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成为当下教育界研究的重点课题。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阶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采取核心问题教学方式能有效打破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局限,加强师生交流沟通,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本文分析了“核心问题”的相关特征,并提出设计“核心问题”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核心问题;设计
随着我国小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环节愈发受到重视,通过提问与学生展开交流沟通,引导学生深入知识学习,开拓学生思维,并引导学生对所学展开反思,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但在实际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环节中仍存在较多问题,教师没有明确掌握核心问题,其实际应用效果不佳,且没有认清“核心问题”设计的特征,导致提问环节没有发挥出相应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入研究课堂教学中“核心问题”的应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
一、“核心问题”设计的相关特征
(一)具有鲜明指向性
“核心问题”要具备鲜明的指向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出的“核心问题”其指向一般为教学的核心内容或核心目标,而判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出的“核心问题”是否具有鲜明的体征,主要看其是否能充分反映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教学的关键内容,能否帮助学生达成教学目标[2]。
(二)具有高度整合性
“核心问题”还应具有高度整合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出的“核心问题”应强调其与其他问题的关联性,与其他问题达成逻辑派生关系,进行一定的组合排列,形成以“核心问题”为主体,其他问题为辅助的问题组合模式。另外,“核心问题”的高度整合性还体现于与学生主体的关联性,设计核心问题时考虑是否能影响到学生兴趣,推动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
(三)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核心问题”的结构还应具备一定的开放性,不仅体现在问题的开发状态,还包括解决路径和解决评价标准的开放性,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和机会运用自身的知识经验,促进学生思考,让学生自觉养成反思的习惯。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核心问题”的设计
(一)精准把握教学核心内容和目标
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中的“核心问题”时,必须准确把握语文教材核心内容及该阶段对学生提出的教学目标,并且准确掌握课程目标与教材内容的联系,深入解读文本,分析教学的重难点。小学语文教师应以教学目标为中心,明确“核心问题”设计的指向性,不断优化课堂提问,与学生加强交流沟通,引导学生深入语文知识学习中,认识到学习的重难点,完成学习目标[3]。例如:在《妈妈的账单》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在了解文章核心内容的基础上设计“核心问题”,将课堂教学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提出的“核心问题”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站我课文内容,是对课文内容的复述;其次是了解文章梗概,并让学生简单描述其印象深刻的细节,表达其自身体会;最后,学习人物、时间表述的表达手法,体会人物展现的真实情感,体会形象之典型,通过这样设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使得教学目标更集中,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
(二)正确预测学生知识水平和发展区
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始终是学生,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核心问题”時应始终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核心问题”拉进学生与教学核心和教学核心目标的距离。因此,教师在设计“核心问题”时应基于学生当前知识水平及最近的发展水平,正确预测学生发展区,以学生兴趣为基础,从现代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客观分析学生学习需要,以期缩短学生目前学习水平与预期学习目标的差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提升。例如:在《一株紫丁香》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直观展示紫丁香,并引导小学生从文章中感受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4]。
(三)合理选择切入时机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并应用“核心问题”是需要寻找一些恰当的切入点,如紧抓课文题目,将其作为设计“核心问题”的切入点同龄整个课堂教学,起初就给学生一个深刻的印象,以疑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此外教师还应抓中心词语,将中心词语蕴含的文章主旨内涵突显。其次抓核心句子,通过精炼这些句子获取设计“核心问题”的灵感;最后抓内容要素,通过这些承载文章思想感情和主旨内涵的主体内容,设计出相应的“核心问题”。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采取“核心问题”展开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难点,拉进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与教学目标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丛颖.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核心问题”设计的思考[J].中华少年,2017,12(12):115.
[2]吕桂玲.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重要性[J].新课程(上),2015,11(10):85.
[3]戴阳兴.抓主问题设计 深化课堂教学——也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策略[J].全国优秀作文选(写作与阅读教学研究),2014,11(01):46-48.
[4]罗晓志.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核心问题"设计的思考[J].读书文摘,2017,12(14):101-102.
