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为后马克思主义或当代激进左翼的代表性学者,朱迪斯·巴特勒的批判理论在国内学界的影响已经从女性主义扩展到了主体、政治和文化.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朱迪斯·巴特勒的批判理论一方面揭示了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症候,另一方面却凸显出概念与现实、理念与实践之间的内在矛盾.诚然,巴特勒的身体政治学和女性主义借用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甚至与马克思主义者分享了同样的批判立场和理论意图,但是却仍然由于客观性的匮乏成为了身份政治的理论奥援,错失了来自阶级社会及其内在矛盾的革命性.
【机 构】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杭州310018
【基金项目】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朱迪斯·巴特勒思想转向研究"(20YJC71007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后马克思主义或当代激进左翼的代表性学者,朱迪斯·巴特勒的批判理论在国内学界的影响已经从女性主义扩展到了主体、政治和文化.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朱迪斯·巴特勒的批判理论一方面揭示了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症候,另一方面却凸显出概念与现实、理念与实践之间的内在矛盾.诚然,巴特勒的身体政治学和女性主义借用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甚至与马克思主义者分享了同样的批判立场和理论意图,但是却仍然由于客观性的匮乏成为了身份政治的理论奥援,错失了来自阶级社会及其内在矛盾的革命性.
其他文献
摘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加快构建高水平开放新体制、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破解开放不足短板,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宁夏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陆路一类口岸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掣肘了宁夏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基于宁夏现有口岸发展情况,运用数量耦合方法研究一类口岸建设与宁夏开放型经济发展在时间序列上的耦合协调关系发现:一类口岸建设与宁夏开放型经济建设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和协调性,“十四五”时期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高等学校理工、经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其课程思政是高校公共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特点,从数学文化角度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资源,在课程的数学史、哲学思想和社会生活背景中找触点,将典型思政案例整合到教材知识点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科学精神、辩证思维、人生观、核心价值观,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思政实践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过程本质上是大运河相关文化记忆重构与文化空间生产的过程。文化记忆重构与文化空间生产的多维度交互,最终形成推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内生动力。依托文化表征性空间进行集体记忆建构,建设记忆之场推进空间生产实践,推动大运河文化记忆升华为国家记忆,通过“热”回忆实践促成空间表征传达,构成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逻辑遵循。该逻辑实现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文化记忆与空间生产的有效连结。秉持空间正义性原则,推动文化记忆和空间生产的互促与同构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方向。据此提出大运河国
克劳塞维茨对战争的理解并不受限于狭义的战争活动,而是涉及战争与政治、哲学等事物的广泛关联;与之同理,我们对克劳塞维茨理论的理解也并不能受限于狭义的军事理论,而是要将其放置在更为宽广的政治思想史背景之下.克劳塞维茨正好处在德国概念史中所谓的"鞍形期"或"语义学问题"的集中展现期,大致对应于当时欧洲政治现实及政治思想的剧烈转型期.这使得他在《战争论》中对战争的定义是复杂和充满矛盾的.通过上述研究进路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克劳塞维茨的理论及其内在张力,而且可以更好地管窥与理解(欧洲)现代国家形成时期的复杂状况.也
外语课程思政是高等教育“大思政”育人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一环。针对高校外语课程教学中存在教学主体思政意识不强、教学各维度思政融入不充分等问题,从教师队伍建设和课堂教学设计等维度提出了改进措施。通过“综合英语”课程中“The Man in the Water”的教学案例,具体阐述了基于“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的课程思政与外语教学全流程有机融合路径。这为探索课程思政与外语教学有机融合、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有益参考。
"美好生活"是哈特穆特·罗萨批判理论的研究主旨.罗萨在对"什么是美好的生活""为什么生活不美好"以及"如何实现美好生活"这三个问题的理论诠释中形成了"批判性美好生活观".其中,罗萨将美好生活定义为主体与世界的"共鸣"关系,这是其以往支持的"自治"基础上的发展,实现了对"什么是美好的生活"的建构性诠释的方法论转向.与此相应的是,罗萨在对"为什么生活不美好"的反思性诠释中经历了从"社会加速"到"动态稳定"的认知深化,但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加速"未失去其核心地位,而是以"增长""加速""创新"的概念三元组呈现其
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的提出不仅体现了满足人民需要、实现全民共享的工具理性,更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理性回归.基于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历程与实践,借鉴Penchansky和Thomas对可及性提出的五个维度,提出可获得性、可承受性、可匹配性的三维模式,分析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的产品供需不匹配、公共服务不均等、人才队伍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基于治理理论的视角,以价值引导为主线,从提高可获得性、保障可匹配性、完善可承受性三个层面,形成关于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的路径思考.
大数据时代到来,对证据和事实的关系需要重新审视.中国新时代司法体制改革的急迫性和必要性,在司法实践中突出地表现为以电子证据为核心的大数据证据新时代诉求.大数据证据是一种电子证据,具有特殊的事实认定机制,大数据的良好应用可以提升审判体系中事实认定的能力.以大数据和电子证据为主要特征的新证据时代变革,需要重点关注大数据证据的事实认定基本原理.在事实认定能力提升的目标要求下,大数据证据的良好应用有利于提高事实裁判者的司法认知能力,逐步形成从人工到智能的事实认定路径,但需要注意大数据在证据与事实关系之间的限度和保
摘要:基层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基础和支撑逐渐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以治理重心下移来夯实“中国之治”的基层根基也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党的十九大以来,治理重心下移更是被赋予新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将治理重心下移置于“结构—过程”范式下进行深入分析,其运行机制呈现出这样一个过程:国家层面上推进的治理结构的重塑规定着治理过程,主要表现在为治理主体设定行动框架和提供治理资源,进而影响
在告别民族主义的热望之后,尼采用大政治概念来分析并批判俾斯麦.尼采的俾斯麦批判实际上也正是他的现代政治批判.后期尼采将大政治挪为己用,意在克服现代政治的虚无主义实质.尼采的大政治不只是欧洲一体化或全球化政治,而且更主要的是一种价值政治或精神政治.无论是前期的分析,还是后期的化用,尼采都以超越于政治的文化和价值旨趣来衡量政治.现实政治没有接受价值战争的逻辑,没有服务于文化,这是尼采批判俾斯麦的真正理由.俾斯麦所理解的权力仅为权力意志的一种表现,对于俾斯麦的德国,尼采的权力意志哲学因而既提供了理解的路径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