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网吧里,一群看似是“高手”的小青年打游戏时,各类功能键按得游刃有余,但一旦他们聊起天来,且不论速度怎样,单看那“架势”,两个食指上演的“食指神功”便足以令我们感叹。再把镜头转向我们的学校,同样的现象再一次重演……很显然,这样的“社会效应”是由最初的“班级效应”逐渐演变而来的,这是一种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的缺失。这种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思,也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当前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众所周知,打字教学作为信息技术学习的基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全国各地的各版本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对键盘指法章节有相应的规定和要求。例如,我区信息技术课程设置的年级为三至六年级,使用的教材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上、下册)。从教材来看,上册的《第5课 认识键盘》、《第6课 键盘输入》,下册的《第2课 输入文字》和《第3课 修改文字》等,专门安排了介绍键盘、指法和输入法相关的教学内容。综观各版本教材对于打字教学的要求,足以看出信息技术教学系统对打字教学的重视。的确,键盘是人机交互的主要输入设备之一,而学生对键盘的熟悉程度、指法熟练程度及文字输入的速度正是考查学生信息素养和操作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但经过调查,来自各方面对打字教学在观念上、应用的方式与方法上的一些误区,给我们实际的教学带来了不小的阻碍。
● 误区一:打字不需要学,计算机用着用着就会了
现在大多数小学生家中都有计算机,在没有正规接触计算机教学之前,学生都是处于自我摸索和模仿阶段,模仿父母,模仿小伙伴,加之现在QQ、邮箱和博客的盛行,使得他们对于打字也有了或多或少的认识,虽没有接触正规的指法教学,但打字速度都还可以,姿势却不规范。对此,父母们并不介意,“打字不需要学,计算机用着用着就会了,我们不希望他将来成为专业的打字员。”更有来自各方质疑的声音:不要始终用一种指法套路去约束和限制学生,让学生指法自成体系,用他们自己认为最喜欢、最熟悉、最方便的方式来打字,不正是体现了新课程中所倡导的个性化自主学习吗?
误区分析:误区一中观念的形成基本来源于家庭和同伴,家长本着不要培养打字员的观念,或者干脆让“学生的指法自成体系”,其实都只是注意了学生会不会打字,却忽略了他们打字姿势是否正确,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养成。
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基础教育的实施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打字作为信息技术基础中的基础,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打字,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为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品质奠定基础。好的行为品质是让学生受益一生的。
1.学习习惯的培养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正确规范的打字姿势,有利于快速准确地输入,不易产生疲劳;正确的键盘指法,规范化的手指分工,可以促成学生的规则意识,每个手指都有其规定的管辖范围,既不能遗漏也不能越权,这都是约定俗成的,否则将影响打字效率。
2.意志力的锻炼
指法训练是一个枯燥的、长期的、艰巨的过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因而,只能脚踏实地、刻苦训练,没有任何捷径可言,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意志力的挑战。其次,在整体教学中,规范的手指分工在学生心里还没有完全内化,学生还会不自觉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击键,在教师严格的“规范”下,学生将不断克服自身的困难,与正确的指法接轨。学生良好的意志力就在这不断的指法完善中不知不觉被锻炼了。
● 误区二:课堂上没有时间让他们练,要靠学生课后自觉
打字练习原本枯燥。学生出于对教师的敬畏,当教师在身边时,指法训练是一招一式;教师一走,又原形毕露了。长此以往,教师最终发现指导了三年的指法技能,到学生毕业前过关检测时,已有一大半学生将指法技能遗忘在脑后了,似乎他们压根就没学过。好多教师对此感到很失望,于是在教完教材上所规定的打字教学内容之后,以后的课堂上就很少再提及和过问了,他们感慨道:“练习打字,功夫应该是在课外,完全靠学生自觉!课堂上哪有时间让他们练。”
