教育部门不断改善硬件条件固然有益,但现在学校更加缺乏的是新鲜力量的加入,提高待遇,增多编制,吸引更多年轻有志的大学生加入乡村基础教育的队伍,会给学校注入热情有活力的力量,打破学校懒散,沉闷的境地,推动乡村中小学基础教育的脚步。
2.2 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教师的社会责任感:
教师的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工作的对象是个性鲜明,丰富的思想和情感的的孩子们。对于教师这个行业,社会责任感在某种程度上胜于教学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社会的理解和追求”。对学生的高度尊重、关注,对教学尽职尽责是每一名教师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当前党的学习和传统文化的推崇进入了一个高度,尤其作为教师更是应该多加强学习,引领示范作用。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积极的生活状态和人生态度。用饱含情感的心去面对工作,面对生活。
2.3 举办更多专业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一名学美术出身的教师,可以教英语,音乐,生物等等,一名体育老师可以教各个年级的数学,科学,化学,体育等等。老师们无奈的戏称自己是块“抹布”,哪里需要擦哪里。老师们已经遗忘自己当初学习的专业是什么了。首先我们感动于乡村教师的奉献精神,但这种现状长期存在形成的恶性循环便是:一直疲于代课,而真正科目本身毫无专业性,很多学科课堂只是需要一个教师呆着,但科目本身大部分会用上自习来代替。这种情况大大扼杀了孩子们接受知识的热情和渴望,也扼杀了教师的工作热情。自己的专业性没办法探索,教学快乐无法获得,久而久之沦为真正意义的“教书匠”。政府和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拿出更多经费来举办培训,通过更高平台的专业性的学习和交流,更好的让教师们走出去,多学习,开眼界。有了这样的机会,才能激起教师对自身专业的兴趣和探索,从而激活工作热情。
2.4 开展丰富的心理活动和文娱活动,丰富乡村教师精神生活。
由于每天疲于上各种学科的课,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学校的艺术节,运动会等各种文娱活动都成为空白。这些活动并非师生真的不需要,也绝不是搞好教学,抓好成绩之后衍生的副产品。而是学校办学的重要环节。只有开展丰富的心理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和老师们阳光心态,参与各种精彩的文娱活动中,才能搞活学校的氛围,让师生更快乐的投入教学,提高学校各项事务的参与度和幸福感,反而是促进教学的有利手段。
乡村中小学教育的真实状况不仅仅是大家想当然以为的物质条件的匮乏,教师幸福感的提升也不仅仅是提高一点待遇那么容易。软件的亟待提升才是重点。教师的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情绪的获得,要靠外界环境,更要靠自己的内动力,两者结合才会更好的推动乡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改变之路充满着希望而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 乡村教师; 职业幸福感;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2-0058-01
1 乡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
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和飞速的发展,每一个行业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对于我们的基础教育来说,教师们不仅仅面对着繁重的工作,心理冲突的激烈也逐渐凸显。尤其乡村教师,面对的挑战更多。中小学教育处于很重要的作用,国家一直以来很关注,尤其不断加强对乡村基础教育的投资。现在大多数村镇学校已经在政府和相关行政部门的关注和投资之下完备了学校的硬件设施。新的教学楼,水电暖,投影仪,电子白板,各种供能室等一应俱全,并不次于城市学校。那么为何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了解,乡村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却很强,职业幸福感直降呢?
