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呼唤创造性的人才,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其创造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每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是带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和创造力来到人间的天使,但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成人,创新能力却开始下降。其原因主要还是教育不当导致的,这真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改革旧的教学方法,采取新的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笔者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谈几点体会:
一、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是孕育创新的良好基础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凡是因为好奇而受到奖励的儿童,一定愿意继续进行试验的探索,从而促进智能的发展,产生创新的思想。创新思维只有在自由自在的思维空间和充分放松的思维状态下,才能孕育诞生。不难发现,低年级的学生在课堂的表现更为活跃,这不仅是因为他们拥有单纯活泼的童真,更是因为融洽的师生关系、老师们和蔼可亲的教态、儿童化的语言,令学生在课堂上感到放松;老师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在课堂上创设了一连串的活动串,让学生在轻松、活泼、自然、和谐的良好氛围中,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寻找答案,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必须极力为孩子们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二、鼓励质疑问难,让活跃思维为创新注入源源动力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都要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朱熹的这番话非常有理,“学贵有疑”,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对学生的质疑,教师的态度应该是鼓励、引导。鼓励能使学生从不敢问到敢于问。在语文教学中,我注意把学生的质疑问难作为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我通常让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围绕他们想知道的问题,自读课文,通过读课文自主解决容易的问题,并通过讨论疑难,发表见解,解决在读中产生的新问题,让学生自己找出规律和解决方法。
如:教《蜜蜂引路》时,我先让学生读课题,然后质疑。学生一下子兴致很浓,见过小狗为盲人带路,见过警察叔叔为人们指路,“蜜蜂引路?”确实很奇怪,于是他们提出了不少问题:“蜜蜂为谁引路?蜜蜂真的能为人引路吗?……”。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进行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此过程中,我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创设激发学生思考的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不断地质疑、解疑中拓展思维,增强创新的意识。
为了提高质疑的质量,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思路,教给他们提问的方法。刚开始,大多数学生只会从字、词方面考虑,这时教师应该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步步深入,从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处质疑问难,这样,质疑就会越来越有质量。从“敢问”到“好问”,再到“善问”,这又是一次思维飞跃的过程。
三、鼓励异想天开,让大胆想象为创新插上自由翅膀
异想天开通常用来形容想法离奇、难以实现的事情,但人类许多伟大的发现都是和异想天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不要认为学生在课堂上异想天开的提问或回答是故意气老师或脑袋有问题。即使是异想天开,也应该给予鼓励,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因为想象是智力、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人们把想象力比作创造的翅膀,孩子丰富的想象力是他们创造发明的重要条件。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学生想象,激励学生大胆想象。
如:教《小小的船》一课,我利用多媒体展示蓝蓝的夜空的美景,启发学生想象“月亮除了像小船,你觉得它还像什么?”学生回答说月亮还像镰刀、玉盘、月饼。这些词语实际上都是前人的经验所得,相关儿歌、谜语早已耳熟能详,并不是他们自己发现的,也在我的料想之内。但我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还是微笑着赞扬他们热爱学习,课外知识丰富并能学以致用。为让他们有更大胆的想象,我乘胜追击:“在生活中有什么东西颜色和形状都跟月亮相似呢?”此话一出,孩子们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忙着在他们的生活记忆库里不停地搜索,这是我最愿意看到的情景了。“老师,我以前听姐姐背过一段谚语:初三初四娥眉月,十五十六月团圆。初三初四的月亮就像我们人的眉毛。”一个甜美的声音从角落传来,首先打破了课室的沉默。来不及等我对嘉琦作出评价,又一只举得高高的小手在我面前摇晃着,生怕这个机会落到别的同学手里一样。哦,原来是全班最活泼好动的淏楠,“是真的,我在卡通片里看到那些人的眉毛都是黄黄的,弯弯的。我还看到他们坐在绑在两棵树中间的吊床上,不是网做的,是一张黄黄的布,我感觉他们就好像坐在月亮上边睡觉,舒服得不得了呢!”我震惊于他年纪小小竟然有如此特别的想法,而且观察入微,我没有说话,只是冲着了他们两个热烈地鼓掌。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关注学生创新的意识,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要靠长时间的积累,要似春雨润物般渗透。只要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改变观念,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问题,一定能让学生在创新思维训练中养成好习惯。
