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的洗礼 历史的见证

来源 :文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chishe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近台儿庄,迎面而来的是拱桥楼台、桨声灯影、廊腰蔓回、绿柳重檐。这古朴幽雅的景致不是江南水乡吗?但地理、历史常识提醒我,这里是长江以北的山东,是抗战时曾浴血奋战、被战火“夷为平地”的地方。为探就里,我专门参观了“台儿庄古城重建展馆”,领略了这千年古城的前世今生。
  古老的京杭大运河,自修建以来,就是连接南北的主要通衢。
  地处枣庄境内的台儿庄,处于南北的交汇处,是通往京师的要道和中转站。据载,自明朝以后,每年从这里运往京都粮食达400万石,路过的船只多达7700余艘。而江浙一代的丝绸、瓷器、竹器、工艺品也纷纷运往台儿庄,再由此转向北方各地。北方的木材、皮货、煤炭等也由此转向各地。毫不夸张地说,台儿庄是沟通中国南北的交通枢纽集散地,是水陆码头兼备的中国名镇。城依水而建,人因城而聚,著名的晋商、徽商很快云集。他们沿运河岸开渠,将河水引进陆地,河渠两岸建商铺、修大院、造客栈,形成数公里长的水街水巷。史书记载旧时的台儿庄曾是“一河渔水、十里歌声,夜不罢市”。朝廷专门在这里设“大衙门”,派三品高官带600近卫军常年驻守。康熙皇帝曾八次途经台儿庄视察河政,在此逗留期间,他曾留下诗一首:“韩庄水气照楼台,雨后斜阳岸不开。最是长亭深处好,风帆一一入眼来。”据老人回忆在民国时期,这里经常有数百条船停靠中转,运河码头沿街是十里繁华。
  从台儿庄地图看,沿河码头有近20个,都以姓氏取名,或谢家,或霍家或郁家,可见当时的码头是私人建造,民营经济相当活跃。
  千百年来,台儿庄商贾云集,一派繁荣。然而,日寇入侵,这里地处军事要冲,一场恶战过后,虽敌败我胜,但台儿庄已被夷为平地。当时的国民政府,虽也下令修复了一些街道,但要恢复旧貌仍是纸上谈兵。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力强大,按原貌修复并扩大旧城的宏伟计划提上日程。有关单位在国内外广泛收集旧台儿庄的照片、绘画及全景图。规划时,细至一街一巷,甚至大院、商铺位置、旧貌都仔细推敲。钱从哪里来?五家国有煤矿共出50万吨煤加上各方面集资近50亿元作基金以维修、重建,历经十来年苦战,一座既旧也新的台儿庄城出现在游人面前。
  漫步街上,但见街巷沿纵横交错的河汊而建,街中有巷,巷中有街。街巷间绿树掩映,花草遍地。比起丽江、周庄,这里有的小河幽长,故而街窄巷深;有的长廊沿河而建,曲径通幽,时而豁然开朗,别有洞天。商铺、大院、馆站沿河而建,其间夹杂一些楼台亭阁、牌坊、庙宇。河水清澈,垂柳拂岸,古意盎然。重建的旧街别有风情:官衙、邮政、驿栈、当铺、油房、青楼再现民国旧貌。站在步云廊桥上,但见河中舟楫摇曳,笑语声喧,果然是:“一眼望五桥,五桥汇一水”的壮观景象。不是江南,酷似江南,这是台儿庄古镇给人的最初印象。但当游人的脚步越往旧城延伸,散落在街巷间的断垣残壁、弹洞刀痕仿佛在注视着你,向你述说1938年那场关乎民族存亡之战中,中华儿女所抒写的民族豪情,向你展示这座秀美城市的另一种阳刚之美。
  著名歌词作家乔羽在《台儿庄小唱》中写道:
  台儿庄/我的家/当年一场血战,从此名扬天下/爹说/子弹打穿咱墙上的砖/娘说/炮弹掀翻咱房上的瓦/好一场厮杀/千百个好儿男/将强敌/歼灭在咱的屋檐下/。
  此歌由名作曲家吕启明作曲,唱响全国,真实再现了当年台儿庄“无墙不饮弹,无土不沃血”及中华铁血男儿奋勇杀敌的悲壮场景。
