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逐步提高,社会各阶层间流动速度加快,学校教育成为影响社会分层流动的众多因素之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分流对社会分层流动的影响日益增强,对于少数民族来说,通过高等教育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成为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基于此,本文探讨了高等教育分流对新疆维吾尔族社会分层流动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组织学 新疆维吾尔族 高等教育分流 社会分层流动
笔者以高等教育与新疆社会和谐发展为价值目标,对新疆维吾尔族社会分层流动的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研,发现高等教育在新疆维吾尔族社会成员合理分层流动中,虽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从组织学视角来看,参与新疆维吾尔族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与社会分层的政府、社会、高校、求职者之间是通过组织内部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来产生作用与影响的。
高等教育分流是指高等教育分流主体将完成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差别地输送到不同层次、类型、地区、形式的高等教育机构进行培养。社会分层流动借鉴了陈新忠教授对“社会分层流动”的概念界定,是指处于一定社会结构的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种地位移向另一种地位,从一个阶层移向另一个阶层的状况。
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在教育大众化的环境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分流对新疆维吾尔族社会分层流动的影响也发生着变化。新疆维吾尔族的社会分层流动关系到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维吾尔族个体的长远发展,高等教育分流对新疆维吾尔族社会分层流动所取得的成效、存在问题,以及其背后的原因,引发了笔者进一步地研究和思考。
笔者以新疆维吾尔族高校毕业生为整体样本,重点选取聚居地不同层次或地区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教育系统和企业系统的高校毕业生为调研对象,以其接受高等教育时的基本情况,如大学属地、层次、类型、所读专业和学习成绩等,以及接受高等教育后的基本情况,如职业属性、工作属地、经历、自我感受和社会评价等方面进行了非概率抽样偶遇调查和访谈。通过问卷调查,笔者获取了244名新疆维吾尔族高校毕业生的具体情况,并根据调研需要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归类整理。
笔者以高等教育、社会与人这三重主体为逻辑起点,以高等教育分流的流层、流型、流域、流向、流质这五个因素为分析维度,探讨了高等教育的分流对新疆维吾尔族社会分层流动的影響,旨在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新疆维吾尔族社会成员个人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影响高等教育分流最关键的五个因素中,在流层方面,笔者选取了新疆维吾尔族高校毕业生所读学校层次和毕业生学历层次来认识流层变化;在流型方面,笔者主要分析了全日制普通高校、自学考试、成人教育、广播电视大学和网络教育五种教育形式;在流域方面,笔者分析了省会城市、地级市、小城镇等大学属地类别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部和外部的地理区域;在流向方面,笔者主要分析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十二大学科门类;在流质方面,笔者主要分析了学业成绩的等次。
对于社会分层流动,笔者选取了职业、属地、权力、收入这四个变量进行详细分析。
在社会职业上,笔者按照陆学艺教师提出的“三种资源”职业分类法,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情况进行划分职业,并将职业分为了国家干部、经理或私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职工、农民或无业等十大阶层。以便更好地研究社会阶层,如从高到低分为拥有丰富的组织资源和较多经济资源的国家干部、经理或私企业主,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较多经济资源的各种专业技术人员,拥有少量的组织资源、文化资源和经济资源的职工、农民或无业人员三种。
在家庭或工作属地上,笔者按照城乡位置及人们普遍称道的从农村向城市移居、迁升的社会习惯,分为省会城市、地级市、农村和小城镇三类。
在社会权力上,笔者将行政级别与其学术方向或技术职称等结合对应,并根据职务和职称级别,分为高层干部或副高职称及以上、中层干部或中级职称、基层干部或初级职称及以下三类。
