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通過分析我国工程质量管理中现出现的一些问题,说明了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如何提高质量意识、施工工艺水平,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质量管理机制、质量验收标准和规范等,发挥监理单位作用,提高建设单位地位,加强政府监管力度等方法手段来改善工程质量管理。
[关键词] 工程质量;质量管理;管理机制
工程建设质量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更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就是确立工程项目质量方针及实施项目质量方针的全部职能及工作内容,并对其工作效果进行评价和改进的一系列工作,也就是为了保证工程项目质量满足工程合同、设计文件、规范标准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手段。我国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目标是:质量第一,以人为核心,预防为主,坚持质量标准。
1 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项目参与方质量意识薄弱
项目建设参与各方包括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单位、供货单位和施工单位等。工程建设项目的参与方众多,使得其内部联系较为复杂,利益关系难以平衡,质量意识水平也各不相同。常见的质量问题来源于建设单位只看重项目的成本与收益,弃社会利益于不顾,由于利益的驱使,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暗箱操作选取项目建设参与各方,确定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私下协定分配各方的利益关系,对项目质量监督无实际行动,认为把项目全权托付于施工方与监理方即可。施工企业只顾眼前收益,只管建造,不注重远期使用安全,在建造过程中对质量没有整体把握,缺失控制监督机制。监理单位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介于建设方和施工方之间,孤掌难鸣,难以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维护工程的质量。
1.2 质量保证体系、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施工队不按图施工,施工人员操作不规范,工程验收走过场等现象。施工规范、质量保证体系、质量责任制度只是摆摆样子,纸上谈兵,并未有相应的、强有力的管理保障措施,使得工程质量岌岌可危。
1.3 施工工艺、技术水平不足
施工工艺不佳、技术水平不足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及时间,所得到的却是不理想的产品。
举例来说,近几年清水混凝土这种名副其实的绿色混凝土得到了我国建筑业的青睐,大量的清水混凝土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清水混凝土对施工工艺要求较之普通混凝土的施工有很大的不同,对于水泥配比、温度控制、模板工程、养护工作要求严格。然而,在中国,清水混凝土尚处于发展阶段,属于新兴的施工工艺,真正掌握此类建筑的设计和施工的单位为数不多,清水混凝土对建筑施工水平是一种极大的挑战。在其大量投入之后,我国得到的理想清水混凝土建筑产品极少。经常会出现清水砼表面有气泡、表面剥落、形成贯穿裂缝等质量问题,以至于要用涂料涂抹表面来掩饰。
1.4 施工技术缺乏统一的质量验收标准
目前,对于某些施工技术国内尚无统一的施工质量标准和质量验收标准,给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带来了一些困惑。在具体施工的时候,有的项目会根据相近的法律规范依据经验自行定下质量标准。施工工艺缺乏统一的质量验收标准使得对质量的控制与管理难以规范化,不同项目的施工标准差异化,给质量的考核带来难题。在“莲花河畔”楼房倒塌事件中,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有勘察设计方、施工方和监理方等的责任,也有行业规范不完善的原因。PHC 管桩生产标准方面国家和各个地方有着不同的标准。
1.5 项目参与方之间缺乏沟通交流
一项工程与许多项目参与方(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单位、供货单位和施工单位等)有关,随着项目的推进,各个参与方有时是主要参与者,有时是辅助参与者,但是都不可与项目分离。
由于施工现场的情况很复杂,如有些设计虽然通过了结构师的审核,但到了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设计师、结构师到实地进行考察,是继续施工还是进行设计变更或者是采取补救措施,由设计方、建设方、施工方和监理方共同决定。面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各方各面协调解决。所以,沟通交流及信息的传达在工程项目中显得尤为重要。缺乏沟通、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出现的问题无法及时解决,影响工程质量。
另外,业主讲究的是实际收益,往往会要求尽早完工,提前投入使用。如果施工方、监理方与业主就进度问题沟通无效,进而施工方为了交差,一味地追求施工进度,就有可能使产品质量无法满足设计要求,更有甚者对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留下遗憾。
2 工程质量管理提升建议
2.1 提高质量意识
应按照规范的流程和方式确定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项目参与各方始终以工程质量为出发点,在工程质量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放弃个人利益以维护项目整体利益和社会利益。通过加强宣传施工质量安全知识,从思想上提高项目参与方对质量问题带来的危害性的认识。通过普及教育和培训提高实际施工人员的操作水平,增强其质量安全责任心。加强培养高素质、全方位专业型质量管理监督人员。使每个建设工地真正做到文明施工,安全生产。另外,对于建筑工地的查访,不应是在年关和发生重大事故之时才进行,而应对在建工程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如此方能对怀抱有侥幸心理的单位起到约束作用。
2.2 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质量管理机制
在施工前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设计、安全质量措施要严格审批;施工时严格按图施工,规范操作。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网络,各管理人员的质量职责按《公司质量责任制》执行,并建立相应的质量保证组织管理措施。
