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家思想内容丰富,影响深远,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其政治、经济、文化及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一不受其影响,与此同时它也是东方文化,如朝鲜、日本、韩国等国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在高中历史教材中,作为思想史的一个内容所占的地位和比例是很大的。对于它的产生和发展这部分内容,在《中国古代历史》教材中内容比较集中,也阐述得清楚,学生容易把握。但在近现代历史教材中比较分散,不易把握,但它仍然是一个重要内容,挖掘的潜力是很大的,特别是在学习完“新文化运动”这个内容以后,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些问题去供学生探讨,“怎样评价‘打倒孔家店’这个口号”,“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怎样看待儒家文化”,“儒家思想在近代时期的命运如何”等等。对于前两个问题都是老生常谈的,对于儒家思想在近代时期的命运,我们在引导学生探讨学习时,可以从以下几个阶段来看。
第一,19世纪中后期,开始出现危机。
随着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在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中,长期关闭的大门被迫打开。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而封建的清王朝的统治也出现了危机,此时一大批封建士大夫,如林则徐、魏源等,他们被鸦片战争惊醒了,他们开始认识到传统的儒家思想只能用来教化统治本国人民,外国侵略者是不讲仁仪道德,不讲君臣礼仪的,为了巩固清王朝的统治,他们迈出了向两方学习的第一步,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抵御外来的侵略,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从而维护清朝的统治。19世纪60年代,出现了洋务派,把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变成实践,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洋务运动在中国兴起,在这次运动中,洋务派办了新式学校,以格致之学为主要内容,培养外语、军事、科技等方面的人才,开始改变过去以“四书五经”为主要内容,为统治者培养仕才的办学方向。但是他们并不主张抛弃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封建纲常,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在此期间,太平天国的领袖洪秀全,在当时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在西方基督教的影响下,他创立了拜上帝教。要求建立一个“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人间天国,这实际上就是否定了传统的人间君主的权威,否定了三纲五常,他甚至还砸了孔子牌位,不再拜孔子。但是,他的拜上帝教还是有儒家思想的影子,拜上帝教实际是结合了中国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儒家大同思想和西方基督教中的平等思想而成的。
第二,在19世纪末,儒家思想被赋予新的内容。
19世纪末,随着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站在时代前列的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康有为儒生出生,身为举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但他却倡导自由平等、主张改革中国的政治制度,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
为了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康有为把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结合起来,塑造了新的孔子形象,赋予了儒家思想新的内容。在《新学伪经考》中,康有为大胆地把长期以来官民推崇的儒家经典说成伪经,预示着以其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社会秩序也不应存在。应被新的社会秩序所代替,而《孔子改制考》中则把孔子说成是与时俱进的人物,是一个倡导改革的先师。同时康有为还希望把孔教改革成宗教,并在1898年成立的保国会的宗旨中,提出“保国、保种、保教’’其中“保教”就是保圣教,即孔教。
对于康有为对孔子学说的解释,我们用下面一些材料来说明,“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理在公,其法在平,其制在文,其体在明名分,其用在与时进化。”,“夫主乎太平,则从有自主之权,主乎文明,则事事去野蛮之陋,主乎公,则人人有大同之乐,主乎仁,则物物有得所之安,主乎各明权限,则人人不相侵害,主乎与时进化,则变通尽利。”(《春秋笔削大文微言考序》)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康有为已经是以近代西方资方阶级的社会政治理论来解释和发挥孔子之道了。他把孔子的“仁者爱人”和孔子学生子贡的话“我不欲人之加诸我,吾亦无欲加诸人”,联系起来解释说:“岂非所谓博爱,平等、自由,而不侵犯人之自由乎!”(《以孔教为国教配天仪》)
康有为打着托古改制的旗帜,借用儒学特别是抬出孔、孟来宣传其维新变法的思想。把西方资方阶级政治学说融汇在传统儒家思想之中,虽然有点牵强附会,但是,他对儒家孔、孟学说做了新的解释和发挥,使其符合于当时人们所了解的西方文化,使传统儒学符合时代潮流,应该说这是对儒家学说的一个发展。
第三,20世纪初,儒家思想遭到猛烈冲击。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要求呼声的日益高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用革命手段,在辛亥革命中推翻了两百多年的满清王朝和延续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给传统的封建伦理纲常以沉重打击,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政策措施中,废除了上下尊卑的传统陋习,革除了“老爷”“大人”,象征不平等的称呼,同时在学校教育中,不再设孔子位,不读“四书五经”。但是当袁世凯篡权后,为了实行专制统治复辟帝制,袁恢复了学校读“四书五经”,大搞祭孔子,拜孔庙等活动,尊孔之风大兴。但是由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民主政治在当时已成为一股思想潮流,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是不容这股风刮下去的。于是思想须域掀起了一场批判尊孔复古,倡导民主和科学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在这场运动中,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蔡元培等为代表,他们以民主与科学为旗号,在《新青年》上大量发表拼击尊孔复西的文章,对封建专制制度及其思想进行猛烈的批判。他们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把矛头直指封建儒家倡导的“三纲五常”为主体的传统道德,提出了打到孔家店的口号。鲁迅等发表大量文章,批判儒家伦理道德,说封建礼教是吃人的礼教。鲁迅的《狂人日记》等文章则是这一时期重要的作品,新文化运动给封建儒家思想以猛烈的批判,动摇了封建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从此再难与政治制度相结合起来。
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由于清王朝被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在名义上也不再存在。因此,除一小部分当权者,企图把儒学与社会政治制度联系在一起外,更多的人则是把儒家作为传统思想文化遗产来研究,指导人们如何继承和发扬儒学的优秀传统,以保持民族的自主精神,这对于当代人们的思想道德的修养和民族主体意识的确立,发挥了积极作用。