在经济收入上,笔者根据不同时期,个人和家庭的收入及可购买力的地区人群比较状况,细分为低收入和贫困者、较低收入和温饱型者、地方平均收入和小康生活者、较高收入和生活比较富裕者、高收入和生活富裕者这五种类型。
一、高等教育分流影响新疆维吾尔族社会分层流动的现状
在问卷调查中,笔者看到了参与者穆恩的问卷。穆恩是一位女性,今年38岁,大学本科学历,在教育系统工作。她在问卷中写道:“我的高中同学有三分之二毕业后选择留在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工作,她们现在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如果以后想回到新疆地区参加工作,他们也很有竞争优势。”另外,她还写道:“我哥哥是南开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现在在一所高校担任计算机教师。如果我哥哥没有就读像南开大学这样的重点大学,一般普通大学的本科毕业生是进不了高校教授计算机课程的。”
通过问卷调查可知:第一,流层方面。从学历层次来看,本科以上学历者在国家干部中所占比例为83.3%。从所读学校的层次来看,重点本科院校毕业生在国家干部中所占比例为68.8%;在省会城市、中上等收入、副高级职称和高层干部职工中,重点本科院校毕业生所占比例分别为86.1%、70%、64.7%和73.3%。
第二,流型方面。全日制普通高校教育在各要素中所占比例均为89.4%以上。由此可知,不同层次的教育虽然为相应的社会领域培养了各自需要的人才,但还是出现了重视重点高校,轻视普通高校的情况,且全日制普通高校教育成为社会成员获得职业岗位的主要途径。这样一来,高考就存在一考定终身的分流次数选择问题。
第三,流域方面。首先,学校属地为省会城市与地级市高校毕业生区分度不明显,虽在社会分层中略占优势,但出现回流现象;其次,地级市与农村或县乡镇高校毕业生互相流动比较容易,但向上一级流动缓慢;最后,由于我国东部与西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导致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省会城市的高校与非省会城市的高校差距大等流域结构问题。从学校地理区域来看,疆外大学毕业生接受到更优质的教育后,留在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特别多,即使他们回新疆就业,在社会分层流动时获取的社会权利也更有优势。 第四,流向方面。新疆维吾尔族高等教育的科类分流使得教育学、经济学、医学、管理学等学科的高校毕业生处于就业竞争优势地位,并形成了优劣差异。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专业错位、人才浪费等现象。
第五,流质方面。学业成绩良好的高校毕业生占比均超过47.2%,成为各个地区各种职业、职位和收入等级群体中的主要成员,一直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社会分层流动。
二、高等教育分流影响新疆维吾尔族社会分层流动的因素探析
高等教育分流与社会分层流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受主体、客体和多种影响因子构成的、组织的作用。高等教育分流与社会分层流动过程中既有政府体制政策和社会文化氛围的外部影响,又有高教分流行为和学生职业追求的内部作用,是内外部因素共同反应的结果,使得政府、社会、高校、学生等各方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1.就业流动与社会分层的决策主体——政府调控
在问卷调查中,笔者看到了参与者皮特的问卷,皮特是一位男性,今年46岁,大学本科学历,在事业单位工作。皮特在问卷中写道:“大学毕业时,我的工作是直接分配的。后来,我从人事局又分配到了卫生局。”
穆恩在问卷中写道:“2001年,我遇到的政策是,学校可以免除学费,但是毕业后要留校工作。当时,新疆大学免除了我大学四年的学费。在我读硕士研究生的第二年,新的政策出台了,要求高校教师必须拥有博士及以上学历,尤其是211大学的学历。我在2005年进入新疆大学工作,然而,2007年,新疆大学的文科语言类教师要求必须是博士及以上学历,而学校对于理科要求较低,只要硕士研究生学历即可。”
摩薇是一位女性,今年29岁,大学本科学历,是一名公务员。摩薇在问卷中写道:“内地新疆高中班的目的是发展南疆,读书的一切费用都是由国家出资,我自己是不用花钱读书的。不仅如此,我每个学期还能得到几百元的奖学金,可以用作生活费。我家的经济条件很差,要不是进入内地新疆高中班学习,我就只能辍学打工了。”
我国政府主要通过确立政治经济体制,变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制定高等教育相关政策来制约高等教育分流,进而影响社会分层流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直接管理高校,所以高等教育在流层、流型、流域、流向、流质等方面的计划,全部是由政府主管部门决定的。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高校毕业生由政府统一调配工作。
在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毕业时,皮特赶上了“专业对口包分配”的国家政策。在那个年代,考上大学就意味着解决了工作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穆恩经历了政策的转型期,上大学时,她面临的还是“包分配”“铁饭碗”时代,等到她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新政策出来了,她也可以与大多数高校毕业生一样,尝试与市场双向择业。
