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在认真钻研业务、研究教学规律的同时,还应遵循美的规律,按照教学艺术的本质开展教学活动。然而,课堂教学又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教师过分关注文本教学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知识的拓展;在教师过分关注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时,又会忽视回归文本,这也是很多教师最容易犯的错误。遗憾并不可怕,教师应关注和反思每一节课的遗憾,在不断学习中丰富自己的底蕴,尽量让课堂教学做到完美。可见,教师需要在弥补遗憾、缩小遗憾的过程中逐渐积累、逐渐成长起来。
下面,笔者以《美丽的丹顶鹤》为例,谈谈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
一、教学之得,感悟美之生成
《美丽的丹顶鹤》是一篇充满美的课文,不仅文章的语言很美,描述的丹顶鹤很美,就连课文中一幅幅插图也很美。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于是,笔者带领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去发现丹顶鹤的美,到课文中去寻找有关句子。因此,笔者的教学设计也紧紧围绕着“美”这个字来展开。
1.纸上画美
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笔者重点让学生通过读来发现丹顶鹤的颜色之美。在这个自然段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让学生给丹顶鹤涂颜色的环节。这不仅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让学生深刻感悟到丹顶鹤的色彩之美。因为要想画出一只美丽的丹顶鹤,学生必须熟悉课文内容。
“你们能把手上这只丹顶鹤也变得这么美吗?”笔者问学生。然后,学生试着给丹顶鹤画上美丽的外衣,让它们变成最美丽的丹顶鹤。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形态各异的丹顶鹤白描图和彩笔,根据课文内容对其着色。
画好后,笔者请几位学生将画好的丹顶鹤贴在事先布置好的碧水蓝天图上,并介绍一下自己所画的丹顶鹤。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
2.玩中悟美
课堂上,教师应以组织者、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阅读、欣赏、玩游戏。如在教学第四小节的时候,为了再现丹顶鹤无忧无虑的生活情境,笔者依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表演这个环节,为学生戴上头饰,请学生扮演黄海之滨的丹顶鹤。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学习兴致很高,个个都想扮演那美丽的丹顶鹤,再由其他学生扮演黄海之滨的居民,营造出了人鹤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
3.情中品美
音乐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丰富人的想象力,激发人的情感。有时,音乐甚至比教师空洞的说教更有感召力,所以教师播放音乐,能让学生在音乐中产生情感共鸣。
为了把环保意识渗透到教学内容中,融入学生的心灵,笔者设计了让学生观看徐秀娟照片的环节,再用感人至深的画外音介绍了徐秀娟的故事。那凄美的旋律强烈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教室里鸦雀无声,笔者发现有的学生红了眼眶。学生有了很深的情感体验,就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二、教学之失,疏于文本理解
上完整节课后,笔者感觉到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较浅,设计的问题不够深入,没有带领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
1.词语理解不到位
笔者用以下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洁白”:
教师问:“洁白是什么样的呢?指名答。”
学生回答:“拿两种白纸作比较,感受洁白的特别。洁白是像雪一样白,那么的纯洁。”
这时,笔者应该再追问学生:“为什么洁白和黑这两种颜色加在丹顶鹤的身上显得如此美丽呢?”学生应该会有更多的思考。可惜,笔者没有追问。
2.环节衔接突兀
在蓝天碧水图的运用上,笔者缺乏很好的衔接,只是说:“让教师给丹顶鹤画上美丽的外衣,使它们变成最美丽的丹顶鹤。丹顶鹤最怕有人吵,大家要轻轻的。”
当学生们把画好的丹顶鹤贴在蓝天碧水图上后,笔者提出一个问题:“你看到了什么样的丹顶鹤?”这时,学生对问题感到很突兀,虽然回答出来了,但是明显感到很吃力。如果笔者把问题改成:“你们觉得同学们画得怎么样?”这样就紧扣第二节的教学内容了。
