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下,随着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推进,小学科学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一个重要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科学教育在中小学新课程标准中必须坚持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这不仅是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方法,同时也是小学科学的教学目标。本文中笔者根据近年来小学科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并以自身教学经验为基础提出如何加强小学科学课程中探究性教学的实施途径。
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学习活动应积极倡导以探究为主,通过学生亲身经历,让他们对科学的本质有更深的理解,使他们学会用探究式策略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培养小学生对科学课的探究欲和学习兴趣,体现出快乐课堂的价值目标。
一、改变灌输式教学方式,让学生“乐”在自主中
小学科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地位。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样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受到严重束缚,并且压抑了学生的的创造性。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大胆自主学习,如在每次做完小实验后,师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和自由辩论,学生们在你一言我一语的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其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这样不但能让学生从学习活动中认识自己、肯定自已和发展自己,还有利于树立学生自信心,培养其创新精神,提高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在自主中。
二、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乐”在探究中
小学生很容易被一些新奇的自然现象或客观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抓住学生这一特点,为使学生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如我在教学《茁壮成长》一知识点时,给同学们展示了我在小花盆里栽的一株吊兰,并将挂在教室的一角,要求同学们与我一起完成这个长期的实验,要求同学们在实验期间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记录其生长变化和开花时间等,他们对于这一实验要求很感兴趣,都希望能看着幼苗慢慢地成长,同学们头脑中充满了探究欲望,纷纷拿起小本子从现在开始记录,通过长期实验、观察、记录活动,同学们纷纷记录了幼苗的成长阶段,通过种子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让同学们乐在探究中。
三、营造良好课堂氛围,让学生“乐”在合作中
在科学课堂中,小学生长时间独立思考容易对学习产生“疲劳感”,甚至“厌倦感”。对此,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让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互相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例如我在教《我们怎样呼吸》一知识点时,将男生和女生各分成一个小组,让各小组成员分别用肺活量测量工具进行肺活量测量,然后再对小组间的数据进行比较。通过小组合作,小组对所测的肺活量数据进行认真记录和分析,不仅激发了学生健康保健的意识,还使学生乐于交流与合作,真正乐在了合作中。
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乐”在实践中
创设课堂学习氛围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学生在学习氛围中感受到轻松、愉快,更容易接受知识,并能够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探究实践中,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性思维。例如,我在教学《沉与浮》一知识点时,要求学生通过自己实践探究实验结果,因为只有做到“实践出真知”,才更容易掌握和应用知识。但有些学生遇到难题时,只想寻求老师帮助,不想自己动手、动脑,这显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只是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并指导他们一定的方法。最终,通过他们积极思考和勤动手,终于顺利完成了实验,但学生仍意犹未尽,对实践充满了信心,使其真正乐在实践中。
五、实验演示,让学生“乐”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
在实验活动中,应让学生自己从中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我在教学《食物中的营养》一知识点中,为了能够让学生乐于探索知识,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预设了一个实验活动——检验食物中的淀粉。在实验前,教师给学生提供实验材料:淀粉、馒头、马铃薯、茄子、莴笋等食物材料、碘酒,教师首先给学生示范将碘酒滴在淀粉上,瞬间碘酒的颜色就变成了蓝色了,学生非常惊讶;此时,老师要求学生自主去发现其他食物中那些含有淀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老师所提供的食物材料上都滴上了碘酒,马铃薯上的碘酒都变成了蓝色,而馒头、茄子、莴笋等食物上的碘酒颜色没有发生变化,此时学生大声告诉老师:马铃薯中含有淀粉。通过设计这个实验活动,一方面能够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又可以让同学们在“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
总之,小学科学教学要改变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才能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施展自己的教学智慧,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倡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等方式,使学生“乐”在自主、探究、合作、实践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才能通过创造性的学习方式从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使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恩施市屯堡乡屯堡中心小学湖北】
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学习活动应积极倡导以探究为主,通过学生亲身经历,让他们对科学的本质有更深的理解,使他们学会用探究式策略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培养小学生对科学课的探究欲和学习兴趣,体现出快乐课堂的价值目标。
一、改变灌输式教学方式,让学生“乐”在自主中
小学科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地位。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样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受到严重束缚,并且压抑了学生的的创造性。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大胆自主学习,如在每次做完小实验后,师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和自由辩论,学生们在你一言我一语的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其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这样不但能让学生从学习活动中认识自己、肯定自已和发展自己,还有利于树立学生自信心,培养其创新精神,提高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在自主中。
二、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乐”在探究中
小学生很容易被一些新奇的自然现象或客观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抓住学生这一特点,为使学生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如我在教学《茁壮成长》一知识点时,给同学们展示了我在小花盆里栽的一株吊兰,并将挂在教室的一角,要求同学们与我一起完成这个长期的实验,要求同学们在实验期间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记录其生长变化和开花时间等,他们对于这一实验要求很感兴趣,都希望能看着幼苗慢慢地成长,同学们头脑中充满了探究欲望,纷纷拿起小本子从现在开始记录,通过长期实验、观察、记录活动,同学们纷纷记录了幼苗的成长阶段,通过种子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让同学们乐在探究中。
三、营造良好课堂氛围,让学生“乐”在合作中
在科学课堂中,小学生长时间独立思考容易对学习产生“疲劳感”,甚至“厌倦感”。对此,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让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互相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例如我在教《我们怎样呼吸》一知识点时,将男生和女生各分成一个小组,让各小组成员分别用肺活量测量工具进行肺活量测量,然后再对小组间的数据进行比较。通过小组合作,小组对所测的肺活量数据进行认真记录和分析,不仅激发了学生健康保健的意识,还使学生乐于交流与合作,真正乐在了合作中。
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乐”在实践中
创设课堂学习氛围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学生在学习氛围中感受到轻松、愉快,更容易接受知识,并能够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探究实践中,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性思维。例如,我在教学《沉与浮》一知识点时,要求学生通过自己实践探究实验结果,因为只有做到“实践出真知”,才更容易掌握和应用知识。但有些学生遇到难题时,只想寻求老师帮助,不想自己动手、动脑,这显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只是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并指导他们一定的方法。最终,通过他们积极思考和勤动手,终于顺利完成了实验,但学生仍意犹未尽,对实践充满了信心,使其真正乐在实践中。
五、实验演示,让学生“乐”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
在实验活动中,应让学生自己从中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我在教学《食物中的营养》一知识点中,为了能够让学生乐于探索知识,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预设了一个实验活动——检验食物中的淀粉。在实验前,教师给学生提供实验材料:淀粉、馒头、马铃薯、茄子、莴笋等食物材料、碘酒,教师首先给学生示范将碘酒滴在淀粉上,瞬间碘酒的颜色就变成了蓝色了,学生非常惊讶;此时,老师要求学生自主去发现其他食物中那些含有淀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老师所提供的食物材料上都滴上了碘酒,马铃薯上的碘酒都变成了蓝色,而馒头、茄子、莴笋等食物上的碘酒颜色没有发生变化,此时学生大声告诉老师:马铃薯中含有淀粉。通过设计这个实验活动,一方面能够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又可以让同学们在“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
总之,小学科学教学要改变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才能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施展自己的教学智慧,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倡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等方式,使学生“乐”在自主、探究、合作、实践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才能通过创造性的学习方式从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使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恩施市屯堡乡屯堡中心小学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