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三个部分探讨了这个问题: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 教学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近年来,信息技术这门课程逐渐走进了小学生的课堂,并变得日渐重要。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因此,如何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
这几年,我一直从事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工作。刚开始,我认为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操作计算机,课上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然后学生操作练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这样简单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后来,通过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对优秀教师教学理念的反复研究和自己的勤奋探究,慢慢地我也有了一些成功的体验。
一、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个精彩的开始几乎是成功的一半。
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是小学生的天性,根据这一特点,在课程开始的导入环节,我精心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揭示课程主题。例如在教六年级Logo语言时,课堂一开始,我首先用Logo语言趣味程序给学生演示了其绘图及播放音乐等功能,多样的图形和优美的音乐使学生感到无比新奇,从而调动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就在学生迫切学习新知的心态下,讲授了如何使小海龟向前走、后退、转弯等命令,然后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知识自己编制过程,并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指挥海龟画出多种美丽奇妙而有趣的图形。
二、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利于学生主动学习
只有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才会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回到学习中来。
例如在学习使用“画图”工具时,在学生自主创作的环节,我看到有学生创作的海底世界图画,图画很美,颜色很亮,画了很多海底生物,但螃蟹的颜色是红色的,我就不失幽默地说:“哦,这是谁家煮熟的螃蟹掉海里了,大家快捞起来吃掉啊!”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起来,在笑声中学生自然也明白了,海里的螃蟹不应该是红色的,只有煮熟的螃蟹才是红色的。之后学生针对他的这幅画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进行有效评价,经过修改最终使这幅画获得了省里的绘画比赛小学组第一名。
三、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设计好的教学方法,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因此,教师一定要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设计适当的教学方法,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平时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1、比喻法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一些抽象概念和专业名词术语很难讲解,对于小学生来说也难以理解,如何使这些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呢?我采用了比喻教学法,适当用一些通俗易懂的比喻和贴近生活的例子来讲解那些学生难懂的内容。例如:在教学生认识键盘中的退格键和回车键时,我是这样比喻的:因为退格键可以删除字符,这个功能与我们日常使用的橡皮功能相似,就把它比喻为“橡皮键”;回车键在键盘中个头最大,敲回车键时计算机开始执行命令,所以把它比喻为“键盘班长”,把敲回车键叫做“班长下令”。
2、实例法 所谓实例,就是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放到一个具体的实例中去,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以达到学以至用的目的。例如:在教学生学习指法时,告诉学生如果指法训练不过关,以后输入汉字就很慢,就难以用电脑写文章、做作业等。学生在初学文字输入时,往往特别关心自己的名字,能不能输入到自己的电脑中去。因此,教会他们正确地输入自己的名字,这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接着,练习输入爸爸妈妈等亲人以及朋友的名字、校名,家庭的住址等。
3、设疑法 所谓设疑,就是上课时,先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然后让学生去思考如何解决。例如:在学习Excel表格时,我提出用计算机处理该班本次模拟考试的各科成绩,在计算机中已经输入了每人各科的成绩,要怎样计算每人的总分呢?按总分排名次应该怎么办等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我引出了函数、公式、排序的使用方法,用这些方法来完成这类任务,将既轻松又准确。通过设置一些问题,再让学生用信息技术去解决,他们会觉得学习信息技术确实有用,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4、助教法 所谓助教法,就是选一些“好学生”做助教,也就是“小老师”去教其余的学生。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千差万别。有的学生家里就有计算机,有很多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对计算机的操作也有一定的基础;而有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对计算机一无所知;并且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掌握能力也有差别,自然就有所谓的“好学生”和“差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课堂,特别是在学生自主学习、操作练习环节,教师根本忙不过来,所以我就采用了助教法,这些“小老师”可以离开座位一对一地指导其余同学学习。小学生本来就有极强的表现欲,选出的“小老师”自然也是对这些学生的一种肯定与鼓励,所以这些“小老师”都非常乐意去帮助别的学生。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做到教学相长。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业务水平,将现代教育理论、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信息技术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创设出更加灵活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文虎,冯秀琪等.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M].
[2] 孙宏慧.浅谈教授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几点做法.
