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歌唱中获得音乐审美品质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e4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歌唱是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歌唱教学能在歌声中展现音乐所蕴含的内在情感,让学生从歌声中调适身心,领悟音乐的魅力。初中阶段正是培养学生歌唱能力的最佳时期,教师要树立歌唱教学意识,组织学生参与歌唱演练,优化歌唱教法,特别是注重歌唱技巧、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感悟音乐的美,促进音乐审美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阶段;音乐课堂;歌唱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36-0071-02
  音乐是美育的重要部分,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聆听音乐、表现音乐。歌唱教学,其主要任务是带领学生歌唱,让学生从优美的歌声中领悟音乐之美。歌唱的过程中,需要融入学生的情感,挖掘学生的音乐才能,利用有效的方法保持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唱出音乐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也让学生从歌唱中获得崇高的精神品质。很多学生喜爱唱歌,但一些教师却忽视歌唱教学的重要性[1]。学生正是培养良好情操、激活音乐情感的关键期,教师要借助歌唱教学契机,带领学生大声歌唱,从歌唱中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
  一、激活音乐情感,提升音乐审美品质
  歌唱教学是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在歌唱实践中,教师应通过指导学生认识歌唱特点,掌握歌唱方法,让学生会唱歌,唱好歌。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具有较高的热情,很多学生热爱歌唱,但因自身嗓音条件,歌唱方法不当,歌唱自信心不足。歌唱教学,需要从歌唱内容、歌唱姿势、呼吸方法、发声要领,以及音乐节奏、音调等方面进行合理把控,才能确保流畅、悠扬的歌唱效果。所以,对学生展开歌唱教学,要把握学情,调动学生参与歌唱的积极性,让学生从歌唱中收获良好的唱歌体验[2]。
  歌唱教学实践性强,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学习歌唱,体验音乐的声韵变化与节奏,在歌唱中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创造热情。歌唱的过程,实际上是对音乐作品二度创作的过程,不同的演唱方式,可以让歌曲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为学生带来不同的音乐体验。如独唱,需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来展现音乐的艺术魅力;齐唱,需要班集体跟着一个旋律唱,能增进学生集体参与意识;合唱,多声部的歌唱让音乐活动充满趣味。第二,学习歌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歌唱教学中,每个学生都要大胆、自然、有感情地唱出声音。歌唱时,教师应通过指导学生调整唱姿,把握歌唱方法,在歌唱中展现歌喉,树立学生的自信心。第三,学习歌唱,增进学生的集体意识。在歌唱教学中,通过合唱、轮唱等方式,让学生以团队形式参与歌唱体验。学生是歌唱的主体,在和谐的节奏下,各个声部要均衡,学生要从歌唱中,调整好自己与集体的关系,把握歌唱时的情感沟通,增强合作精神。如大合唱,将个人融入到集体,从团队合作中领悟音乐的真谛。第四,学习歌唱,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歌唱教学,除了歌唱,还有聆听、创编、表演等其他艺术活动。音乐课堂中,要以歌唱为基础,融入歌唱,让学生从歌唱中丰富音乐情感,感受音乐的表现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提升音乐审美品质。
  二、激发歌唱兴趣,增强音乐感受力
  在初中阶段,歌唱教学对教师而言具有较高的难度。初中阶段学生生理、心理变化较为明显,男生嗓音的变化,女生情感的丰富,都会对歌唱教学带来影响。歌唱教学,需要挖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而不仅是枯燥的模仿演唱。因此,教师在歌唱教学设计上,先要抓住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参与歌唱的积极性,学生只有主动去歌唱,才会体验到歌唱的乐趣。在歌唱前教师要了解学情,对学生进行整体评估,把握学生的嗓音条件,对不同学生给予针对性指导,以此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歌唱积极性。同时,很多学生在歌唱中爱模仿,往往聆听几遍,对歌曲的节奏、韵律有所了解后,便能够进行模仿演唱。
  教师在课堂上要把握学生的个性,兼顾学生的生理、心理、爱好,营造良好的歌唱氛围。如对歌词的学习,鼓励学生大胆、有情感地朗诵歌词,体会歌词中的丰富情感。在跟唱时,教师还可以融入小型打击乐器来伴奏,便于学生调控自己的歌唱节奏。面对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用语真诚,要理解、关心学生,态度要和蔼,情感要真挚,有耐心地引领学生抓住歌唱的要诀。
