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许多学校的语文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主,以课堂课本为中心,而对运用知识的创造才能的培养却重视不够。尽管很多学校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开始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努力,如提倡素质教育、开展研究性学习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限制,素质教育的深入推广还远远不够,传统教育教学中的许多观念还有待于进一步突破,如何开拓语文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听(观)众”变为“演员”,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具备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实在是当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马克思早就指出:“科学的教育任务,是教学生去探索创新。”江泽民同志也告诫我们:“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为此,中学语文教学必须全方位设置创造情境,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多渠道激发学生独立学习的潜在能力和勇于进取的创造精神,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打破常规,更新观念,悉心呵护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请看一则材料:
一位小学生翻看字典对“年轮”作了正确的解答,但老师问:“谁还有不同的解释呢?”另一位同学答道:“年轮就是树在长的时候划的圈。”老师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那位同学说:“课文中的老槐说,‘我虽然不会写字,但是长一岁就划一圈。’”老师表扬说:“他真不简单,他不查字典就能知道词语的意思!”
这位老师就很懂得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书本上现成的知识,还要善于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进行再创造的能力。但有的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却并不完全是这样的。例如:
一篇文章中有这样的一句话:“骑着思想的野马撇开缰绳奔驰到很远的地方。”一位学生问道:“野马怎么会有缰绳?”老师显得很不耐烦地说:“你少钻牛角尖,学习成绩可能还会好些。”
“冰雪融化后是什么?”很多学生回答是“水”,得到了肯定,而一位学生的答案是“春天”,却被老师打了个大叉。
以上材料反映出有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而习惯于常规思维,自我封闭,或者出于维护师道尊严,因此对于喜欢提出不同意见的学生不以为然,甚至居高临下地训斥讥讽,却不知在有意无意中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那转瞬即逝的思想火花被浇灭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有过令人振聋发聩的告诫:“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正是告诫我们不要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僵化,而要让自己的思想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进步,适应现代教育教学形势的需要,不断地学习、发现、创新,不断地吸收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像一泓清泉一样永远保持生机活力,这样才能真正进行创新思维的教育教学探索,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即便是简单、幼稚甚至错误的思想,也会容忍,也会耐心地去引导,去教育,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提高,并养成良好的创造思维习惯。
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现代教育思想更新的产物,是目前各分支学科都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新世纪人才应有的思想素质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形态在小学到中学已大抵定型。所以中小学教育阶段,是对学生一生创造力培养的关键时期。
创造思维是全新的、非前人现存的思维,其特点是自我独创,不按别人的老路走。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时,方法上不限于一个角度、一个侧面、一个层次、一种结构,而是多样化、多角度、多层次、多结构的,具有新颖独特性和一定价值的解决方法。比如大家都熟悉的卢纶的名篇:“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可数学家华罗庚却提出质疑:“北方大雪时,雁群早南归。月夜天高处,怎得见雁飞?”这种大胆向名家挑战、敢于创新求异的精神,可以说是华老之所以能攀摘数学“桂冠”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三国时期的周瑜令诸葛亮十天之内造箭十万支,分明是给人出难题。如果诸葛亮只从“造箭”上苦思冥想,无论如何也交不了差,但他却从“不造”上去想,于是有了创新出奇的“草船借箭”的千古佳话。再如春秋孝公时的秦国闭塞落后,文明程度极低,中原诸国始终不把这个蛮荒落后的国家放在眼里。为了能够繁荣经济、增强国力,孝公打破常规大胆任用从别国逃难而来的商鞅。历史证明秦孝公这个决策是英明的,商鞅果然是个有革故鼎新智慧的奇人,他在变革与守旧的交锋中勇敢朝理想进发,使得秦国迅速强大,发展成压倒其他诸侯国的一等强国。秦国的强大说明创造力是最珍贵的财富,只要你能够把握住最佳的时机,就能够缔造伟大的成就。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在语文教学的各环节中贯穿对学生变通性思维、求异性思维、多向性思维的思考习惯的培养。语文本身就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听、说、读、写训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都和思维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语文教学为开发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提高学生的综合创造力。
(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
请看一则材料:
一位小学生翻看字典对“年轮”作了正确的解答,但老师问:“谁还有不同的解释呢?”另一位同学答道:“年轮就是树在长的时候划的圈。”老师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那位同学说:“课文中的老槐说,‘我虽然不会写字,但是长一岁就划一圈。’”老师表扬说:“他真不简单,他不查字典就能知道词语的意思!”
这位老师就很懂得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书本上现成的知识,还要善于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进行再创造的能力。但有的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却并不完全是这样的。例如:
一篇文章中有这样的一句话:“骑着思想的野马撇开缰绳奔驰到很远的地方。”一位学生问道:“野马怎么会有缰绳?”老师显得很不耐烦地说:“你少钻牛角尖,学习成绩可能还会好些。”
“冰雪融化后是什么?”很多学生回答是“水”,得到了肯定,而一位学生的答案是“春天”,却被老师打了个大叉。
以上材料反映出有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而习惯于常规思维,自我封闭,或者出于维护师道尊严,因此对于喜欢提出不同意见的学生不以为然,甚至居高临下地训斥讥讽,却不知在有意无意中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那转瞬即逝的思想火花被浇灭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有过令人振聋发聩的告诫:“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正是告诫我们不要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僵化,而要让自己的思想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进步,适应现代教育教学形势的需要,不断地学习、发现、创新,不断地吸收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像一泓清泉一样永远保持生机活力,这样才能真正进行创新思维的教育教学探索,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即便是简单、幼稚甚至错误的思想,也会容忍,也会耐心地去引导,去教育,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提高,并养成良好的创造思维习惯。
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现代教育思想更新的产物,是目前各分支学科都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新世纪人才应有的思想素质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形态在小学到中学已大抵定型。所以中小学教育阶段,是对学生一生创造力培养的关键时期。
创造思维是全新的、非前人现存的思维,其特点是自我独创,不按别人的老路走。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时,方法上不限于一个角度、一个侧面、一个层次、一种结构,而是多样化、多角度、多层次、多结构的,具有新颖独特性和一定价值的解决方法。比如大家都熟悉的卢纶的名篇:“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可数学家华罗庚却提出质疑:“北方大雪时,雁群早南归。月夜天高处,怎得见雁飞?”这种大胆向名家挑战、敢于创新求异的精神,可以说是华老之所以能攀摘数学“桂冠”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三国时期的周瑜令诸葛亮十天之内造箭十万支,分明是给人出难题。如果诸葛亮只从“造箭”上苦思冥想,无论如何也交不了差,但他却从“不造”上去想,于是有了创新出奇的“草船借箭”的千古佳话。再如春秋孝公时的秦国闭塞落后,文明程度极低,中原诸国始终不把这个蛮荒落后的国家放在眼里。为了能够繁荣经济、增强国力,孝公打破常规大胆任用从别国逃难而来的商鞅。历史证明秦孝公这个决策是英明的,商鞅果然是个有革故鼎新智慧的奇人,他在变革与守旧的交锋中勇敢朝理想进发,使得秦国迅速强大,发展成压倒其他诸侯国的一等强国。秦国的强大说明创造力是最珍贵的财富,只要你能够把握住最佳的时机,就能够缔造伟大的成就。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在语文教学的各环节中贯穿对学生变通性思维、求异性思维、多向性思维的思考习惯的培养。语文本身就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听、说、读、写训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都和思维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语文教学为开发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提高学生的综合创造力。
(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