由于市场机制和就业政策不尽完善,高等教育流向中,学科与专业错位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但是政府以宏观政策调控的形式,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政策和财政手段,促进了人才的合理流动。而作为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摩薇,当自己面临交不起学费的窘境时,因为抓住了国家对新疆农村实施的内地新疆高中班这一政策,顺利地进入了更高层次的学校接受教育,她是通过自己努力改变命运的典型代表。
2.就业流动与社会分层的推动主体——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是社会成员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风俗、习惯及其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行为活动。
皮特在问卷中写道:“我回到新疆工作,除了因为我们的民族家庭意识更强烈一些之外,还有生活习惯问题。”
摩薇在问卷中写道:“我家里人觉得新疆以外地区的饭不够清真,所以要让我回来。弟弟常去寺里,他不去内地发展,也是因为宗教的原因。”
迪克是一位男性,今年31岁,大专学历,在事业单位工作。迪克在问卷中写道:“工作地点离父母近一点,可以相互有个照应。同时,自己的性格与新疆地区以外的人不一样,就像蒙古人喜欢大草原,回到新疆是因为习惯和性格方面的问题。”
社会是一个整体性概念,包括家庭、企业等社会组织与社会成员。通过调查可以知道,迪克回家乡工作的主要原因是习惯、性格问题等社会价值观。摩薇家人要求她回来和弟弟留在新疆也是宗教的原因,而皮特回新疆工作的原因是民族家庭意识强及生活习惯的问题。由此可见,新疆维吾尔族社会中的组织和成员通过社会价值导向在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流动。
3.就業流动与社会分层的教育主体——高校
人是所有生物中最无能的,人要成为认识和时间的主体,必须通过接受教育来实现,从而获得相应的知识与能力,达到变革客观实践的目的。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在社会的固定资本中,可提供收入获利润的项目,除物质资本以外,还包括社会上一切人民学得的有用才能。”
(1)立身之本——一技之长
穆恩在问卷中写道:“一个人有没有上大学,在思想认识和思维方式上是有区别的。比如分析问题的能力,上过大学的人会想得多一些、细一些、深一些,学习能力的速度也比高中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的人快一些,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强一些。”
佐伊在问卷中写道:“高校毕业生想要生存,需要什么?”
约克是一位男性,今年30岁,大学本科学历,现在是一名小学教师。约克在问卷中写道:“人要有立足社会的一技之长。比如说,我大学是学习国际贸易专业的,除了毕业证之外,我还有报关、报检、英语四级和计算机证,这些都能证明我具备了这一专业的技能。”
在调查中笔者了解到,高等教育对社会分层最核心的影响因素是,学生在高校中所积累人力资本的多寡,也就是指通过学校教育获得的“能力”,当“能力”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学生在社会中就会拥有“一技之长”。从问卷调查中,我们也可看出,就论教育学、经济学、医学、管理学等专业技术含量高的学科的学生,毕业后进入劳动力市场更容易“立足”。
(2)求职重要法宝——精通汉语 穆恩在问卷中写道:“北疆地区的教师和学生汉语水平要好一些,但是南疆地区各地州的中小学校的汉语教师都无法用汉语进行交流,更何况是学生。”
摩薇在问卷中写道:“大学教育大幅度地增强了我的语言能力。第一年预科学习是强化汉语,没有开设专业课程。民考民(少数民族考生在高考时使用本民族语言的试卷)的预科时间更长,我觉得就那关键的两年预科吃亏了,比别人落后了三四年。”
约克在问卷中写道:“我觉得找工作时,汉语水平很重要。比如考公务员要先测试汉语水平,公司和企业招聘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水平要求也较高。我有一个同学,在上海读完了内地新疆初中班、内地新疆高中班和大学,现在就职于国税局,成为领导的左右手,升值空间非常大。”
通过调查笔者了解到,汉语水平会影响新疆维吾尔族社会分层流动。首先,在新疆中小学实行双语教育,对于来自南疆地区的学生来说,缺乏语言环境、教师汉语水平有限等因素会制约自己汉语水平的提高。
其次,进入大学后,所有的专业课均为汉语授课,少数民族学生为了提高汉语能力,所以进入预科学习。一方面,预科学习阶段能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有效提高汉语水平;另一方面,这导致了民考民的学生在关键性的两年没学到专业课,从而拉长了学习的时间,推迟了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
最后,在求职阶段,劳动力市场对新疆维吾尔族毕业生汉语水平也有一定的要求。
(3)求职指路明灯——就业指导
在调查过程中,佐伊问了一个问题:“211大学和985大学的高校毕业生与普通大学毕业生有没有不同?”
