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生活,这也是教育生活化的精髓所在。但是农村小学生对生活化数学知识的理性认知还是比较有限的,加上数学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进行生活化教学有较高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走进生活,让数学学习变得生活化。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农村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5-0264-02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生活,这也是教育生活化的精髓所在。但是农村小学生对生活化数学知识的理性认知还是比较有限的,加上数学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进行生活化教学有较高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走进生活,让数学学习变得生活化。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教材内容与学生有限的生活认知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好学、有用的学科,这对于从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抓住农村孩子的生活细节,并通过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模式来不断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制定生活化的课前预习
对于学生来说,从小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进行有效学习的前提条件。而作为数学学科来说,生活化的课前预习也是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找出学习难点,进行知识前后衔接的一个重要手段。学生们对于身边的数学知识往往是最有学习欲望的,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个认知特点,布置一些与授课内容相关的预习作业,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实践中学习新知识。如在学习“圆周长”一课前,我要求学生回家找一些圆形物体,并想办法测量出这些物体的周长(看谁量得多),同时想想圆周长与它的直径之间存在的关系。学生听到这个任务可高兴了,马上回家找、量、算。第二天早上,同学们就把自己的预习成果带到了学校,有的用滚动法测量硬币,有的用绕线法测量树桩,有的……还有的同学干脆把圆形物体带到了教室,同时也找到了同一个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通过这个生活化的预习过程,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圆的认识,也从中找到了测量圆周长的方法,更有部分同学还找到了圆周长与直径的内在联系,此时的教学可以说是无声胜有声的,学生的课堂兴趣更浓了,很快就学会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二、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
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小学生的年龄还比较小,十分缺少生活经验,尤其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还比较难理解。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更应该强化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能力,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运用生活化的教学语言,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如在教学“折扣”这个内容,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小学生对折扣这个概念还是相当陌生的,特别是对一些从来没有到过大城市体验过或是见识过的学生来说,要想学好这个内容是十分不容易的。因此在课堂上我先提前设置一个打折场景,把教室装扮成一个商店,自己来扮演售货员。首先通过视频播放一段关于折扣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一下折扣的含义;接着用售货员的口吻和“顾客们”介绍“店中”的打折物品,让“顾客们”自由挑选自己喜欢的物品,然后自己算出折后的價钱,算对的打折物品免费送。“顾客们”一听到免费送,兴趣一下子浓了,“店中”的气氛达到最高点,大家都自由挑选自己喜欢的东西,并马上进行计算,不一会儿,有的“顾客”就算出来了,看到别人免费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物品,其他“顾客”也积极投入到抢购大军中来,不一会儿,“店中”的物品就被抢购一空,个个喜笑颜开……通过此种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不仅让同学们学习到了折扣的知识,也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更要服务于生活,增添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形成生活化的课后作业
关于小学生的数学课后作业,大多数教师认为学生做得越多,就记得越牢,能力也就越强。因此,布置课后作业总是采用题海战术,直接把学生变成了做题机器。面对这样机械的课后作业,学生只会应付完成,对于保证作业的质来说是无从谈起的。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知识,它不仅是人们交流信息的工具,更可以作为一门实用的技术,帮助人们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布置课后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继续积极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尽量安排一些生活化的课后作业。
如在教学“升和毫升”后,我让学生利用周末到商场中寻找用到升和毫升的物品并记录下来。几天后,通过翻阅学生的调查本,发现有的记录了好几页,足有好几十种物品,通过活动,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对“升和毫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再如教学“圆是轴对称图形”后,我让学生课后去寻找生活中利用圆是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所构成的美丽图案,并自己尝试画出一些此类的图案。学生本来在课堂上就意犹未尽,听到这个作业更加兴奋了,第二天不少同学都记录了好些美丽的图案,同时也画出了许多自创的图案。这些生活化的课后作业,让学生不仅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是数学,也体会到数学是美而无言的。
数学知识来源于孩子们的生活,最后必须回归于他们的生活,这样的数学才更有意义。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主动地创设无限的生活场景,把学生有限的生活经验效用最大化,真正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信心,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建平.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4(1):64-64.
[2]黄育红.小学数学生活化的几点做法[J].小学教学研究,2011(26):17-17.
[3]葸虎.农村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浅谈[J].学周刊,2015(34):32-32.