如果是工程施工期间跨越冬、雨季,施工有关技术组织措施须严格按技术标准《冬季施工技术组织措施规定》、《雨季施工技术组织措施规定》、《夏季施工技术组织措施规定》执行。分项工程施工前,必须先进行技术交底,要有分项工程作业指导书。采购材料设备、材料进场、工种施工等需要及时报备、审核,严格按程序走。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管理规章制度、保障体系,加强质量管理力度,严把工程验收关口。
2.3 提高施工工艺水平
引进国外先进施工工艺、方案及技术,在学习操作的过程中,因地制宜,对施工技术进行改良,使之适应于特定的项目、特定的环境,既要达到工程项目质量要求,也要节约施工时间与成本。
2.4 完善质量验收标准和规范
通过总结本国自身经验和学习借鉴他国成果,及时添加一些新兴工艺的质量要求、检验标准和验收规范,完善我国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及规范体系,起到权威的建筑质量规范作用,推动建筑业的发展。地方性建筑规定、规范、标准等也应该与时俱进,及时更新。
2.5 促进项目参与各方的信息互通
一般采取例会形式使工程各相关方面得以交流沟通,传达信息,解决矛盾与意见分歧,就施工中产生的实际问题进一步讨论,及时更正错误、拿出解决或是补救措施,保证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2.6 发挥监理单位作用,提高建设单位地位,加强政府监管力度
工程监理是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该强化其在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的权威性,提高其责任意识和管理水平,发挥其作用。建设单位作为项目的投资主体,其项目管理工作涉及项目实施阶段的全过程,即在设计前准备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动用前准备阶段和保修期分别进行各阶段的项目实施。一个建设项目由许多参与单位承担不同的建设任务,而各参与单位的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和利益不同。对于一个建设项目而言,虽然有代表不同利益方的项目管理,但是建设单位的项目管理是管理的核心,承担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而,有必要将建设单位纳入到项目质量管理体系中,提高建设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地位,明确其责任,发挥其作用。
建设项目的质量安全不仅包含项目自身质量安全,还包括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涉及到社会公共利益。所以对工程项目的考核与约束,需要政府强有力地介入其中,加强具体的、专业的监管措施。并且提高民众的安全质量意识,协助政府部门进行社会监管,对工程项目的不规范管理行为进行制约。
3 结 语
工程的成败与否与其质量紧密联系,密不可分。当我们在成本、时间和质量中寻求平衡点的时候,切不可因为一些蝇头小利,而置工程质量于不顾。建筑产品是为人类所服务的,若是其质量堪忧,则失去其作为建筑产品的意义。工程质量管理是一种全过程的管理,涉及到工程项目的每一个环节,需要从系统的、整体的角度看待,任何一个环节的质量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体项目的完成。我们应谨慎地对待工程质量管理问题,将关系到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建设发展的工程项目质量时刻系于心中。
[关键词] 工程质量;质量管理;管理机制
工程建设质量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更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就是确立工程项目质量方针及实施项目质量方针的全部职能及工作内容,并对其工作效果进行评价和改进的一系列工作,也就是为了保证工程项目质量满足工程合同、设计文件、规范标准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手段。我国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目标是:质量第一,以人为核心,预防为主,坚持质量标准。
1 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项目参与方质量意识薄弱
项目建设参与各方包括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单位、供货单位和施工单位等。工程建设项目的参与方众多,使得其内部联系较为复杂,利益关系难以平衡,质量意识水平也各不相同。常见的质量问题来源于建设单位只看重项目的成本与收益,弃社会利益于不顾,由于利益的驱使,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暗箱操作选取项目建设参与各方,确定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私下协定分配各方的利益关系,对项目质量监督无实际行动,认为把项目全权托付于施工方与监理方即可。施工企业只顾眼前收益,只管建造,不注重远期使用安全,在建造过程中对质量没有整体把握,缺失控制监督机制。监理单位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介于建设方和施工方之间,孤掌难鸣,难以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维护工程的质量。
1.2 质量保证体系、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施工队不按图施工,施工人员操作不规范,工程验收走过场等现象。施工规范、质量保证体系、质量责任制度只是摆摆样子,纸上谈兵,并未有相应的、强有力的管理保障措施,使得工程质量岌岌可危。
1.3 施工工艺、技术水平不足
施工工艺不佳、技术水平不足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及时间,所得到的却是不理想的产品。
举例来说,近几年清水混凝土这种名副其实的绿色混凝土得到了我国建筑业的青睐,大量的清水混凝土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清水混凝土对施工工艺要求较之普通混凝土的施工有很大的不同,对于水泥配比、温度控制、模板工程、养护工作要求严格。然而,在中国,清水混凝土尚处于发展阶段,属于新兴的施工工艺,真正掌握此类建筑的设计和施工的单位为数不多,清水混凝土对建筑施工水平是一种极大的挑战。在其大量投入之后,我国得到的理想清水混凝土建筑产品极少。经常会出现清水砼表面有气泡、表面剥落、形成贯穿裂缝等质量问题,以至于要用涂料涂抹表面来掩饰。
1.4 施工技术缺乏统一的质量验收标准