摩薇回答说:“有,我当时就读的是普通大学。在毕业前,学校没有开展就业辅导,但是我有高中同学在新疆大学学习,他们在毕业前开设了就业培训,所以他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比较顺利地找到适合的工作。而我在毕业后半年才反应过来,我要开始找工作了。所以说,就业辅导很有用,可以帮助大学生就业。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是考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对高校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工作,是高等学校的重要教学任务。此外,高校要给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求职技巧培训,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通过调查笔者了解到,高校的就业指导有助于毕业生快速实现自身在行业和区域间的合理定位。
4.就业流动与社会分层的自觉主体——学生
大学生既是就业流动的研究对象,又是参与就业流动的主体,是高等教育分流与社会分层流动的参与者,也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在调查中,佐伊提出了一个问题:“应该怎么看待大学期间实习工作、学生会工作和现在工作之间的关系?”
今年25岁的丹娜,大专学历,现在在事业单位工作。对于这个问题,她回答道:“我大一发过传单,大二在电信公司兼职,这些工作经历在毕业找工作面试的时候,得到了领导的认可。我觉得实习和实践活动让我接触了社会,学会了怎么和身边的人交往。上大学时,我是学生会主席,每次升国旗,我都会在国旗下讲话,这一经历有助于我在面试时树立信心,提高我的表达能力。另外,学生会工作与各位老师接触得比较多,所以现在和领导接触时,我也没有紧张感,在学生会工作锻炼了自己分配工作的能力,对于现在的工作也有帮助。”
通过调查笔者了解到,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学生会,能有效锻炼自身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他们在就业流动中取得优势地位。由此可知,社会实践能力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获得知识、开创事业,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可靠保证,更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交往能力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结语
笔者以新疆维吾尔族为例,以高等教育分流的流层、流型、流域、流向、流质为分析维度,对新疆维吾尔族社会分层流动的现状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发现高等教育在新疆维吾尔族社会成员合理分层流动中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还存在以下问题:
在流层上,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在為社会领域培养相应人才时区分度不明显;在流域上,学校属地在疆内和疆外的毕业生在社会权力分层中有差异,毕业于省会城市的大学生在社会分层中略占优势,但与地级城市区分度不明显,并出现回流现象;在流型上,学历教育为全日制教育为主流形式。
对此,笔者从组织学视角来看,认为政府、社会、高校和学生作为参与新疆维吾尔族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与社会分层的决策主体、推动主体、教育主体和自觉主体之间是通过组织内部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来产生作用与影响的。高校毕业生拥有一技之长、精通汉语、通过参加社会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和交往能力、得到高校的就业指导是新疆维吾尔族高校毕业生的立足之本和指路明灯,能使其在就业流动中取得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董泽芳,陶能祥.高等教育分流的理论与实践[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陈新忠.国外高等教育分流与社会分层流动研究的特点及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4).
[3]陈新忠.高等教育分流对社会分层流动的影响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0.
[4]陈新忠,董泽芳.高等教育分流影响社会分层流动研究的实证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9).
[5]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6]陈新忠,未增阳.社会分层视域下高等教育机会公平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2).
[7]董泽芳.高等教育分流问题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3,(4).
[8]宋飞.高等教育分流影响新疆维吾尔族社会分层流动的状况[J].佳木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
[9]陈新忠,董泽芳.我国高等教育分流与社会分层流动研究的回溯和展望[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
[10]杨德广.中国高等教育办学理念的八大转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4).
[11]闵维方,丁小浩,文东茅,岳昌君.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1).
[1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2007.
[13]亚当·斯密著,郭大力,王亚南译.国富论[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7.