[4]路长延.新课程改革下农村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浅谈[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16):167-167.
[5]李美芳.浅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8):00227-00227.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5-0264-02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生活,这也是教育生活化的精髓所在。但是农村小学生对生活化数学知识的理性认知还是比较有限的,加上数学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进行生活化教学有较高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走进生活,让数学学习变得生活化。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教材内容与学生有限的生活认知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好学、有用的学科,这对于从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抓住农村孩子的生活细节,并通过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模式来不断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制定生活化的课前预习
对于学生来说,从小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进行有效学习的前提条件。而作为数学学科来说,生活化的课前预习也是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找出学习难点,进行知识前后衔接的一个重要手段。学生们对于身边的数学知识往往是最有学习欲望的,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个认知特点,布置一些与授课内容相关的预习作业,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实践中学习新知识。如在学习“圆周长”一课前,我要求学生回家找一些圆形物体,并想办法测量出这些物体的周长(看谁量得多),同时想想圆周长与它的直径之间存在的关系。学生听到这个任务可高兴了,马上回家找、量、算。第二天早上,同学们就把自己的预习成果带到了学校,有的用滚动法测量硬币,有的用绕线法测量树桩,有的……还有的同学干脆把圆形物体带到了教室,同时也找到了同一个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通过这个生活化的预习过程,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圆的认识,也从中找到了测量圆周长的方法,更有部分同学还找到了圆周长与直径的内在联系,此时的教学可以说是无声胜有声的,学生的课堂兴趣更浓了,很快就学会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二、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
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小学生的年龄还比较小,十分缺少生活经验,尤其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还比较难理解。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更应该强化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能力,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运用生活化的教学语言,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如在教学“折扣”这个内容,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小学生对折扣这个概念还是相当陌生的,特别是对一些从来没有到过大城市体验过或是见识过的学生来说,要想学好这个内容是十分不容易的。因此在课堂上我先提前设置一个打折场景,把教室装扮成一个商店,自己来扮演售货员。首先通过视频播放一段关于折扣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一下折扣的含义;接着用售货员的口吻和“顾客们”介绍“店中”的打折物品,让“顾客们”自由挑选自己喜欢的物品,然后自己算出折后的價钱,算对的打折物品免费送。“顾客们”一听到免费送,兴趣一下子浓了,“店中”的气氛达到最高点,大家都自由挑选自己喜欢的东西,并马上进行计算,不一会儿,有的“顾客”就算出来了,看到别人免费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物品,其他“顾客”也积极投入到抢购大军中来,不一会儿,“店中”的物品就被抢购一空,个个喜笑颜开……通过此种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不仅让同学们学习到了折扣的知识,也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更要服务于生活,增添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形成生活化的课后作业
关于小学生的数学课后作业,大多数教师认为学生做得越多,就记得越牢,能力也就越强。因此,布置课后作业总是采用题海战术,直接把学生变成了做题机器。面对这样机械的课后作业,学生只会应付完成,对于保证作业的质来说是无从谈起的。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知识,它不仅是人们交流信息的工具,更可以作为一门实用的技术,帮助人们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布置课后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继续积极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尽量安排一些生活化的课后作业。
如在教学“升和毫升”后,我让学生利用周末到商场中寻找用到升和毫升的物品并记录下来。几天后,通过翻阅学生的调查本,发现有的记录了好几页,足有好几十种物品,通过活动,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对“升和毫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再如教学“圆是轴对称图形”后,我让学生课后去寻找生活中利用圆是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所构成的美丽图案,并自己尝试画出一些此类的图案。学生本来在课堂上就意犹未尽,听到这个作业更加兴奋了,第二天不少同学都记录了好些美丽的图案,同时也画出了许多自创的图案。这些生活化的课后作业,让学生不仅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是数学,也体会到数学是美而无言的。
数学知识来源于孩子们的生活,最后必须回归于他们的生活,这样的数学才更有意义。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主动地创设无限的生活场景,把学生有限的生活经验效用最大化,真正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信心,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建平.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4(1):64-64.
[2]黄育红.小学数学生活化的几点做法[J].小学教学研究,2011(26):17-17.
[3]葸虎.农村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浅谈[J].学周刊,2015(34):32-32.
[4]路长延.新课程改革下农村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浅谈[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16):167-167.
[5]李美芳.浅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8):00227-0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