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学习,让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提高了认识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在高中历史教材中,作为思想史的一个内容所占的地位和比例是很大的。对于它的产生和发展这部分内容,在《中国古代历史》教材中内容比较集中,也阐述得清楚,学生容易把握。但在近现代历史教材中比较分散,不易把握,但它仍然是一个重要内容,挖掘的潜力是很大的,特别是在学习完“新文化运动”这个内容以后,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些问题去供学生探讨,“怎样评价‘打倒孔家店’这个口号”,“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怎样看待儒家文化”,“儒家思想在近代时期的命运如何”等等。对于前两个问题都是老生常谈的,对于儒家思想在近代时期的命运,我们在引导学生探讨学习时,可以从以下几个阶段来看。
第一,19世纪中后期,开始出现危机。
随着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在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中,长期关闭的大门被迫打开。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而封建的清王朝的统治也出现了危机,此时一大批封建士大夫,如林则徐、魏源等,他们被鸦片战争惊醒了,他们开始认识到传统的儒家思想只能用来教化统治本国人民,外国侵略者是不讲仁仪道德,不讲君臣礼仪的,为了巩固清王朝的统治,他们迈出了向两方学习的第一步,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抵御外来的侵略,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从而维护清朝的统治。19世纪60年代,出现了洋务派,把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变成实践,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洋务运动在中国兴起,在这次运动中,洋务派办了新式学校,以格致之学为主要内容,培养外语、军事、科技等方面的人才,开始改变过去以“四书五经”为主要内容,为统治者培养仕才的办学方向。但是他们并不主张抛弃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封建纲常,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在此期间,太平天国的领袖洪秀全,在当时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在西方基督教的影响下,他创立了拜上帝教。要求建立一个“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人间天国,这实际上就是否定了传统的人间君主的权威,否定了三纲五常,他甚至还砸了孔子牌位,不再拜孔子。但是,他的拜上帝教还是有儒家思想的影子,拜上帝教实际是结合了中国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儒家大同思想和西方基督教中的平等思想而成的。
第二,在19世纪末,儒家思想被赋予新的内容。
19世纪末,随着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站在时代前列的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康有为儒生出生,身为举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但他却倡导自由平等、主张改革中国的政治制度,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
为了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康有为把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结合起来,塑造了新的孔子形象,赋予了儒家思想新的内容。在《新学伪经考》中,康有为大胆地把长期以来官民推崇的儒家经典说成伪经,预示着以其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社会秩序也不应存在。应被新的社会秩序所代替,而《孔子改制考》中则把孔子说成是与时俱进的人物,是一个倡导改革的先师。同时康有为还希望把孔教改革成宗教,并在1898年成立的保国会的宗旨中,提出“保国、保种、保教’’其中“保教”就是保圣教,即孔教。
对于康有为对孔子学说的解释,我们用下面一些材料来说明,“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理在公,其法在平,其制在文,其体在明名分,其用在与时进化。”,“夫主乎太平,则从有自主之权,主乎文明,则事事去野蛮之陋,主乎公,则人人有大同之乐,主乎仁,则物物有得所之安,主乎各明权限,则人人不相侵害,主乎与时进化,则变通尽利。”(《春秋笔削大文微言考序》)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康有为已经是以近代西方资方阶级的社会政治理论来解释和发挥孔子之道了。他把孔子的“仁者爱人”和孔子学生子贡的话“我不欲人之加诸我,吾亦无欲加诸人”,联系起来解释说:“岂非所谓博爱,平等、自由,而不侵犯人之自由乎!”(《以孔教为国教配天仪》)
康有为打着托古改制的旗帜,借用儒学特别是抬出孔、孟来宣传其维新变法的思想。把西方资方阶级政治学说融汇在传统儒家思想之中,虽然有点牵强附会,但是,他对儒家孔、孟学说做了新的解释和发挥,使其符合于当时人们所了解的西方文化,使传统儒学符合时代潮流,应该说这是对儒家学说的一个发展。
第三,20世纪初,儒家思想遭到猛烈冲击。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要求呼声的日益高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用革命手段,在辛亥革命中推翻了两百多年的满清王朝和延续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给传统的封建伦理纲常以沉重打击,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政策措施中,废除了上下尊卑的传统陋习,革除了“老爷”“大人”,象征不平等的称呼,同时在学校教育中,不再设孔子位,不读“四书五经”。但是当袁世凯篡权后,为了实行专制统治复辟帝制,袁恢复了学校读“四书五经”,大搞祭孔子,拜孔庙等活动,尊孔之风大兴。但是由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民主政治在当时已成为一股思想潮流,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是不容这股风刮下去的。于是思想须域掀起了一场批判尊孔复古,倡导民主和科学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在这场运动中,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蔡元培等为代表,他们以民主与科学为旗号,在《新青年》上大量发表拼击尊孔复西的文章,对封建专制制度及其思想进行猛烈的批判。他们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把矛头直指封建儒家倡导的“三纲五常”为主体的传统道德,提出了打到孔家店的口号。鲁迅等发表大量文章,批判儒家伦理道德,说封建礼教是吃人的礼教。鲁迅的《狂人日记》等文章则是这一时期重要的作品,新文化运动给封建儒家思想以猛烈的批判,动摇了封建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从此再难与政治制度相结合起来。
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由于清王朝被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在名义上也不再存在。因此,除一小部分当权者,企图把儒学与社会政治制度联系在一起外,更多的人则是把儒家作为传统思想文化遗产来研究,指导人们如何继承和发扬儒学的优秀传统,以保持民族的自主精神,这对于当代人们的思想道德的修养和民族主体意识的确立,发挥了积极作用。
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学习,让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提高了认识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