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电网企业高速规模化发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成本标准化体系日益重要。本文从分析电网企业的现状开始,提出了电力企业需要怎样的标准成本,体系建设应具备哪些条件,以及如何建设标准化成本体系等多方面问题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 电网 成本 标准化
随着电网企业高速的规模化发展,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需要,电网企业经营管理与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开始暴露。由于电网企业对购、售电价没有自主权,定价权均由政府掌握,经营效益的好坏主要体现在其能否将企业内部资源合理高效进行配置和成本优化等方面。因此,在电网企业内部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成本标准化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主要探讨成本标准化体系在电网企业内应该如何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一、电网企业成本管理现状
电网企业是天然的地域性垄断行业,资本性支出巨大,形成规模庞大高度密集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大,维修运营成本费用可观。过去的成本预算控制一般都以上年实际数为基数乘以计划增长预期比例而确定,表面看似合理而实际存在很多的随意性与人为因素。
二、电网企业应该建立什么样的成本标准化体系
1,电网企业的主要成本
近些年来由于经济增长迅猛,电力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电力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电网建设成本也随之快速增加;面对日益庞大和复杂化的电网,所需的运营、维护成本也越来越多。从“大成本”理念出发,电网企业的主要成本包括购电成本、电网建设成本和输配电成本等。其中购电成本指购入电厂电源的电费成本;电网建设成本是电力设施及配套的基建、技改投入的成本;输配电成本包括电网维护修理成本、运营成本以及行政管理费用等。
2,哪些成本需要设置成本标准
(1)购电成本标准化。由于上网电价由政府制定,其控制主要通过经济调度等手段来实现,其中线损成本指购售电量之间的差额即损耗电量的购入成本可以建立线损成本标准,已达到降损增效的目的。各地区的综合线损率由于所属区域特性不同或者电价水平不同差异较大不利于互作比较和控制,将综合线损率细化分解后设置标准会更有利于减少损耗、控制成本。
线损标杆可分区域、分电压等级、分输变电线路、分台区定期计量统计电量损耗计算线损率,利用历史数据纵向比较分析同一对象(例如某个台区)的线损的波动,再横向比较与其相近的另外一个台区的线损指标,研究分析其变动和差异的原因,树立较为合理可行的线损率标杆作为标准实施或考核。
(2)电网建设成本标准化。随着近年来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网建设的复杂程度也愈来愈高,不能笼统简单地定一、两个大的标准,而应该按照工程实施对象的不同分门别类进行统计归类,例如对象可分为线路和变电站等。搜集整理输变电工程的建设、改造成本,计算比较每个工程所需单位变电容量造价、单位线路长度造价等成本数据,必要时还须进行敏感性分析考虑材料、土地等因素对工程造价标准的影响,综合考虑影响工程成本的各方面因素后设置工程成本标准定额或函数公式。
(3)输配电成本标准化。相对前述两种成本输配电较小,但在目前电网企业中可控性最强,建立成本标准化的迫切性也最强。输配电成本具体包括折旧费、电网运维成本、行政管理成本、后勤保障成本等。其中折旧费主要是电网建设、改造项目在投产后的使用年限内每年的摊销额,主要受工程成本造价标准和折旧率因素影响。
电网的维护和运营成本与电网的规模大小和复杂程度密切相关,规模大小一般以总变电容量和线路长度等指标计量,复杂程度则很难以指标参数量化计量。目前国内电网企业都是以电网安全可靠地供电为首要任务,因此可在国内或公司内部可以互作比较,分析比较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哪个区域的成本最优。运维成本可根据对象不同细分为变电站、线路等,变电站可再细分成变压器、开关、变电二次设备等站内主要设备。可以运维对象即电力资产为单位对所有的运维成本进行分类计量,在可比对象之间寻找建立成本标杆,例如500千伏线路每公里维护费用等。
电网企业的行政管理、后勤保障费用随着电网规模日益扩大也呈不断增长态势,建立合理行政管理费用标准和后勤保障配置标准显得尤为重要。在电网集团内部将各区域供电公司按规模大小分成若干等级,设置行政机关机构及岗位数量标准,人工成本标准、办公场所面积标准,行政办公用车辆标准,行政管理成本占总成本比重标准等。各供电公司再根据集团要求设置更为细致的费用标准,例如各部门人员配置标准、薪酬福利标准、岗位人员安全工具及劳保用品配置标准、办公场所面积标准、办公设备及耗材配置标准,物业管理费用标准、车辆配置标准、车辆修理耗油标准、公关接待标准、会议标准、宣传营销标准、公干差旅标准等。
三、建立成本标准化体系需要具备的条件
1,生产、经营业务流程必须固化、标准化
成本在业务运作的过程中产生,由业务驱动,因此成本的标准化必须建立在业务的有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的基础上。只有在标准的、有序的业务操作规程规范下,其中工时、耗材等资源耗费才能通过作业成本核算方法准确地被分类计量下来作为标准建立的参考。只有在业务流程优化,即减少其中低增值的环节和消灭其中不增值的环节后,成本才可能达到最低或控制在最优水平。
2,成本核算精细化,例如采用作业成本核算法
