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源于内心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cong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课、听课、评课、主题报告与讨论……信息技术教研活动的方式无非就是这些。但每次上课的人不是我,每次作报告的人也不是我,我只是一个“听”众。当这个“我”的范围越来越大的时候,信息技术教研就越来越离开它的本义,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教师正在被教研活动边缘化。显而易见,信息技术教研员一般只会让优秀的教师上示范课,也只会让学有所长的教师作主题报告。在教研活动时,如果你没有“一技之长”,是会有些失落感的。但是,很多教师回到原来的工作状态后又忘了“过去的触动”。因为他还没有认识到:如果你不是教研活动的“主角”,那说明你还不是一个真正的学习者。要想成为教研活动的“主角”不能光靠“跟着别人学”,而是要在一次次的“痛楚”后激发源自内心的呼唤,这种呼唤我概括为“一条主线,两个引擎,三个法宝”。
  一条主线:教学是自我教研的永久生命线。每一堂课都是一次教研,课堂应该作为自我教研的主阵地。信息技术课堂既是知识的课堂,又是技术的课堂,更是艺术的课堂。作为知识的课堂,当学生问你某个学科问题时,你不懂时怎么办?作为技术的课堂,当学生的计算机不能“动弹”时,你又如何应对?作为艺术的课堂,你该思考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得幸福。据我所知,学生们学习信息技术时并不幸福。他们讨厌教师讲得太多,他们痛恨教师不给他们自由。作为教师,我们上课除了要备教材与教法,是不是更应该备学生呢?我想,每一次上课都应该是一次新的旅程,因为那里会有很多无法预料的故事等待你去演绎,而当我们把这些故事导演得游刃有余的时候,你会发现:上课并没有那么难,我也可以上一堂与众不同的示范课。
  两个引擎:激情与学习是自我教研的不竭动力。为什么很多教师的操作技术总不见长进、教学水平总是不能提高?面对课堂上的种种问题,为什么他总是无动于衷?其实,缺乏激情是信息技术教师普遍的生存状态。如果你没有激情,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原动力;如果你没有自我学习,也就没有了所谓的“价值存在”,只能被同行们遗弃在边缘的角落里。信息技术知识日新月异,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学会学习。散发激情,让自己充满学习的力量;驱动激情,让自己主动去做些实践工作。在不知不觉的教学工作中,你会发现:原来,我生活得如此充实而有意义。
  三个法宝:反思、写作与践行是自我教研的有效利器。据我所知,很多信息技术教师有思考但没有写作,有想法但没有行动。如果内心没有对教学的思考,对“教师作为职业”而言,我们将失去自我专业化发展的机会。将自己的思考表达出来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思想演绎与归纳的过程,有利于自己形成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框架。当我们遇到特定的教学问题时,就能把自己提炼出的操作方法应用其中以解决它,并会伴随着新的思考,进一步优化完善原来的解决方案。且行且思,日积月累,在“反思—写作—践行”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中,你会发现:教学研究既复杂又简单,我的思想越来越成熟。
  我想,信息技术教研活动一方面是为了让教师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增长见识、习得经验,但更重要的是要让教师们自省:教研源于内心,是一种内在的需要。当我们拥抱激情不断学习时,当我们反思教学不断改进时,当我们笔耕不辍不忘写作时,我们俨然成了信息技术教研活动的“主角”。因为,“教研”的主人是自己。
  (作者单位:浙江富阳市永兴学校中学部)
其他文献
“学习环(learning cycle)”这一概念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美国科学课程改善研究(简称SCIS)项目。作为一种科学教学策略,“学习环”分为探究、概念引入、概念应用三个阶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已逐渐成为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程。为了满足信息技术的教学及信息技术学科水平测试的需要,现在学校的学生机房都配置了数量较多的计算机,性
2010年8月8日~9日,第十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在京召开。论坛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和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管理信息化专业委员会承
微博从2009年开始受到广大网友的追捧。有关数据显示,在2010年的3月至6月,国内微博市场月覆盖人数从5452万增长到10,307万。在不足一年的短短时间内,微博使用者突破1亿人,而且这种增长速度呈线性递增。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人都会用微博、写微博。  对于教师,是否也有开微博的必要呢?在Web2.0时代的教育领域,微博具有随时随地传播、零距离对话交流、跨平台发布分享等功能,能够很好地成为个人的
多年来,“传奇教室”一直在我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2010年11月学校的机房在滞后了很多年之后终于也可以网上了。高兴之余却要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上网与“
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不是被动的融入,也不是简单的结合,而是一种高层次的主动适应,强调一种高度的和谐与自然,使教师与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等各个要素经过有机组合,达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以高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它们的整合优化会带来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等一系列的变革。  优化内容展示的方式 学生对物理课程缺乏热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物理学习过程比较枯燥、乏味。现代信息技术的
网络教学之所以能兴起与发展,必然有其潜在的优势。人们通过将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进行比较,看到了网络教学的许多优点,因而对它大加赞誉,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我们仅仅从技术的单一角度来看待网络教学,经常会模糊我们的视线,导致实践的盲从。我们需要而且有必要从不同的角度,对网络教学进行冷静扫描,以期获得一个较为客观的描述。  一、围绕教学与管理,认清师生与技术的关系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
在多媒体技术日趋成熟的阶段,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成为小学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教师应在音乐教学中着眼于多媒体技术的优点,有意识地促进自身角色的转变。   加强直观性、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教师演奏(唱)或录音磁带感到枯燥、单调,注意力容易分散。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
近几年来的一系列有关微软知识产权事件,包括近期的微软诉讼东莞网吧案、2009年的Windows黑屏事件,都警示我们,在教育领域内仅仅使用windows一种操作系统软件来进行教学是昂贵且有风险的。但由于多年来我们接受的信息技术教育,从学校的网络环境到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再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知识体系都是基于Windows的,所以其他版本的操作系统很难进入课堂。随着Internet和开源软件的蓬勃发展,
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探究、归纳、筛选和合作,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构建知识体系,发展能力,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通过知识的获取与甄别提高综合能力,学会在庞杂的知识海洋中获取有效资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都肩负任务角色的责任,在完成任务的时候能得到小组成员与教师的认可,更容易看到成就,体验成功,有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动机。  语言学家Jane Willis(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