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地理探究思维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yangkaim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真正实现“增效减负”,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精心创设具有“应用性”“诱发性”“深刻性”“真实性”“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探究思维的火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问题情境;地理;探究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5008902
  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好方法,即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能力处理问题。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的基本理念,问题情境能营造“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挖掘学生创造的潜能,使学生在强烈的探究愿望驱动下,凭借观察、实验等多种手段对问题进行分析、探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并最终解决问题,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地理学科文理兼备,涉及大量的自然、人文科学知识,综合性和地域性强,创设问题情境的素材极为丰富。教师应从实际教学内容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精心设计合适、贴切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想象和创造的欲望,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地理,探索新知,获取地理知识,变被动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再到“我爱学”。
  一、问题情境联系生活实际,体现“应用性”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强调地理教学必须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课本知识向生活知识拓展。这就要求地理教师与时俱进,努力使教学反映时代要求,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善于创设密切联系生活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来理解和解释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切身体会到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学得有趣、愉快,并从中获得有用的地理知识,为学习地理提供长久的内在驱动力。在教学“常见天气系统”时,结合天气变化的趋势与生活生产的联系,可创设问题情境:为什么空调生产企业要预先了解天气预报?羽绒服销售商为什么要关注今冬的天气发展趋势?“生活离不开地理”,通过联系学生熟悉的身边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体现时代特色,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时代发展,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再抓住时机解答,使学生茅塞顿开,进一步提高解决地理问题的兴趣。
  二、问题情境激起认知冲突,富有“诱发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太难,学生失去思维的基础,容易望而生畏;问题太易,只需要回答是与不是,学生则会产生轻视态度,时间长了还会感到厌倦。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能力,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使学生经过努力思考都能解答问题。如在学习“大气的受热过程”时,先出示资料: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太阳能丰富,日照时数是全国的高值中心。但它同时也是我国最冷的地区之一,最热月均温最高在10~15°C,年均温只有7.1°C;拉萨与同纬度的重庆、上海相比,年均温和最热月均温低10~15°C。教师结合资料设计情境:青藏高原的太阳辐射很强,太阳能丰富,但气温却很低,两者之间有矛盾吗?为什么?在看似矛盾的地方设疑,最能激起认知的冲突,活跃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探究的热情。问题提出以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尽管一时还不能全部解答,但是都非常认真思考。教师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最后得出结论:“没有矛盾。因为太阳辐射虽强,但是海拔高,空气稀薄,地面提供的热量少;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弱。”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成就感,增强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问题情境利于开发思维,增强“深刻性”
  思维是理解的基础,思维能力是发展智能的核心,而思维往往始于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对眼前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但对藏在背后的奥妙却很感兴趣。”教师可在教学中创设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关于全球气候变暖会对人类社会、社会经济产生不利影响的结论是:“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将面临被淹没的危险。”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对此问题的看法:气候变暖一定是坏事吗?有学生回答:“气候变暖并不一定就是坏事,也有其有利的一面。如南极洲冰雪融化,可以生长植物;海水蒸发加强,海陆间水循环会更加活跃;俄罗斯可以在气候寒冷的西伯利亚修建铁路,开发矿产资源的难度会相应降低;等等。”此外,还有“如果青藏高原位于我国的东南沿海,那么我国的气候将会变得怎样?”等类似的问题。问题本身虽然没有固定的答案,但却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把学生思维引向纵深,激发出创新的火花,让学生进一步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兴趣盎然,纷纷开动脑筋思考、讨论起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知识,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智能的发展。
  四、问题情境融入生活体验,注重“真实性”
  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开展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身边的生活事例来具体认识和理解地理知识。地理知识时空性强,地理事实较枯燥,这就要求教师发挥创造性,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了让学生直观地发现地理问题,可以立足教材,面向生活,巧妙地结合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例如,在教学“空气受热时,作上升运动”时,让学生回忆家里烧开水的情形:当水烧开了,揭开锅盖会看到什么情况?学生不假思索地说:热气腾腾的水汽一直向上冒。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受热如何运动?学生已经明白,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小,产生上升运动。在教学“空气遇冷,作下沉运动”时,让学生回忆家庭窗式空调安装的位置,思考:为什么窗式空调安装在靠近天花板的高位置,这说明冷空气如何运动?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空气遇冷收缩,密度大,产生下沉运动。由生活体验可进一步分析得知,地面冷热不均可引起大气热力环流。通过直观地呈现地理现象,让学生真正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知识,由浅入深地理解知识,化难为易,更容易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增强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五、问题情境角度新颖有趣,具有“趣味性”
  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鉴于学生的年龄特点,新颖、奇特而有趣的问题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学生学习起来也兴趣盎然。如在教学“自然界的水循环”时,教师创设与水循环相关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唐代大诗人李白诗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从水循环的科学观点来看是错误的,为什么?问题一提出,学生感到很愕然,觉得新奇有趣,急欲弄清其中的道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思维马上活跃起来,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通过思考、分析,结合课本内容进行解答:自然界的水是在不断循环转化的,即通过海陆间水循环,海洋水、大气水和陆地水在不断转化,所以应该是“奔流到海又复回”。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展现了地理知识的魅力,让学生享受地理学习带来的无穷乐趣,逐渐形成对地理课的稳定兴趣,地理课愈发为学生所喜爱。
  实践证明,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结合学生的思维特征,通过灵活处理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情境,采取“情境诱思—探究学习”的方式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对激发学生探究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突出学生个性发展等方面,确有独特的教学效果。
  (責任编辑周侯辰)
其他文献
研究了块状金属玻璃(Fe1-x,Cox)76Mo4(P0.45C0.2B0.2S i0.15)20(76x=0、10和20)的化学腐蚀行为.利用电化学腐蚀实验的方法,考察了该Fe基块状金属玻璃在不同浓度的HC l溶液中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年,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关键一年,如何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向南发展”等重点战略机遇
[摘要]发散性思维又称扩散性思维,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墙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师为主导,疑为主轴”,则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有效手段之一  [关键词]培养 发散性思维 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2-0044  发散性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
文章基于对新疆兵团大学生连官、连队干部和职工的问卷调查,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审视和评价了兵团大学生连官计划实施效果。结果表明,大学生连官整体工作满意度一般,工作满意度
[摘要]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创设一些具体生动的场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利用时事情境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巧设矛盾情境抓住内容本质,巧用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理解应用能力,巧设虚拟情境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2009001  如
现代管理学和经济学理论将企业具体实施的一切管理行为统称为内部控制,而对内部控制进行一个制度性的规划,则是为了更系统地实施企业内部控制.文章针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摘 要]要想使课堂保持活力,就要常给学生新鲜感,“复习课”尤其如此,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变教为学,促使学生变学为教,学导互通、教学相长,归纳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复习课”教学流程,旨在让“复习课”充满活力。  [关键词]复习课;创新;思维;活力  [中图分类号] G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7-0066-02  大
[摘 要]在农村贫困地区,由于人们的认识和语言环境,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能长久保持。为此我们要以多样的教法和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和成绩等诸多的方式激发、鼓励学生积极学习英语。  [关键词]贫困地区 初中 英语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40025  英语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初学英语,感到好奇(由于贫困山区小学几乎未开设
巴西国土面积为8,511,965平方公里,是苏联、加拿大、中国和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五大国,拉丁美洲的第一大国。
赵学梅同志来稿提出:因地制宜建立具有地方特点的县级工业体系,是农村商品经济和专业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县级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对于经济比较落后,城市辐射能力微弱地区,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