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训练难,语言训练尤难,一件很动感情的事用干瘪的文字来表达,结果就像失去水分的鲜花,很难谈得上美感,为解决这个难题,每位语文教师依据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和实践经验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在初中作文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摹写”一法,这种方法虽然显得笨拙,但是它是切实可行、扎实有效的。
一、什么是“摹写”?
摹写”一词有多个含义,这里是借用绘画教学中“临摹”一词的意思,含义是“照着样子写”。也就是学生在学习课文时,选定某个(些)段落,在仔细分析写法之后,按照自己的心得,把这个(些)段落照着原来的样子写下来。
叶圣陶先生在《木炭习作和短小文字》一文讲临摹的作用时说:“木炭习作不只使你落笔画得象,更能够叫你渐渐明白,画一件东西,哪一些烦琐的线条可以省掉,哪一些主要的线条一丝一毫随便不得。不但叫你明白,又叫你的手腕渐渐熟练起来,可以省掉的简直不画,随便不得的绝不随便。这对于你极有益处,将来你能画出不同于照相可是也象的画来,基础就在乎此。”这一段话对“临摹”的作用论述地很精辟:临摹是把眼前实物(作品)用必要的线条准确地表现出来。作为作文练习的“摹写”也是同样道理,目的是明了表现一个思想,哪一些材料必写不可,如何用词造句才不会破坏意思的表达。
教师的分析的作用是有限的,学习者没有自己的实践来佐证,教师的讲解对于学习者而言只能是一个苍白的结论。要想切实提高学习者的眼里和腕力,只有多临习,多比较才行。叶圣陶先生说:“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有几分自觉心,随时揣摩,分析,比较,什么样的语言才算精确的、整齐的、干净的,得到了解不太难;根据了解的自求改进,只要持之有恒,养成习惯,提高语言也不太难。”
“摹写”就是要把这教师认为的文章的“精”和“要”一并还原于文段中,让学生通过对原文与摹稿的差异来揣摩,分析,比较,是学习者认识到,一个思想当用何种材料才能表达,这些材料当如何组织才不会枝蔓,一个意思当用何种词句才能表达。把思想、材料、文字三者有机地联系起来,一段文字,一个词语的作用才能充分的表现出来。学习者摹写的虽然只是某个(些)段落,但由于眼力和腕力的真正提高,摹写对于整篇文章理解的拉动作用,必然产生积极作用。我认为摹写的作用就体现在这里。
二、摹写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摹写”这种办法是我对几位前辈学习语文经验进行思考和整合的结果。叶圣陶先生在《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中说:“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语都不轻轻放过,务必发现他的特征”。鲁迅先生在《不应该那么写》中说:“应该这么写,必须从大作家们完成了的作品去领会。那么,不应该那么写这一方面,恐怕最好是从那同一作品的未定稿本去学习了。在这里,简直好像艺术家在对我们用实物教授。恰如他指着每一行,直接对我们这样说,—— ‘你看——哪,这是应该删去的。这要缩短,这要改作,因为不自然了。在这里,还得加些渲染,使形象更加显豁些。’”
这两位先生是我国语文教育界、文学界大师级的人物,谈起语言练习的方法,几似是异口同声答道:“多比较”。“摹写”就是比较的方法之一。鲁迅先生讲的“同一作品的未定稿本”是很难得到的,我想到的代替方法是“摹写”。学生用自己的摹稿和原作来比较,恰如学生带着自己的作文来向作者讨教,作者给予的答案是现成的,学生所费的脑筋,只是比较出其间的差异,明了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
三、为什么初中阶段有必要进行摹写训练?
“摹写”的作用在于学习者能明显地发现自己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的不足,明白如何表达才能层次清楚连贯,语言准确有力,从而提高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效地提高语言感受和表达能力。这种方法初中阶段最适合。
从初中生心理特征来看,初中阶段是学生一生中极为特殊的阶段,由于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不同步,初中生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渴望摆脱各种依赖,但遇到困难时,渴望得到帮助;二是有强烈的探索精神,思维能力上,归纳能力日趋完善。摹写可以满足学习者希望证实自己的能力和才华的心愿,在摹写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困难相对直观,教师的帮助可以及时有效。摹写主要的工作是还原和比较,每摹一段话,就得到一个特别的例子,多次摹写,这些个别的例子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归纳起来,就形成了学生对语言的独特的感悟来,这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养成。
从小学、初中、高中语文学习的侧重看,小学写作训练主要立足于准确认识中心,明解表达的顺序,正确使用词语;高中作文训练,侧重于学生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培养,注重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初中语文的学习,侧重于语言比较准确的理解和运用,这一点《语文课程标准》可以看得很分明。“修辞之工,谋篇之巧”这个小学阶段不必过分关注的要求,确是初中语文学习的主轴。摹写又是培养锻炼语言一种有效手段,所以我认为,初中阶段有必要注重摹写训练。
【参考文献】
① 叶圣陶《木炭习作和短小文字》,《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392页,科学教育出版社1980年。
②叶圣陶《大学国文序》,《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210页,科学教育出版社1980年。
③叶圣陶《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58页,科学教育出版社1980年。
④鲁迅《不应该那么写》,《鲁迅全集》第6卷第311-312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
⑤王尚文《“三读”教学法》,《语文学习》2010年 1月,总第371期,23页。
⑥林崇德《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发展心理学》第347—380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
⑦参考《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有关部分。
⑧叶圣陶《略谈学习国文》,《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2页,科学教育出版社1980年。
一、什么是“摹写”?