传统的财务核算仅仅核算总的成本,而对企业内部各个部门或业务事项或产品服务成本没有细分的核算数据。例如具体到抄表、收费、巡线等业务事项的成本,具体到每个变电站、线路甚至变压器、某段电缆的维护运营成本等数据均无法掌握了解,建立多层级细分化的成本标准就变成了“无米之炊”。各区域供电公司总的供电单位成本水平受所属区域的地理环境、政策、经济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差异较大且不具可比性,难以在公司内部建立通行、有效的标准加以推广和应用。为了建立成本标准化体系,必须建立详尽、细致、全面的成本核算体系,例如运用作业成本核算法对企业内部各业务分类进行核算;采用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综合最优理念核算不同资产对象的改造、维护、运营成本,依靠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数据树立成本标准。
3,信息系统平台建设业务支持度
成本标准化需要庞大的数据体系,例如成本数据、成本驱动因素数据和历史成本数据等,数据的录入统计分类计算维护都需要强人的数据库系统支持,并且数据起始并贯穿于企业内、外部各项业务流程,数据重复的录入、计算、统计和核对只会浪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只有系统间的集成与信息共享才能有效地支撑成本标准化体系的搭建、完善和运作。
四、电网企业如何开展成本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
从生产、营销等作业现场标准化建设开始,实施现场作业标准化管理,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及生产实践经验,制定一系列量化的标准规范现场作业人员的作业行为,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风险。逐步向管理、经营领域拓展,将企业中“散乱无序”演变成“规则有序”,逐渐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技术和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推广实施作业成本核算法,形成企业内部小到部门、科室和岗位,细到每个业务、作业的成本数据;同时构建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数据库,详细记录跟踪以各项资产为对象实施的建设、改造、检修、运行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发生的成本。
集成所有与成本相关的信息系统,包括作业成本核算信息系统、线损计量信息系统、工程建设信息系统、生产运行维护信息系统、固定资产信息系统等,实现所有“大成本”数据信息的互通与共享。
在标准化的业务流程、精细化的成本核算、集成化的信息系统支撑下,成本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就变成“水到渠成”。按照“可比”原则采取内、外部横向对标,同时历史数据纵向比较等方式,从实际中发掘尖子寻找标兵,寻找相对合理的成本水平作为标准。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层层分解细化标准,落实到部门中的每个岗位人员、业务流程中的每个环节,电力设施中的每项资产,建立多层级的标准体系,在应用中再不断完善修改标准系数,以达到切实地、科学合理地控制成本、挖潜增效的目的。
关键词 电网 成本 标准化
随着电网企业高速的规模化发展,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需要,电网企业经营管理与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开始暴露。由于电网企业对购、售电价没有自主权,定价权均由政府掌握,经营效益的好坏主要体现在其能否将企业内部资源合理高效进行配置和成本优化等方面。因此,在电网企业内部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成本标准化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主要探讨成本标准化体系在电网企业内应该如何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一、电网企业成本管理现状
电网企业是天然的地域性垄断行业,资本性支出巨大,形成规模庞大高度密集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大,维修运营成本费用可观。过去的成本预算控制一般都以上年实际数为基数乘以计划增长预期比例而确定,表面看似合理而实际存在很多的随意性与人为因素。
二、电网企业应该建立什么样的成本标准化体系
1,电网企业的主要成本
近些年来由于经济增长迅猛,电力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电力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电网建设成本也随之快速增加;面对日益庞大和复杂化的电网,所需的运营、维护成本也越来越多。从“大成本”理念出发,电网企业的主要成本包括购电成本、电网建设成本和输配电成本等。其中购电成本指购入电厂电源的电费成本;电网建设成本是电力设施及配套的基建、技改投入的成本;输配电成本包括电网维护修理成本、运营成本以及行政管理费用等。
2,哪些成本需要设置成本标准
(1)购电成本标准化。由于上网电价由政府制定,其控制主要通过经济调度等手段来实现,其中线损成本指购售电量之间的差额即损耗电量的购入成本可以建立线损成本标准,已达到降损增效的目的。各地区的综合线损率由于所属区域特性不同或者电价水平不同差异较大不利于互作比较和控制,将综合线损率细化分解后设置标准会更有利于减少损耗、控制成本。
线损标杆可分区域、分电压等级、分输变电线路、分台区定期计量统计电量损耗计算线损率,利用历史数据纵向比较分析同一对象(例如某个台区)的线损的波动,再横向比较与其相近的另外一个台区的线损指标,研究分析其变动和差异的原因,树立较为合理可行的线损率标杆作为标准实施或考核。