[14]岳昌君,杨中超.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结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2,(4).
[15]温海芳.浅谈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教育[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2,(3).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关键词:组织学 新疆维吾尔族 高等教育分流 社会分层流动
笔者以高等教育与新疆社会和谐发展为价值目标,对新疆维吾尔族社会分层流动的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研,发现高等教育在新疆维吾尔族社会成员合理分层流动中,虽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从组织学视角来看,参与新疆维吾尔族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与社会分层的政府、社会、高校、求职者之间是通过组织内部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来产生作用与影响的。
高等教育分流是指高等教育分流主体将完成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差别地输送到不同层次、类型、地区、形式的高等教育机构进行培养。社会分层流动借鉴了陈新忠教授对“社会分层流动”的概念界定,是指处于一定社会结构的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种地位移向另一种地位,从一个阶层移向另一个阶层的状况。
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在教育大众化的环境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分流对新疆维吾尔族社会分层流动的影响也发生着变化。新疆维吾尔族的社会分层流动关系到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维吾尔族个体的长远发展,高等教育分流对新疆维吾尔族社会分层流动所取得的成效、存在问题,以及其背后的原因,引发了笔者进一步地研究和思考。
笔者以新疆维吾尔族高校毕业生为整体样本,重点选取聚居地不同层次或地区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教育系统和企业系统的高校毕业生为调研对象,以其接受高等教育时的基本情况,如大学属地、层次、类型、所读专业和学习成绩等,以及接受高等教育后的基本情况,如职业属性、工作属地、经历、自我感受和社会评价等方面进行了非概率抽样偶遇调查和访谈。通过问卷调查,笔者获取了244名新疆维吾尔族高校毕业生的具体情况,并根据调研需要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归类整理。
笔者以高等教育、社会与人这三重主体为逻辑起点,以高等教育分流的流层、流型、流域、流向、流质这五个因素为分析维度,探讨了高等教育的分流对新疆维吾尔族社会分层流动的影響,旨在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新疆维吾尔族社会成员个人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影响高等教育分流最关键的五个因素中,在流层方面,笔者选取了新疆维吾尔族高校毕业生所读学校层次和毕业生学历层次来认识流层变化;在流型方面,笔者主要分析了全日制普通高校、自学考试、成人教育、广播电视大学和网络教育五种教育形式;在流域方面,笔者分析了省会城市、地级市、小城镇等大学属地类别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部和外部的地理区域;在流向方面,笔者主要分析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十二大学科门类;在流质方面,笔者主要分析了学业成绩的等次。
对于社会分层流动,笔者选取了职业、属地、权力、收入这四个变量进行详细分析。
在社会职业上,笔者按照陆学艺教师提出的“三种资源”职业分类法,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情况进行划分职业,并将职业分为了国家干部、经理或私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职工、农民或无业等十大阶层。以便更好地研究社会阶层,如从高到低分为拥有丰富的组织资源和较多经济资源的国家干部、经理或私企业主,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较多经济资源的各种专业技术人员,拥有少量的组织资源、文化资源和经济资源的职工、农民或无业人员三种。
在家庭或工作属地上,笔者按照城乡位置及人们普遍称道的从农村向城市移居、迁升的社会习惯,分为省会城市、地级市、农村和小城镇三类。
在社会权力上,笔者将行政级别与其学术方向或技术职称等结合对应,并根据职务和职称级别,分为高层干部或副高职称及以上、中层干部或中级职称、基层干部或初级职称及以下三类。