1.1 乡村教师师资的严重缺乏:
尽管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师待遇得到了逐步的改善,但基础设施的改善仅仅是硬件,教師自身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由于生活环境的艰苦,交通的不便,很多乡村教师仍然居住在很简陋的住所中,有极少数教师在县城内购买了房子也背负着巨额贷款,以及从县城到村镇工作学校的不便。这样的生存条件之下,用当地教师的话来说,“挤破头往城里学校走”成为每一个教师的渴盼。城里学校教师过剩,乡村学校教师流失过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陇南市成县(某中学),地域不太偏远,学校里教师大量缺乏,基本的课能进行下去都没有保障,更别说一个老师带很多科目以及跨好几个年级课头,已然成为乡村教育的常态,在学校里一边带孩子一边工作的情况也比比皆是。
1.2 乡村中小学教师流动性很大:
据成县某相对比较繁华的乡镇一名小学教师说,他们的学校还属于环境和条件非常好的学校,上下水也通,还有热水器洗澡。能在学校里连续工作六年以上的老师现在就她一个,没有稳定的编制,评职称遥遥无期,去往学校的路途交通不便等原因所致,剩下的教师都干一两年就不停的换学校。这种频繁的流动性,不仅对于教师本身的心理带来一种不安定感,而且对于一个学校基本教学的稳定,孩子们接受教育的质量造成了极其负面的影响。教师工作本身的稳定性都难以维持,更无从谈起办学质量的高低。
1.3 乡村中小学教师精神生活的匮乏:
除了每天面临繁重而细琐的工作,闲暇时间还要打理家中的农活,特别是农忙期,更是让自己心力交瘁。也有少数家里不种地的教师,说起来也没有任何娱乐活动。还有一些教师为了方便工作,减少开支住在学校里,每天也只是在屋子里呆着,在附近地里转转而已。每天过着单一的生活,繁忙工作之余没有任何精神娛乐活动可言。
2 乡村中小学教师幸福感提升的建议和对策
2.1 提高乡村教师待遇,鼓励大学生毕业返乡:
乡村中小学因为面临种种现状,由于编制紧缺,绝大多数教师工作不稳定,去哪都一样,导致流动性增大,即便教师流动也仅仅是老教师的调动。长期没有新教师加入,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工作开展举步维艰。政府和相关教育部门不断改善硬件条件固然有益,但现在学校更加缺乏的是新鲜力量的加入,提高待遇,增多编制,吸引更多年轻有志的大学生加入乡村基础教育的队伍,会给学校注入热情有活力的力量,打破学校懒散,沉闷的境地,推动乡村中小学基础教育的脚步。
2.2 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教师的社会责任感:
教师的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工作的对象是个性鲜明,丰富的思想和情感的的孩子们。对于教师这个行业,社会责任感在某种程度上胜于教学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社会的理解和追求”。对学生的高度尊重、关注,对教学尽职尽责是每一名教师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当前党的学习和传统文化的推崇进入了一个高度,尤其作为教师更是应该多加强学习,引领示范作用。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积极的生活状态和人生态度。用饱含情感的心去面对工作,面对生活。
2.3 举办更多专业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一名学美术出身的教师,可以教英语,音乐,生物等等,一名体育老师可以教各个年级的数学,科学,化学,体育等等。老师们无奈的戏称自己是块“抹布”,哪里需要擦哪里。老师们已经遗忘自己当初学习的专业是什么了。首先我们感动于乡村教师的奉献精神,但这种现状长期存在形成的恶性循环便是:一直疲于代课,而真正科目本身毫无专业性,很多学科课堂只是需要一个教师呆着,但科目本身大部分会用上自习来代替。这种情况大大扼杀了孩子们接受知识的热情和渴望,也扼杀了教师的工作热情。自己的专业性没办法探索,教学快乐无法获得,久而久之沦为真正意义的“教书匠”。政府和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拿出更多经费来举办培训,通过更高平台的专业性的学习和交流,更好的让教师们走出去,多学习,开眼界。有了这样的机会,才能激起教师对自身专业的兴趣和探索,从而激活工作热情。
2.4 开展丰富的心理活动和文娱活动,丰富乡村教师精神生活。
由于每天疲于上各种学科的课,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学校的艺术节,运动会等各种文娱活动都成为空白。这些活动并非师生真的不需要,也绝不是搞好教学,抓好成绩之后衍生的副产品。而是学校办学的重要环节。只有开展丰富的心理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和老师们阳光心态,参与各种精彩的文娱活动中,才能搞活学校的氛围,让师生更快乐的投入教学,提高学校各项事务的参与度和幸福感,反而是促进教学的有利手段。
乡村中小学教育的真实状况不仅仅是大家想当然以为的物质条件的匮乏,教师幸福感的提升也不仅仅是提高一点待遇那么容易。软件的亟待提升才是重点。教师的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情绪的获得,要靠外界环境,更要靠自己的内动力,两者结合才会更好的推动乡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改变之路充满着希望而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