三、结语
上完這一节课后,笔者相信,学生们对丹顶鹤都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学到了很多课文之外的内容。笔者感觉自己也像经历了一次洗礼,在“成长”的道路上又加了一次“油”,收获很大。
(作者单位:南京市六合区程桥中心小学)
下面,笔者以《美丽的丹顶鹤》为例,谈谈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
一、教学之得,感悟美之生成
《美丽的丹顶鹤》是一篇充满美的课文,不仅文章的语言很美,描述的丹顶鹤很美,就连课文中一幅幅插图也很美。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于是,笔者带领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去发现丹顶鹤的美,到课文中去寻找有关句子。因此,笔者的教学设计也紧紧围绕着“美”这个字来展开。
1.纸上画美
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笔者重点让学生通过读来发现丹顶鹤的颜色之美。在这个自然段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让学生给丹顶鹤涂颜色的环节。这不仅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让学生深刻感悟到丹顶鹤的色彩之美。因为要想画出一只美丽的丹顶鹤,学生必须熟悉课文内容。
“你们能把手上这只丹顶鹤也变得这么美吗?”笔者问学生。然后,学生试着给丹顶鹤画上美丽的外衣,让它们变成最美丽的丹顶鹤。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形态各异的丹顶鹤白描图和彩笔,根据课文内容对其着色。
画好后,笔者请几位学生将画好的丹顶鹤贴在事先布置好的碧水蓝天图上,并介绍一下自己所画的丹顶鹤。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
2.玩中悟美
课堂上,教师应以组织者、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阅读、欣赏、玩游戏。如在教学第四小节的时候,为了再现丹顶鹤无忧无虑的生活情境,笔者依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表演这个环节,为学生戴上头饰,请学生扮演黄海之滨的丹顶鹤。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学习兴致很高,个个都想扮演那美丽的丹顶鹤,再由其他学生扮演黄海之滨的居民,营造出了人鹤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
3.情中品美
音乐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丰富人的想象力,激发人的情感。有时,音乐甚至比教师空洞的说教更有感召力,所以教师播放音乐,能让学生在音乐中产生情感共鸣。
为了把环保意识渗透到教学内容中,融入学生的心灵,笔者设计了让学生观看徐秀娟照片的环节,再用感人至深的画外音介绍了徐秀娟的故事。那凄美的旋律强烈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教室里鸦雀无声,笔者发现有的学生红了眼眶。学生有了很深的情感体验,就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二、教学之失,疏于文本理解
上完整节课后,笔者感觉到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较浅,设计的问题不够深入,没有带领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
1.词语理解不到位
笔者用以下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洁白”:
教师问:“洁白是什么样的呢?指名答。”
学生回答:“拿两种白纸作比较,感受洁白的特别。洁白是像雪一样白,那么的纯洁。”
这时,笔者应该再追问学生:“为什么洁白和黑这两种颜色加在丹顶鹤的身上显得如此美丽呢?”学生应该会有更多的思考。可惜,笔者没有追问。
2.环节衔接突兀
在蓝天碧水图的运用上,笔者缺乏很好的衔接,只是说:“让教师给丹顶鹤画上美丽的外衣,使它们变成最美丽的丹顶鹤。丹顶鹤最怕有人吵,大家要轻轻的。”
当学生们把画好的丹顶鹤贴在蓝天碧水图上后,笔者提出一个问题:“你看到了什么样的丹顶鹤?”这时,学生对问题感到很突兀,虽然回答出来了,但是明显感到很吃力。如果笔者把问题改成:“你们觉得同学们画得怎么样?”这样就紧扣第二节的教学内容了。
三、结语
上完這一节课后,笔者相信,学生们对丹顶鹤都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学到了很多课文之外的内容。笔者感觉自己也像经历了一次洗礼,在“成长”的道路上又加了一次“油”,收获很大。
(作者单位:南京市六合区程桥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