在经济收入上,笔者根据不同时期,个人和家庭的收入及可购买力的地区人群比较状况,细分为低收入和贫困者、较低收入和温饱型者、地方平均收入和小康生活者、较高收入和生活比较富裕者、高收入和生活富裕者这五种类型。
一、高等教育分流影响新疆维吾尔族社会分层流动的现状
在问卷调查中,笔者看到了参与者穆恩的问卷。穆恩是一位女性,今年38岁,大学本科学历,在教育系统工作。她在问卷中写道:“我的高中同学有三分之二毕业后选择留在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工作,她们现在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如果以后想回到新疆地区参加工作,他们也很有竞争优势。”另外,她还写道:“我哥哥是南开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现在在一所高校担任计算机教师。如果我哥哥没有就读像南开大学这样的重点大学,一般普通大学的本科毕业生是进不了高校教授计算机课程的。”
通过问卷调查可知:第一,流层方面。从学历层次来看,本科以上学历者在国家干部中所占比例为83.3%。从所读学校的层次来看,重点本科院校毕业生在国家干部中所占比例为68.8%;在省会城市、中上等收入、副高级职称和高层干部职工中,重点本科院校毕业生所占比例分别为86.1%、70%、64.7%和73.3%。
第二,流型方面。全日制普通高校教育在各要素中所占比例均为89.4%以上。由此可知,不同层次的教育虽然为相应的社会领域培养了各自需要的人才,但还是出现了重视重点高校,轻视普通高校的情况,且全日制普通高校教育成为社会成员获得职业岗位的主要途径。这样一来,高考就存在一考定终身的分流次数选择问题。
第三,流域方面。首先,学校属地为省会城市与地级市高校毕业生区分度不明显,虽在社会分层中略占优势,但出现回流现象;其次,地级市与农村或县乡镇高校毕业生互相流动比较容易,但向上一级流动缓慢;最后,由于我国东部与西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导致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省会城市的高校与非省会城市的高校差距大等流域结构问题。从学校地理区域来看,疆外大学毕业生接受到更优质的教育后,留在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特别多,即使他们回新疆就业,在社会分层流动时获取的社会权利也更有优势。 第四,流向方面。新疆维吾尔族高等教育的科类分流使得教育学、经济学、医学、管理学等学科的高校毕业生处于就业竞争优势地位,并形成了优劣差异。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专业错位、人才浪费等现象。
第五,流质方面。学业成绩良好的高校毕业生占比均超过47.2%,成为各个地区各种职业、职位和收入等级群体中的主要成员,一直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社会分层流动。
二、高等教育分流影响新疆维吾尔族社会分层流动的因素探析
高等教育分流与社会分层流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受主体、客体和多种影响因子构成的、组织的作用。高等教育分流与社会分层流动过程中既有政府体制政策和社会文化氛围的外部影响,又有高教分流行为和学生职业追求的内部作用,是内外部因素共同反应的结果,使得政府、社会、高校、学生等各方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1.就业流动与社会分层的决策主体——政府调控
在问卷调查中,笔者看到了参与者皮特的问卷,皮特是一位男性,今年46岁,大学本科学历,在事业单位工作。皮特在问卷中写道:“大学毕业时,我的工作是直接分配的。后来,我从人事局又分配到了卫生局。”
穆恩在问卷中写道:“2001年,我遇到的政策是,学校可以免除学费,但是毕业后要留校工作。当时,新疆大学免除了我大学四年的学费。在我读硕士研究生的第二年,新的政策出台了,要求高校教师必须拥有博士及以上学历,尤其是211大学的学历。我在2005年进入新疆大学工作,然而,2007年,新疆大学的文科语言类教师要求必须是博士及以上学历,而学校对于理科要求较低,只要硕士研究生学历即可。”
摩薇是一位女性,今年29岁,大学本科学历,是一名公务员。摩薇在问卷中写道:“内地新疆高中班的目的是发展南疆,读书的一切费用都是由国家出资,我自己是不用花钱读书的。不仅如此,我每个学期还能得到几百元的奖学金,可以用作生活费。我家的经济条件很差,要不是进入内地新疆高中班学习,我就只能辍学打工了。”
我国政府主要通过确立政治经济体制,变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制定高等教育相关政策来制约高等教育分流,进而影响社会分层流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直接管理高校,所以高等教育在流层、流型、流域、流向、流质等方面的计划,全部是由政府主管部门决定的。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高校毕业生由政府统一调配工作。
在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毕业时,皮特赶上了“专业对口包分配”的国家政策。在那个年代,考上大学就意味着解决了工作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穆恩经历了政策的转型期,上大学时,她面临的还是“包分配”“铁饭碗”时代,等到她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新政策出来了,她也可以与大多数高校毕业生一样,尝试与市场双向择业。