摹写”一词有多个含义,这里是借用绘画教学中“临摹”一词的意思,含义是“照着样子写”。也就是学生在学习课文时,选定某个(些)段落,在仔细分析写法之后,按照自己的心得,把这个(些)段落照着原来的样子写下来。
叶圣陶先生在《木炭习作和短小文字》一文讲临摹的作用时说:“木炭习作不只使你落笔画得象,更能够叫你渐渐明白,画一件东西,哪一些烦琐的线条可以省掉,哪一些主要的线条一丝一毫随便不得。不但叫你明白,又叫你的手腕渐渐熟练起来,可以省掉的简直不画,随便不得的绝不随便。这对于你极有益处,将来你能画出不同于照相可是也象的画来,基础就在乎此。”这一段话对“临摹”的作用论述地很精辟:临摹是把眼前实物(作品)用必要的线条准确地表现出来。作为作文练习的“摹写”也是同样道理,目的是明了表现一个思想,哪一些材料必写不可,如何用词造句才不会破坏意思的表达。
教师的分析的作用是有限的,学习者没有自己的实践来佐证,教师的讲解对于学习者而言只能是一个苍白的结论。要想切实提高学习者的眼里和腕力,只有多临习,多比较才行。叶圣陶先生说:“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有几分自觉心,随时揣摩,分析,比较,什么样的语言才算精确的、整齐的、干净的,得到了解不太难;根据了解的自求改进,只要持之有恒,养成习惯,提高语言也不太难。”
“摹写”就是要把这教师认为的文章的“精”和“要”一并还原于文段中,让学生通过对原文与摹稿的差异来揣摩,分析,比较,是学习者认识到,一个思想当用何种材料才能表达,这些材料当如何组织才不会枝蔓,一个意思当用何种词句才能表达。把思想、材料、文字三者有机地联系起来,一段文字,一个词语的作用才能充分的表现出来。学习者摹写的虽然只是某个(些)段落,但由于眼力和腕力的真正提高,摹写对于整篇文章理解的拉动作用,必然产生积极作用。我认为摹写的作用就体现在这里。
二、摹写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摹写”这种办法是我对几位前辈学习语文经验进行思考和整合的结果。叶圣陶先生在《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中说:“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语都不轻轻放过,务必发现他的特征”。鲁迅先生在《不应该那么写》中说:“应该这么写,必须从大作家们完成了的作品去领会。那么,不应该那么写这一方面,恐怕最好是从那同一作品的未定稿本去学习了。在这里,简直好像艺术家在对我们用实物教授。恰如他指着每一行,直接对我们这样说,—— ‘你看——哪,这是应该删去的。这要缩短,这要改作,因为不自然了。在这里,还得加些渲染,使形象更加显豁些。’”
这两位先生是我国语文教育界、文学界大师级的人物,谈起语言练习的方法,几似是异口同声答道:“多比较”。“摹写”就是比较的方法之一。鲁迅先生讲的“同一作品的未定稿本”是很难得到的,我想到的代替方法是“摹写”。学生用自己的摹稿和原作来比较,恰如学生带着自己的作文来向作者讨教,作者给予的答案是现成的,学生所费的脑筋,只是比较出其间的差异,明了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
三、为什么初中阶段有必要进行摹写训练?
“摹写”的作用在于学习者能明显地发现自己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的不足,明白如何表达才能层次清楚连贯,语言准确有力,从而提高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效地提高语言感受和表达能力。这种方法初中阶段最适合。
从初中生心理特征来看,初中阶段是学生一生中极为特殊的阶段,由于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不同步,初中生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渴望摆脱各种依赖,但遇到困难时,渴望得到帮助;二是有强烈的探索精神,思维能力上,归纳能力日趋完善。摹写可以满足学习者希望证实自己的能力和才华的心愿,在摹写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困难相对直观,教师的帮助可以及时有效。摹写主要的工作是还原和比较,每摹一段话,就得到一个特别的例子,多次摹写,这些个别的例子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归纳起来,就形成了学生对语言的独特的感悟来,这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养成。
从小学、初中、高中语文学习的侧重看,小学写作训练主要立足于准确认识中心,明解表达的顺序,正确使用词语;高中作文训练,侧重于学生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培养,注重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初中语文的学习,侧重于语言比较准确的理解和运用,这一点《语文课程标准》可以看得很分明。“修辞之工,谋篇之巧”这个小学阶段不必过分关注的要求,确是初中语文学习的主轴。摹写又是培养锻炼语言一种有效手段,所以我认为,初中阶段有必要注重摹写训练。
【参考文献】
① 叶圣陶《木炭习作和短小文字》,《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392页,科学教育出版社1980年。
②叶圣陶《大学国文序》,《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210页,科学教育出版社1980年。
③叶圣陶《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58页,科学教育出版社1980年。
④鲁迅《不应该那么写》,《鲁迅全集》第6卷第311-312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
⑤王尚文《“三读”教学法》,《语文学习》2010年 1月,总第371期,23页。
⑥林崇德《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发展心理学》第347—380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
⑦参考《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有关部分。
⑧叶圣陶《略谈学习国文》,《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2页,科学教育出版社19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