  台儿庄被誉为“世界上保存二战遗址最多的城市”。其大战文化主题景点就有53处,分布在古城大街小巷中,一处处战时图片、影像、实物标志、碑记,虽已被岁月染黄,但影像、字迹仍可辨识。占地40亩的台儿庄古城大战遗址公园内有义丰恒商号、仁寿堂药店、清真寺等清末明初建筑11栋,其断壁颓垣上,那密集的弹孔承载着中国军人不畏强敌、奋勇杀敌的豪情。袁家巷弹孔墙是中日军队多次巷战的地方。狭窄巷中,当时尸积如山,血流成河,那墙上刀痕、弹洞见证无数次惨烈的白刃战,刀光剑影,浴血拼杀。用手触摸壁上弹痕都觉指尖血迹未干。1938年3月,两万多名中国将士的血肉之躯,已悉数植进这座城池。他们与城市一起在烈火中永生。
  时光流逝,遗物依旧,桩桩件件都在诉说着77年前这里发生的那场大血战……
  1937年底日寇攻占南京。此时华北大部沧陷。惟李宗仁率领的第五战区仍驻守徐州。日寇为拔掉夹在南北的这颗钉子,便决定派华北方面军的矶谷第10师团、坂垣第5师团南下,又派华中派遣军吉良辅第9师团沿津浦线和大运河北上,企图快速会师台儿庄,再并力进攻徐州,而后拿下武汉。而我方实施的是拖住、粉碎对方快速攻下徐州的战略部署,集中兵力会战徐州,以缓解敌人对武汉的进攻。
  滕县是台儿庄的门户,台儿庄又是徐州的门户,两道门洞开一道都会威胁徐州。川军王铭章师长死守滕县,从1938年3月14日晨到18日中午,终以身殉国,以伤亡万人的代价,粉碎了矶谷军团速战台儿庄的企图。此役拖住敌人4天半,有利于我军集结军队,确保了台儿庄大捷,更充分保证了徐州会战的战略部署。第五战区最高长官李宗仁后来总结说:“滕县一战,川军以寡敌众,不惜重大牺牲,阻敌南下……若无滕县之固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
  滕县死守,缓缓拉开了台儿庄会战的序幕。1938年3月23日,碰了钉子的矶谷军团冲到台儿庄北泥沟车站,台儿庄会战打响。我军已作好了战略部署 ,由孙连仲第2集团军沿运河布防,孙派池峰城所部第三十一师进驻台儿庄,为中央部队;守城司令是王冠五。
  矶谷派福荣真平大佐带五千人攻城。清晨,战斗打响,敌人动用十数架飞机狂轰滥炸,又调重炮二十门,迫击炮五十门一字排开,瞄准城区狂射,一时爆炸声撕心裂肺,响彻云霄。台儿庄一隅之地就落下炸弹近万枚,一时烟尘滚滚,火光冲天。但城墙皆以条石垒成,轰炸破损有限。炮停,敌人蜂拥爬城,一时机枪、步枪齐发,手榴弹齐扔,敌人丢下密密麻麻尸体狼狈而逃。如此恶战,一日之间,少则五六回合,多则十余回合。待到入夜,守军组成夜袭队,三五一群,携大刀、手榴弹,出城摸入敌营,一阵手榴弹后,用刀乱砍,敌人晕头转向,不知所措中成了断头鬼。   恶战十余日,台儿庄早已面目全非。古城房屋夷为平地。城内城外,尸积如山,恶臭熏天,真是运河皆赤水,黄土变血泥。双方士兵都用尸首作掩体相互对射。此时敌人攻城五千人已折去十之六七,已失去攻击力。我军也折损过万。4月3日,日军靠援军占领了台儿庄的四分之三。守城的池峰城师只剩十分之二三。孙连仲请求李宗仁准他“撤退休整”,李宗仁回答是:“退出台儿庄,必功亏一篑……务必死守一日,待主力发动反攻。”池峰城师长电告孙连仲:“部队已经打光,请允从台儿庄撤退。”孙的回答是:“士兵打光,你填上。你填过了,我跟着来填……有敢退过运河者,当杀无赦。”最后全军上下皆以一死之决心投入残酷的巷战。入夜,孙连仲派来的夜袭队赶到。池峰城将其分数十小组,穿上日军衣服,伪装成日军,带上煤油、鞭炮,分头摸出庄外混入敌营,一阵冲杀,大刀翻飞,手榴弹乱炸,四面火起,炮声震天,敌军阵营大乱。1938年4月6日晨,矶谷率所部及援军万余人准备对台儿庄发动最后总攻。兵未出,背后枪炮声大作,喊杀声如雷,原来是我方援军汤恩伯所部二十军团五万人如飞而至,杀到台儿庄,将矶谷敌军团团围住,奋勇冲杀。战局立时大变。池峰城在城内见援军已到,立即杀出城来,里外夹击,白刃格斗,台儿庄数十里地一时烟尘滚滚,杀声震天。矶谷无计可施,狼狈逃窜,伤员、坦克、火炮、车仗营帐、被服、粮秣尽弃于野,绵延十余里。日军撤退途中,又遭川军孙震第四十一军侧面追击。中国军队重创矶谷支队与坂木支队,大获全胜,清点战果计得日军步枪万余支、轻重机枪近千挺、大炮一百三十门、战车四十辆、坦克三十余辆,战场日军遗尸七八千具,计算其兵员损失,计约一万二千人。我军死伤二万余人,胜利代价颇为惨重。