  以《大海啊,故乡》为例,该曲具有较强的抒情性,歌唱时要体会对大海的思念与赞颂。播放歌曲,让学生先聆听曲子的节奏与旋律,并跟着音乐自主歌唱;接着,教师要借助歌词,让学生从中感受对大海、家乡的情感。该曲教学的关键在于对“三拍”的体验:要通过聆听、跟唱、教师的范唱与要点指导,让学生把握“三拍”韵律。最后,感受节拍强弱的变化,教师可画出“嘭嚓嚓,嘭嚓嚓”,对应“强弱弱,强弱弱”节拍,在“强”节拍时,让学生双手击掌;在“弱”节拍时,让学生双手拍腿。借助简单、直接、有效的律动,让学生体会“三拍子”的歌唱特点。歌唱教学中,要让学生准确把握曲子的旋律与情感,通过律动体验,在教师的引领、示范下升华音乐情感,在聆听与歌唱中获得丰富的音乐感受力[3]。
  三、顺应学生变声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发声训练
  初中阶段的歌唱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变声期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设计歌唱训练,避免损害学生声带,同时也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歌唱潜能。很多学生认为教材歌曲相对无趣,喜爱流行歌曲。对此,教师选择歌唱发声训练曲目时要考虑学生的声带,注重难度适中,从而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歌唱技巧。对于变声期学生,要给予趣味性指导,保护好学生的嗓子。教师可从音阶、音高、唱名等基础训练开始,加强音准部分教学,利用音阶过渡音程教学法,提高发声教学质量。同样,教师在进行发声训练指导时,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边教边唱,或融入器乐伴奏,再逐渐展开清唱。考虑到学生的心智特点,在歌唱教学中,也可满足学生的兴趣,將流行歌曲融入发声练习。变声期的学生容易出现声音沙哑、因无法调控声音而音调不准或破音等现象,教师不能因此否定学生的歌唱天赋,而要安排针对性的发声训练,让学生顺利度过变声期。   如借助《青藏高原》进行发声训练,该曲有多个高音点,对学生的声带及歌唱技巧要求很高。教师可以调整歌唱训练难度,注重趣味发声训练。在歌唱时,让学生了解气息知识,把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注重气息的调控。在胸式呼吸训练中,让学生通过站立、闭眼保持冥想状态,呼吸时以肋骨和胸骨为主要活动部位,感受呼吸与发声的关系。在腹式呼吸训练中,让学生把手放在肚脐位置,通过腹部凸起与变化,对呼吸后气体的流动进行感知,进而感知气息与发声的关系。不同的发声练习方法,能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技巧,避免用嗓子歌唱,破坏声带。呼吸训练法的指导,能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歌唱的要诀,结合具体歌曲,把握趣味发声的训练特点。需要强调的是,在发声训练中,教师要善于增强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言语激励,引领学生主动体验不同的发声方法,诱发学生对歌唱学习的内在情感。教师还要毫不吝啬地赞美学生,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表扬,让学生从趣味发声训练中,保持持久的歌唱学习动力。
  四、创新多元化教法,助推学生歌唱能力养成
  在初中阶段的歌唱教学实践中,教法的选择要多样化,要能够顺应学生的歌唱興趣,创新教学理念。当前,初中音乐教材以歌唱曲目、欣赏乐曲、课后练习为主,教师在教法上如果只是进行机械训练,势必降低学生的歌唱积极性。因此,要增强多样化教法的应用,如采用合作分组的方法进行歌唱训练,加强学生间的互动,让其发现自身不足,改进唱法。此外,歌唱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将歌唱好,更要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文化与情感,经典民歌的教唱亦是如此。民歌通俗易懂,学生在聆听中容易把握民歌的情韵。
  如在教唱《无锡景》时,教师可以结合江南水乡的人文特点,与《茉莉花》并行教唱。在课堂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展现《茉莉花》,音图并茂,清新的画面、优美的旋律,激活学生的音乐情感。接着,播放《无锡景》,让学生比较两首歌曲的特点,增进学生对民歌的理解。歌唱教学离不开教师的范唱与指导,教师的范唱,可以帮助学生更具体地认识歌曲节奏与旋律,体会歌曲的音乐趣味。教师范唱时要注重歌曲的情感表达,以《川江船夫号子》为例,该曲为四川民歌,通过多媒体伴奏教师在范唱中要让学生聆听其独特的节奏美。接着教师可以展现纤夫拉船的图片,边范唱边表演,激发学生对“号子”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由此介绍更多的“号子”曲,如渔船号子、搬运号子等,让学生从中体会“号子”民歌的独特意蕴。
  要让音乐课堂丰富多彩,歌唱活动趣味横生,教师还可以对角色扮演、自制乐器、音乐知识问答等活动进行整合,提高歌唱教学的有效性。如《黄河船夫曲》语言朴素,音调粗犷,可以采用男生、女生问答方式,让学生感受陕北民歌的豪放与乐观。或采用组唱方式,第一组学生唱问,第二组学生唱答,第三组学生拍手伴奏,第四组学生动作表演。让不同组之间通过有序配合,一起演练营造浓郁的课堂氛围,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和认同感。
  总之,歌唱教学涵盖的内容广泛,如歌曲知识、乐理方法、歌唱技巧、情感表达等。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教师要立足班情,注重多样化教法创新,了解每个学生的音乐歌唱条件,激发学生对歌唱的学习热情,进行针对性发声训练,让学生从歌唱中获得音乐审美品质,提升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柳莹.歌唱能力培养的方法研究[J].求知导刊,2015(5).
