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的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是天经地义的,教师将结论性的现成知识传授给学生,致使学生不必问,不想问,不会问,不敢问。作为新时代的中学英语教师,我们必须努力改变这种现状,不仅要激发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而且也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不断大胆提出问题,更要认真地解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一、教师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示范“设疑”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必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正常使用“设疑”,言传身教,使学生也形成善于质疑的习惯。
1.应在教学过程的最佳处设疑
选择好关键的设疑时机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信息。如当学生的思维囿于一个小天地无法“突围”时;当学生疑惑不解,厌倦困顿时;当学生各抒己见,莫衷一是时;当学生受旧知识影响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时。
如:人教版初中英语第二册(下)Lesson 94"TheMan Upstairs"这篇课文,讲的是楼上的一个人每天下班很晚,回来后发出很大的响声,影响楼下人的正常生活。这是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课文,但为了防止成为枯燥的说教,先避开课文,提出如下问题:
① How can you get on well with your neighbors?
② Do you like them? Do they like you or your family?
③ What do you think of your neighbors?
④What kind of neighbors do you like best? 讨论了以上问题后,再進行本课教学,同学们对这楼上、楼下两个人都有了自己的看法,有同学生认为楼上的人不应在深更半夜发出响声,影响他人休息;也有同学反驳说发出点声音也难免,应互相体谅等等。
2.应在重点、难点处设疑
在重点、难点的教学中恰当地设疑常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对教材中重点、难点问题的设疑,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启发诱导的方法进行;可以从联系旧知识入手进行启发;可以增设同类,对比启发;可以指导读书,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也可以从直观进行启发;还可以根据知识间的逻辑关系逐步引导提问。
3.应在关键处设疑
在关键处设疑不仅能起到对教学内容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能激发并维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重点、难点是关键处;内容与内容之间的过渡是关键处;一节课上学生最疲劳时也是关键处;内容抽象而使学生感到乏味时更是关键处。教师把握关键,及时设疑,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在质疑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质疑
1.营造氛围,让学生敢问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权威式”教育,过分强调教师的尊严和课堂纪律的严肃性,使学生不敢问。为了让学生能主动质疑,我上课时总是以亲善的神态,民主的观点,平等的语气和学生交流对教材的理解,经常鼓励学生不管何时何地,只要有异议,可随时提问,充分肯定学生所提问题并耐心予以解答,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不因学生所提问题简单而打击其质疑的积极性,不因课堂时间的紧张而耽误对学生问题的解答。在教学中还要故意遗留一些“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使学生有“疑”可提,甚至可以故意留下一些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让学生自己去重新思考。
2.指导方法,使学生会问
“疑”源于思,让学生善问,先要培养学生爱动脑的习惯,凡事多问“为什么”,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教会他们发现问题的方法。如讲解新课时,要敢于追问“为什么”;前后对比时要敢于发问“异同点”;总结知识时要不断追问“有无特例”;对关键词、关键词要推敲“能否换一种说法”,指导学生用因果法、反问法、比较法、转换法、变化法等质疑方法。
例如:在新授一般过去时的时候,先让不家务事回忆一般现在时的用法,提醒他们用比较法学习。同学们经过观察,句型操练,情景对话,你一言我一语:“一般过去时动词要用过去式,而一般现在时动词采用原形,有时还要加—S”,“这两种时态的时间状语不同。”这时有学生问:“为什么often也可用于一般过去时?”首先表扬这个学生爱动脑筋,敢于提问,然后叫他们区别这样两个句子:
Last year Tom often watched TV in the evening .Bet this year Tom often does his homework in the evening.
经过对比,这位同学恍然大悟。
这时又一同学问到:“He feels better than yesterday.这个句子为何用一般现在时?”