  在枣庄市、台儿庄的《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序言里,一再突出“台儿庄大战”的最高指挥长官李宗仁的总结评语:“川军以自己的牺牲换取了整个战局的胜利。”还具体评价说:“滕县死守,挫乱凶锋,阻敌锐进,使我军得以适时赶到,取得台儿庄大捷,使战役中心徐州转危为安。”总指军官评估至为贴切!
  滕县死守,拉开了台儿庄大战序幕,川军死死咬住敌人,狠狠打击了矶谷军团南下气焰,拖住了它进攻的脚步,给大战台儿庄创造了准备的空间和时间,支撑、扭转了整个战局。说台儿庄大战的胜利是滕县王铭章师长和他的万名川军死守孤城、以身殉国换来的也不为过。山东人民最知道这一点。他们在枣庄为王铭章修亭园、办展馆,突出他和川军的光辉事迹,让后人永远铭记和瞻仰。
  作者: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其他文献
摘 要:都江堰的修建过程充满了歷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大禹是第一个治理岷江的伟人,他开创了蜀地治水的基调。开明“凿玉垒山,疏金堂峡”,实践了大禹“导”与“别”的治水理论。因为蜀地在秦的统一战略中很重要,秦国统治者派“知天文地理”的李冰为蜀守,在大禹、开明对蜀地水患治理的基础上,修建了都江堰,完成了由“除害”到“兴利”的理论转变。  关键词:都江堰;治水理论;历史发展;必然性;偶然性  社会历史的发展
期刊
《清代说唱文学创作研究》是车振华博士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精心打磨匠心独运的一部关于清代说唱文学研究的专著。近年来,有关清代说唱文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还有不少学者正以此为研究对象做着艰苦卓绝的努力。清代说唱文学已然成为学术研究的一方热土,这也充分说明了车博士的眼光灼灼和见识超群。  说唱文学,又名讲唱文学,是中国俗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中国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说唱文学创作的成就很高,存世
期刊
现代云南彝族在服饰上仍然着贯头衣、饰尾服。这种服饰是人类服装发展史上一种古老的款式,最早起源于远古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下限距今有3000余年的历史,如此久远时代的服饰却在当今彝族中仍然流行,的确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关于这一问题,罗元园、杨兆麟曾在《飘于身后的原始遗风》[1]一文中,有所涉及,余鸣在《云南彝族“白倮”支系服饰文化探源》中亦有所论及。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仅对现代云南彝族着贯头衣、
期刊
摘 要:“七七级”学人是在1977年参加高考,1978年春天入学的,其学术研究过程是与“改革开放”一路同行的。“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间,笔者对当代写作学从理性的现代主义认识论的“文章学”和“现代写作学”逐渐转到写作行为深处的“写作赋形思维”论、“知行递变”写作过程论、“写作文化”论、“写作生长论”、“写作路径思维”论,进而建构起“非构思写作学”的知識体系。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立足中国传统写作理论