[3] 朱惠琴.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探索.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 教学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近年来,信息技术这门课程逐渐走进了小学生的课堂,并变得日渐重要。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因此,如何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
这几年,我一直从事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工作。刚开始,我认为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操作计算机,课上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然后学生操作练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这样简单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后来,通过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对优秀教师教学理念的反复研究和自己的勤奋探究,慢慢地我也有了一些成功的体验。
一、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个精彩的开始几乎是成功的一半。
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是小学生的天性,根据这一特点,在课程开始的导入环节,我精心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揭示课程主题。例如在教六年级Logo语言时,课堂一开始,我首先用Logo语言趣味程序给学生演示了其绘图及播放音乐等功能,多样的图形和优美的音乐使学生感到无比新奇,从而调动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就在学生迫切学习新知的心态下,讲授了如何使小海龟向前走、后退、转弯等命令,然后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知识自己编制过程,并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指挥海龟画出多种美丽奇妙而有趣的图形。
二、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利于学生主动学习
只有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才会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回到学习中来。
例如在学习使用“画图”工具时,在学生自主创作的环节,我看到有学生创作的海底世界图画,图画很美,颜色很亮,画了很多海底生物,但螃蟹的颜色是红色的,我就不失幽默地说:“哦,这是谁家煮熟的螃蟹掉海里了,大家快捞起来吃掉啊!”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起来,在笑声中学生自然也明白了,海里的螃蟹不应该是红色的,只有煮熟的螃蟹才是红色的。之后学生针对他的这幅画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进行有效评价,经过修改最终使这幅画获得了省里的绘画比赛小学组第一名。
三、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设计好的教学方法,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因此,教师一定要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设计适当的教学方法,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平时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1、比喻法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一些抽象概念和专业名词术语很难讲解,对于小学生来说也难以理解,如何使这些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呢?我采用了比喻教学法,适当用一些通俗易懂的比喻和贴近生活的例子来讲解那些学生难懂的内容。例如:在教学生认识键盘中的退格键和回车键时,我是这样比喻的:因为退格键可以删除字符,这个功能与我们日常使用的橡皮功能相似,就把它比喻为“橡皮键”;回车键在键盘中个头最大,敲回车键时计算机开始执行命令,所以把它比喻为“键盘班长”,把敲回车键叫做“班长下令”。
2、实例法 所谓实例,就是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放到一个具体的实例中去,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以达到学以至用的目的。例如:在教学生学习指法时,告诉学生如果指法训练不过关,以后输入汉字就很慢,就难以用电脑写文章、做作业等。学生在初学文字输入时,往往特别关心自己的名字,能不能输入到自己的电脑中去。因此,教会他们正确地输入自己的名字,这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接着,练习输入爸爸妈妈等亲人以及朋友的名字、校名,家庭的住址等。
3、设疑法 所谓设疑,就是上课时,先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然后让学生去思考如何解决。例如:在学习Excel表格时,我提出用计算机处理该班本次模拟考试的各科成绩,在计算机中已经输入了每人各科的成绩,要怎样计算每人的总分呢?按总分排名次应该怎么办等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我引出了函数、公式、排序的使用方法,用这些方法来完成这类任务,将既轻松又准确。通过设置一些问题,再让学生用信息技术去解决,他们会觉得学习信息技术确实有用,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4、助教法 所谓助教法,就是选一些“好学生”做助教,也就是“小老师”去教其余的学生。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千差万别。有的学生家里就有计算机,有很多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对计算机的操作也有一定的基础;而有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对计算机一无所知;并且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掌握能力也有差别,自然就有所谓的“好学生”和“差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课堂,特别是在学生自主学习、操作练习环节,教师根本忙不过来,所以我就采用了助教法,这些“小老师”可以离开座位一对一地指导其余同学学习。小学生本来就有极强的表现欲,选出的“小老师”自然也是对这些学生的一种肯定与鼓励,所以这些“小老师”都非常乐意去帮助别的学生。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做到教学相长。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业务水平,将现代教育理论、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信息技术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创设出更加灵活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文虎,冯秀琪等.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M].
[2] 孙宏慧.浅谈教授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几点做法.
[3] 朱惠琴.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