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进入市场经济各个行业都在激烈竞争,教育不能再止步不前,必须要紧跟时代的潮流和社会发展的步伐,培养出适应社会型人才。要提高人才的素质,就必须改革教育的体制。为此,高等教育中采用了学分制教学模式。这就需要学校中的各个部门紧抓学分制模式的特点,发挥自身的功效。特别是团支部更应该以流动的模式,推动学分制下团支部建设模式发展下去。
【关键词】学分制;流动团支部;建设模式
自从学分制打破了传统的学年制以来,无论是对教学方式和教学管理等都有新的挑战。事实上,学分制是在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时至今日,我国的教育真正在自上而下、全方位的改革,采用了学分制来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当然,任何一种新的制度出台之后都会带来一些负面问题。这就必须要用科学的管理措施来遏制负面影响。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建立流动的团支部模式就十分有必要了。
一、学分制的主要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的学年制不能再满足教育的需要。为此,高校中就产生了新的教学管理制度,那就是学分制;该制度是以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的任务,学生只要修满教学中规定的学分总数就可以毕业。作为一个新的制度,它有其自身的特点。
1.放宽了学生的自主权
学年制主要是由学校来安排开设的课程,不管学生喜欢和不喜欢都得学。但是学分制且改变了这个弊端,而是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认为必要而且也感兴趣的课程。选择了这些课程,学生就会认认真真的学习,学到真正的有用知识。
2.放宽了学生的考核尺度
采用了学分制,只要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么多分数就行,不管你选多少科,也不管你有多少科不及格。对于必须课程,如果开始不合格可以重修重考;对于任选课,考试不及格还可以选择其他的科目,反正取得等值的学分就行了。
3.学习读书的年份更灵活
过去的学年制太过于古板,四年制一定要学生读够四年。那样就导致有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本可以缩短时间,但也不得不这样耗着。但学分制虽然也设置了参考时间,对于有一些学生可以率先修满提前毕业。
4.更着重于分散活动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特长爱好,采取学分制有好处。它不再采用班级化了,而是学生跟着自己的爱好参与相关的社团等素质拓展活动,这样看更加分散活动,发挥所长。
二、学分制对传统团支部的影响
一个新的制度出来之后,从实践之中可以体现出其优越性,但也会对其他的方方面面带来冲突和新的挑战。对于使用学分制,也给团支部带来极大影响。
1.冲击了传统团支部组织建设工作
按照共青团的有关规定,团员在三人以上能够建立团支部,而且每一名团员都要编入一个支部,而且这个支部还要发展非团员成为团员。
过去采用学年制模式,团支部主要是按照一个班级体系建立,较好的满足了团支部的建设工作要求。但是实施了学分制以来,班级甚至年级都被渐渐的淡化了。同一个支部的成员要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全部来参与支部的生活,就已经是相当的困难了。如果还是按照老一套的方式,给团支部的管理和活动开展带来了加大的困难,更别说为学生做思想政治稳定工作了。
2.淡化了传统团支部的凝聚力
因为再也没有班级制度以及班级公约的限制,学生的自由空间和自由时间较多。这样,就淡化了学生的组织观念与集体意识,很大程度上淡化了团支部的凝聚力。如果团支部不的观念和运作方式不改变,就很难再继续下去。
3.为传统团支部的思想工作带来了难题
采用学分制,学生就会将时间花在自己喜欢的兴趣与潜能创造之上,才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这样一来,就导致团支部为主体开展的实践、教学、文体活动少了。在这种情形之下,学生难免会出现思想问题,如果不及时给予解决,可能会出现过激的行为将事态扩大。
三、学分制下流动团支部的建设模式
学分制确实给现在培养人才带来了优势,但也给传统团支部的工作开展带来弊端。因此,团支部建设也要适时而变,建立流动团支部新模式。
1.从学生干部入手
学分制下的团干部,必须要适应学分制的发展需要,增强改革意识,用于创新,给团支部带来新的生命力。因为学生干部是扎根在学生之中,很清楚学生的想法也需要的。只有加强了学生干部自身的素质和工作能力,才能进一步开展工作。只有学生干部摆正位置,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积极投身到团支部工作中去,为学分制条件下的工作开展推波助澜。
2.以宿舍为单位建立新型团支部
无论采取那种学制,学生的宿舍肯定都少不了,也无论学生如何分散但总会回到这个归宿点上。因此,采取流动团支部模式建立宿舍为体系,这对于开展工作十分有效。目前,宿舍是学生相对时间和地点比较集中也是最稳定的场所,也是学生交流思想的最好途径。所以,建立流动的团支部模式首要就是在宿舍建立团支部。
3.以社团为单位建立新型团支部
现在的学生,一有空余时间就根据自身爱好参加了社团。因此,学生社团已经成为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和自我管理的舞台。所以,要将团支部插足于社团之中,完善社团的管理机制,加强团组织的建设,增强学生的吸引力与凝聚力。
4.利用网络技术创新流动团支部工作和教育模式
当今是一个信息时代,网络对学生的多重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正确的网络引导,可以影响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价值导向。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可以采取學生喜爱的方式,在学生聚集较多的网上社区、BBS、QQ群里建立网络流动团支部,打造一个全新的团支部工作和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剑桥.现代思想政治工作手册[M].红旗出版社,2007.
