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化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常识和现象,提高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在化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事关未来、影响深远的大事。
关键词:化学学习 环境保护 环保教育
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近些年来,化学物质污染事件频频爆出,如2006年湖南岳阳砷污染事件、2011年宁夏多维泰瑞制药公司硫化氢外溢事件等。环境污染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是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环境保护的概念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包括工程技术、行政管理,以及法律、经济、宣传教育等。
二、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的意义
“环保”是21世纪的首要课题,环境保护中蕴含的知识与化学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让学生学会从化学的角度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社会现象。”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是每一位化学教师的重要职责,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势在必行。
三、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措施
1.强化课堂教学
课堂活动在化学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使学生在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了解与环境相关的知识。
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是学习化学知识的原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创设真实、生动、直观的学习情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在教学碳的氧化物时,教师可以结合污染事件介绍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等。
2.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贯彻环保思想
化学实验教学同样存在“三废”问题,教师要通过示范指导,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的理念,让学生在实验学习的过程中落实环保思想。
(1)选用合适的方法、药品
进行化学实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选用环保的方法及材料。如自燃实验中常用的白磷就是一种强危害性物质,且白磷在燃烧中产生的有毒气体也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所以,学生可采用其他一些无毒的材料来代替白磷,如碳粉等。
(2)控制药品用量
在化学实验中,教师要向学生渗透“减量、减费”的环保意识,提倡用最少的实验药品获得最佳的效果,减少废弃物排放。如在铜和稀硝酸的反应中,学生可用注射器来代替试管进行试验。注射器装置属于封闭体系,更易于学生对比观察,且药品用量比改进前少得多。
(3)循环回收利用
做实验时,学生要尽量减少废液、废渣和有毒害气体的产生。教师应教导学生对实验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利用。如金属、纸、塑料等均可回收再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则统一清理存放。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能使学生直观感受到环保教育,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及环保意识。
(4)无害化处理
化学实验往往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为防污染,教师要对这些实验产物做无害化处理。如在做会产生有毒性气体(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的试验时,教师可增加尾气处理装置,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
3.利用课外活动开展环保教育
教师应将环保教育延伸到课堂之外,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环保意识。
(1)开展课外兴趣活动
教师可以通過组建课外兴趣小组,开展环保课题调研活动。如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学校周边的水质环境,测定附近水质的酸碱等。通过这样的亲身体验,学生能够强化环保观念。
(2)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查找相关环保法规,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知,并培养环保意识。此外,教师也可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制作公益宣传片或标语等,提高学生在环境管理及文化方面的认识。
总之,教师将环境保护教育有机渗入化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课堂上有效地开展环保教育,能让学生从小处着眼,培养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增强他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为创建美好和谐的生活环境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贺湘善,吴俊明.化学学科教育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龚正元.化学探究教学刍议——解读《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科学探究”[J].教育探索,2005,(1).
(作者单位:宁夏工业学校)
关键词:化学学习 环境保护 环保教育
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近些年来,化学物质污染事件频频爆出,如2006年湖南岳阳砷污染事件、2011年宁夏多维泰瑞制药公司硫化氢外溢事件等。环境污染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是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环境保护的概念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包括工程技术、行政管理,以及法律、经济、宣传教育等。
二、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的意义
“环保”是21世纪的首要课题,环境保护中蕴含的知识与化学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让学生学会从化学的角度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社会现象。”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是每一位化学教师的重要职责,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势在必行。
三、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措施
1.强化课堂教学
课堂活动在化学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使学生在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了解与环境相关的知识。
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是学习化学知识的原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创设真实、生动、直观的学习情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在教学碳的氧化物时,教师可以结合污染事件介绍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等。
2.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贯彻环保思想
化学实验教学同样存在“三废”问题,教师要通过示范指导,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的理念,让学生在实验学习的过程中落实环保思想。
(1)选用合适的方法、药品
进行化学实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选用环保的方法及材料。如自燃实验中常用的白磷就是一种强危害性物质,且白磷在燃烧中产生的有毒气体也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所以,学生可采用其他一些无毒的材料来代替白磷,如碳粉等。
(2)控制药品用量
在化学实验中,教师要向学生渗透“减量、减费”的环保意识,提倡用最少的实验药品获得最佳的效果,减少废弃物排放。如在铜和稀硝酸的反应中,学生可用注射器来代替试管进行试验。注射器装置属于封闭体系,更易于学生对比观察,且药品用量比改进前少得多。
(3)循环回收利用
做实验时,学生要尽量减少废液、废渣和有毒害气体的产生。教师应教导学生对实验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利用。如金属、纸、塑料等均可回收再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则统一清理存放。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能使学生直观感受到环保教育,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及环保意识。
(4)无害化处理
化学实验往往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为防污染,教师要对这些实验产物做无害化处理。如在做会产生有毒性气体(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的试验时,教师可增加尾气处理装置,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
3.利用课外活动开展环保教育
教师应将环保教育延伸到课堂之外,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环保意识。
(1)开展课外兴趣活动
教师可以通過组建课外兴趣小组,开展环保课题调研活动。如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学校周边的水质环境,测定附近水质的酸碱等。通过这样的亲身体验,学生能够强化环保观念。
(2)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查找相关环保法规,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知,并培养环保意识。此外,教师也可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制作公益宣传片或标语等,提高学生在环境管理及文化方面的认识。
总之,教师将环境保护教育有机渗入化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课堂上有效地开展环保教育,能让学生从小处着眼,培养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增强他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为创建美好和谐的生活环境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贺湘善,吴俊明.化学学科教育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龚正元.化学探究教学刍议——解读《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科学探究”[J].教育探索,2005,(1).
(作者单位:宁夏工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