(2)电网建设成本标准化。随着近年来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网建设的复杂程度也愈来愈高,不能笼统简单地定一、两个大的标准,而应该按照工程实施对象的不同分门别类进行统计归类,例如对象可分为线路和变电站等。搜集整理输变电工程的建设、改造成本,计算比较每个工程所需单位变电容量造价、单位线路长度造价等成本数据,必要时还须进行敏感性分析考虑材料、土地等因素对工程造价标准的影响,综合考虑影响工程成本的各方面因素后设置工程成本标准定额或函数公式。
(3)输配电成本标准化。相对前述两种成本输配电较小,但在目前电网企业中可控性最强,建立成本标准化的迫切性也最强。输配电成本具体包括折旧费、电网运维成本、行政管理成本、后勤保障成本等。其中折旧费主要是电网建设、改造项目在投产后的使用年限内每年的摊销额,主要受工程成本造价标准和折旧率因素影响。
电网的维护和运营成本与电网的规模大小和复杂程度密切相关,规模大小一般以总变电容量和线路长度等指标计量,复杂程度则很难以指标参数量化计量。目前国内电网企业都是以电网安全可靠地供电为首要任务,因此可在国内或公司内部可以互作比较,分析比较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哪个区域的成本最优。运维成本可根据对象不同细分为变电站、线路等,变电站可再细分成变压器、开关、变电二次设备等站内主要设备。可以运维对象即电力资产为单位对所有的运维成本进行分类计量,在可比对象之间寻找建立成本标杆,例如500千伏线路每公里维护费用等。
电网企业的行政管理、后勤保障费用随着电网规模日益扩大也呈不断增长态势,建立合理行政管理费用标准和后勤保障配置标准显得尤为重要。在电网集团内部将各区域供电公司按规模大小分成若干等级,设置行政机关机构及岗位数量标准,人工成本标准、办公场所面积标准,行政办公用车辆标准,行政管理成本占总成本比重标准等。各供电公司再根据集团要求设置更为细致的费用标准,例如各部门人员配置标准、薪酬福利标准、岗位人员安全工具及劳保用品配置标准、办公场所面积标准、办公设备及耗材配置标准,物业管理费用标准、车辆配置标准、车辆修理耗油标准、公关接待标准、会议标准、宣传营销标准、公干差旅标准等。
三、建立成本标准化体系需要具备的条件
1,生产、经营业务流程必须固化、标准化
成本在业务运作的过程中产生,由业务驱动,因此成本的标准化必须建立在业务的有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的基础上。只有在标准的、有序的业务操作规程规范下,其中工时、耗材等资源耗费才能通过作业成本核算方法准确地被分类计量下来作为标准建立的参考。只有在业务流程优化,即减少其中低增值的环节和消灭其中不增值的环节后,成本才可能达到最低或控制在最优水平。
2,成本核算精细化,例如采用作业成本核算法
传统的财务核算仅仅核算总的成本,而对企业内部各个部门或业务事项或产品服务成本没有细分的核算数据。例如具体到抄表、收费、巡线等业务事项的成本,具体到每个变电站、线路甚至变压器、某段电缆的维护运营成本等数据均无法掌握了解,建立多层级细分化的成本标准就变成了“无米之炊”。各区域供电公司总的供电单位成本水平受所属区域的地理环境、政策、经济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差异较大且不具可比性,难以在公司内部建立通行、有效的标准加以推广和应用。为了建立成本标准化体系,必须建立详尽、细致、全面的成本核算体系,例如运用作业成本核算法对企业内部各业务分类进行核算;采用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综合最优理念核算不同资产对象的改造、维护、运营成本,依靠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数据树立成本标准。
3,信息系统平台建设业务支持度
成本标准化需要庞大的数据体系,例如成本数据、成本驱动因素数据和历史成本数据等,数据的录入统计分类计算维护都需要强人的数据库系统支持,并且数据起始并贯穿于企业内、外部各项业务流程,数据重复的录入、计算、统计和核对只会浪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只有系统间的集成与信息共享才能有效地支撑成本标准化体系的搭建、完善和运作。
四、电网企业如何开展成本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
从生产、营销等作业现场标准化建设开始,实施现场作业标准化管理,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及生产实践经验,制定一系列量化的标准规范现场作业人员的作业行为,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风险。逐步向管理、经营领域拓展,将企业中“散乱无序”演变成“规则有序”,逐渐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技术和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推广实施作业成本核算法,形成企业内部小到部门、科室和岗位,细到每个业务、作业的成本数据;同时构建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数据库,详细记录跟踪以各项资产为对象实施的建设、改造、检修、运行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发生的成本。
集成所有与成本相关的信息系统,包括作业成本核算信息系统、线损计量信息系统、工程建设信息系统、生产运行维护信息系统、固定资产信息系统等,实现所有“大成本”数据信息的互通与共享。
在标准化的业务流程、精细化的成本核算、集成化的信息系统支撑下,成本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就变成“水到渠成”。按照“可比”原则采取内、外部横向对标,同时历史数据纵向比较等方式,从实际中发掘尖子寻找标兵,寻找相对合理的成本水平作为标准。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层层分解细化标准,落实到部门中的每个岗位人员、业务流程中的每个环节,电力设施中的每项资产,建立多层级的标准体系,在应用中再不断完善修改标准系数,以达到切实地、科学合理地控制成本、挖潜增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