由于市场机制和就业政策不尽完善,高等教育流向中,学科与专业错位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但是政府以宏观政策调控的形式,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政策和财政手段,促进了人才的合理流动。而作为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摩薇,当自己面临交不起学费的窘境时,因为抓住了国家对新疆农村实施的内地新疆高中班这一政策,顺利地进入了更高层次的学校接受教育,她是通过自己努力改变命运的典型代表。
2.就业流动与社会分层的推动主体——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是社会成员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风俗、习惯及其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行为活动。
皮特在问卷中写道:“我回到新疆工作,除了因为我们的民族家庭意识更强烈一些之外,还有生活习惯问题。”
摩薇在问卷中写道:“我家里人觉得新疆以外地区的饭不够清真,所以要让我回来。弟弟常去寺里,他不去内地发展,也是因为宗教的原因。”
迪克是一位男性,今年31岁,大专学历,在事业单位工作。迪克在问卷中写道:“工作地点离父母近一点,可以相互有个照应。同时,自己的性格与新疆地区以外的人不一样,就像蒙古人喜欢大草原,回到新疆是因为习惯和性格方面的问题。”
社会是一个整体性概念,包括家庭、企业等社会组织与社会成员。通过调查可以知道,迪克回家乡工作的主要原因是习惯、性格问题等社会价值观。摩薇家人要求她回来和弟弟留在新疆也是宗教的原因,而皮特回新疆工作的原因是民族家庭意识强及生活习惯的问题。由此可见,新疆维吾尔族社会中的组织和成员通过社会价值导向在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流动。
3.就業流动与社会分层的教育主体——高校
人是所有生物中最无能的,人要成为认识和时间的主体,必须通过接受教育来实现,从而获得相应的知识与能力,达到变革客观实践的目的。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在社会的固定资本中,可提供收入获利润的项目,除物质资本以外,还包括社会上一切人民学得的有用才能。”
(1)立身之本——一技之长
穆恩在问卷中写道:“一个人有没有上大学,在思想认识和思维方式上是有区别的。比如分析问题的能力,上过大学的人会想得多一些、细一些、深一些,学习能力的速度也比高中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的人快一些,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强一些。”
佐伊在问卷中写道:“高校毕业生想要生存,需要什么?”
约克是一位男性,今年30岁,大学本科学历,现在是一名小学教师。约克在问卷中写道:“人要有立足社会的一技之长。比如说,我大学是学习国际贸易专业的,除了毕业证之外,我还有报关、报检、英语四级和计算机证,这些都能证明我具备了这一专业的技能。”
在调查中笔者了解到,高等教育对社会分层最核心的影响因素是,学生在高校中所积累人力资本的多寡,也就是指通过学校教育获得的“能力”,当“能力”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学生在社会中就会拥有“一技之长”。从问卷调查中,我们也可看出,就论教育学、经济学、医学、管理学等专业技术含量高的学科的学生,毕业后进入劳动力市场更容易“立足”。
(2)求职重要法宝——精通汉语 穆恩在问卷中写道:“北疆地区的教师和学生汉语水平要好一些,但是南疆地区各地州的中小学校的汉语教师都无法用汉语进行交流,更何况是学生。”
摩薇在问卷中写道:“大学教育大幅度地增强了我的语言能力。第一年预科学习是强化汉语,没有开设专业课程。民考民(少数民族考生在高考时使用本民族语言的试卷)的预科时间更长,我觉得就那关键的两年预科吃亏了,比别人落后了三四年。”
约克在问卷中写道:“我觉得找工作时,汉语水平很重要。比如考公务员要先测试汉语水平,公司和企业招聘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水平要求也较高。我有一个同学,在上海读完了内地新疆初中班、内地新疆高中班和大学,现在就职于国税局,成为领导的左右手,升值空间非常大。”
通过调查笔者了解到,汉语水平会影响新疆维吾尔族社会分层流动。首先,在新疆中小学实行双语教育,对于来自南疆地区的学生来说,缺乏语言环境、教师汉语水平有限等因素会制约自己汉语水平的提高。
其次,进入大学后,所有的专业课均为汉语授课,少数民族学生为了提高汉语能力,所以进入预科学习。一方面,预科学习阶段能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有效提高汉语水平;另一方面,这导致了民考民的学生在关键性的两年没学到专业课,从而拉长了学习的时间,推迟了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
最后,在求职阶段,劳动力市场对新疆维吾尔族毕业生汉语水平也有一定的要求。
(3)求职指路明灯——就业指导
在调查过程中,佐伊问了一个问题:“211大学和985大学的高校毕业生与普通大学毕业生有没有不同?”
