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课是中专学校的一门文化基础课,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其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思想政治教师必须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真正转移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下面我就思想政治课教学问题,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
中专思想政治课内容多,理论性强,教师往往急于完成教学任务,容易落入单纯的“传授”、“灌注”的教学模式。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越学越累、越苦,以致生吞活剥,消化不良。解决这一弊端的办法就是要用“启发式”教学取代“注入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教学方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它要通过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表现出来。常用的有进行启发性提问、用生动的事例进行启发、直观性启发、运用对比进行启发、运用比喻进行启发等。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地运用以上各种方法进行教学。
二、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如果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训练,就会走入“封闭式”教学的死胡同,把学生的视野禁锢在教材和课堂的范围内,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完全沿着教师设计好的逻辑轨道进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应变能力。因此,必须变革这种“封闭式”的教学,实行“开放式”教学。
“开放式”教学是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为原则的,课堂向学生开放,多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去分析基本事实,在讨论中各抒己见,允许不同意见、观点的交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课本为基础,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辐射,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让事实来回答教学中的一些疑难问题。
三、重视理论课与“潜课程”
在加强和改进中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课堂教学起着主导作用,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这是不容置疑的。传道授业解惑,解惑是第一位的,思想政治课作为中专生的必修课是理所当然的。然而,我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效果不容乐观。例如,“思想道德修养”课是中专生的必修课,也可以说是我国当代中专生的必修课,然而就是这么重要的一门课,在学校的教学效果并不十分令人满意。
潜课程也具有不可低估的育人效果。潜课程是指那些非计划的学习活动,一般由学生在校生活中各种人际交往所形成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学校班级中长期形成的制度与非制度的文化等因素组成。潜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同学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中专阶段,学生们离开父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生活。他们带着各自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来到校园,在新环境中相互交融、彼此撞击,不断地改变或矫正着旧有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教师在课后与学生的交往,无论在做学问还是在做人方面,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何在重视正式课程的同时重视潜课程的建设,让学生接受全面教育,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和谐的发展,是在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批评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化与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的好奇加以引导和鼓励。教师要鼓励学生求异,让学生知道没有绝对的真理,不要盲目崇拜专家,要敢于对权威、对理论、对教材、对教师、对学校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质疑、去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一分为二”观点时,一个学生突然提出:“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对此怎么‘一分为二’?”这是个发散思维的火花,我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从对这个求异思维的进一步讨论中,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又如:在教学“内外因辩证关系”时,我引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成语,并结合“孟母三迁”的故事来加以论证,且故意把这说成“真理”。很快,学生中就有人提出了“近朱者不一定红,近墨者不一定黑”的观点,并说出了自己的理由,我对此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只有学以致用,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需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格局,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录音、投影、电视、录相、电子网络等引入课堂,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教师应熟练掌握和应用网络信息,教会学生使用网络远程技术来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体验中培养创新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法律常识时,我建议学生多看“今日说法”、“焦点访谈”节日,有时我会把一些精彩节目录制下来,拿到课堂上与他们一同分析、探讨,还鼓励学生在网上与网友谈论有关的法律问题。
一、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
中专思想政治课内容多,理论性强,教师往往急于完成教学任务,容易落入单纯的“传授”、“灌注”的教学模式。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越学越累、越苦,以致生吞活剥,消化不良。解决这一弊端的办法就是要用“启发式”教学取代“注入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教学方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它要通过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表现出来。常用的有进行启发性提问、用生动的事例进行启发、直观性启发、运用对比进行启发、运用比喻进行启发等。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地运用以上各种方法进行教学。
二、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如果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训练,就会走入“封闭式”教学的死胡同,把学生的视野禁锢在教材和课堂的范围内,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完全沿着教师设计好的逻辑轨道进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应变能力。因此,必须变革这种“封闭式”的教学,实行“开放式”教学。
“开放式”教学是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为原则的,课堂向学生开放,多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去分析基本事实,在讨论中各抒己见,允许不同意见、观点的交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课本为基础,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辐射,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让事实来回答教学中的一些疑难问题。
三、重视理论课与“潜课程”
在加强和改进中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课堂教学起着主导作用,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这是不容置疑的。传道授业解惑,解惑是第一位的,思想政治课作为中专生的必修课是理所当然的。然而,我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效果不容乐观。例如,“思想道德修养”课是中专生的必修课,也可以说是我国当代中专生的必修课,然而就是这么重要的一门课,在学校的教学效果并不十分令人满意。
潜课程也具有不可低估的育人效果。潜课程是指那些非计划的学习活动,一般由学生在校生活中各种人际交往所形成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学校班级中长期形成的制度与非制度的文化等因素组成。潜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同学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中专阶段,学生们离开父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生活。他们带着各自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来到校园,在新环境中相互交融、彼此撞击,不断地改变或矫正着旧有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教师在课后与学生的交往,无论在做学问还是在做人方面,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何在重视正式课程的同时重视潜课程的建设,让学生接受全面教育,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和谐的发展,是在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批评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化与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的好奇加以引导和鼓励。教师要鼓励学生求异,让学生知道没有绝对的真理,不要盲目崇拜专家,要敢于对权威、对理论、对教材、对教师、对学校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质疑、去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一分为二”观点时,一个学生突然提出:“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对此怎么‘一分为二’?”这是个发散思维的火花,我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从对这个求异思维的进一步讨论中,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又如:在教学“内外因辩证关系”时,我引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成语,并结合“孟母三迁”的故事来加以论证,且故意把这说成“真理”。很快,学生中就有人提出了“近朱者不一定红,近墨者不一定黑”的观点,并说出了自己的理由,我对此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只有学以致用,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需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格局,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录音、投影、电视、录相、电子网络等引入课堂,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教师应熟练掌握和应用网络信息,教会学生使用网络远程技术来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体验中培养创新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法律常识时,我建议学生多看“今日说法”、“焦点访谈”节日,有时我会把一些精彩节目录制下来,拿到课堂上与他们一同分析、探讨,还鼓励学生在网上与网友谈论有关的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