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h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是《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一条核心理念。探究教学现已成为科学教学的关键,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探究式学习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所认可。那么,教师在小学科学探究教学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就我在教学研究中的一些思考和大家作以交流。
  一、注重问题意识,缺泛分析整理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明显增强,如在引导学生进入探究活动之前,教师最常说的话就是“对于这个现象,你有什么疑问”、“针对这个现象,你还有什么问题”等等,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地提出自己的问题,这种现象非常好,但往往不注意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整理,以至于有些教师常常抱怨学生不会提问题,在课堂上“乱想”、“瞎问”。这样做的结果直接会导致学生提出的问题中可能有相当一部分探究价值不大的问题。
  所以在教学中我认为引导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还要及时整理问题,帮助学生选择问题,将课堂上能研究的、要研究的问题突出出来。比如《小车的运动》一课确定要研究的问题为: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像这样的问题都是可以通过观察、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比如“你家乡的各个季节有什么样的气候特征?”这些是不复杂的、可以通过观察、调查获得答案的问题。“你怎样治愈生病的小动物?”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不适合来让学生研究。其实,教师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整理,这不仅有利于让学生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同时也是对学生乐于提问这一行为的肯定和鼓励,从而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
  二、强调动手操作,疏忽动手动脑
  在现在的科学课堂上,教师都非常重视让学生亲自动手活动,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现在有些教师对于“动手做”的方式来学习科学在理解上过于片面,认为只要是科学学习都要动手,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许多动手的活动,以致于课堂上到处呈现出一派热热闹闹的忙碌景象,但是在看似热热闹闹的科学课课后学生的头脑却依然一片空白,并没有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太多实质性的培养和提高。其实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动脑和动手都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厚此薄彼,如在准备材料和具体的实验操作中,需要学生动手,而在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科学结论以及进行反思时都要让学生动脑。在该动脑的时候一定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动他们的脑筋,不能让动手占据动脑的时间。所以在让学生利用材料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不仅要让他们动手操作,更要组织学生在动手做实验之前要先思考,想清楚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对探究的问题作出书面计划。比如实验如何设计;实验怎么做?在实验中如何控制条件;做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在做对比实验时,如何通过有意识地改变某个条件来证明改变的条件和实验结果的关系。明白实验中只有一个条件不变,其他条件必须完全相同,才能进行实验。
  三、突出主体地位,淡化主导作用
  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因此,学生在探究活动这个大舞台上应成为“主角”,而教师则应成为学生探究道路上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处于“平等中的首席”这个位置,但这种角色的变化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的降低,甚至是无足轻重。因为学生由于认知水平等方面的限制,所以在探究活动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可是现在有些教师在学生探究活动中不清楚什么时候该进行指导,什么时候该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在课堂上甚至感到无所适从。有的教师认为以学生为主体就是一切要以学生为中心,那么在教学中学生就是上帝,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要依照学生所提议的进行,其结果常常是使课堂教学成了一种“放羊”。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是指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学生为主体并非排斥教师的指导,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完全可以给予必要的帮助,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把握好指导的时机和程度。如果在指导的时候介入过早,引导过多,就可能阻碍了学生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而教师不敢指导或过晚的指导则可能使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的状态,以致于削弱了学生继续深入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比如: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相对来说较差,教师指导的作用应该多一些,对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教师有必要给予指导,但在学生提出猜测,分析实验现象以及得出结论的时候,教师的指导应该少一些,学生能说的尽量让学生去说,学生能做的尽量让学生去做,教师绝不能越俎代庖,包办代替。
  四、重视课堂探究,忽视课后延伸
  当今科学课上教师已注重探究式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机会,特别是对班级中内向的学生,应给予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讨论和质疑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有效途径,学生正是在这种讨论和质疑中,思维水平得到快速提高的。但课后的拓展延伸却往往被忽视,合理有效地拓展延伸在认知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降落伞》一课中,在学生对“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进行实验的基础上,适时抛出问题:你能做一个降落伞把鸡蛋从楼上运到楼下吗?这是一个十分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拓展思维,综合运用自己学到的各种知识进行再一次的制作,有效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从各种角度去思考、去探究,让科学探究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积极性。
其他文献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是孩子们的乐趣所在,将"玩" 引入课堂,使学生对这种活动的动机和兴趣逐渐迁移到语文学习上,从中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探求语文教学进程中,我力求将"讲堂" 转变为"学堂",将机械重复的练习转变为生动活泼的游戏,让学生充分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为他们语文学习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尽管是"玩" 中学语文,但我们决不是追求形式主义。这里倡导的"玩" 是一种形式、一种途径,"玩"是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些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就出现学业落后、成绩不良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没有把那些好像是知识的‘地基’的基础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达到牢记终生的程度。”这些后进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学习积极性越来越小,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最终导致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苏霍姆林斯基通过实践证明,改变后进生的方法,“最有效的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通过阅读,“
“生活教育”是陶老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反映了他的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主张。生活教育理论对现代幼儿科学教育仍有着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笔者执教的幼儿园位于科教创新区,有着独特的科学教育环境。引导幼儿了解、接受这些科学知识,更需要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  一、来源与意义——“生活即教育”  纲要中指出:“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身边取材”。科学教育从周围的生活和环境中取材,让孩子觉得“科学并不遥远
情感教育旨在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它贯穿在各门学科的教育中。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每篇美文佳作无不凝聚着主人公或作者从生活中得来的情感体验,情感教育可谓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本文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情感教育的问题加以阐述,以期抛砖引玉。  一、以情唤情,激发情感  要发展学生的情思,教师必须具有真挚的感情,教师有了真情,才能做到以自己的感情去体会教材中的作者之情,再以之感染学生。
《幼儿园教育指南》指出:要重视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让幼儿能自主地选择游戏,决定游戏的玩法、材料、角色等。在幼儿园中我们又把游戏分为:区域游戏、创造性游戏等。其中,创造性游戏包含: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这三种游戏深受幼儿的欢迎。  “凡利用各种结构材料或玩具进行结构的活动都称之为结构游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结构游戏无论从材料、玩法还是在结构造型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
美术是一门以视觉形象为特点的学科,在美术教学中,教学范例的有效引领,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促进学生对绘画作品的理解和把握,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  一、当前小学美术教学范例的偏差和误区  1.范例的选择过于泛滥,偏离教学重难点  很多美术老师美术课上准备非常充分,精心选择了很多范画,一堂课花大量的时间欣赏,希望学生
作业是检验学生对已学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一种方法与手段。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各不相等、各具特点,表现形式各不相同,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教师要将每个学生视为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以往传统的教学,教师布置作业“一刀切” ,往往使后进生“吃不消” ,优等生
镜头一:刚结束了学校组织的创造性游戏评比,紧接着是体锻评比,接下来是环境评比,还要准备公开课……一个接着一个活动,让老师A觉得肩上的压力越来越大,心情也越来越烦躁,一点点小事就能让她大发雷霆,而且非常敏感。搞得配班阿姨和班级里的小朋友都觉得心情压抑,做事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就触动“雷区”。  镜头二:老师B是一名工作10多年的教师,应该说是工作的黄金时期,但是繁重又繁琐的工作让她对任何事情都越来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主动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成为真正的组织者、引导者,本着让学生主动提问、自主探索的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问题”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是生长新思想、新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写话的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在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乐读乐写,读写结合呢?关键在于立足文本,找出读写结合的最佳原点,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捕捉学生的真实感受,拓展写话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动笔,勤于表达。下面就小学低年级写话在教学中的训练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写在读前,赏文作比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