  [2]魏东.培养学生歌唱能力的探讨[J].成才之路,2016(14).
  [3]李明明.论音乐审美经验在音乐表演艺术中的作用[D].吉林艺术学院,2017.
其他文献
【摘 要】学习任务群是新课标提出的新概念,对高中语文教学群文阅读的开展有极大帮助。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开展学习任务群教學活动,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有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诗歌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36-0059-02  “学习任务
期刊
【摘 要】幼儿园“小学化”是指教师提前给幼儿教授小学知识,导致学前教育的本质发生改变。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是當前幼儿园教育中最为突出的问题,长久以来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基于幼儿教育“小学化”趋势严重的现实情况,本研究针对湛江市霞山区的幼儿园进行调查,了解幼儿园“小学化”教学的现状和“小学化”教学模式的问题,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最后提出相关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小学化”;现状调查;原
期刊
【摘 要】啦啦操是中职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体育教育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参与啦啦操的积极性明显低于其他体育教学内容,究其原因在于啦啦操的学习难度较大,教材内容千篇一律,教学模式简单、单一,这些都是中职啦啦操课程教学的实际问题。“互联网+”时代,实现互联网与啦啦操课程教学的结合,有利于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啦啦操教学质量。  【关键词】“互联网+”
期刊
【摘 要】现代社会高速发展,只有掌握更多的知识、培养更强的能力,学生才有机会在社会中占据一席之地。随着国家对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初中教学阶段被提上了日程,教师不仅要承担向学生传递基础知识的责任,还应注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科中最能体现学生语文素养的两个方面。基于此,本文对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展开分析,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以期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思路。 
期刊
【摘 要】当前选入中职语文教材的文章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感情基调多元,教师虽然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深入剖析文本,传授知识与答题技巧,却往往易忽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及它所承载的审美教育。而朗读需调动多种感官参与,通过良好语感感受美的形象和意境,有助于读者理解作品,培養读者的审美情操。因此,语文课堂需要朗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以适应社会需求,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多媒体技术已逐渐成为教师常用的教学工具。如何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当下高中音乐教学,以优化音乐课堂教学,是当代高中音乐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将多媒体技术融入于高中音乐课堂,提升教学效率的策略,包括:创建教学情境,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抽象知识具体化,通过丰富的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音乐知识具体化,将音乐教学的重点突出;适度融入教学,既要注重将多媒
期刊
【摘 要】新课改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和内容,其核心主旨是让学生可以真正参与教学,获取知识,在基础知识的学习积累中自我发展,提升综合素质。而语文核心素养是在新课改逐渐深入下提出的高中语文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在具体教学中加以渗透,保证学生在学习中完成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素养,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本文介绍了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内容,并阐述了有效渗透的策略,希望可以促进高中语文教学质
期刊
【摘 要】分析近几年中高考试题,发现与文言文相关的试题占分比越来越大,但这同时又是学生最易失分的一类题型。因为学生平日接触文言文机会少,文言文词语古今义差异较大,加上存在一些特殊的文言文句式,故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读懂文言文有一定难度。本文主要从剖析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入手,提出一些学生学习、教师施教文言文的方法和策略,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改进教师教学机制,从而使学习有趣味、文言文有雅味、教学有情
期刊
【摘 要】初中历史作为初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和爱国之情,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初中教学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通过问题导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实际的初中历史教学中,一些教师仍然采取学生听、教师讲的被动式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和体会,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问题导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
期刊
【摘 要】将思维地图运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以可视化形式直观呈现文本,能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深层理解。本文结合教学实例,阐述了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利用思维地图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即梳理文本,构建逻辑思维地图;探究文本主题语境,培养思维品质的批判性;整合迁移拓展,提升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思维地图;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