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的中考命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强化创新意识的考查,注重能力,强化数学思想与方法,注重知识的交汇,立意新颖、构思巧妙,体现思维的发散性.在数学解题中,学生不仅要注重通解通法,而且要审准题意,善于捕捉有用信息,巧妙解题.在解题过程中,学生要善于挖掘已知条件、善于提出新解法、善于使用特殊方法、善于对知识进行迁移和拓展,从而迅速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一、善于挖掘已知条件
在审题时,最忌讳的是不能准确地捕捉有用信息.因此善于挖掘已知条件,就能很快找到准确的解题途径.
例1 k为何值时,函数y=(k-1)xk2 k 1是一次函数?
错解:由k2=1得k=±1时,所以k=±1时函数y=(k-1)xk2 k 1是一次函数.
剖析:忽略了(一次函数)y=kx b(k≠0)中的隐含条件“k≠0”,故这里应k-1≠0.
正解:由题意,有k2=1,k-1≠0,所以k=-1.
即k=-1时,函数y=(k-1)xk2 k 1是一次函数.
例2 已知a b c=1a 1b 1c= 1, 求证:a,b,c中至少有一个等于1.
分析:结论没有用数学式子表示,很难直接证明.首先将结论用数学式子表示,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形式.a,b,c中至少有一个等于1,也就是说a-1,b-1,c-1中至少有一个等于零,这样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证明:∵1a 1b 1c=1,
∴bc ac ab=abc.
于是(a-1)(b-1)(c-1) =abc-(ab ac bc)-1 (a b c)=0.
∴a-1,b-1,c-1中至少有一个等于0,即a,b,c中至少有一个等于1.
点评:有的学生只在已知条件上下工夫,左变右变,还是不知如何证明三者中至少有一个等于1,其原因是不能把要证的结论“翻译”成数学式子,不能把陌生问题变为熟悉问题.因此,多练习这种“翻译”,是提高学生转化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善于提出新解法
在解题中,常规解法固然重要,但适时提出新的解法,会让人耳目一新,拓宽视野和眼界.
例3 在四边形ABCD中,∠BAD=60°,∠B=∠D=90°,BC=11,CD=2.求AC的长.
思路1:因为∠BAD=60°,所以可把四边形ABCD补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其中增添的小直角三角形含有60°角,容易求解.(解题过程略)
思路2:因为∠B=90°,所以可以把四边形ABCD补成直角三角形,其中∠DAB=60°,更容易求解.(解题过程略)
点评:有的几何问题,图形不太“规则”,条件比较分散,这时可以根据问题的已知条件及求解的需要,设法将原图的某些条件“凸现”出来,通过辅助线构成特殊的、简单的规则几何图形,把繁难的问题转化为简易的问题.本题的两种解法就是这种“转化”的典型.
三、善于使用特殊方法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特殊方法的使用可节约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4 已知a,b,c是三个不全为0的实数,那么关于x的方程x2 (a b c)x (a2 b2 c2)=0的根的情况是( ).
A.有两负根
B.有两正根
C.两根一正一负
D.无实根
点拨:令a=b=0,c=1,则原方程化为x2 x 1=0,其判别式△=-3<0,故该方程无实根.答案为D.
点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与根的判别式有关,本例通过取特殊值,迅速确定了△与0的大小关系,使问题的结论一目了然,而若用常规方法将判别式变形配方,解题过程相对烦琐了许多.在高考中,总会有意无意地设置一些难度较高的试题,让学生去处理.有时只需使用特殊值法或赋值的方法就能很快找到满意的答案.
四、善于对知识进行迁移和拓展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做习题的时候往往满足于得到习题的答案,不太注重对习题的再思考,更谈不上对数学知识的迁移与拓展.其实,对习题稍作变化再进行仔细思考、延伸和拓展,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总之,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一定要做有心人,要善于挖掘已知条件、善于提出新解法、善于使用特殊方法、善于对知识进行迁移和拓展,这样解题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一、善于挖掘已知条件
在审题时,最忌讳的是不能准确地捕捉有用信息.因此善于挖掘已知条件,就能很快找到准确的解题途径.
例1 k为何值时,函数y=(k-1)xk2 k 1是一次函数?
错解:由k2=1得k=±1时,所以k=±1时函数y=(k-1)xk2 k 1是一次函数.
剖析:忽略了(一次函数)y=kx b(k≠0)中的隐含条件“k≠0”,故这里应k-1≠0.
正解:由题意,有k2=1,k-1≠0,所以k=-1.
即k=-1时,函数y=(k-1)xk2 k 1是一次函数.
例2 已知a b c=1a 1b 1c= 1, 求证:a,b,c中至少有一个等于1.
分析:结论没有用数学式子表示,很难直接证明.首先将结论用数学式子表示,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形式.a,b,c中至少有一个等于1,也就是说a-1,b-1,c-1中至少有一个等于零,这样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证明:∵1a 1b 1c=1,
∴bc ac ab=abc.
于是(a-1)(b-1)(c-1) =abc-(ab ac bc)-1 (a b c)=0.
∴a-1,b-1,c-1中至少有一个等于0,即a,b,c中至少有一个等于1.
点评:有的学生只在已知条件上下工夫,左变右变,还是不知如何证明三者中至少有一个等于1,其原因是不能把要证的结论“翻译”成数学式子,不能把陌生问题变为熟悉问题.因此,多练习这种“翻译”,是提高学生转化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善于提出新解法
在解题中,常规解法固然重要,但适时提出新的解法,会让人耳目一新,拓宽视野和眼界.
例3 在四边形ABCD中,∠BAD=60°,∠B=∠D=90°,BC=11,CD=2.求AC的长.
思路1:因为∠BAD=60°,所以可把四边形ABCD补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其中增添的小直角三角形含有60°角,容易求解.(解题过程略)
思路2:因为∠B=90°,所以可以把四边形ABCD补成直角三角形,其中∠DAB=60°,更容易求解.(解题过程略)
点评:有的几何问题,图形不太“规则”,条件比较分散,这时可以根据问题的已知条件及求解的需要,设法将原图的某些条件“凸现”出来,通过辅助线构成特殊的、简单的规则几何图形,把繁难的问题转化为简易的问题.本题的两种解法就是这种“转化”的典型.
三、善于使用特殊方法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特殊方法的使用可节约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4 已知a,b,c是三个不全为0的实数,那么关于x的方程x2 (a b c)x (a2 b2 c2)=0的根的情况是( ).
A.有两负根
B.有两正根
C.两根一正一负
D.无实根
点拨:令a=b=0,c=1,则原方程化为x2 x 1=0,其判别式△=-3<0,故该方程无实根.答案为D.
点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与根的判别式有关,本例通过取特殊值,迅速确定了△与0的大小关系,使问题的结论一目了然,而若用常规方法将判别式变形配方,解题过程相对烦琐了许多.在高考中,总会有意无意地设置一些难度较高的试题,让学生去处理.有时只需使用特殊值法或赋值的方法就能很快找到满意的答案.
四、善于对知识进行迁移和拓展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做习题的时候往往满足于得到习题的答案,不太注重对习题的再思考,更谈不上对数学知识的迁移与拓展.其实,对习题稍作变化再进行仔细思考、延伸和拓展,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总之,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一定要做有心人,要善于挖掘已知条件、善于提出新解法、善于使用特殊方法、善于对知识进行迁移和拓展,这样解题能力才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