看到有几位同学跃跃欲试的样子,我就把这个机会留给了其中一位学生,这个同学就在than前面添上了“today”,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积极评价,诱学生乐问。
对经常提问的学生应给予适当的表扬或奖励。例如赞扬问题提得巧妙,提得深刻,或是赠书或发小奖品给某个学生,这些方法都能在其他同学身上引起震动,因为好胜心是每个学生的天性。这样长期坚持,必定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任重而道远,许多问题的隐蔽性强,需要学生在练习中慢慢地体会,发现,要因势利导,克服单纯为提问而提问的倾向,使提的问题更有价值;不能责备学生不提问题,硬性规定每个学生要提几个问题,而应让学生感到确实有问题可提。
一、教师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示范“设疑”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必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正常使用“设疑”,言传身教,使学生也形成善于质疑的习惯。
1.应在教学过程的最佳处设疑
选择好关键的设疑时机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信息。如当学生的思维囿于一个小天地无法“突围”时;当学生疑惑不解,厌倦困顿时;当学生各抒己见,莫衷一是时;当学生受旧知识影响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时。
如:人教版初中英语第二册(下)Lesson 94"TheMan Upstairs"这篇课文,讲的是楼上的一个人每天下班很晚,回来后发出很大的响声,影响楼下人的正常生活。这是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课文,但为了防止成为枯燥的说教,先避开课文,提出如下问题:
① How can you get on well with your neighbors?
② Do you like them? Do they like you or your family?
③ What do you think of your neighbors?
④What kind of neighbors do you like best? 讨论了以上问题后,再進行本课教学,同学们对这楼上、楼下两个人都有了自己的看法,有同学生认为楼上的人不应在深更半夜发出响声,影响他人休息;也有同学反驳说发出点声音也难免,应互相体谅等等。
2.应在重点、难点处设疑
在重点、难点的教学中恰当地设疑常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对教材中重点、难点问题的设疑,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启发诱导的方法进行;可以从联系旧知识入手进行启发;可以增设同类,对比启发;可以指导读书,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也可以从直观进行启发;还可以根据知识间的逻辑关系逐步引导提问。
3.应在关键处设疑
在关键处设疑不仅能起到对教学内容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能激发并维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重点、难点是关键处;内容与内容之间的过渡是关键处;一节课上学生最疲劳时也是关键处;内容抽象而使学生感到乏味时更是关键处。教师把握关键,及时设疑,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在质疑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质疑
1.营造氛围,让学生敢问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权威式”教育,过分强调教师的尊严和课堂纪律的严肃性,使学生不敢问。为了让学生能主动质疑,我上课时总是以亲善的神态,民主的观点,平等的语气和学生交流对教材的理解,经常鼓励学生不管何时何地,只要有异议,可随时提问,充分肯定学生所提问题并耐心予以解答,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不因学生所提问题简单而打击其质疑的积极性,不因课堂时间的紧张而耽误对学生问题的解答。在教学中还要故意遗留一些“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使学生有“疑”可提,甚至可以故意留下一些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让学生自己去重新思考。
2.指导方法,使学生会问
“疑”源于思,让学生善问,先要培养学生爱动脑的习惯,凡事多问“为什么”,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教会他们发现问题的方法。如讲解新课时,要敢于追问“为什么”;前后对比时要敢于发问“异同点”;总结知识时要不断追问“有无特例”;对关键词、关键词要推敲“能否换一种说法”,指导学生用因果法、反问法、比较法、转换法、变化法等质疑方法。
例如:在新授一般过去时的时候,先让不家务事回忆一般现在时的用法,提醒他们用比较法学习。同学们经过观察,句型操练,情景对话,你一言我一语:“一般过去时动词要用过去式,而一般现在时动词采用原形,有时还要加—S”,“这两种时态的时间状语不同。”这时有学生问:“为什么often也可用于一般过去时?”首先表扬这个学生爱动脑筋,敢于提问,然后叫他们区别这样两个句子:
Last year Tom often watched TV in the evening .Bet this year Tom often does his homework in the evening.
经过对比,这位同学恍然大悟。
这时又一同学问到:“He feels better than yesterday.这个句子为何用一般现在时?”
看到有几位同学跃跃欲试的样子,我就把这个机会留给了其中一位学生,这个同学就在than前面添上了“today”,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积极评价,诱学生乐问。
对经常提问的学生应给予适当的表扬或奖励。例如赞扬问题提得巧妙,提得深刻,或是赠书或发小奖品给某个学生,这些方法都能在其他同学身上引起震动,因为好胜心是每个学生的天性。这样长期坚持,必定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任重而道远,许多问题的隐蔽性强,需要学生在练习中慢慢地体会,发现,要因势利导,克服单纯为提问而提问的倾向,使提的问题更有价值;不能责备学生不提问题,硬性规定每个学生要提几个问题,而应让学生感到确实有问题可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