[2]王耀辉,何伟军,谭福强.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学生工作体系探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4.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度共青团工作研究课题项目”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园园(1982—),女,吉林松原人,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团委书记,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学分制;流动团支部;建设模式
自从学分制打破了传统的学年制以来,无论是对教学方式和教学管理等都有新的挑战。事实上,学分制是在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时至今日,我国的教育真正在自上而下、全方位的改革,采用了学分制来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当然,任何一种新的制度出台之后都会带来一些负面问题。这就必须要用科学的管理措施来遏制负面影响。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建立流动的团支部模式就十分有必要了。
一、学分制的主要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的学年制不能再满足教育的需要。为此,高校中就产生了新的教学管理制度,那就是学分制;该制度是以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的任务,学生只要修满教学中规定的学分总数就可以毕业。作为一个新的制度,它有其自身的特点。
1.放宽了学生的自主权
学年制主要是由学校来安排开设的课程,不管学生喜欢和不喜欢都得学。但是学分制且改变了这个弊端,而是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认为必要而且也感兴趣的课程。选择了这些课程,学生就会认认真真的学习,学到真正的有用知识。
2.放宽了学生的考核尺度
采用了学分制,只要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么多分数就行,不管你选多少科,也不管你有多少科不及格。对于必须课程,如果开始不合格可以重修重考;对于任选课,考试不及格还可以选择其他的科目,反正取得等值的学分就行了。
3.学习读书的年份更灵活
过去的学年制太过于古板,四年制一定要学生读够四年。那样就导致有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本可以缩短时间,但也不得不这样耗着。但学分制虽然也设置了参考时间,对于有一些学生可以率先修满提前毕业。
4.更着重于分散活动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特长爱好,采取学分制有好处。它不再采用班级化了,而是学生跟着自己的爱好参与相关的社团等素质拓展活动,这样看更加分散活动,发挥所长。
二、学分制对传统团支部的影响
一个新的制度出来之后,从实践之中可以体现出其优越性,但也会对其他的方方面面带来冲突和新的挑战。对于使用学分制,也给团支部带来极大影响。
1.冲击了传统团支部组织建设工作
按照共青团的有关规定,团员在三人以上能够建立团支部,而且每一名团员都要编入一个支部,而且这个支部还要发展非团员成为团员。
过去采用学年制模式,团支部主要是按照一个班级体系建立,较好的满足了团支部的建设工作要求。但是实施了学分制以来,班级甚至年级都被渐渐的淡化了。同一个支部的成员要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全部来参与支部的生活,就已经是相当的困难了。如果还是按照老一套的方式,给团支部的管理和活动开展带来了加大的困难,更别说为学生做思想政治稳定工作了。
2.淡化了传统团支部的凝聚力
因为再也没有班级制度以及班级公约的限制,学生的自由空间和自由时间较多。这样,就淡化了学生的组织观念与集体意识,很大程度上淡化了团支部的凝聚力。如果团支部不的观念和运作方式不改变,就很难再继续下去。
3.为传统团支部的思想工作带来了难题
采用学分制,学生就会将时间花在自己喜欢的兴趣与潜能创造之上,才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这样一来,就导致团支部为主体开展的实践、教学、文体活动少了。在这种情形之下,学生难免会出现思想问题,如果不及时给予解决,可能会出现过激的行为将事态扩大。
三、学分制下流动团支部的建设模式
学分制确实给现在培养人才带来了优势,但也给传统团支部的工作开展带来弊端。因此,团支部建设也要适时而变,建立流动团支部新模式。
1.从学生干部入手
学分制下的团干部,必须要适应学分制的发展需要,增强改革意识,用于创新,给团支部带来新的生命力。因为学生干部是扎根在学生之中,很清楚学生的想法也需要的。只有加强了学生干部自身的素质和工作能力,才能进一步开展工作。只有学生干部摆正位置,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积极投身到团支部工作中去,为学分制条件下的工作开展推波助澜。
2.以宿舍为单位建立新型团支部
无论采取那种学制,学生的宿舍肯定都少不了,也无论学生如何分散但总会回到这个归宿点上。因此,采取流动团支部模式建立宿舍为体系,这对于开展工作十分有效。目前,宿舍是学生相对时间和地点比较集中也是最稳定的场所,也是学生交流思想的最好途径。所以,建立流动的团支部模式首要就是在宿舍建立团支部。
3.以社团为单位建立新型团支部
现在的学生,一有空余时间就根据自身爱好参加了社团。因此,学生社团已经成为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和自我管理的舞台。所以,要将团支部插足于社团之中,完善社团的管理机制,加强团组织的建设,增强学生的吸引力与凝聚力。
4.利用网络技术创新流动团支部工作和教育模式
当今是一个信息时代,网络对学生的多重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正确的网络引导,可以影响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价值导向。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可以采取學生喜爱的方式,在学生聚集较多的网上社区、BBS、QQ群里建立网络流动团支部,打造一个全新的团支部工作和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剑桥.现代思想政治工作手册[M].红旗出版社,2007.
[2]王耀辉,何伟军,谭福强.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学生工作体系探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4.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度共青团工作研究课题项目”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园园(1982—),女,吉林松原人,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团委书记,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