误区分析:信息技术一周只有一节课,既要教授新知识,还要顾及学生基本功的培养,一方面时间不够,另一方面如果处理得不好,还会顾此失彼,令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涣散,得不偿失。让学生在课外练习,是一个方法,但教师却忽略了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自控性还没有完全形成。事实证明,缺乏教师指导督促下的指法教学,往往效果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认为,在学生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指法习惯之前,指法训练应该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之中,融化在每一个教学细节里,体现在每一个教学行为上。把大步跨越改为小碎步行走,细微之处皆教育。
1.巧借学生兴趣,勤用课前时间
凭借学生本身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可让学生提前进入计算机教室练习,并且设置相应的记录本,在指法正确的基础上,记下每分钟打字的个数,根据进步的快慢来实行加星制,并且纳入平时成绩的考核。
2.巧借教材内容,活用课中时间
指法作为信息技术的一项基本技能,应该最大程度地渗透进新内容中,体现在每一处教学细节上。比如,文件保存时给文件命名、画图单元给图片添加文字、Word单元输入修改文字、网络单元让学生写邮件和博文等,都是教师训练和完善学生指法的契机。
3.巧借家校合力,妙用课余时间。
教师的监管范围仅仅只局限在课堂上,在家就需要父母的监督与指导,也只有家校合作,教育的力量才会最大化。教师可通过布置“周作业”的途径,每天十分钟的训练任务,由家长记录下每天的训练情况,教师一周汇总及时了解学生的训练情况。即使是在家没有条件练习指法的学生,也要创造条件去练习。比如,可以用白纸或者纸板,画一个计算机的键盘。每天通过图纸进行指法练习,来达到巩固指法的目的。
● 误区三:要想练好打字,只有埋头苦练
打字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深远影响,教师心里十分明白。为了贯彻教材精神,本着对自己的教学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教师对学生进行了“魔鬼式的训练”。时间上坚持长时间练,整堂课练,多课时练,内容上从英文打到中文,从字母打到单字,再到词组、短句、最后到文章。整个过程由打字软件贯穿始终。当被问到学生是否乐意练时,教师回答道:“要想打字教学扎实有效,学生能够掌握打字这项基本技能,只有让他们埋头苦练,苦练才是硬道理!”
误区分析:任何一项技能都必须经过一定的训练和巩固才能应用自如,练是根本,也是唯一途径。但是,教学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教学目标并不只是停留在知识与技能层面,误区三就忽略了在练习过程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如此教师强制下的苦练,最后导致学生讨厌练习、甚至丢掉了对信息技术原有的兴趣,是不是就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呢?其次,由教师统一包办下的训练,学生的主体性何以体现?因学生的差异性而提倡的富有个性化和层次性的的教学又如何保证呢?
所以,要让学生乐于练习的同时还要主动练习,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进行练习。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指法训练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初始阶段的兴奋期、中期阶段的回落期和后期阶段的厌倦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精心选择能够体现教学层次性、界面活泼有趣的打字软件,激发兴趣的同时丰富练习形式,从而设计出适合各个时期的有效方法。
1.兴奋期夯实基础
实践表明,在思维的兴奋期学习新知是最快速的。学生在一开始学习指法时,会很难适应键盘的字母排列顺利,而且手指也不够灵活。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化“难”为“易”,可采用拼图游戏,熟悉字母的排列;色彩分类法,强化手指分工的意识。另外尤其要关注8个基准键位的训练,它既是击键的基础又是指法教学的关键,还是一切击键操作的引导,在教学时一定要从严从细要求,并且鼓励他们,这可是成为一名打字小高手的关键。
2.回落期活动提趣
学生经过一个阶段的基础训练,积极性明显不如当初,那么如何在重复的技能训练中维持好学生的指法学习兴趣,是我们首要考虑的一个问题。首先,在指法内容的选材上,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与生活密切结合,其次在训练的形式上,要体现童真童趣,活泼多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让打字教学和童话故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打字小明星”的评比活动等,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提升自己的打字水平。
3.厌倦期游戏刺激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在教学中穿插入适当的游戏,能激活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乐于、敢于面对学习的挑战。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感兴趣的大多只是游戏本身,而并非扎实的打字基本功,尤其在指法练习的初期,学生对键盘不熟悉,常常因为找不到要输入的字母,就在键盘上乱敲一通,而当学生对键盘更熟悉、指法更熟练以后,安排一系列的游戏环节,除了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外,也能让他们明白,要想在游戏中取胜,没有一定的打字速度是不行的。
