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h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心理抑郁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治疗前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患者进行抑郁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AMD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可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 脑卒中;心理干预;临床疗效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38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428-01
  脑卒中抑郁(PSD)发生在脑卒中后,是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患者由于卒中后神经功能受损,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心理、精神、情绪等方面异常,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及预后[1]。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及科学性的护理,可改善患者心理焦虑状况,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此本院将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效果让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抑郁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头部CT或MRI证实为卒中,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后证实为心理抑郁。其中男性20例,女性60例,年龄为58-85岁,平均年龄为(72.6±12.2)岁,病程为3-24个月,平均病程为(11.3±2.8)个月。患者教育程度:大学有12例,高中(中专)46例,初中14例,小学1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教育程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 ①让患者静卧床上休息:尽量让患者在床上休息,避免患者剧烈运动,同时应注意卧床的舒适度及整洁度。②观察患者病情:定时测量患者脉搏、体温、血压水平,并留意患者意识、瞳孔的变化以及对声音、疼痛的应激反应情况。③注意保暖:应根据天气变化情况,提醒患者注意保暖,避免着凉,鼓励患者定期咳痰,同时应对患者做好皮肤清洁,避免患者出现压疮或院内感染[2]。④注意饮食:给予患者易于消化、低糖、低脂、高蛋白、高纤维的流质食物,同时应限制钠盐的摄取。
  1.2.2 观察组护理 ①微笑护理:患者入院时应微笑接待患者,让患者及其家属感到亲切,同时应安排好患者完成常规性检查。②舒适护理:每天为患者整理好房间,对病房进行整理,保持病房光线充足、同时应嘱咐患者注意保暖;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应协助其更换衣物。③心理护理:患者在治疗前均会感到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的消极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经常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并了解患者心理状况,为患者排忧解难,同时结合患者性别、年龄、性格、文化等特点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分析,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使患者降低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④重视与患者家属沟通:在护理过程中应重视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向家属说明治疗的必需性及意义,并让家属参与到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并指导家属正确与患者进行沟通,鼓励患者积极应对疾病,增强患者治疗信心。
  1.3 观察指标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采用0-4分的评分等级,0分:无症状;1分:轻度;2分:中度;3分:重度;4分:极重度。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均值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AMD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1。
  3 讨 论
  脑卒中后的抑郁在以往的治疗中常注重患者躯体症状的治疗而忽略患者心理上的治疗。心理,优质护理服务就是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强化基础护理的同时,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度,同时将护理专业知识深化到日常护理中,并提升护理服务水平[4]。以患者为服务中心的思想就是医疗行为及思想观念上,处处为患者着想,从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一切活动应将患者摆在首位,让患者心理及生理需求均得到满足,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本研究中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AMD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从而体现除了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外,还提高患者满意度,对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任金生,蒋家东.脑卒中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及中西医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2):259.
  [2] 向伟,陆光华,丁宇杰.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研究进展[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0,6(2):210.
  [3] 尹少华,赵丽辉.老年脑卒中并发抑郁症的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08,12(3):158-159.
  [4] 张淑军,赵红梅.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效果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09,23(5):248-249.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讨论并且分析对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特点,总结相关护理经验,寻找针对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作为临床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曾经收治的12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的方法特点,总结患者经过治疗以及相应护理干预后的康复效果和患者对于医院护理干预措施的满意程度。结果 全部12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经过一系列的治疗以及精心的护
期刊
【摘要】 目的 对住院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方法 随机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160例,进行精神卫生知识宣教和心理干预等。结果 无干预前按医嘱服药34例,需督促服药80例,拒绝服药46例;进行干预后按医嘱服药112例,监督下服药35例,拒绝服药13例。对患者服药依从性干预前后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疾病知识知晓情况:无接受干预前了解27例,一般59
期刊
【摘要】 目的 分析门诊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作用。方法 对2010年3月——2011年5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0例的门诊护理干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体重、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等指标进行观察,并以GQOL-74(生活质量问卷)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效果进行测定。结果 相比于干预前,护理后患者的观察指标均显著降低,且GQOL-7
期刊
【摘要】 目的 本研究将对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展开分析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急诊抢救室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82例出现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医疗事故或纠纷发生过程中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对发生此类情况的护理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本研究所有留观的危重老年患者中,三级医疗事故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引发一级
期刊
【关键词】 手术;临床护理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37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423-01  手术是治疗很多疾病的重要手段,如穿孔、大出血、肿瘤、外伤剖宫产等都必须通过手术治疗才能完成。手术室是对患者进行抢救、治疗和手术的场所,由于手术室的工作繁忙、变化快,劳动强度大,时间长,随着临床医疗的不断发展,各种
期刊
【摘要】 目的 对恶性肿瘤病患者在化疗的过程中,应用循证的护理方法,对其进行护理疗效方面的探讨。方法 选取本乡镇卫生所于2010年1月——2010年12月中66例患有恶性肿瘤的病患者,将66例患者随机的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试验组采用循证的护理方法。对两组的患者在时间、费用、疗效等信息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的化疗最终效率明显不如试验组的化疗最终效率高,同时,试验
期刊
【摘要】 目的 总结和分析我院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与评价。方法 对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100例急诊脑出血的患者,以50例实行现场急救的为观察组,以50例没有实施现场急救的为参照组。结果 通过两组对比,经院前急救护理的患者入院后死亡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  2 院前急救护理措施  2.1 现场急救 院前急救护理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评估病情并采取急救护理措
期刊
【关键词】 儿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38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431-01  兒科临床护理实习是护理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学生将所学儿科护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的关键环节。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本文结合儿科护理临床实习教学现状,对影响儿科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行了认真分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在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方法 从2012年1月——2012年6月间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筛选得到140例,采用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在患者出院时均对基线资料进行收集,定期对干预组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采用健康状况问卷调查形式。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躯体疼痛的减少、生理功能两个方面的上升趋势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连续性护理干预作为一种有效的护
期刊
【摘要】 分析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及纠纷中护士的心理应激反应和对策,积极寻找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认真检查和反省工作中的过失与不足,通过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有效沟通,改善护患关系,通过培训学习提高护士业务水平,增加心理应对能力,使护士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从真正意义上减少护患纠纷的出现。  【关键词】 护患纠纷;心理应激;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