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网络使我们突破时空极限,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创生信息。基于网络而开发的电子教材因其丰富的多媒体特性和开放性,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期盼有更好、更灵活的电子教材来弥补传统教材的不足,为我们的教学带来更多、更好、更新鲜和更健康的“活水”。
武进区电子教材的特色
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电教中心于2003年开发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蓝本的电子教材,是一种基于网页形式的教材,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应该承认,迈出这一步相当不容易,电子教材的实际开发及推广必然是面临着重重困难,但其实践意义也是重大的,它为教材的变革、教育信息化的进程进行着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一些原因,目前武进区开发的电子教材还仅限于语文学科,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能力,低年级采用的是多媒体演示的形式,但内容是非线性的,中高年级则采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方式,主要结构包括:课文、背景资料、拓展阅读、多媒体资料和作业五大类。
与其他教育类学习网站相比,电子教材的教学针对性更强。该套电子教材是以新课程标准下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蓝本的,因而所有的资源建设都以新课程标准为前提依据,以课本为基础,系统性强,有明确的教学和学习目标,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非常有针对性,拿来就能用,用来就有效,节约了教师、学生在网络的海洋中淘取可用教学资源的时间和精力。
学科特点强。此语文电子教材力图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电子教材学科专业化是保证电子教材的建设朝着高品质方向发展的前提。
体现了动态生成性。由于该电子教材利用的是网络平台,相应的资源可适时调整、补充和拓展,教材更新的周期可以大大缩短,保证了教材能及时体现时代特性。
教学模式可多元化。该电子教材采用非线性结构,教学过程、教学单元和教学资源相对独立,可依据使用者、使用环境的变化而相应取舍,组合成多种教学形式,可适性强,大大提高了教材使用的效率和频率。
武进区电子教材的教学功能
针对武进电子教材的具体内容,同时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学习规律,从小学语文的拼音教学和课文教学管窥武进区电子教材的教学功能。
小学语文拼音教学
拼音的教学是小学一年级的内容,小学生的特点是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但注意力不能保持,容易分散。拼音教学在传统教学中,可利用挂图、录音作辅助教学,但对于大班额的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电子教材在趣味性、形象性、标准示范及个别化学习方面,能充分发挥其优势。该电子教材中的小学拼音教学采用的是多媒体演示的形式,分为“课文”和“多媒体资源”两部分。“课文”是由苏教版小学语文的课文扫描而来,“多媒体资源”主要是“演示动画”,它分为“听、说、写、练”四个主要环节,这四个环节可以随机进入,是一种非线性的结构。应该说,利用电子教材教小学拼音,教学发音准确,形象生动,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针对“听、说、写、练”的各个环节,还可以反复演练,教师操作方便,学生易学好懂,教学效果较好。
“听”的部分,主要是教授发音的要点,有形象的比喻和发音的歌诀。由于有形象的图画同步展示,便于学生将字母的发音、字形与现实中的事物联系起来,如“o”与“嘴巴圆圆”、“大公鸡唱歌”(图文)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认知图式的建构。
“说”的部分,主要是教授“四声”,仍然是以演示为主,清晰规范,演示出来的效果很不错。
“写”的部分,主要是教授如何书写字母,包括字母的形状,写的方法、笔顺和位置等。这种演示,清晰规范,比传统教学的效果要好得多。
“练”的部分,主要是练习辨别四声,配以图画和文字,让孩子进行选择辨别,配以反馈进行强化。
总的来说,这种演示型的电子教材画面色彩鲜艳可爱,生动有趣,教学规范,吸收了大量一线教学的宝贵经验,电子教材又可反复演示,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值得在课堂教学中广泛推广。
小学语文课文教学
课文的教学采用的是基于网络的学习方式,结构上分为课文、背景资料、拓展阅读、多媒体资料和作业五大类,其各相关栏目具体目标如下:
课文:苏教版小学语文各课内容电子化,包括课后生字词。
背景资料:收集作者的相关资料、写作背景。
拓展阅读:收集和课文同一题材、同一风格、同一作者的文章。
多媒体资料:包括课文相关的图片、声音和影像等资料。
作业: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的有弹性的、可生成的作业。