摩薇回答说:“有,我当时就读的是普通大学。在毕业前,学校没有开展就业辅导,但是我有高中同学在新疆大学学习,他们在毕业前开设了就业培训,所以他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比较顺利地找到适合的工作。而我在毕业后半年才反应过来,我要开始找工作了。所以说,就业辅导很有用,可以帮助大学生就业。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是考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对高校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工作,是高等学校的重要教学任务。此外,高校要给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求职技巧培训,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通过调查笔者了解到,高校的就业指导有助于毕业生快速实现自身在行业和区域间的合理定位。
4.就业流动与社会分层的自觉主体——学生
大学生既是就业流动的研究对象,又是参与就业流动的主体,是高等教育分流与社会分层流动的参与者,也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在调查中,佐伊提出了一个问题:“应该怎么看待大学期间实习工作、学生会工作和现在工作之间的关系?”
今年25岁的丹娜,大专学历,现在在事业单位工作。对于这个问题,她回答道:“我大一发过传单,大二在电信公司兼职,这些工作经历在毕业找工作面试的时候,得到了领导的认可。我觉得实习和实践活动让我接触了社会,学会了怎么和身边的人交往。上大学时,我是学生会主席,每次升国旗,我都会在国旗下讲话,这一经历有助于我在面试时树立信心,提高我的表达能力。另外,学生会工作与各位老师接触得比较多,所以现在和领导接触时,我也没有紧张感,在学生会工作锻炼了自己分配工作的能力,对于现在的工作也有帮助。”
通过调查笔者了解到,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学生会,能有效锻炼自身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他们在就业流动中取得优势地位。由此可知,社会实践能力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获得知识、开创事业,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可靠保证,更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交往能力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结语
笔者以新疆维吾尔族为例,以高等教育分流的流层、流型、流域、流向、流质为分析维度,对新疆维吾尔族社会分层流动的现状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发现高等教育在新疆维吾尔族社会成员合理分层流动中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还存在以下问题:
在流层上,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在為社会领域培养相应人才时区分度不明显;在流域上,学校属地在疆内和疆外的毕业生在社会权力分层中有差异,毕业于省会城市的大学生在社会分层中略占优势,但与地级城市区分度不明显,并出现回流现象;在流型上,学历教育为全日制教育为主流形式。
对此,笔者从组织学视角来看,认为政府、社会、高校和学生作为参与新疆维吾尔族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与社会分层的决策主体、推动主体、教育主体和自觉主体之间是通过组织内部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来产生作用与影响的。高校毕业生拥有一技之长、精通汉语、通过参加社会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和交往能力、得到高校的就业指导是新疆维吾尔族高校毕业生的立足之本和指路明灯,能使其在就业流动中取得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董泽芳,陶能祥.高等教育分流的理论与实践[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陈新忠.国外高等教育分流与社会分层流动研究的特点及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4).
[3]陈新忠.高等教育分流对社会分层流动的影响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0.
[4]陈新忠,董泽芳.高等教育分流影响社会分层流动研究的实证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9).
[5]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6]陈新忠,未增阳.社会分层视域下高等教育机会公平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2).
[7]董泽芳.高等教育分流问题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3,(4).
[8]宋飞.高等教育分流影响新疆维吾尔族社会分层流动的状况[J].佳木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
[9]陈新忠,董泽芳.我国高等教育分流与社会分层流动研究的回溯和展望[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
[10]杨德广.中国高等教育办学理念的八大转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4).
[11]闵维方,丁小浩,文东茅,岳昌君.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1).
[1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2007.
[13]亚当·斯密著,郭大力,王亚南译.国富论[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7.
[14]岳昌君,杨中超.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结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2,(4).
[15]温海芳.浅谈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教育[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2,(3).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