期刊
一、“江安三黄”  从前,川南地区有两句俗话:“金犍为,银富顺”;“荣州不让嘉州好,富顺才子内江官。”江安在川南是个中等县份,既称不上“聚宝盆”,又说不上“人才库”,但可视为才子、才女者为数也不算少。江安籍历史学家、梁启超的高足周传儒说:“江安出了许多闻人,在全省全国皆知名。如南街朱山父子,皆工诗、能文、通经,北街傅增湘弟兄,皆翰林。傅氏双鉴楼藏书之富,版本学之精,为天下第一。东街冯飞(号若飞)留
期刊
15年前,我应邀到成都画院讲学,并为田旭中院长写过《论田旭中的美学思想及其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发表在《成都美术》2001年5月25日,又载入《田旭中书法作品集》(四川美术出版社2004年2月)。  多年不见,今又相逢在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他送我这些年出的很多新著。士别三日,便当刮目相看。他这些新书都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其中有两本书在文艺理论与艺术评论上颇多建树,特别值得重视。  一本是四川美
期刊
巴蜀大地,人杰地灵。位于长江三峡边的开县,群山环抱,襟山带河,树木葱茏,如嵌在大地上的一颗晶莹的?翡翠。然而在自然经济时代,开县却因地处偏僻,交通闭塞,商品经济不?发达,又多旱涝灾害,加上落后的社会制度桎梏,当地百姓生计一直十分艰难困苦,一穷二白是其社会经济的基本特征。穷则思变,深受闭锢之苦的人总是渴望通达,走出小天地去闯大世?界。所以,近代以来,开县外出求学求职的人不少,奋斗成材的也就不少,这块
期刊
深富爱国情怀的陈独秀先生,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和第一次讨袁革命失败后,并未停止前行脚步,一直致力于寻求开辟新的革命途径。中国在长期封建社会制度统治下,国民受封建思想毒害太深太久,陈独秀因而深知教育唤醒民众,改变、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他以早年在合肥办《安徽俗话报》和在日本襄助章士钊先生编辑《甲寅》的经验,打算自主办本杂志,宣传教育民众,开展思想文化革命,从根本上转变国民的思想观念。1915年6月,陈独
期刊
钱穆先生于1895年7月30日出生在江南水乡的无锡七房桥。他12岁时,体弱多病的父亲即撒手人寰,母亲宁愿自己忍受孤苦,也不让孩子辍学。他凭着自己的聪慧,自修苦读,成为我国现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和教育家。钱穆先生不仅在学术圈子里影响深远,著作等身,在抗日战争中也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先生虽不是投笔从戎,血洒沙场,但他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奔走呼吁,用他的人格品质和渊博知识教育影响引导了一代青年学子奔赴
期刊
“飞龙在天”这个成语见于《周易·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孔颖达疏:“谓有圣德之人得居王位。”借以比喻帝王在位。若问龙为何物?何以会飞?既然会飞,也定有落地之时,那么,天上地上为什么看不见龙?“龙”字是个象形字,它究竟是象何物之形?这一直是个千古之谜。一、“龙”(龍)字形象众说纷纭  “龙”(龍)字的各种古文字字形都很丰富,仅《甲骨文编》中就有40多个不同的形体,如果再加上它的金文字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