作者简介:黄千红,苍南县新星实验学校。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核心问题;设计
随着我国小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环节愈发受到重视,通过提问与学生展开交流沟通,引导学生深入知识学习,开拓学生思维,并引导学生对所学展开反思,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但在实际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环节中仍存在较多问题,教师没有明确掌握核心问题,其实际应用效果不佳,且没有认清“核心问题”设计的特征,导致提问环节没有发挥出相应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入研究课堂教学中“核心问题”的应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
一、“核心问题”设计的相关特征
(一)具有鲜明指向性
“核心问题”要具备鲜明的指向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出的“核心问题”其指向一般为教学的核心内容或核心目标,而判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出的“核心问题”是否具有鲜明的体征,主要看其是否能充分反映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教学的关键内容,能否帮助学生达成教学目标[2]。
(二)具有高度整合性
“核心问题”还应具有高度整合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出的“核心问题”应强调其与其他问题的关联性,与其他问题达成逻辑派生关系,进行一定的组合排列,形成以“核心问题”为主体,其他问题为辅助的问题组合模式。另外,“核心问题”的高度整合性还体现于与学生主体的关联性,设计核心问题时考虑是否能影响到学生兴趣,推动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
(三)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核心问题”的结构还应具备一定的开放性,不仅体现在问题的开发状态,还包括解决路径和解决评价标准的开放性,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和机会运用自身的知识经验,促进学生思考,让学生自觉养成反思的习惯。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核心问题”的设计
(一)精准把握教学核心内容和目标
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中的“核心问题”时,必须准确把握语文教材核心内容及该阶段对学生提出的教学目标,并且准确掌握课程目标与教材内容的联系,深入解读文本,分析教学的重难点。小学语文教师应以教学目标为中心,明确“核心问题”设计的指向性,不断优化课堂提问,与学生加强交流沟通,引导学生深入语文知识学习中,认识到学习的重难点,完成学习目标[3]。例如:在《妈妈的账单》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在了解文章核心内容的基础上设计“核心问题”,将课堂教学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提出的“核心问题”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站我课文内容,是对课文内容的复述;其次是了解文章梗概,并让学生简单描述其印象深刻的细节,表达其自身体会;最后,学习人物、时间表述的表达手法,体会人物展现的真实情感,体会形象之典型,通过这样设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使得教学目标更集中,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
(二)正确预测学生知识水平和发展区
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始终是学生,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核心问题”時应始终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核心问题”拉进学生与教学核心和教学核心目标的距离。因此,教师在设计“核心问题”时应基于学生当前知识水平及最近的发展水平,正确预测学生发展区,以学生兴趣为基础,从现代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客观分析学生学习需要,以期缩短学生目前学习水平与预期学习目标的差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提升。例如:在《一株紫丁香》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直观展示紫丁香,并引导小学生从文章中感受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4]。
(三)合理选择切入时机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并应用“核心问题”是需要寻找一些恰当的切入点,如紧抓课文题目,将其作为设计“核心问题”的切入点同龄整个课堂教学,起初就给学生一个深刻的印象,以疑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此外教师还应抓中心词语,将中心词语蕴含的文章主旨内涵突显。其次抓核心句子,通过精炼这些句子获取设计“核心问题”的灵感;最后抓内容要素,通过这些承载文章思想感情和主旨内涵的主体内容,设计出相应的“核心问题”。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采取“核心问题”展开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难点,拉进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与教学目标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丛颖.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核心问题”设计的思考[J].中华少年,2017,12(12):115.
[2]吕桂玲.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重要性[J].新课程(上),2015,11(10):85.
[3]戴阳兴.抓主问题设计 深化课堂教学——也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策略[J].全国优秀作文选(写作与阅读教学研究),2014,11(01):46-48.
[4]罗晓志.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核心问题"设计的思考[J].读书文摘,2017,12(14):101-102.
作者简介:黄千红,苍南县新星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