打字技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只有首先从思想上走出打字教学的误区,从行动上将枯燥的教学过程规范化、艺术化,并且不断在生活中加以应用,这样才会使学生在信息的海洋更加快乐地驰骋。
全国各地的各版本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对键盘指法章节有相应的规定和要求。例如,我区信息技术课程设置的年级为三至六年级,使用的教材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上、下册)。从教材来看,上册的《第5课 认识键盘》、《第6课 键盘输入》,下册的《第2课 输入文字》和《第3课 修改文字》等,专门安排了介绍键盘、指法和输入法相关的教学内容。综观各版本教材对于打字教学的要求,足以看出信息技术教学系统对打字教学的重视。的确,键盘是人机交互的主要输入设备之一,而学生对键盘的熟悉程度、指法熟练程度及文字输入的速度正是考查学生信息素养和操作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但经过调查,来自各方面对打字教学在观念上、应用的方式与方法上的一些误区,给我们实际的教学带来了不小的阻碍。
● 误区一:打字不需要学,计算机用着用着就会了
现在大多数小学生家中都有计算机,在没有正规接触计算机教学之前,学生都是处于自我摸索和模仿阶段,模仿父母,模仿小伙伴,加之现在QQ、邮箱和博客的盛行,使得他们对于打字也有了或多或少的认识,虽没有接触正规的指法教学,但打字速度都还可以,姿势却不规范。对此,父母们并不介意,“打字不需要学,计算机用着用着就会了,我们不希望他将来成为专业的打字员。”更有来自各方质疑的声音:不要始终用一种指法套路去约束和限制学生,让学生指法自成体系,用他们自己认为最喜欢、最熟悉、最方便的方式来打字,不正是体现了新课程中所倡导的个性化自主学习吗?
误区分析:误区一中观念的形成基本来源于家庭和同伴,家长本着不要培养打字员的观念,或者干脆让“学生的指法自成体系”,其实都只是注意了学生会不会打字,却忽略了他们打字姿势是否正确,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养成。
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基础教育的实施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打字作为信息技术基础中的基础,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打字,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为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品质奠定基础。好的行为品质是让学生受益一生的。
1.学习习惯的培养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正确规范的打字姿势,有利于快速准确地输入,不易产生疲劳;正确的键盘指法,规范化的手指分工,可以促成学生的规则意识,每个手指都有其规定的管辖范围,既不能遗漏也不能越权,这都是约定俗成的,否则将影响打字效率。
2.意志力的锻炼
指法训练是一个枯燥的、长期的、艰巨的过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因而,只能脚踏实地、刻苦训练,没有任何捷径可言,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意志力的挑战。其次,在整体教学中,规范的手指分工在学生心里还没有完全内化,学生还会不自觉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击键,在教师严格的“规范”下,学生将不断克服自身的困难,与正确的指法接轨。学生良好的意志力就在这不断的指法完善中不知不觉被锻炼了。
● 误区二:课堂上没有时间让他们练,要靠学生课后自觉
打字练习原本枯燥。学生出于对教师的敬畏,当教师在身边时,指法训练是一招一式;教师一走,又原形毕露了。长此以往,教师最终发现指导了三年的指法技能,到学生毕业前过关检测时,已有一大半学生将指法技能遗忘在脑后了,似乎他们压根就没学过。好多教师对此感到很失望,于是在教完教材上所规定的打字教学内容之后,以后的课堂上就很少再提及和过问了,他们感慨道:“练习打字,功夫应该是在课外,完全靠学生自觉!课堂上哪有时间让他们练。”
误区分析:信息技术一周只有一节课,既要教授新知识,还要顾及学生基本功的培养,一方面时间不够,另一方面如果处理得不好,还会顾此失彼,令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涣散,得不偿失。让学生在课外练习,是一个方法,但教师却忽略了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自控性还没有完全形成。事实证明,缺乏教师指导督促下的指法教学,往往效果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认为,在学生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指法习惯之前,指法训练应该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之中,融化在每一个教学细节里,体现在每一个教学行为上。把大步跨越改为小碎步行走,细微之处皆教育。
1.巧借学生兴趣,勤用课前时间
