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曲艺工作者行为守则》共九条72字,分别从曲艺与祖国和人民、曲艺与时代和生活、曲艺的道德和底线、曲艺的使命和追求等方面进行了阐释,为曲艺界加强行业自律提供了新时期的准则。
金秋十月,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用很大篇幅阐述了中国文化的走向和肩负的使命,其核心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作为长期从事曲艺事业的传播者,我谈谈学习和践行《守则》的几点体会。
一、深入生活 曲随时代
2005年4月以来,中国曲艺家协会组织开展“送欢笑到基层”活动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两万余人次演员共演出近三百场,足迹遍布全国29个省区市,直接观众二百多万,间接受众上亿人次。十多年来,广大曲艺家和曲艺工作者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在中宣部、中国文联的指导和领导下,围绕中心、甘于奉献,面向基层、服务百姓,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曲艺形式,为人民群众送去了欢笑和丰富的文化食粮,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和弘扬了文艺志愿服务精神,传播了良好的道德风尚,在文艺为民、惠民、乐民主题实践活动中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送欢笑”从最初的自发组织到最终成为曲艺家和广大曲艺工作者的一种自觉行动,10年间走过不平凡的发展道路。“送欢笑”活动呈现出辐射范围广、演员阵容强、节目形式多、社会影响大的鲜明特色。“送欢笑”活动经常化、规模化举办,扩大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主题实践活动的社会影响,带动了“送欢笑到基层”活动的全国联动和广泛开展,增强了曲艺家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使命感。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是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文艺创作方法。“送欢笑”活动真正实现了将艺术家影响力、艺术作品感染力的有机融合。十多年来,曲艺家们不仅将艺术送到基层,他们的身影也出现在汶川、芦山地震灾区的废墟上,将情意送到灾区群众心中。“送欢笑”不仅让广大曲艺工作者充分领略了基层观众的淳朴民风和无限热情,也促使他们走出斗室书斋,远离喧嚣浮躁,摆脱名缰利锁,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中国曲协的带头人姜昆不仅发起和组织了“送欢笑到基层”活动,自己也与大家一起积极参加深入生活的各种演出。姜昆不仅在曲协积极实践,还组织了文艺界的艺术家深入基层,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奉献社会、服务人民。他多次带领文艺志愿者小分队奔赴祖国边陲、贫困山区,为那里的人民送去優秀的文艺节目。
二、敬重舞台 服务大众
2014年10月,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受邀参加了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姜昆至今记忆犹新,他回忆说:“尤其是总书记讲话中的两句话,重重地敲打着我的心:创作是文艺工作者的中心任务,作品是文艺工作者的立身之本。没有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花哨,再热闹也是不行的。这两句话让我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2015年初,姜昆在参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后,向人民奉献的一个新作品? 大型舞台秀节目“姜昆‘说’相声”在北京诞生了。这是姜昆在从艺40年之际为大家奉上的一场欢笑盛宴,也是姜昆在曲艺界带头实践,潜心创作作品,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姜昆‘说’相声”中,姜昆回顾了当年与李文华、唐杰忠一起说相声的情景,通过与观众的交流,让大家对老艺术家对待事业、对待生活、对待作品的态度有了深刻的印象。姜昆对老艺术家的尊重、对作品的尊重在舞台上得到了很好的展现。同时,活动中也融入了“80后”“90后”青年相声新秀与姜昆共同创作表演的精彩作品。整场演出让我们看到了相声发展的历史,看到了那些经典作品,也看到了相声传承和发展的希望。
“姜昆‘说’相声”融合了传统相声、群口相声和相声剧等多种表演形式。以多元素、多媒体、多方位、多情景的艺术形式,让演员与电子屏幕、演员与观众等多种形式的互动成为可能。利用舞台的有限空间,实现了历史时空的跨越、梦想与现实的结合。节目不再局限于相声的传统表现形式,而成为了一场地道的“相声秀”。这是一台为大众服务、十分接地气的节目,节目推出后至今已经在全国乃至海外演出了近80场,受到了观众的广泛欢迎。
三、德艺兼修 担当使命
“对同道心存平实,于艺术怀抱忠诚”这是中国曲协主席姜昆在收徒时对徒弟的赠言,也是姜昆对自己的要求。他不仅对自己的徒弟悉心培养,更对整个相声界的同仁寄予极大热情。他站在相声水平和人员素质要不断提高的角度考虑,计划通过学习和培训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来逐步提高相声从业者的素质。2017年,姜昆创办了“陶然讲艺堂”,先后请来了清华大学国学教授彭林、著名传统文化学者于丹、央视著名大型节目策划人朱海为相声界同仁授课,引起了强烈反响。
很多听课的艺术家与演员表示,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自身修养得到了提高,而且从中为今后的创作找到了许多素材,增强了文化自信。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德艺兼修需要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需要加强文化自信。担当使命需要创作出符合时代特点的好作品,需要“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
“陶然讲艺堂”是姜昆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的一个讲习课堂,更是相声事业有目标、健康传承下去的一个加油站。 因为工作关系,笔者目睹了他20年来为曲艺作出的贡献,可以说,他一直在践行着《中国曲艺工作者行为守则》,也一直在践行着习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
