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积累与运用之间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zi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丰富的教学资源,许多教师认为“日积月累”就是熟读背诵,会填空、会默写,应付一下考试就行了,基本谈不上理解运用,久而久之,使“日积月累”的教学变得单薄。那么教师如何为“日积月累”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让它也能扎实鲜活起来,真正发挥日积月累的功效呢?下面,笔者就平时的一些探索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趣化“积累”
  “日积月累”内容丰富,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不同的内容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学习和积累的兴趣,促进学生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变“要我背”为“我要背”,让学生日积月累的学习不再成为负担。
  1.故事激趣。“日积月累”的内容往往只有几句话,或者一组词语,趣味性不强,不像课文那么吸引人。因此在教学中我常常用一些故事来引路,如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日积月累”是一些有趣的对联,我在教学时先搜集了一些小故事,让学生了解这些对联的来历。“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讲的是沈义甫八岁时与师父即兴对联的故事,教学导入时进行讲述,小小的故事既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情境激趣。“日积月累”中很多都是优美的诗句,对仗工整,意境优美。学生对于学习,如果没有教师的深入引导,往往只停留在诗句表面,没有几天学生很快就忘记了。学习这样的田园美景,我常常会用给诗配画的方式来诠释诗意,再加上一些轻柔的音乐,边欣赏画面边吟诵诗句,尽情享受诗句的意境美,并把这种意境和诗句深深印在脑海里。
  3.媒体激趣。在教学中,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会让学习变得轻松有趣。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日积月累”是一首花名歌谣。诗的前半句是指花开放的时间,后半句是指花开放得怎样。我在教学时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些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与诗句进行搭配,并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的独特的表达方式,有的描写花儿的盛开,有的描写花儿的颜色,有的展示花儿的姿态,有的描写花儿的生长环境……
  二、丰富“积累”
  1.巧用链接。“日积月累”中很多都只呈现了部分诗句或者知识,给了学生广阔的延伸空间。在教学当中教师可以把原文推荐给学生,鼓励他们去阅读相关内容。在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日积月累”中安排了五句具有人生哲理的格言。仅让学生背诵就显得有些枯燥乏味,而且对于一语双关的句子学生也不能很好的理解。其中一句“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对于这句话的教学时,我先给学生看了鲁迅的《故乡》一文,并且讲解了当时鲁迅写这篇文章的背景,学生能够理解其内在的真正含义,也能体会到了鲁迅“韧”的战斗精神。这样当我们背诵鲁迅的这句名言时,便能想起《故乡》或者更多的,当背诵“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时,会想起王维的《山居秋暝》;听到“高山流水”会想到《伯牙绝弦》……这样的链接有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让积累不再停留在一句一词中。
  2.温故知新。“日积月累”中的内容有些与本单元的主题有密切联系,而且不同年级不同册的内容也有一定联系,教师在引导学生积累的时候,也可以有意识地进行复习巩固,不断丰富积累。例如,在学习第十册第三单元的回文联和叠字联时可以结合复习第七册第一单元中的相关对联,加深对回文联和叠字联特点的认识。在第十册第五单元的“日积月累”中有六句歇后语,其中四句是和《三国演义》有关,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第八册第八单元的歇后语中两句:“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3.多角度拓展。每册课文八个单元的“日积月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让学生的积累变得厚实。如在教学节气歌时,可以让学生找找,在二十四节气中,哪些既是节气又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教学有关气象谚语时,还可以再查找有关其他气象谚语;在学习有关动物的成语时,也可以再说说有关植物的成语。再比如说日积月累的是一首古诗,可以拓展同主题或同作者的古诗进行比较诵读。在教学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这首词时,我让学生查找有关毛泽东其他的词,大家在班级中掀起了一股“主席”热,好些学生都能背诵《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等。
  三、运用“积累”
  日积月累,厚积而薄发,贵在运用,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让学生所积累的内容有“用武之地”。
  1.回归课本。大部分的“日积月累”中的内容都与单元学习主题相符,如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日积月累”,这一单元写的中华儿女奋力抗战的历史。在教学时我让学生用上其中一些词语来形容狼牙山五壮士,简单的一个问题,就能将掌握的词语运用到课本当中,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既高效而又扎实。
  2.回归生活。积累了大量的语言后,在生活中应该得到运用。在学习生活中,当班级里有学生荒废学业,同学们可以劝他“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在暑假里,当看到西湖边满池的荷花时,我们可以切身感受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在乡村生活中,看到“天上鱼鳞斑”,我们的学生能想到爸妈刚收获的晚稻就能晒干进仓了。
  3.回归习作。学以致用是积累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把它与习作相结合,引导学生在习作中应用所积累的词句。如在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习作是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而本单元“日积月累”的词语是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四字词语。教学中,我结合这些词语让学生回忆自己要写人,哪些词可以形容这个人,通过对这些词语的交流,使学生对人物的特点能鲜明地表达出来。再如,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的主题是关于保护环境的,在习作中我们也可以有选择的用上本单元保护环境的标语。
  “日积月累”的教学不可或缺,教师要给它注入新的活力,用心雕琢,让它真正发挥日积月累的功效。■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市越城区东湖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2003年春天,一场灾难突然袭来.SARS先后出现在中国内地、香港、台湾、新加坡、加拿大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其传染性极强,且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致使疫情快速蔓延,进而引发了
1998年2月份对东海区进行了大面水质调查。样品分析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17378.4-1998,所得数据应用美国StatSoft公司开发的STATISTICAS软件进行分析。聚类分析结果,东海表层主要水团配置为黄东海混合水团(HE)、东海表层水团(E)、沿岸冲淡水(C)、黑潮变性水团(EK);底层主要水团配置为东海表层水团(E)、黑潮变性水团(EK)。M为水团间过渡带。应用Fish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中华绒螯蟹两个群体(荷兰盐城湖和中国太湖)进行了检测,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4个对两群体进行扩增分析。结果为:14个引物共检测到100条清晰
研究了TSAB、CTMAB与Sb(Ⅲ)的反应条件。在pH3.5~5.2范围内,Sb(Ⅲ)与TSAB形成稳定的1:2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470nm,摩尔吸光系数为3.12×104。0~90μgSb/25ml符合比尔定律、用于锌合金中锑的测定,结果满意。
"地理大发现"后,从16世纪开始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加深,欧亚大西洋-印度洋新航路的开通,扩大了东西方的物资和金融交流,从而促进欧亚经济的发展.
期刊
期刊
2004年9月~2005年1月印度洋西北海域鸢乌贼调查期间,对钓捕技术进行了试验。结果认为,不同的作业位置其手钓产量不同,其中船头产量为最高,手钓平均脱钩率不到10%。采用变色灯
美育,即审美教育,就是通过生动具体的审美实践活动,引领人们进入更高的精神境界。它以美的形象、情的感染,使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懂得什么是美,如何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按照美的规律去塑造自己,改造世界。  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  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辨别真善美和假丑恶。班主任是学校美育教育的中流砥柱。那么
抗击SARS是全国人民共同参与克服重大突发灾害的严重斗争,也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实践活动,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已经和正在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