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春秋晚期“孔子问礼于老子”的典故在《水经注》和《史记》等文献中均有记载。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主要出土于陕西、河南、山东、四川和江苏等地区。《孔子见老子》图像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秋晚期“孔子问礼于老子”的典故在《水经注》和《史记》等文献中均有记载。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主要出土于陕西、河南、山东、四川和江苏等地区。《孔子见老子》图像布局常见的构图方式有孔子拜见老子,孔子率众弟子拜谒老子,孔子率弟子拜谒老子时中间出现稚童项橐,以及画面上仅孔子与老子、项橐二人相向而立四类场景。由于创作地域差异和创作者的艺术思想。思维方式与雕刻技法各异等原因,不同地区出土的《孔子见老子》图像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孔子见老子》图像的主题思想是强调虚心学习的精神和宣扬儒家上下尊卑的观念,同时也反映出儒道思想之间的文化交流。在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孔子和老子是两位具有代表性和开创性的人物。作为儒家与道家学说创始人,他们都生活在春秋晚期,基本同处一个时代,诸多文献和考古资料都证实孔子曾多次向老子问礼。第一次有年代可考的是孔子17岁时问礼干老子,即鲁昭公七年(前535年),地点在鲁国的巷党。《礼记-曾子问》载有孔子向老子问礼的四则故事,其中载::“孔子日:‘昔者吾从老聃助葬于巷党,及土恒,日有食之一…。《水经注·渭水注》记载:“孔子年十七,
其他文献
王阳明《传习录》中,"公"意涵与近代西方政治哲学"公"的含义不同。它分三个层次,心体层面"公"体现在将万物看在与人相关的整体,公是人与人间诚爱无私的关系。人与物分配关系的调整
雷锋精神是塑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多年来,各高校从理论研究、制度建设、宣传教育、文化活动、典型推介、志愿服务等层面不断创新学雷锋活动运行模式,为青
秋去冬来,气温骤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应对严寒。北京市今年于11月3日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正式供暖,较惯例提前了11天。这一举措得到了广泛好评。“看天供暖”,表面上看是政策跟着天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今属四川),为文明白畅达,汪洋恣肆,与父苏洵,弟苏辙同入“唐宋八大家”之列。为诗清新劲健,想象丰富,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擅长行书、
虽然从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开始到后现代设计,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西方经历了多次设计变革与运动,风云变幻中形成了多种设计风格,但是,无论表面现象如何纷繁复杂,我们仍然可以清
苏姗朗格在《艺术问题》中说:“艺术的本质上是一种表现情感的形式,”①水彩画的多元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新形式、新观念的渗入,照片的运用无疑是其中之一。它的作用使
一、信息观念是视觉传达中的重点视觉传达是利用易于辨识的视觉符号,传递与各类行业既相关联又极其丰富的信息艺术。纵观历史,人类长久以来早已形成的视觉符号与习惯,成为传
经过1127年的靖康之变后,宋室南迁浙江临安,徽宗第九子赵构(1107—1187年,字德基),做了南宋的第一位皇帝。虽然赵构本人文武双全,但未能改变南宋偏安一隅的命运,反因对金称臣、杀害岳
人是审美的存在者。人不仅观赏现成的自然,而且也观赏由他创造的“第二自然”——艺术。同是审美,这两种观赏活动的不同在于:“超时空”是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自然物则始终是存在
就人类的体验而言,美从未消失。然而它却被当代哲学家们所回避或者轻视。美是审美体验的本质。无论多么困难,我们都需要追问美的本质。在艺术鉴赏中,美不能是一个关键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