凭借学生本身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可让学生提前进入计算机教室练习,并且设置相应的记录本,在指法正确的基础上,记下每分钟打字的个数,根据进步的快慢来实行加星制,并且纳入平时成绩的考核。
2.巧借教材内容,活用课中时间
指法作为信息技术的一项基本技能,应该最大程度地渗透进新内容中,体现在每一处教学细节上。比如,文件保存时给文件命名、画图单元给图片添加文字、Word单元输入修改文字、网络单元让学生写邮件和博文等,都是教师训练和完善学生指法的契机。
3.巧借家校合力,妙用课余时间。
教师的监管范围仅仅只局限在课堂上,在家就需要父母的监督与指导,也只有家校合作,教育的力量才会最大化。教师可通过布置“周作业”的途径,每天十分钟的训练任务,由家长记录下每天的训练情况,教师一周汇总及时了解学生的训练情况。即使是在家没有条件练习指法的学生,也要创造条件去练习。比如,可以用白纸或者纸板,画一个计算机的键盘。每天通过图纸进行指法练习,来达到巩固指法的目的。
● 误区三:要想练好打字,只有埋头苦练
打字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深远影响,教师心里十分明白。为了贯彻教材精神,本着对自己的教学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教师对学生进行了“魔鬼式的训练”。时间上坚持长时间练,整堂课练,多课时练,内容上从英文打到中文,从字母打到单字,再到词组、短句、最后到文章。整个过程由打字软件贯穿始终。当被问到学生是否乐意练时,教师回答道:“要想打字教学扎实有效,学生能够掌握打字这项基本技能,只有让他们埋头苦练,苦练才是硬道理!”
误区分析:任何一项技能都必须经过一定的训练和巩固才能应用自如,练是根本,也是唯一途径。但是,教学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教学目标并不只是停留在知识与技能层面,误区三就忽略了在练习过程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如此教师强制下的苦练,最后导致学生讨厌练习、甚至丢掉了对信息技术原有的兴趣,是不是就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呢?其次,由教师统一包办下的训练,学生的主体性何以体现?因学生的差异性而提倡的富有个性化和层次性的的教学又如何保证呢?
所以,要让学生乐于练习的同时还要主动练习,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进行练习。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指法训练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初始阶段的兴奋期、中期阶段的回落期和后期阶段的厌倦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精心选择能够体现教学层次性、界面活泼有趣的打字软件,激发兴趣的同时丰富练习形式,从而设计出适合各个时期的有效方法。
1.兴奋期夯实基础
实践表明,在思维的兴奋期学习新知是最快速的。学生在一开始学习指法时,会很难适应键盘的字母排列顺利,而且手指也不够灵活。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化“难”为“易”,可采用拼图游戏,熟悉字母的排列;色彩分类法,强化手指分工的意识。另外尤其要关注8个基准键位的训练,它既是击键的基础又是指法教学的关键,还是一切击键操作的引导,在教学时一定要从严从细要求,并且鼓励他们,这可是成为一名打字小高手的关键。
2.回落期活动提趣
学生经过一个阶段的基础训练,积极性明显不如当初,那么如何在重复的技能训练中维持好学生的指法学习兴趣,是我们首要考虑的一个问题。首先,在指法内容的选材上,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与生活密切结合,其次在训练的形式上,要体现童真童趣,活泼多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让打字教学和童话故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打字小明星”的评比活动等,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提升自己的打字水平。
3.厌倦期游戏刺激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在教学中穿插入适当的游戏,能激活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乐于、敢于面对学习的挑战。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感兴趣的大多只是游戏本身,而并非扎实的打字基本功,尤其在指法练习的初期,学生对键盘不熟悉,常常因为找不到要输入的字母,就在键盘上乱敲一通,而当学生对键盘更熟悉、指法更熟练以后,安排一系列的游戏环节,除了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外,也能让他们明白,要想在游戏中取胜,没有一定的打字速度是不行的。
打字技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只有首先从思想上走出打字教学的误区,从行动上将枯燥的教学过程规范化、艺术化,并且不断在生活中加以应用,这样才会使学生在信息的海洋更加快乐地驰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