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文感,立足实际,优选有效策略,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增强学生阅读欣赏、理解和感知能力,实现文感的提升和深化。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文感培养
所谓文感,顾名思义,即对文本的感知能力。在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过于偏重知识传授,从而忽略了学生的文感培养,导致学生难以真正入其境,体其情,悟其理,品其味,得其趣。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加强培养学生的文感,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获得情感熏陶,审美体验和思想启迪,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和文化品位。
一、反复朗读,把握技巧,培养文感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培养学生文本感知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文本朗读,引导学生把握朗读技巧,反复朗读,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重音、停顿、节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本,要读出其意,读出其情,读出其韵味,读出其意蕴,读出敏锐的感知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感。
如在朗读《沁园春·长沙》时,学生要把握刚劲豪迈、荡气回肠的情感基调。“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开篇三句,作者营造出广阔、辽远的深秋意境,朗读时语速要缓慢,语调要平稳。“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朗读时语调要舒缓;“看”字为领起字,朗读时要稍加停顿;朗读“万”字时,要重读;朗读“遍”字时,要上扬;朗读“染”字时,读音要稍微拉长;朗读“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时,语调要上升,读出活力;朗读“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时,“击”字要重读;朗读“万类”后,要稍停顿;朗读“竞自由”时,要读得高亢有力,读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和追求之情……朗读“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时,语速由慢到快;朗读“遏”时,需重读,要读出革命者中流砥柱、激流勇进的豪情壮志和对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心。
二、品味推敲,字斟句酌,锤炼文感
语言文字是文本思想和作者情感的外衣。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细细品味,慢慢推敲,字斟句酌,挖掘语言文字背后的深层内涵,从而锤炼文感,把握文本深意,体会文本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以真言写真景,以真言抒真情,语言看似普通,细细品之,实则耐人寻味。在描写月光时,作者这样写道:“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作者巧用通感的比拟手法,恰到好处地描绘出月光的皎洁弥漫。一个“泻”字,化静为动,富有动态美,生动传神地写活了月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再配上“静静地”这一修饰语,既写出了月光的流动,又写出了静穆的景象。“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一个“浮”字,十分生动形象,突出了雾的轻飘朦胧。月色朦胧,若有若无,如梦似幻,让人浮想联翩。
三、拓展迁移,想象创作,提升文感
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从文本中获取技巧和方法,使之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读写结合,引导学生拓展迁移、想象创作,从而提升学生的文感。笔者认为,教师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借鑒写作技法,迁移运用,强化文感。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写作方法匠心独具,是借鉴迁移的好范本。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借鉴文本的写作技法,放飞想象,创作应用,从而加深体验感悟,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
第二,批文入情,情动辞发,撰写读后感,深化文感。教师要引导学生批文入情,撰写读后感,写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和联想。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结语
总而言之,文感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提升的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文感训练,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把握文本精神的实质,领略文本的语言美、情感美、思想美及生命美,变阅读为“悦读”,提升学生的文感和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第一中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文感培养
所谓文感,顾名思义,即对文本的感知能力。在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过于偏重知识传授,从而忽略了学生的文感培养,导致学生难以真正入其境,体其情,悟其理,品其味,得其趣。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加强培养学生的文感,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获得情感熏陶,审美体验和思想启迪,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和文化品位。
一、反复朗读,把握技巧,培养文感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培养学生文本感知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文本朗读,引导学生把握朗读技巧,反复朗读,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重音、停顿、节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本,要读出其意,读出其情,读出其韵味,读出其意蕴,读出敏锐的感知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感。
如在朗读《沁园春·长沙》时,学生要把握刚劲豪迈、荡气回肠的情感基调。“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开篇三句,作者营造出广阔、辽远的深秋意境,朗读时语速要缓慢,语调要平稳。“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朗读时语调要舒缓;“看”字为领起字,朗读时要稍加停顿;朗读“万”字时,要重读;朗读“遍”字时,要上扬;朗读“染”字时,读音要稍微拉长;朗读“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时,语调要上升,读出活力;朗读“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时,“击”字要重读;朗读“万类”后,要稍停顿;朗读“竞自由”时,要读得高亢有力,读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和追求之情……朗读“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时,语速由慢到快;朗读“遏”时,需重读,要读出革命者中流砥柱、激流勇进的豪情壮志和对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心。
二、品味推敲,字斟句酌,锤炼文感
语言文字是文本思想和作者情感的外衣。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细细品味,慢慢推敲,字斟句酌,挖掘语言文字背后的深层内涵,从而锤炼文感,把握文本深意,体会文本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以真言写真景,以真言抒真情,语言看似普通,细细品之,实则耐人寻味。在描写月光时,作者这样写道:“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作者巧用通感的比拟手法,恰到好处地描绘出月光的皎洁弥漫。一个“泻”字,化静为动,富有动态美,生动传神地写活了月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再配上“静静地”这一修饰语,既写出了月光的流动,又写出了静穆的景象。“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一个“浮”字,十分生动形象,突出了雾的轻飘朦胧。月色朦胧,若有若无,如梦似幻,让人浮想联翩。
三、拓展迁移,想象创作,提升文感
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从文本中获取技巧和方法,使之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读写结合,引导学生拓展迁移、想象创作,从而提升学生的文感。笔者认为,教师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借鑒写作技法,迁移运用,强化文感。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写作方法匠心独具,是借鉴迁移的好范本。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借鉴文本的写作技法,放飞想象,创作应用,从而加深体验感悟,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
第二,批文入情,情动辞发,撰写读后感,深化文感。教师要引导学生批文入情,撰写读后感,写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和联想。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结语
总而言之,文感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提升的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文感训练,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把握文本精神的实质,领略文本的语言美、情感美、思想美及生命美,变阅读为“悦读”,提升学生的文感和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