一、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是孕育创新的良好基础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凡是因为好奇而受到奖励的儿童,一定愿意继续进行试验的探索,从而促进智能的发展,产生创新的思想。创新思维只有在自由自在的思维空间和充分放松的思维状态下,才能孕育诞生。不难发现,低年级的学生在课堂的表现更为活跃,这不仅是因为他们拥有单纯活泼的童真,更是因为融洽的师生关系、老师们和蔼可亲的教态、儿童化的语言,令学生在课堂上感到放松;老师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在课堂上创设了一连串的活动串,让学生在轻松、活泼、自然、和谐的良好氛围中,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寻找答案,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必须极力为孩子们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二、鼓励质疑问难,让活跃思维为创新注入源源动力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都要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朱熹的这番话非常有理,“学贵有疑”,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对学生的质疑,教师的态度应该是鼓励、引导。鼓励能使学生从不敢问到敢于问。在语文教学中,我注意把学生的质疑问难作为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我通常让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围绕他们想知道的问题,自读课文,通过读课文自主解决容易的问题,并通过讨论疑难,发表见解,解决在读中产生的新问题,让学生自己找出规律和解决方法。
如:教《蜜蜂引路》时,我先让学生读课题,然后质疑。学生一下子兴致很浓,见过小狗为盲人带路,见过警察叔叔为人们指路,“蜜蜂引路?”确实很奇怪,于是他们提出了不少问题:“蜜蜂为谁引路?蜜蜂真的能为人引路吗?……”。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进行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此过程中,我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创设激发学生思考的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不断地质疑、解疑中拓展思维,增强创新的意识。
为了提高质疑的质量,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思路,教给他们提问的方法。刚开始,大多数学生只会从字、词方面考虑,这时教师应该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步步深入,从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处质疑问难,这样,质疑就会越来越有质量。从“敢问”到“好问”,再到“善问”,这又是一次思维飞跃的过程。
三、鼓励异想天开,让大胆想象为创新插上自由翅膀
异想天开通常用来形容想法离奇、难以实现的事情,但人类许多伟大的发现都是和异想天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不要认为学生在课堂上异想天开的提问或回答是故意气老师或脑袋有问题。即使是异想天开,也应该给予鼓励,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因为想象是智力、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人们把想象力比作创造的翅膀,孩子丰富的想象力是他们创造发明的重要条件。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学生想象,激励学生大胆想象。
如:教《小小的船》一课,我利用多媒体展示蓝蓝的夜空的美景,启发学生想象“月亮除了像小船,你觉得它还像什么?”学生回答说月亮还像镰刀、玉盘、月饼。这些词语实际上都是前人的经验所得,相关儿歌、谜语早已耳熟能详,并不是他们自己发现的,也在我的料想之内。但我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还是微笑着赞扬他们热爱学习,课外知识丰富并能学以致用。为让他们有更大胆的想象,我乘胜追击:“在生活中有什么东西颜色和形状都跟月亮相似呢?”此话一出,孩子们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忙着在他们的生活记忆库里不停地搜索,这是我最愿意看到的情景了。“老师,我以前听姐姐背过一段谚语:初三初四娥眉月,十五十六月团圆。初三初四的月亮就像我们人的眉毛。”一个甜美的声音从角落传来,首先打破了课室的沉默。来不及等我对嘉琦作出评价,又一只举得高高的小手在我面前摇晃着,生怕这个机会落到别的同学手里一样。哦,原来是全班最活泼好动的淏楠,“是真的,我在卡通片里看到那些人的眉毛都是黄黄的,弯弯的。我还看到他们坐在绑在两棵树中间的吊床上,不是网做的,是一张黄黄的布,我感觉他们就好像坐在月亮上边睡觉,舒服得不得了呢!”我震惊于他年纪小小竟然有如此特别的想法,而且观察入微,我没有说话,只是冲着了他们两个热烈地鼓掌。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关注学生创新的意识,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要靠长时间的积累,要似春雨润物般渗透。只要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改变观念,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问题,一定能让学生在创新思维训练中养成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