目前,对于某些施工技术国内尚无统一的施工质量标准和质量验收标准,给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带来了一些困惑。在具体施工的时候,有的项目会根据相近的法律规范依据经验自行定下质量标准。施工工艺缺乏统一的质量验收标准使得对质量的控制与管理难以规范化,不同项目的施工标准差异化,给质量的考核带来难题。在“莲花河畔”楼房倒塌事件中,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有勘察设计方、施工方和监理方等的责任,也有行业规范不完善的原因。PHC 管桩生产标准方面国家和各个地方有着不同的标准。
1.5 项目参与方之间缺乏沟通交流
一项工程与许多项目参与方(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单位、供货单位和施工单位等)有关,随着项目的推进,各个参与方有时是主要参与者,有时是辅助参与者,但是都不可与项目分离。
由于施工现场的情况很复杂,如有些设计虽然通过了结构师的审核,但到了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设计师、结构师到实地进行考察,是继续施工还是进行设计变更或者是采取补救措施,由设计方、建设方、施工方和监理方共同决定。面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各方各面协调解决。所以,沟通交流及信息的传达在工程项目中显得尤为重要。缺乏沟通、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出现的问题无法及时解决,影响工程质量。
另外,业主讲究的是实际收益,往往会要求尽早完工,提前投入使用。如果施工方、监理方与业主就进度问题沟通无效,进而施工方为了交差,一味地追求施工进度,就有可能使产品质量无法满足设计要求,更有甚者对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留下遗憾。
2 工程质量管理提升建议
2.1 提高质量意识
应按照规范的流程和方式确定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项目参与各方始终以工程质量为出发点,在工程质量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放弃个人利益以维护项目整体利益和社会利益。通过加强宣传施工质量安全知识,从思想上提高项目参与方对质量问题带来的危害性的认识。通过普及教育和培训提高实际施工人员的操作水平,增强其质量安全责任心。加强培养高素质、全方位专业型质量管理监督人员。使每个建设工地真正做到文明施工,安全生产。另外,对于建筑工地的查访,不应是在年关和发生重大事故之时才进行,而应对在建工程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如此方能对怀抱有侥幸心理的单位起到约束作用。
2.2 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质量管理机制
在施工前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设计、安全质量措施要严格审批;施工时严格按图施工,规范操作。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网络,各管理人员的质量职责按《公司质量责任制》执行,并建立相应的质量保证组织管理措施。
如果是工程施工期间跨越冬、雨季,施工有关技术组织措施须严格按技术标准《冬季施工技术组织措施规定》、《雨季施工技术组织措施规定》、《夏季施工技术组织措施规定》执行。分项工程施工前,必须先进行技术交底,要有分项工程作业指导书。采购材料设备、材料进场、工种施工等需要及时报备、审核,严格按程序走。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管理规章制度、保障体系,加强质量管理力度,严把工程验收关口。
2.3 提高施工工艺水平
引进国外先进施工工艺、方案及技术,在学习操作的过程中,因地制宜,对施工技术进行改良,使之适应于特定的项目、特定的环境,既要达到工程项目质量要求,也要节约施工时间与成本。
2.4 完善质量验收标准和规范
通过总结本国自身经验和学习借鉴他国成果,及时添加一些新兴工艺的质量要求、检验标准和验收规范,完善我国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及规范体系,起到权威的建筑质量规范作用,推动建筑业的发展。地方性建筑规定、规范、标准等也应该与时俱进,及时更新。
2.5 促进项目参与各方的信息互通
一般采取例会形式使工程各相关方面得以交流沟通,传达信息,解决矛盾与意见分歧,就施工中产生的实际问题进一步讨论,及时更正错误、拿出解决或是补救措施,保证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2.6 发挥监理单位作用,提高建设单位地位,加强政府监管力度
工程监理是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该强化其在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的权威性,提高其责任意识和管理水平,发挥其作用。建设单位作为项目的投资主体,其项目管理工作涉及项目实施阶段的全过程,即在设计前准备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动用前准备阶段和保修期分别进行各阶段的项目实施。一个建设项目由许多参与单位承担不同的建设任务,而各参与单位的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和利益不同。对于一个建设项目而言,虽然有代表不同利益方的项目管理,但是建设单位的项目管理是管理的核心,承担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而,有必要将建设单位纳入到项目质量管理体系中,提高建设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地位,明确其责任,发挥其作用。
建设项目的质量安全不仅包含项目自身质量安全,还包括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涉及到社会公共利益。所以对工程项目的考核与约束,需要政府强有力地介入其中,加强具体的、专业的监管措施。并且提高民众的安全质量意识,协助政府部门进行社会监管,对工程项目的不规范管理行为进行制约。
3 结 语
工程的成败与否与其质量紧密联系,密不可分。当我们在成本、时间和质量中寻求平衡点的时候,切不可因为一些蝇头小利,而置工程质量于不顾。建筑产品是为人类所服务的,若是其质量堪忧,则失去其作为建筑产品的意义。工程质量管理是一种全过程的管理,涉及到工程项目的每一个环节,需要从系统的、整体的角度看待,任何一个环节的质量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体项目的完成。我们应谨慎地对待工程质量管理问题,将关系到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建设发展的工程项目质量时刻系于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