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全国性的统一考试,高考命题总是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2012年的命题原则是有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助于推进中学素质教育,有助于高校自主选拔自主新生。在进入高考复习专题化更加深化的复习阶段,我们应指导要求学生从课本中解脱出来,站在新的制高点,审视高考题型,检测角度,提高答题准确性。
一、重视《考试说明》的学习。
1.《考试说明》是高考最有指导性的纲领性的文件。2012年的理科综合(物理科)《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说明》)和去年对比,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与要求、内容比例及试卷难度都不变。《说明》规定理综全卷难度值为0.6左右,其中物理科难度为0.55—0.60,体现了物理科高考精神——“适当的难度”,切合实际,恰当合理,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高中新课程“三维”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力地促进高中新课程进一步积极、稳妥、健康地向前发展。
2.认真研究知识内容及《说明》中要求掌握的等级要求。《说明》要求“要知道所列知识的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它们”。这部分内容对考生能力要求较低。分数约占总分的20%。
题型示例更换了2题(例4、9),修改4题(例1、3、5、6),同时对其他例题[说明]部分的内容表述做了修改。使题型示例所承载的功能更加突出,便于考生理解试题立意、明确能力要求、领会解题思路方法和感受试题难度等,更好地呈现考试内容的试题形式,展示试题能力立意的表现方式,提供试题的解题思路方法,界定试题的难易程度。
虽说命题者要求“送分题要真正送到手”,但学生如果平时没有理解地记,高考失分就会很多。在复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了解要领的含义,才能避免死记硬背,乱用概念。
3.突出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重视加强物理实验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迁移能力,以电学基础实验伏安法测电阻为例,要求学生对实验要理解透彻,弄懂其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熟悉实验器材,掌握实验方法与步骤;能准确记录数据,并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以便得出正确结论。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迁移能力,尤其是开放性设计实验。实验题考的原理,都是中学物理中最普遍、最常用的原理,但问题情境是新的,考查学生的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近十几年,全国高考与各省市高考的物理试卷中,以设计性实验的形式考查电阻测量的原理和方法的试题就有几十个,涉及定值电阻、电压表内阻、电流表内阻、电源内阻的测量等情形,但绝大多数设计性实验题均需要在传统的伏安法基础上加以创新和演变,即在掌握好伏安法测电阻的外接法和内接法外,还可以用伏伏法、安安法等方法测电阻,我省2010年高考卷理综第19题的第3小题的电学实验题,就是在掌握好伏安法测电阻的基础上,选用伏伏法来测电阻,注重考查实验迁移能力。从每年物理高考的实际情况来看,实验题的得分率一般都不高。其实实验题并不难,是容易得分的题目。所以在复习中,对物理实验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突出概念的科学、严谨、深刻。
物理学科的特点是概念多且抽象,对于概念的要求可以理解为:理解物理概念的确切含义,以及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认识概念的表达形式,能够鉴别关于概念的似是而非的说法,能够概括已知的知识和所给的物理事实、条件,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
如2011年高考第11题,是一道关于电流有效值的问题,考生应真正理解交变电流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的发热公式Q=IsRt来求解。但是许多考生虽然认识到本题中的交变电流不是正弦式电流,却错误地套用正弦式电流的有效值与最大值之间的关系来解答,更有甚者,发现正负两个最大值不等时,就干脆相加求和,取其一半作为有效值。这就明显地表明,他们根本没明确交变电流有效值的定义。因此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正确理解是最基础、最根本的,对物理现象要从其本质特征来分析,要明确一些重要概念的物理机理。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如动量与动能,磁通量变化与磁通量变化率,等等),要通过类比,突出其本质区别,以提高鉴别力。
三、突出“矢量性”特点。
物理学中的矢量和标量是十分重要问题,由它们引出“平行四边形定则”等效替代的方法,以及正负量的处理,等等,是高考必考内容。以2011年高考题为例,考查“矢量性”有7道题之多。
例题:一金属球,原来不带电,现沿球直径的延长线放置一均匀带电细杆MN,如图所示(图略),金属球上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在球内直径上a、b、c三点的场强大小分别为Ea、Eb、Ec,三者相比(?摇?摇 )。
