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实现“五变”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nh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语文阅读课一直是语文的重中之重。新课标下就阅读教学而言,改革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曾经取得过令人瞩目的成绩,各种流派争奇斗艳,各种风格彰显异彩。但是就笔者的体察了解,目前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就教学内容和方式看,基本沿袭了课改前的那套模式,或者说,变化不大,只是在某些环节有改变。笔者认为,阅读教学改革可以实现以下五个“转变”:
  
  一、“讲析式阅读”变为“讨论式阅读”
  
  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绝不能把教参的分析硬塞给学生,而应开设“群言堂”,充分开展对文本的讨论,让学生有发表自我见解的机会。应该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品位,自主感悟,把本来属于学生自己的阅读课堂还给学生,而教师作为导读者,仅仅进行点拨和引导工作。在以文为本、以读为主的阅读机制下,学生重在主体的“自主阅读”和“自我感悟”和“自己发言”,教师重在导读的“激发兴趣”、“拓宽思维”和“培养能力”。在“议读”的过程中,学生从文本出发,通过自我理解和情感体验,对作品进行自由、广泛、深入的讨论,就能更好地形成自我认识与解悟,培养鉴赏作品的能力。
  
  二、“接受式阅读”变为“探索式阅读”
  
  对于阅读,我们往往会产生这样的意识,认为它只是一种接受,于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不由自主地形成接受习惯,而大部分人的阅读方式也就是这种“接受式阅读”。这是一种误区。阅读究竟是什么?阅读的目的仅仅是吸收吗?其实。阅读是一种心理过程,阅读活动是读者和作者的立志转换和情感交流活动,是吸收和表达相统一的过程。阅读的目的是为了理解,是为了建构某种意义。
  阅读,不仅是为了获取信息,更是一种学习互动,一种情感交流,一种审美需要。如果没有读者主体意识由内到外的输出,没有读者和作者的情感交流,没有读者的理性审视和审美考察,那么,就不是真正的阅读。毫无疑问,这需要阅读理念的转变和阅读方式的改进。建构“探究式阅读”模式就是改变“接受式阅读”的好方法。
  所谓“探究式阅读”,就是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讨,化知识注入为思想沟通,化单向吸收为多方面交流,是一种主动性、启发性和发散性的阅读教学。它具体可体现为换位设疑、比较分析和情境熏陶等形式。即在阅读的过程中,要能摆脱作为读者的固定思维,体验作者的思想流动和情感变化; 要敢于大胆设疑,通过质疑、析疑和解释等方式全方位弄清楚文章的真正内涵;要能够采取比较阅读法,通过对比的方式,更好地发散个人思维,从共性中发现个性,在个性中明确共性;勇于摆脱传统阅读方式,把阅读作品作为一种情境去体验、去品读。
  
  三、“客体性阅读”变为“主体性阅读”
  
  阅读是人进行的心理活动,应该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和活动规律。作为人的基本特性,主体性是人不断超越自我和环境、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与水平的重要因素。自然,阅读教学也应该符合这个特性,但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却是一种问题相当严重的“客体性阅读”盛行。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被动接受和消极吸收的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其特征表现为封闭性、束缚性和被动性,从而违背了阅读原理和阅读规律。这就导致了阅读时没有主体的情感体验,没有读者与作者的思想交流,没有创造的思维和行为,从而也就不可能提高创造能力。因为,“客体性阅读”是导致阅读教学处于停步不前的一个重要因素。
  阅读教学改革的一个必要内容和措施就是要把传统的“客体性阅读”转化为“主体性阅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勇于打破课堂阅读教学的封闭性,坚持开放性,要能够抛弃被动性,开创自主性;要放弃消极性,发展能动性。课堂阅读教学,要善于进行教学主体和教学主导的对话活动,善于进行教学主体与教学客体的对话;课外自主阅读,要特别注意培养阅读主体和阅读客体之间的对话习惯。这种对话可以是成熟的思想转换,可以是活跃的思维活动,可以是激动的情感波动,也可以是平等的心灵沟通。教师应有自我主导的思想,引导学生真正成为阅读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经历“我阅读,我思考,我感悟,我体验,我提高”的全过程。
  
  四 、“知识性阅读”变为“想象性阅读”
  