整个电子教材,充分体现了非线性和动态开放性的特点,资源丰富,形象生动,设计巧妙,每一篇课文都配有相应的多媒体资源,包括图文、动画和视频等等。由于网页的非线性特点,使教师利用电子教材的灵活性大大增强,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任意挑选取舍。同样一篇课文,教师可选取不同的素材,针对不同的教学目的来组织教和学,既可用来辅助教学,又可把它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和资源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协作学习,体现了教学形式的多元化。电子教材的这些特性,使其可以很好地融入课堂,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活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如在讲授《秦兵马俑》一课时,由于电子教材中收集了大量有关的资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秦始皇”、“秦文化”、“秦兵马俑的图片和录像”,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和形象感知,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接下来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刚才所看的各种神态的“秦兵马俑”,训练学生的记忆、想象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再接下来,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浏览拓展阅读中的文字及图片等,挑选最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得出结论并制作成演示文稿,在班上汇报。这样的语文课,教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投入,还能体会到自我探究的乐趣,有利于三维课程目标的实现。
对教师和学生来说,使用电子教材,最重要的工作是资源的整合与再利用,从而实施个性化教学。
对武进区电子教材开发的一些建议
从传统教材到电子教材,跨度是非常大的,其间的进展也是曲折的,真正实现起来会遭遇种种不可预期的困难,因而,武进区电子教材的开发成功,难能可贵,它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拓展了教材变革的理念,为教材的实质性的变更做出了贡献。但是,不容回避,它还存在着不足之处,还值得我们再探讨,很多细节还需要我们精益求精。
如在教授拼音的字母发音时,电子教材展示的是唇形的图画。由于在传统拼音教学中,不能保证所有的孩子都能看清楚教师发音时的唇形,学生模仿起来就有一定的困难,电子教材能放大显示,又能反复播放,那么在电子教材中,就应该突出这一优势,在教发音方法的同时同步展示真实的唇形,这样学生就可以有标准作对照,学起来会更轻松。因此,建议以后在电子教材的开发中应尽量针对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做文章,“扬己长击彼短”,充分体现电子教材的优势。
还有,在教授“四声”时,电子教材中的教学方法略显机械了些。对此,笔者建议加入更形象的比喻,增加游戏和互动环节。如教“四声”中,“第二声”和“第四声”学生很难区别识记,可以考虑设计一个形象的动画来演示:“小蚂蚁,出门玩,一条小路平又平(ˉ),碰到山坡向上爬(ˊ),滑到坡下又上去(ˇ),最后还是掉下来(ˋ)”。这比喻形象生动而且歌诀琅琅上口,配上电子教材的动画演示,效果就要好很多。另外,可直接在“说”的部分加入互动,进行人机交流,增加学生发音的练习,让规范音和跟读音重合作对比,用以纠正学生的发音。电子教材在开发当中要更多地为教师和学生考虑,提供他们最需要的资源和丰富的教学方法。
电子教材中的练习设计应充分体现计算机的优势。拼音教学中的练习就稍嫌简单和机械了,练习的内容仅是“辨音”,题目中的字词句对于刚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又难了,时间一长,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语文是一种工具,掌握工具,必须要有技能训练。因此“听、说、写”这三个环节都是应该有练习的,要让学生会听、会辨音;还要让学生有说的机会(就如前文所说,让学生的跟读音与规范音进行对比,用以纠正发音);至于“写”,可以让学生用鼠标模拟,练习大致的字形、笔顺等,具体的“写”还是要实际操练。练习的方式应该丰富多样,如果能设计成游戏的方式会生动得多。不过,这样开发的成本就要高得多了。
在人机交互方面,还有一些细节值得商榷。如有一些画面、动画(如飞舞的小蝴蝶,不停抓耳挠腮的大猩猩等)虽然有趣、可爱,但与教学关系不大,而且,它也不具备导航或程序跳转的功能,笔者认为这样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老去想着它为什么总在那儿动呢,老想用鼠标去点击一下。如果能把它换成与教学内容直接相关的动画,如“a”的笔顺动画等,效果就会好一些了。此外,考虑到教学/学习的对象是小学生,为了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建议尽量用形象的按钮,如一些形象的常用的标识箭头,取代不好理解的小图片和文字来实现程序的跳转,使人机交互更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