A.Ea最大?摇?摇B.Eb最大?摇?摇C.Ec最大?摇?摇D.Ea=Eb:Ec
从统计结果看,过半数的考生错选了D项。他们可能是这样想的,在达到静电平衡后,金属球内部的电场强度等于零,因而球内a、b、C三点场强相等。这些考生不理解,这里所说的金属导体内部的场是指空间中所有电荷在金属球内部任一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对本题来说金属球上任一点的电场强度是均匀带电细杆M、N和金属球上感应电荷分别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强矢量和,所以金属球上感应电荷在金属球内各点产生的电场强度不等零。本题要求考生对库仑定律,静电平衡,电场强度的矢量叠加原理等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有较深入的理解,并能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而且在分析和推理时,思维要合乎逻辑。
四、抓准物理实质,建立相关物理模型。
每道题都反映一些物理现象,具有一定的物理背景。要正确解答试题首先要形成物理图景,从各种已知信息中,确定研究对象,分析物理过程,找出始末的速度、位置或温度、气压等状态,然后选择有关定律定理,运用定性与完全相结合的方法,从已知信息逐步拓展到本题的所求量,以上既是对物理现象的分析方法,又是解题的分析方法,要能在审题后形成物理图景,分析物理过程。如果一道题没有附图,审题后就应先画出一幅具有物理特色的草图,以便形成生动、直观的形象认识,但它还没有达到形成物理图景的程度,只有根据试题叙述的情境、立意、设问,弄清了所涉及的知识范畴和解题的大致思路,才能构成初步的物理图景。因此,当我们能形成物理图景时,也就有了解题的把握了。有些试题虽附有插图,但它并不能代替物理图景。上面所举的例题就是这种情况。
五、突出物理的高度定量化,体现数理的密切结合。
常用的数学知识大致包括:列方程式、比例、不等式、极值、三角函数、几何图形、函数图像等。高考物理试题对函数图像要求较高,不仅要了解它的物理意义,而且要能够进行简单计算,以及定性或半定量的画出函数图像。但是考生在这些方面知识是薄弱的,暴露出的问题也是最多的。高考中图像最多的一年,试卷面上图像就有14个。2011年试题中也有10个图像,其中实验题三题中占两题,最具代表性的是2010年的压轴题(2010年试卷第26题)。
六、加强限时训练。
教学中常见到有的同学平时很用功,做题一丝不苟,过程一步不落,题目不少做,可到考试时连做过的题目都拿不了分,原因何在?我认为一个主要原因是平时做题不限时间,没有时间限制,精神很放松,可以翻参考书,可以今天想不通明天接着想。可在考试时,有时间限制,旁边摆个手表时刻提醒你,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就会忘了公式,用错了结论,甚至条件没看全就急着去推导计算,那怎么能做对呢?
七、要求学生归纳总结。
每当复习告一段落就要进行小结,归纳总结不单是照着课本或参考书把公式定理抄下来,而是还要把平时老师讲的,对自己有用的结论、方法、要点,甚至典型题都总结下来,加以记忆。归纳总结不应千篇一律,要有个性化的总结。尤其在考试前把考试范围内的知识总结在一起,考前用很少时间看一遍,会感到心中有数,缓解紧张情绪,增强取胜的信心。
一、重视《考试说明》的学习。
1.《考试说明》是高考最有指导性的纲领性的文件。2012年的理科综合(物理科)《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说明》)和去年对比,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与要求、内容比例及试卷难度都不变。《说明》规定理综全卷难度值为0.6左右,其中物理科难度为0.55—0.60,体现了物理科高考精神——“适当的难度”,切合实际,恰当合理,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高中新课程“三维”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力地促进高中新课程进一步积极、稳妥、健康地向前发展。
2.认真研究知识内容及《说明》中要求掌握的等级要求。《说明》要求“要知道所列知识的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它们”。这部分内容对考生能力要求较低。分数约占总分的20%。
题型示例更换了2题(例4、9),修改4题(例1、3、5、6),同时对其他例题[说明]部分的内容表述做了修改。使题型示例所承载的功能更加突出,便于考生理解试题立意、明确能力要求、领会解题思路方法和感受试题难度等,更好地呈现考试内容的试题形式,展示试题能力立意的表现方式,提供试题的解题思路方法,界定试题的难易程度。
虽说命题者要求“送分题要真正送到手”,但学生如果平时没有理解地记,高考失分就会很多。在复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了解要领的含义,才能避免死记硬背,乱用概念。
3.突出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重视加强物理实验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迁移能力,以电学基础实验伏安法测电阻为例,要求学生对实验要理解透彻,弄懂其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熟悉实验器材,掌握实验方法与步骤;能准确记录数据,并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以便得出正确结论。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迁移能力,尤其是开放性设计实验。实验题考的原理,都是中学物理中最普遍、最常用的原理,但问题情境是新的,考查学生的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近十几年,全国高考与各省市高考的物理试卷中,以设计性实验的形式考查电阻测量的原理和方法的试题就有几十个,涉及定值电阻、电压表内阻、电流表内阻、电源内阻的测量等情形,但绝大多数设计性实验题均需要在传统的伏安法基础上加以创新和演变,即在掌握好伏安法测电阻的外接法和内接法外,还可以用伏伏法、安安法等方法测电阻,我省2010年高考卷理综第19题的第3小题的电学实验题,就是在掌握好伏安法测电阻的基础上,选用伏伏法来测电阻,注重考查实验迁移能力。从每年物理高考的实际情况来看,实验题的得分率一般都不高。其实实验题并不难,是容易得分的题目。所以在复习中,对物理实验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突出概念的科学、严谨、深刻。