我们广大曲艺工作者应以姜昆为榜样,用《中国曲艺工作者行为守则》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自律,坚守道德底线,明确曲艺使命和追求,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中汲取营养,推动传统曲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繁荣和发展我国曲艺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金秋十月,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用很大篇幅阐述了中国文化的走向和肩负的使命,其核心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作为长期从事曲艺事业的传播者,我谈谈学习和践行《守则》的几点体会。
一、深入生活 曲随时代
2005年4月以来,中国曲艺家协会组织开展“送欢笑到基层”活动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两万余人次演员共演出近三百场,足迹遍布全国29个省区市,直接观众二百多万,间接受众上亿人次。十多年来,广大曲艺家和曲艺工作者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在中宣部、中国文联的指导和领导下,围绕中心、甘于奉献,面向基层、服务百姓,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曲艺形式,为人民群众送去了欢笑和丰富的文化食粮,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和弘扬了文艺志愿服务精神,传播了良好的道德风尚,在文艺为民、惠民、乐民主题实践活动中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送欢笑”从最初的自发组织到最终成为曲艺家和广大曲艺工作者的一种自觉行动,10年间走过不平凡的发展道路。“送欢笑”活动呈现出辐射范围广、演员阵容强、节目形式多、社会影响大的鲜明特色。“送欢笑”活动经常化、规模化举办,扩大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主题实践活动的社会影响,带动了“送欢笑到基层”活动的全国联动和广泛开展,增强了曲艺家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使命感。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是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文艺创作方法。“送欢笑”活动真正实现了将艺术家影响力、艺术作品感染力的有机融合。十多年来,曲艺家们不仅将艺术送到基层,他们的身影也出现在汶川、芦山地震灾区的废墟上,将情意送到灾区群众心中。“送欢笑”不仅让广大曲艺工作者充分领略了基层观众的淳朴民风和无限热情,也促使他们走出斗室书斋,远离喧嚣浮躁,摆脱名缰利锁,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中国曲协的带头人姜昆不仅发起和组织了“送欢笑到基层”活动,自己也与大家一起积极参加深入生活的各种演出。姜昆不仅在曲协积极实践,还组织了文艺界的艺术家深入基层,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奉献社会、服务人民。他多次带领文艺志愿者小分队奔赴祖国边陲、贫困山区,为那里的人民送去優秀的文艺节目。
二、敬重舞台 服务大众
2014年10月,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受邀参加了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姜昆至今记忆犹新,他回忆说:“尤其是总书记讲话中的两句话,重重地敲打着我的心:创作是文艺工作者的中心任务,作品是文艺工作者的立身之本。没有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花哨,再热闹也是不行的。这两句话让我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2015年初,姜昆在参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后,向人民奉献的一个新作品? 大型舞台秀节目“姜昆‘说’相声”在北京诞生了。这是姜昆在从艺40年之际为大家奉上的一场欢笑盛宴,也是姜昆在曲艺界带头实践,潜心创作作品,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姜昆‘说’相声”中,姜昆回顾了当年与李文华、唐杰忠一起说相声的情景,通过与观众的交流,让大家对老艺术家对待事业、对待生活、对待作品的态度有了深刻的印象。姜昆对老艺术家的尊重、对作品的尊重在舞台上得到了很好的展现。同时,活动中也融入了“80后”“90后”青年相声新秀与姜昆共同创作表演的精彩作品。整场演出让我们看到了相声发展的历史,看到了那些经典作品,也看到了相声传承和发展的希望。
“姜昆‘说’相声”融合了传统相声、群口相声和相声剧等多种表演形式。以多元素、多媒体、多方位、多情景的艺术形式,让演员与电子屏幕、演员与观众等多种形式的互动成为可能。利用舞台的有限空间,实现了历史时空的跨越、梦想与现实的结合。节目不再局限于相声的传统表现形式,而成为了一场地道的“相声秀”。这是一台为大众服务、十分接地气的节目,节目推出后至今已经在全国乃至海外演出了近80场,受到了观众的广泛欢迎。
三、德艺兼修 担当使命
“对同道心存平实,于艺术怀抱忠诚”这是中国曲协主席姜昆在收徒时对徒弟的赠言,也是姜昆对自己的要求。他不仅对自己的徒弟悉心培养,更对整个相声界的同仁寄予极大热情。他站在相声水平和人员素质要不断提高的角度考虑,计划通过学习和培训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来逐步提高相声从业者的素质。2017年,姜昆创办了“陶然讲艺堂”,先后请来了清华大学国学教授彭林、著名传统文化学者于丹、央视著名大型节目策划人朱海为相声界同仁授课,引起了强烈反响。
很多听课的艺术家与演员表示,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自身修养得到了提高,而且从中为今后的创作找到了许多素材,增强了文化自信。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德艺兼修需要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需要加强文化自信。担当使命需要创作出符合时代特点的好作品,需要“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
“陶然讲艺堂”是姜昆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的一个讲习课堂,更是相声事业有目标、健康传承下去的一个加油站。 因为工作关系,笔者目睹了他20年来为曲艺作出的贡献,可以说,他一直在践行着《中国曲艺工作者行为守则》,也一直在践行着习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
我们广大曲艺工作者应以姜昆为榜样,用《中国曲艺工作者行为守则》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自律,坚守道德底线,明确曲艺使命和追求,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中汲取营养,推动传统曲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繁荣和发展我国曲艺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