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学生认读绿线里的2个生字,学会田字格中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通过“自问自探”,从整体上感受作者在谋篇布局时倒叙手法运用的好处;学会衬托手法的运用;在朗读感悟的过程中,学习钱学森的拳拳爱国之心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教学这篇文章要求孩子通过语音文字理解钱学森的爱国情感,体会倒叙的写法对比手法的运用,怎么巧妙的把这些知识点让孩子牢牢记住是个难题;从文章内容上看,孩子对主要内容的了解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对钱学森这个人物的了解比较局限,所以要求孩子在课前查找关于钱学森的资料,再次感受钱学森的爱国情操;对钱学森的不了解,不能深刻的理解钱学森这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
教學重难点:
学生通过“自问自探”,从整体上感受作者在谋篇布局时倒叙手法运用的好处;学会衬托手法的运用;在朗读感悟的过程中,学习钱学森的拳拳爱国之心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学生展示自学——教师了解学情
展示学习
(一)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齐读两遍。通过课前预习,你对钱学森有哪些了解,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
(二)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教师读新词,生听写,同桌互评。
袒露 前额 眺望 广阔无垠 劈波斩浪
富裕 诚恳 贡献 魂牵梦绕 赴美留学
二、学生交流问题——教师梳理问题
(一)提出问题
1.通过预习,你们认为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板书:写什么)
2.老师想请几位同学分节朗读课文。
3.学生交流课文写了什么?
概括总结:课文讲的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忘记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的运载火箭和导弹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赞扬了他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
(二)探究问题
再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课文先写钱学森乘一艘巨轮返回祖国;接着回顾钱学森回国的过程;最后写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的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究作出卓越的贡献。
板书:回国
回国历程
卓越贡献
给课文划分段落:
第一段(1):钱学森乘一艘巨轮返回祖国。
第二段(2~6):回顾钱学森回国的过程。
第三段(7):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的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究作出卓越的贡献。
三、学生“学习释疑”——教师“点难拨疑”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那么,课文又是怎么写的?(板书:怎么写)
出示第一节,指名读,思考:此时钱学森的心情怎样?
(激动、迫切、喜悦……)
2.从哪里可以看出他这种心情的?
出示:“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齐读,从中你们还能体会出了什么?
(钱学森归国心切,他希望自己坐的是火箭,火箭的速度比轮船快,说明他盼望早一点回来。)
有一个成语正好能概括它的意思,又能表达钱学森此时的心情,谁知道?(归心似箭)
3.谁能把这归心似箭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4.完成词语填空。(课后第2题)
在( )的大海上,“华威号”客轮正( )驶向上海。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站在甲板上,深情地( )着远方。“啊,我就要回到( )的祖国了!”他老泪纵横,情不自禁地吟起了一首小诗:“赶车,赶船,一踏上故土就满眼春天……”
5.同学们,如果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课文的第1自然段应放在哪里?为什么要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板书:倒叙)为什么要这么写?(板书:为什么写)
(它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设置悬念,增强表达效果。)(板书:设置悬念)
(二)回顾钱学森回国的过程
过渡:现在,我们再看课题,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根据以往的经验,你们可以对人物进行哪些描写?那么,本篇课文重点是围绕什么描写的?(板书:语言)从文中把它们找出来。
1.出示:“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从中你体会出了什么?作者抓住了人物的语言描写,写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他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3)补充介绍:冯·卡门的资料。如果钱学森在冯·卡门身边,将意味着什么?
作者为什么要写他师从何人,为何要介绍他在美国的待遇?
以美国优厚的待遇、优越的条件衬托他的爱国。(板书:衬托)
(4)感受“一刻也没有忘记”“一切”中蕴含的“赤子之心”。读好钱学森的这句话。指导朗读。
2.出示:“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1)自由读读,你觉得哪些词有分量,最能体现钱学森的爱国之情。
“日夜盼望、终于、应当”等词语。齐读这句话。“这一天”是哪一天?
