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化学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的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用“新”方法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
下面就化学教学、课题选择、实践活动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点认识和体会.
一、重视化学科学能力培养,为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石
化学科学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与个性特征.它包括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化学科学能力的提高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基础.
二、合理选择课题是探究创新的关键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重要.教师应重视课题的形成和选择,在课题的形成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选择课题的原则
(1)价值性原则.在选题时,学生应考虑课题的价值.
(2)科学性原则.任何课题都不应是胡编乱造出来的,都必须有科学依据.
(3)实用性原则.在选题时,学生要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学校现有的条件,课题内容题目要具体.
(4)发展性原则.学生要选择对社会有好处、对学习有帮助的课题,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2.课题选择的策略
(1)课题能体现现代化学的发展方向,体现化学在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屡屡报道出一些有关食品安全的事故,一些食品添加剂及其危害逐渐被百姓认识和了解.如果学生能直观地从实验中检测出食品添加剂的含量是否超标,就更有助于加深他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同时,通过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研究方法.
(2)改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实验.演示实验一般具有“验证性”,改演示实验的“验证性”为“探究性”.一般程序是: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和设计方案→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3)拓展课外实验.化学课外实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用一些简单易得的器材和试剂完成的实验,或称为“家庭小实验”.这类实验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及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更新观念,让实践成为创新的摇篮
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实验设计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的能力.
1.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角色转变,为创新提供条件
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放手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认真听取学生的分析、建议,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不断提供信息、点拨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疑难或疏漏之处,始终起着指导、促进的作用,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人.学生能自主完成的,教师决不越俎代庖;对学生的不同见解或不同实验方案,只要能达到实验目的,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鼓励和肯定,即使是错误的,也要帮助其分析错误原因,以免挫伤学生的主动性.
2.开放化学实验室,为学生创新提供物质条件
化学学习要求学生学会实验研究方法,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问题意识.需要学校开放化学实验室,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让实验室成为学生进行实验研究的主要场所.
3.鼓励学生独立设计并完成实验,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就要放开手脚,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对于难度大、探索性较强的实验,教师可进行必要的指导或与学生共同设计.对没有危险性、不太完善的实验方案,教师也要尽量提供实验条件让学生自己探究.
教师应让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课题自己设计实验原理和步骤、选择仪器和试剂、与教师交流,形成实验研究方案,由教师指导修改后与实验室联系提供实验条件,让学生实施自己的实验方案,使学生感受到在“做”中“学”.通过学生自己动脑设计、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分析总结实验结论.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4.实践中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过程的关键是创新意识的建立.对于教学而言,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培养学生敢问想问善问、不盲从教师及教材、不迷信权威的批判性思维,使其初具创新型人格特质.批判性思维要拒绝盲目从众,不人云我云,坚持自己独立思考问题.
总之,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可以通过终身培养,而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却主要是在青少年时期形成的,这必须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教学中,我们要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下面就化学教学、课题选择、实践活动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点认识和体会.
一、重视化学科学能力培养,为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石
化学科学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与个性特征.它包括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化学科学能力的提高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基础.
二、合理选择课题是探究创新的关键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重要.教师应重视课题的形成和选择,在课题的形成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选择课题的原则
(1)价值性原则.在选题时,学生应考虑课题的价值.
(2)科学性原则.任何课题都不应是胡编乱造出来的,都必须有科学依据.
(3)实用性原则.在选题时,学生要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学校现有的条件,课题内容题目要具体.
(4)发展性原则.学生要选择对社会有好处、对学习有帮助的课题,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2.课题选择的策略
(1)课题能体现现代化学的发展方向,体现化学在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屡屡报道出一些有关食品安全的事故,一些食品添加剂及其危害逐渐被百姓认识和了解.如果学生能直观地从实验中检测出食品添加剂的含量是否超标,就更有助于加深他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同时,通过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研究方法.
(2)改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实验.演示实验一般具有“验证性”,改演示实验的“验证性”为“探究性”.一般程序是: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和设计方案→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3)拓展课外实验.化学课外实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用一些简单易得的器材和试剂完成的实验,或称为“家庭小实验”.这类实验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及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更新观念,让实践成为创新的摇篮
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实验设计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的能力.
1.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角色转变,为创新提供条件
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放手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认真听取学生的分析、建议,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不断提供信息、点拨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疑难或疏漏之处,始终起着指导、促进的作用,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人.学生能自主完成的,教师决不越俎代庖;对学生的不同见解或不同实验方案,只要能达到实验目的,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鼓励和肯定,即使是错误的,也要帮助其分析错误原因,以免挫伤学生的主动性.
2.开放化学实验室,为学生创新提供物质条件
化学学习要求学生学会实验研究方法,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问题意识.需要学校开放化学实验室,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让实验室成为学生进行实验研究的主要场所.
3.鼓励学生独立设计并完成实验,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就要放开手脚,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对于难度大、探索性较强的实验,教师可进行必要的指导或与学生共同设计.对没有危险性、不太完善的实验方案,教师也要尽量提供实验条件让学生自己探究.
教师应让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课题自己设计实验原理和步骤、选择仪器和试剂、与教师交流,形成实验研究方案,由教师指导修改后与实验室联系提供实验条件,让学生实施自己的实验方案,使学生感受到在“做”中“学”.通过学生自己动脑设计、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分析总结实验结论.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4.实践中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过程的关键是创新意识的建立.对于教学而言,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培养学生敢问想问善问、不盲从教师及教材、不迷信权威的批判性思维,使其初具创新型人格特质.批判性思维要拒绝盲目从众,不人云我云,坚持自己独立思考问题.
总之,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可以通过终身培养,而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却主要是在青少年时期形成的,这必须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教学中,我们要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求知欲和进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