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这已成当前形势下各学科教学的热门话题与重要目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同时要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的培养,要更加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就能真正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性课堂,让学生在主体参与中探究,在探究中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与综合能力。笔者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构建高中地理高效教学模式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重新定位教师角色,激发学生兴趣
(一)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
织者
以往,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只是知识的传承者,认为只要让学生掌握这些现成知识,能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就可以。这样的角色定位势必会将教师与学生置于对立面上,只是将学生视为接受的容器,强行填满,而不顾及学生的思考与消化。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是与学生平等的学习体,并要带领学生一起来展开积极的探究,在探究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认识、去创造,成为探究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这样自然就可以彻底改变学生的机械接受与被动参与,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潜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
(二)由课程的接受者转变为资源的开
发者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视教材为唯一的教学资源,且具有不可动摇的权威地位。这样,教师只是课程的接受者与复制者,只是原封不动地将书本知识塞给学生,而根本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而脱离学生实际学情的教学势必不会引起学生的参与。为此,教师要由课程的接受者转变为地理课程资源的研究者、开发者与设计者,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将教材资源与其他教学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学生为中心来实现多种教学资源的优化与重组,开发校本教学资源、生本教学资源。这样的教学才能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才能更加符合学生的学情,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自然可以换来学生对地理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饱满的参与热情。
(三)由单一的管理者转变为发展的启
发者
以往,教师可以称之为学者,只重视知识的传授,是单一的管理型教师,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不利于师生关系的改善,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由单一的管理者转变成学生全面发展的启发者与激励者,不仅关注学生智力的开发,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心理健全、个性的发展。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才能有效拉近师生关系,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能够感受到来自身体与心灵上的放松与愉悦。这样不仅利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更加利于学生创造潜能的挖掘和三维目标的生成。
二、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思维
疑问是思维的开端,智慧的开始,发现的基石,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通过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既可以改变以往枯燥而机械的知识讲述,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又可以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启迪学生的思维,实现学生的积极参与及主动探究。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研究提问艺术,为学生设计丰富而有效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探究动机,启迪学生的思维,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积极的互动。这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通过递进的问题来深化学生的认知
学生的认知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过程。为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切忌盲目追求高难度,不然与学生的知识基础相离甚远会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而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教师要学会设计富有一定梯度性的渐进问题。这样的问题既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深度,可以使学生从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入手,逐个解决问题,以顺利地解决问题。这样的问题富有梯度性,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更能深化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认识,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二)通过对案例的剖析来形成分析框架
通过真实的案例来创设问题情境,既可以增强教学的真实性,同时也更加利于学生展开分析与思考,从而形成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分析框架。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在学习洋流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中外有名的航海历史来创设真实的案例情境,如标出郑和下西洋的航行路线,为什么要选择在冬季出发、夏季返回;标出泰坦尼克号的航行路线,最终沉没点,并结合所学来说一说其惨剧发生的原因。这样,通过对案例的剖析可以达到学生对洋流这一知识的深刻理解,从而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一套完善而科学的分析框架。
(三)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
地理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学好地理可以更好地为生活服务。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设计实践情境,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课堂所学地理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这样,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科与生活的关系,增强学生的地理应用意识,实现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真正转化为能力。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实现自主构建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这也是当前最为流行、最为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之一。现代地理教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具有学科交叉的特点。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学生个体往往很难满足其需求,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这样更能发挥小组成员共同的优势。在小组成员的共同交流与讨论下交汇思想,才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构建,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在学习城市化进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我们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展开积极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这样,学生共同收集相关的资料,在组内交流将问题汇总,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这样的教学体现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使学生在合作中学有所思、學有所悟、学中有问、学有所获。这样的合作学习,改变了以往学生的被动参与及机械接受,而是以主体身份所展开的积极探究与合作交流,实现了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构建的转变,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地理思维能力。
总之,要构建高效地理课堂教学,我们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全体学生展开积极的探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获得自身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责编 张翼翔)
一、重新定位教师角色,激发学生兴趣
(一)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
织者
以往,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只是知识的传承者,认为只要让学生掌握这些现成知识,能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就可以。这样的角色定位势必会将教师与学生置于对立面上,只是将学生视为接受的容器,强行填满,而不顾及学生的思考与消化。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是与学生平等的学习体,并要带领学生一起来展开积极的探究,在探究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认识、去创造,成为探究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这样自然就可以彻底改变学生的机械接受与被动参与,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潜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
(二)由课程的接受者转变为资源的开
发者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视教材为唯一的教学资源,且具有不可动摇的权威地位。这样,教师只是课程的接受者与复制者,只是原封不动地将书本知识塞给学生,而根本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而脱离学生实际学情的教学势必不会引起学生的参与。为此,教师要由课程的接受者转变为地理课程资源的研究者、开发者与设计者,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将教材资源与其他教学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学生为中心来实现多种教学资源的优化与重组,开发校本教学资源、生本教学资源。这样的教学才能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才能更加符合学生的学情,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自然可以换来学生对地理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饱满的参与热情。
(三)由单一的管理者转变为发展的启
发者
以往,教师可以称之为学者,只重视知识的传授,是单一的管理型教师,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不利于师生关系的改善,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由单一的管理者转变成学生全面发展的启发者与激励者,不仅关注学生智力的开发,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心理健全、个性的发展。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才能有效拉近师生关系,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能够感受到来自身体与心灵上的放松与愉悦。这样不仅利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更加利于学生创造潜能的挖掘和三维目标的生成。
二、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思维
疑问是思维的开端,智慧的开始,发现的基石,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通过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既可以改变以往枯燥而机械的知识讲述,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又可以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启迪学生的思维,实现学生的积极参与及主动探究。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研究提问艺术,为学生设计丰富而有效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探究动机,启迪学生的思维,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积极的互动。这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通过递进的问题来深化学生的认知
学生的认知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过程。为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切忌盲目追求高难度,不然与学生的知识基础相离甚远会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而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教师要学会设计富有一定梯度性的渐进问题。这样的问题既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深度,可以使学生从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入手,逐个解决问题,以顺利地解决问题。这样的问题富有梯度性,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更能深化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认识,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二)通过对案例的剖析来形成分析框架
通过真实的案例来创设问题情境,既可以增强教学的真实性,同时也更加利于学生展开分析与思考,从而形成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分析框架。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在学习洋流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中外有名的航海历史来创设真实的案例情境,如标出郑和下西洋的航行路线,为什么要选择在冬季出发、夏季返回;标出泰坦尼克号的航行路线,最终沉没点,并结合所学来说一说其惨剧发生的原因。这样,通过对案例的剖析可以达到学生对洋流这一知识的深刻理解,从而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一套完善而科学的分析框架。
(三)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
地理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学好地理可以更好地为生活服务。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设计实践情境,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课堂所学地理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这样,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科与生活的关系,增强学生的地理应用意识,实现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真正转化为能力。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实现自主构建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这也是当前最为流行、最为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之一。现代地理教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具有学科交叉的特点。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学生个体往往很难满足其需求,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这样更能发挥小组成员共同的优势。在小组成员的共同交流与讨论下交汇思想,才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构建,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在学习城市化进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我们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展开积极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这样,学生共同收集相关的资料,在组内交流将问题汇总,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这样的教学体现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使学生在合作中学有所思、學有所悟、学中有问、学有所获。这样的合作学习,改变了以往学生的被动参与及机械接受,而是以主体身份所展开的积极探究与合作交流,实现了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构建的转变,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地理思维能力。
总之,要构建高效地理课堂教学,我们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全体学生展开积极的探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获得自身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