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性有这样的文字表述:“本门课程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与时俱进,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思想品德教育”。这就要求每节课要有主题,而主题主要是指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实现这主题目标是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所在。笔者认为,在政治课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情感体验,巧设情境,有助于完成思想政治课堂的主题目标。
一、围绕课堂主题,精选视频情境
精彩的视频,以其良好的直观性、趣味性、丰富的表现力,让学生进入一个新世界,学生的求知热情会高涨,这就让课堂氛围生动活泼起来。教师要善于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有价值的视频资料,特别要学会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在视频情境的运用上有针对性地引导、启发学生对视频内容及其所蕴涵、体现的理论知识进行理解认知和思想交流,以突出课堂主题。
比如,教学《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一课时,教师可抓住学生感兴趣的案例,使学生在课堂上不断思考着,重点难点也就慢慢突破了。然后,播放视频 “黑心棉在市场中的销售”,可结合教材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维权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在讲授《价值与价值观》时,上网搜索《2008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李桂林和陆建芬》相关精彩视频,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如:你觉得李桂林、陆建芬夫妇这样做值得吗?你认为人的价值包括哪些方面?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一个人的价值?“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有何意义?感动中国人物的经历和行为,代表了社会发展方向、社会价值观取向,能够弘扬社会主旋律,通过视频观看和问题回答,升华了学生情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贯彻了课堂主题目标。
二、利用辅助文情境,感受主题
现行教材中大量辅助文材料的引入,无疑是思想政治课以教材改革推动素质教育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辅助材料、辅助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培养能力和提高思想觉悟这两个方面。因此,课堂目标的实现,不能忽视课本资源。有一些辅助文,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融于一体。如果我们适时引入,可以升华文章主题,达到强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品德修养,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之目的。
例如在讲授《财政收入和支出》时,引导学生对第66页与第67页的相关链接(财政收入的四种形式与支出的内容)的了解,让学生了解财政的来源,特别是税收的作用,知道财政收入的获取渠道与支出的具体用途,能够提高学生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感受我国财政的性质、功能和使用原则,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与主人翁意识,有利于让学生感受本课主题。再比如讲到“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这个知识点时,教材第72页的相关链接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情境材料,上课时可利用这幅图片向学生提出问题:“消费者在消费时是否向商家索要发票?”学生听后立即展开了讨论,各抒己见。这样一来,情感价值观目标就实现了,对本课主题感受更深刻。
三、通过音乐、诗歌等艺术形式,渲染主题
在教学过程中,播放音乐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力。音乐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拓宽学生想象空间。学生从跳动的音符中,进入到课堂的情境,学生从富有寓意的歌词中更好地理解感受课堂主题。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弛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的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比如,在讲“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听《山不转水转》:“山不转哪水在转,云不转哪风在转,风不转哪心在转……”。这样的歌曲,可以让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这样,哲学原理不再那么枯燥乏味,反而形象生动。
诗歌,具有语言通俗,生动,结构完美,好听易记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选择一些诗歌来说明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与诗歌有机地进行融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教材内容,还可以让课堂活跃。“事物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一哲学原理,可以引用《行路难》中的句子:“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中说,人生之路,是艰难的,也是崎岖的,但只要我们“乘长风破万里浪”,成功就会在不远的地方向我们招手。我们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因此,学生要学会直面前进中的困难与挫折,勇于克服所遇到的困难。这样,通过诗歌的融入,政治理论简明化、通俗化,不再高深枯燥。在愉悦的气氛中,同学们接受、领悟了新的知识,形成了课堂氛围,渲染主题。
总之,思想政治教学完全可以通过巧设不同情境,完成每节课的主题目标,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使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稳步提升。实现课堂主题目标的方法和手段很多,需要我们教师不断转变观念,在实践中继续摸索和积累经验。
(海宁市紫微高级中学)
一、围绕课堂主题,精选视频情境
精彩的视频,以其良好的直观性、趣味性、丰富的表现力,让学生进入一个新世界,学生的求知热情会高涨,这就让课堂氛围生动活泼起来。教师要善于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有价值的视频资料,特别要学会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在视频情境的运用上有针对性地引导、启发学生对视频内容及其所蕴涵、体现的理论知识进行理解认知和思想交流,以突出课堂主题。
比如,教学《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一课时,教师可抓住学生感兴趣的案例,使学生在课堂上不断思考着,重点难点也就慢慢突破了。然后,播放视频 “黑心棉在市场中的销售”,可结合教材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维权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在讲授《价值与价值观》时,上网搜索《2008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李桂林和陆建芬》相关精彩视频,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如:你觉得李桂林、陆建芬夫妇这样做值得吗?你认为人的价值包括哪些方面?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一个人的价值?“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有何意义?感动中国人物的经历和行为,代表了社会发展方向、社会价值观取向,能够弘扬社会主旋律,通过视频观看和问题回答,升华了学生情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贯彻了课堂主题目标。
二、利用辅助文情境,感受主题
现行教材中大量辅助文材料的引入,无疑是思想政治课以教材改革推动素质教育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辅助材料、辅助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培养能力和提高思想觉悟这两个方面。因此,课堂目标的实现,不能忽视课本资源。有一些辅助文,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融于一体。如果我们适时引入,可以升华文章主题,达到强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品德修养,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之目的。
例如在讲授《财政收入和支出》时,引导学生对第66页与第67页的相关链接(财政收入的四种形式与支出的内容)的了解,让学生了解财政的来源,特别是税收的作用,知道财政收入的获取渠道与支出的具体用途,能够提高学生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感受我国财政的性质、功能和使用原则,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与主人翁意识,有利于让学生感受本课主题。再比如讲到“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这个知识点时,教材第72页的相关链接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情境材料,上课时可利用这幅图片向学生提出问题:“消费者在消费时是否向商家索要发票?”学生听后立即展开了讨论,各抒己见。这样一来,情感价值观目标就实现了,对本课主题感受更深刻。
三、通过音乐、诗歌等艺术形式,渲染主题
在教学过程中,播放音乐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力。音乐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拓宽学生想象空间。学生从跳动的音符中,进入到课堂的情境,学生从富有寓意的歌词中更好地理解感受课堂主题。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弛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的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比如,在讲“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听《山不转水转》:“山不转哪水在转,云不转哪风在转,风不转哪心在转……”。这样的歌曲,可以让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这样,哲学原理不再那么枯燥乏味,反而形象生动。
诗歌,具有语言通俗,生动,结构完美,好听易记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选择一些诗歌来说明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与诗歌有机地进行融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教材内容,还可以让课堂活跃。“事物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一哲学原理,可以引用《行路难》中的句子:“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中说,人生之路,是艰难的,也是崎岖的,但只要我们“乘长风破万里浪”,成功就会在不远的地方向我们招手。我们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因此,学生要学会直面前进中的困难与挫折,勇于克服所遇到的困难。这样,通过诗歌的融入,政治理论简明化、通俗化,不再高深枯燥。在愉悦的气氛中,同学们接受、领悟了新的知识,形成了课堂氛围,渲染主题。
总之,思想政治教学完全可以通过巧设不同情境,完成每节课的主题目标,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使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稳步提升。实现课堂主题目标的方法和手段很多,需要我们教师不断转变观念,在实践中继续摸索和积累经验。
(海宁市紫微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