  想像伴随着阅读而产生,没有想象的阅读是不可思议的,想象是阅读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但我们知道,长期以来教师喜欢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性阅读”,也就是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能够扩大知识,积累文学知识,提高知识水平,所谓的“有所得”重点就在于能够多读多识。于是,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也好,课外阅读也好,形成了阅读时忽视想象,甚至完全脱离想象的误区。这些传统阅读理念和阅读方式导致学生能够拓宽知识视野,不能扩散思维;能够扩展知识,无法进行创造;能够提高文化素质,难以发展个人能力。过多地强调知识性而忽视想象性,这是阻碍中学阅读教学和中学生阅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五、“技巧性阅读”变为“审美性阅读”
  
  谈到阅读基本技巧与阅读审美思维在阅读能力培养中的关系,有人认为,阅读基本技巧的培养,是阅读能力形成的基本点;而阅读审美思维的培养,则是阅读能力形成的制高点。这种观点,笔者是赞成的。技巧的训练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但绝不是终极目的,严格而言,阅读技巧训练是应试教育的附属物,“发现美、欣赏美、品位美、创造美”才是阅读教学所获取的境界。
  如果学生在阅读时不拘泥于阅读技巧的培养和提高,能够有个人审美创见和独特感悟,他们就能在自己知识、情感、经历、智能系统上进行重新意义建构,能够透过作品触摸到深层内涵,提高自我的全面素质和能力。
其他文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爱好比智力技能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它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首要条件。   学游泳的人都有这样的一种体验,在岸上谈如何学会游泳,谈一会儿就会使人感到厌烦,但如果能亲自下水体验一下,并努力地去学着游,情况就不一样了,渐渐地会爱上这项运动。人一旦爱上某件事,即使不让他去做,他也非去做不可,兴趣就是在这一次
期刊
小学数学常见的解题方法有枚举法、模式识别、化归、从整体看问题、以退求进、正难则反等,下面具体谈谈这些方法的特点及运用。    一、枚举法    枚举法是一种基本且又重要的解题策略,其基本思想是解题根据问题所给的条件,把部分或全部可能的答案列举出来,通过这些例证逐个进行观察、分析,从中归纳出所求的规律性知识。小学数学中解决一些探求规律性的数学问题(例如一些计算法则、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的学习等等)时常
期刊
笔者在近期《电路》的单元复习中,就“街上的路灯之间究竟是串联还是并联”这一话题,师生间展开了多次互问互答,使课堂教学进入了新的高潮,同学们跃跃欲试,使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描述:  师:街上的路灯之间究竟是串联还是并联?  生:是并联的(学生一起回答了)。  这时,有一个学生举手了,于是我马上让他提问。  生:老师,我认为街上的路灯之间是串联。  这个学生错误的答案使
期刊
信息技术是人类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所积累起来的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以及使信息标准化的经验、知识、技能和体现这些经验、知识、技能的劳动资料有目的的结合过程。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显然,增加视觉、听觉信息量是人获取信息量最可取的方法。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作
期刊
面对当今这个多变的社会,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知识日新月异,我们已无法用过去所学的教现在的孩子去适应未来的世界,只靠传统的注入式教育已无法适应这个多变的社会,我们要继承传统,更要推陈出新。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教育改革的趋势。    一、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习生物的正确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
期刊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让我们更自由。聋生由于受听觉的限制,导致语言障碍,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自由,有生理上的自由,也有心理上的自由。聋生要冲破这种束缚就只能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完善自己、解放自己,做自己的国王。可是聋生在学习知识时又存在很多局限性。一是依赖性。由于聋童生理上残疾,社会、家庭、学校时时处处都不能以同看健全儿童一样的眼光来看待聋哑儿童,而是过分地关照他们,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依赖
期刊
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作为非中考科目的地理,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
期刊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学生都觉得数学比较枯燥,学习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不是消极被动去学习,而是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呢?    一、诙谐幽默的语言    作为一名教师,教学中不应总是严肃、呆板地讲授,而应经常采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坦然开放的环境中轻松活泼地接受知识,这样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一元二次方
期刊
探索性学习也称师生互动式探究性学习,其基本做法是师生互动,以教材为主,走向未知,教师与学生平等合作、相互作用、共同研究教材。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示范者,又是一名学习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教材这座桥梁,走向更广阔的研究领域,探求更博大的未知世界。这种模式侧重知识的运用,要求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探索性学习”为例,探讨和揭示了语文教学中“探索性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初
期刊
数学是最为神奇的世界,面对数学世界,孩子们有着我们无法想象的好奇。在中小学学科中,数学是最富有魅力的,其原始的吸引力几乎是无以复加的。社会生产和人的需要是产生兴趣的源泉,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有一个思想上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根据教材的特点(重视数学的科学价值)讲述数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价值和广泛应用,使学生明白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