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式教学是以学案为载体,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活动。它的功能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确保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落实,实现学生学习的最大效益。学案式教学将课堂与课下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的培养相结合,彻底打破了教师借助教案一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模式,这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理念的新课程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学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应简洁、明快、易于操作,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此模式基于“先学后教、以教促学”的思路,注重使用的效果,目的在于创设高效课堂。我依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学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学习目标的制定
学习目标区别于教学目标,其对象是学生,制定时首先要学习课程标准并解读课程标准,防止随意降低或拔高学习要求。然后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同时,还要分解课标、适当取舍课标,并制定每个课时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要细化、简洁、精确。学案对学习目标的表述要避免用“知道、了解、懂得、体会、领悟”等模糊的提法,应当用“理解、阅读、总结、辨认、指出、画出”等细化的要求,精确的行为动词,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方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和技能的生成状况。例如高中必修2《城市化》一节:理解城市化形成过程、总结城市化的标志、画出不同时期城市化曲线图、归纳城市化特点、辨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异同。简洁、精确的学习目标,有助于学生开展课前预习。
二、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目的在于扫清学生认识的障碍,加快课堂教学的进程。课前预习的主要功能是明确学习目标,了解新课重点内容,解决基本概念,客观上为教师课堂授课时间的优化提供了基础。“学案”在预习问题设计上应该以教材为本,合理取舍教材内容,注重层次性、梯度性,体现循序渐进、分类分层达标的原则,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逐步学会如何立足教材,读懂教材,这样做有利于自主学习的开展。
课前预习环节通常以知识结构的形式呈现,使本节内容清晰化、结构化,有助于降低预习难度,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
三、新课学习
要在课堂上使用“学案”,就要落实学生对预习问题的反馈,教师可以通过调查、提问和学生简单描述等,来检验预习效果。这一环节的实施,可使教师明确对于学生课前已会的、学生能看懂的、学生讨论后能解决的知识选择不再讲解,对于有疑问的重、难点,教师应采取灵活方式和学生共同解决。
对于学生课前预习的主要内容,课堂上只需解决教学重、难点即可。这就是学案式教学新课学习中需改进的环节了,它也是学案的灵魂。新课学习应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参与、探究为主要方式,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为教学过程。此过程要求教学手段、方式多样化,增强课堂知识的趣味性以及与日常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的实用性。设疑时要把握难易程度,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如讲必修2《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时,我举出郑州、长葛两城市,问哪个城市级别高?哪个城市服务种类多?哪个城市服务范围大?这两个城市的服务范围关系如何?这些问题既拓展教材,又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设疑时要让问题有梯度,应循序渐进地问,不能随意而为,应当事先经过精心的设计与安排,探究各阶段提供给学生的问题。如讲述工业区位选择时,提出如下问题:①制糖厂的建设需要哪些投入?②这些投入中哪项占的比重最大?③该厂属于哪种工业类型?④应该布局在哪里?这样层层设问,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用综合的、整体的、动态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
新课学习必须让学生“动”起来,可以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引导学生。1.采用游戏的方式。讲到世界或中国某个区域时,可悬挂政区图,让学生上前寻找所讲的国家或城市,也可猜谜语寻找城市,以明确重要城市的位置,通过这种游戏猜谜的方式,可以创设愉快的氛围,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2.与实际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讲到地球运动公转意义时,可引导学生观察,冬夏季太阳升落的方位及时间,判断白昼的长短及其变化情况,以此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增长地理知识,在体验中感受地理魅力。3.采用辩论的方法。如讲人口问题时针对“大量农村人迁往城市的利弊”问题,可以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充分地感悟和体验。总之,新课学习一定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真正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四、精例解析
既然有自主预习、自主讨论等学习方法,那么自主练习环节也不可缺少。精例解析可以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和解题思路,进而轻松巩固知识。
五、随堂测试
随堂测试就是在本节课后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定时定量进行的一种测试方法。随堂测试可以查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针对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补充和改进。
学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应简洁、明快、易于操作,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此模式基于“先学后教、以教促学”的思路,注重使用的效果,目的在于创设高效课堂。我依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学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学习目标的制定
学习目标区别于教学目标,其对象是学生,制定时首先要学习课程标准并解读课程标准,防止随意降低或拔高学习要求。然后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同时,还要分解课标、适当取舍课标,并制定每个课时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要细化、简洁、精确。学案对学习目标的表述要避免用“知道、了解、懂得、体会、领悟”等模糊的提法,应当用“理解、阅读、总结、辨认、指出、画出”等细化的要求,精确的行为动词,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方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和技能的生成状况。例如高中必修2《城市化》一节:理解城市化形成过程、总结城市化的标志、画出不同时期城市化曲线图、归纳城市化特点、辨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异同。简洁、精确的学习目标,有助于学生开展课前预习。
二、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目的在于扫清学生认识的障碍,加快课堂教学的进程。课前预习的主要功能是明确学习目标,了解新课重点内容,解决基本概念,客观上为教师课堂授课时间的优化提供了基础。“学案”在预习问题设计上应该以教材为本,合理取舍教材内容,注重层次性、梯度性,体现循序渐进、分类分层达标的原则,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逐步学会如何立足教材,读懂教材,这样做有利于自主学习的开展。
课前预习环节通常以知识结构的形式呈现,使本节内容清晰化、结构化,有助于降低预习难度,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
三、新课学习
要在课堂上使用“学案”,就要落实学生对预习问题的反馈,教师可以通过调查、提问和学生简单描述等,来检验预习效果。这一环节的实施,可使教师明确对于学生课前已会的、学生能看懂的、学生讨论后能解决的知识选择不再讲解,对于有疑问的重、难点,教师应采取灵活方式和学生共同解决。
对于学生课前预习的主要内容,课堂上只需解决教学重、难点即可。这就是学案式教学新课学习中需改进的环节了,它也是学案的灵魂。新课学习应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参与、探究为主要方式,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为教学过程。此过程要求教学手段、方式多样化,增强课堂知识的趣味性以及与日常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的实用性。设疑时要把握难易程度,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如讲必修2《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时,我举出郑州、长葛两城市,问哪个城市级别高?哪个城市服务种类多?哪个城市服务范围大?这两个城市的服务范围关系如何?这些问题既拓展教材,又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设疑时要让问题有梯度,应循序渐进地问,不能随意而为,应当事先经过精心的设计与安排,探究各阶段提供给学生的问题。如讲述工业区位选择时,提出如下问题:①制糖厂的建设需要哪些投入?②这些投入中哪项占的比重最大?③该厂属于哪种工业类型?④应该布局在哪里?这样层层设问,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用综合的、整体的、动态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
新课学习必须让学生“动”起来,可以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引导学生。1.采用游戏的方式。讲到世界或中国某个区域时,可悬挂政区图,让学生上前寻找所讲的国家或城市,也可猜谜语寻找城市,以明确重要城市的位置,通过这种游戏猜谜的方式,可以创设愉快的氛围,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2.与实际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讲到地球运动公转意义时,可引导学生观察,冬夏季太阳升落的方位及时间,判断白昼的长短及其变化情况,以此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增长地理知识,在体验中感受地理魅力。3.采用辩论的方法。如讲人口问题时针对“大量农村人迁往城市的利弊”问题,可以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充分地感悟和体验。总之,新课学习一定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真正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四、精例解析
既然有自主预习、自主讨论等学习方法,那么自主练习环节也不可缺少。精例解析可以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和解题思路,进而轻松巩固知识。
五、随堂测试
随堂测试就是在本节课后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定时定量进行的一种测试方法。随堂测试可以查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针对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补充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