物理学科的特点是概念多且抽象,对于概念的要求可以理解为:理解物理概念的确切含义,以及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认识概念的表达形式,能够鉴别关于概念的似是而非的说法,能够概括已知的知识和所给的物理事实、条件,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
如2011年高考第11题,是一道关于电流有效值的问题,考生应真正理解交变电流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的发热公式Q=IsRt来求解。但是许多考生虽然认识到本题中的交变电流不是正弦式电流,却错误地套用正弦式电流的有效值与最大值之间的关系来解答,更有甚者,发现正负两个最大值不等时,就干脆相加求和,取其一半作为有效值。这就明显地表明,他们根本没明确交变电流有效值的定义。因此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正确理解是最基础、最根本的,对物理现象要从其本质特征来分析,要明确一些重要概念的物理机理。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如动量与动能,磁通量变化与磁通量变化率,等等),要通过类比,突出其本质区别,以提高鉴别力。
三、突出“矢量性”特点。
物理学中的矢量和标量是十分重要问题,由它们引出“平行四边形定则”等效替代的方法,以及正负量的处理,等等,是高考必考内容。以2011年高考题为例,考查“矢量性”有7道题之多。
例题:一金属球,原来不带电,现沿球直径的延长线放置一均匀带电细杆MN,如图所示(图略),金属球上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在球内直径上a、b、c三点的场强大小分别为Ea、Eb、Ec,三者相比(?摇?摇 )。
A.Ea最大?摇?摇B.Eb最大?摇?摇C.Ec最大?摇?摇D.Ea=Eb:Ec
从统计结果看,过半数的考生错选了D项。他们可能是这样想的,在达到静电平衡后,金属球内部的电场强度等于零,因而球内a、b、C三点场强相等。这些考生不理解,这里所说的金属导体内部的场是指空间中所有电荷在金属球内部任一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对本题来说金属球上任一点的电场强度是均匀带电细杆M、N和金属球上感应电荷分别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强矢量和,所以金属球上感应电荷在金属球内各点产生的电场强度不等零。本题要求考生对库仑定律,静电平衡,电场强度的矢量叠加原理等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有较深入的理解,并能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而且在分析和推理时,思维要合乎逻辑。
四、抓准物理实质,建立相关物理模型。
每道题都反映一些物理现象,具有一定的物理背景。要正确解答试题首先要形成物理图景,从各种已知信息中,确定研究对象,分析物理过程,找出始末的速度、位置或温度、气压等状态,然后选择有关定律定理,运用定性与完全相结合的方法,从已知信息逐步拓展到本题的所求量,以上既是对物理现象的分析方法,又是解题的分析方法,要能在审题后形成物理图景,分析物理过程。如果一道题没有附图,审题后就应先画出一幅具有物理特色的草图,以便形成生动、直观的形象认识,但它还没有达到形成物理图景的程度,只有根据试题叙述的情境、立意、设问,弄清了所涉及的知识范畴和解题的大致思路,才能构成初步的物理图景。因此,当我们能形成物理图景时,也就有了解题的把握了。有些试题虽附有插图,但它并不能代替物理图景。上面所举的例题就是这种情况。
五、突出物理的高度定量化,体现数理的密切结合。
常用的数学知识大致包括:列方程式、比例、不等式、极值、三角函数、几何图形、函数图像等。高考物理试题对函数图像要求较高,不仅要了解它的物理意义,而且要能够进行简单计算,以及定性或半定量的画出函数图像。但是考生在这些方面知识是薄弱的,暴露出的问题也是最多的。高考中图像最多的一年,试卷面上图像就有14个。2011年试题中也有10个图像,其中实验题三题中占两题,最具代表性的是2010年的压轴题(2010年试卷第26题)。
六、加强限时训练。
教学中常见到有的同学平时很用功,做题一丝不苟,过程一步不落,题目不少做,可到考试时连做过的题目都拿不了分,原因何在?我认为一个主要原因是平时做题不限时间,没有时间限制,精神很放松,可以翻参考书,可以今天想不通明天接着想。可在考试时,有时间限制,旁边摆个手表时刻提醒你,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就会忘了公式,用错了结论,甚至条件没看全就急着去推导计算,那怎么能做对呢?
七、要求学生归纳总结。
每当复习告一段落就要进行小结,归纳总结不单是照着课本或参考书把公式定理抄下来,而是还要把平时老师讲的,对自己有用的结论、方法、要点,甚至典型题都总结下来,加以记忆。归纳总结不应千篇一律,要有个性化的总结。尤其在考试前把考试范围内的知识总结在一起,考前用很少时间看一遍,会感到心中有数,缓解紧张情绪,增强取胜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