(2)想象一下:回国后,钱学森会是什么待遇?从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3)对比读一读其他留学生和钱学森的话,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留学生说的话?(这也是衬托,以其他留学生的畏难衬托钱学森的回国决心,衬托他对祖国的热爱)
读好钱学森的这句话。
(三)总结写法
课文运用倒叙的手法,在文章的开头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先写他乘船回国,再写他在美国不忘祖国,准备回国,为祖国作出巨大贡献,同时作者多处抓住钱学森的语言,同时通过衬托的手法,写出了他的回国决心之坚定,对祖国的爱之深。
四、学生“反思学习”——教师“反思教学”
回顾课文,贯穿学法。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①课文内容;②阅读方法;③写作方法;④问问题的方法。
五、教师“引导实践”——学生“迁移创新”
根据搜集的钱学森的有关资料,仿照前一课的“作家卡片——巴金”,制作一张“科学家卡片——钱学森”。
板书设计:
19 钱学森
写什么 怎么写 为什么写
回国 倒叙 设置悬念
回国历程 语言
卓越贡献 衬托
学生认读绿线里的2个生字,学会田字格中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通过“自问自探”,从整体上感受作者在谋篇布局时倒叙手法运用的好处;学会衬托手法的运用;在朗读感悟的过程中,学习钱学森的拳拳爱国之心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教学这篇文章要求孩子通过语音文字理解钱学森的爱国情感,体会倒叙的写法对比手法的运用,怎么巧妙的把这些知识点让孩子牢牢记住是个难题;从文章内容上看,孩子对主要内容的了解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对钱学森这个人物的了解比较局限,所以要求孩子在课前查找关于钱学森的资料,再次感受钱学森的爱国情操;对钱学森的不了解,不能深刻的理解钱学森这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
教學重难点:
学生通过“自问自探”,从整体上感受作者在谋篇布局时倒叙手法运用的好处;学会衬托手法的运用;在朗读感悟的过程中,学习钱学森的拳拳爱国之心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学生展示自学——教师了解学情
展示学习
(一)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齐读两遍。通过课前预习,你对钱学森有哪些了解,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
(二)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教师读新词,生听写,同桌互评。
袒露 前额 眺望 广阔无垠 劈波斩浪
富裕 诚恳 贡献 魂牵梦绕 赴美留学
二、学生交流问题——教师梳理问题
(一)提出问题
1.通过预习,你们认为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板书:写什么)
2.老师想请几位同学分节朗读课文。
3.学生交流课文写了什么?
概括总结:课文讲的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忘记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的运载火箭和导弹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赞扬了他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
(二)探究问题
再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课文先写钱学森乘一艘巨轮返回祖国;接着回顾钱学森回国的过程;最后写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的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究作出卓越的贡献。
板书:回国
回国历程
卓越贡献
给课文划分段落:
第一段(1):钱学森乘一艘巨轮返回祖国。
第二段(2~6):回顾钱学森回国的过程。
第三段(7):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的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究作出卓越的贡献。
三、学生“学习释疑”——教师“点难拨疑”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那么,课文又是怎么写的?(板书:怎么写)
出示第一节,指名读,思考:此时钱学森的心情怎样?
(激动、迫切、喜悦……)
2.从哪里可以看出他这种心情的?
出示:“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齐读,从中你们还能体会出了什么?
(钱学森归国心切,他希望自己坐的是火箭,火箭的速度比轮船快,说明他盼望早一点回来。)
有一个成语正好能概括它的意思,又能表达钱学森此时的心情,谁知道?(归心似箭)
3.谁能把这归心似箭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4.完成词语填空。(课后第2题)
在( )的大海上,“华威号”客轮正( )驶向上海。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站在甲板上,深情地( )着远方。“啊,我就要回到( )的祖国了!”他老泪纵横,情不自禁地吟起了一首小诗:“赶车,赶船,一踏上故土就满眼春天……”
5.同学们,如果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课文的第1自然段应放在哪里?为什么要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板书:倒叙)为什么要这么写?(板书:为什么写)
(它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设置悬念,增强表达效果。)(板书:设置悬念)
(二)回顾钱学森回国的过程
过渡:现在,我们再看课题,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根据以往的经验,你们可以对人物进行哪些描写?那么,本篇课文重点是围绕什么描写的?(板书:语言)从文中把它们找出来。
1.出示:“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从中你体会出了什么?作者抓住了人物的语言描写,写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他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3)补充介绍:冯·卡门的资料。如果钱学森在冯·卡门身边,将意味着什么?
作者为什么要写他师从何人,为何要介绍他在美国的待遇?
以美国优厚的待遇、优越的条件衬托他的爱国。(板书:衬托)
(4)感受“一刻也没有忘记”“一切”中蕴含的“赤子之心”。读好钱学森的这句话。指导朗读。
2.出示:“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1)自由读读,你觉得哪些词有分量,最能体现钱学森的爱国之情。
“日夜盼望、终于、应当”等词语。齐读这句话。“这一天”是哪一天?
(2)想象一下:回国后,钱学森会是什么待遇?从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3)对比读一读其他留学生和钱学森的话,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留学生说的话?(这也是衬托,以其他留学生的畏难衬托钱学森的回国决心,衬托他对祖国的热爱)
读好钱学森的这句话。
(三)总结写法
课文运用倒叙的手法,在文章的开头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先写他乘船回国,再写他在美国不忘祖国,准备回国,为祖国作出巨大贡献,同时作者多处抓住钱学森的语言,同时通过衬托的手法,写出了他的回国决心之坚定,对祖国的爱之深。
四、学生“反思学习”——教师“反思教学”
回顾课文,贯穿学法。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①课文内容;②阅读方法;③写作方法;④问问题的方法。
五、教师“引导实践”——学生“迁移创新”
根据搜集的钱学森的有关资料,仿照前一课的“作家卡片——巴金”,制作一张“科学家卡片——钱学森”。
板书设计:
19 钱学森
写什么 怎么写 为什么写
回国 倒叙 设置悬念
回国历程 语言
卓越贡献 衬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