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1-000-01
摘 要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体现出了一定的滞后性,存在着管理理念落后,运行机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历史以及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几点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 体育管理体制 改革 发展
体育管理体制是指体育管理机构设置、运行机制以及权限划分等体系与制度的全称。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举国体制”的体育管理体制,而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体育管理体制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新形势下,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显得势在必行。
一、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历史演进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自上世纪50年代起被称作“举国体制”,其含义为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的体育管理体制。建国早期的特定时期,体育事业的发展只能依靠计划经济体制的政府包揽。到了80年代,改革开放促进了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改革,体育体制改革也逐渐开始运量。1995年我国政府在体育法中确定了推进我国体育管理制度改革路线,我国体育事业得到了更多的重视。二十世纪末也迎来了体育体制自建国以来的最大改变,原国家体委被改组为国家体育总局,政府机构的调整对于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进入21世纪后,为完成奥运等各项目标,我国体育体制改革步伐放缓,“举国体制”一定程度上被加强,政府主导作用以及制度惯性得到了强化。这也使得我国体育管理制度改革已远远落后于市场经济改革的速度,成为了一个独立运行的系统,各种矛盾也逐渐凸显。
二、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体现出了一定的滞后性。1992年确立市场经济体制,而体育管理体制直至现在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例如运动员培养体系,对于运动员的培养过于重视专业训练,忽视义务教育。如今诸如退役体操运动员街头卖艺等新闻已数见不鲜,这也反映出了体制上的问题。不可否认“举国体制”对于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社会环境在不断变化,中国短短几十年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革,现行的体育管理体制既不符合体育发展的规律,也不符合市场发展的规律。新形势下,如果我们不积极响应时代发展,不对落后的“举国体制”进行改革,只会严重地伤害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三、现阶段我国体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每年花费数十亿元人民币用来培养精英运动员,重视竞技体育的发展而忽视了大众体育兴趣爱好以及强身健体的需求。目前我国训练场、运动馆等体育资源大多保留在政府部门手中,體育锻炼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长期以来我国体育事业过于依赖政治功能,这种管理理念已无法适应当今大众体育发展的需求。其次,运作方式上,行政机构与企业在体育经营管理中的关系极为复杂,严重制约了体育职业化发展。政府部门要平衡发展,商业机构追求利益最大化,两者角色发生利益冲突,政府体育部门身兼管办职能,是各项体育事业的直接规划与操办者,这也是我国体育体制发展所面临的重要内部冲突。例如目前饱受诟病的篮协,严重阻碍了CBA的职业化发展道路。此外竞技体育举国体制运作中,运动员自我价值目标实现与举国体制核心目标也存在着矛盾。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个人利益需无条件服从集体利益。随着价值观与内外制度环境的不断变化,多元化利益格局整合机制体现了矛盾。
四、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
(一)明确界定体育部门职能范围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可借鉴世界体育强国的做法,加强经济体育立法,明确界定体育部门的职能范围,划分俱乐部、运动员、投资者、中介人以及赞助商等各方的权力与责任;政府应当从管办一手抓的管理型政府模式向服务型政府模式转变,其主要职能应当变为制定规章、明确发展方向、组织引导以及沟通协调等宏观上的调控,调控手段应当以法律和经济政策为主,而不是目前的行政手段。
(二)转变管理目标
传统体育管理理念认为体育是为政治服务的上层建筑。而如今人们更希望能够从体育多元化功能中获取更多的情感体验,而不只是国家情怀。体育本质为健身娱乐,体育产业也应当是市场化与商业化,体育管理目标也应当从注重政治功能向发展体育多元化功能转变,让人们在体育中强身健体,获取体育运动的快乐,只有这样的管理体制才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三)构建公平效益兼顾的利益协调机制
目前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有着政府、社会以及市场三种发展主体,因而在利益协调上应当构建起公平效益的协调机制,打破传统国家利益为主的格局。只有构建起公平与效益兼顾的利益协调机制,才能够通过利益诉求满足来促进社会力量参与体育事业发展的主动性,保证我国体育事业获取更多的社会支持,促进体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
高效的运行机制建立是体育管理体制变革的具体表现。政府、社会以及市场三元发展主体结构模式下,体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需要结合不同发展主体与服务内容来选择,保证政府、社会与市场多元主体义务清晰、权利平等的管理系统;同时需合理把握“谁投资,谁管理,谁负责,谁受益”的原则,市场化程度高的项目交给市场,市场化程度低但具备发展前景的项目可由政府协助创造市场化条件,以此构建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的运行机制。
五、结束语
市场经济体制给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必须要结合我国基本国情,适应市场需求,明确发展方向,加快改革步伐,构建起具备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管理体制,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汉山.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综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11):93.
[2] 易剑东.中国体育体制改革的逻辑基点与价值取向[J].体育学刊.2011(1):14-25.
摘 要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体现出了一定的滞后性,存在着管理理念落后,运行机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历史以及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几点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 体育管理体制 改革 发展
体育管理体制是指体育管理机构设置、运行机制以及权限划分等体系与制度的全称。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举国体制”的体育管理体制,而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体育管理体制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新形势下,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显得势在必行。
一、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历史演进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自上世纪50年代起被称作“举国体制”,其含义为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的体育管理体制。建国早期的特定时期,体育事业的发展只能依靠计划经济体制的政府包揽。到了80年代,改革开放促进了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改革,体育体制改革也逐渐开始运量。1995年我国政府在体育法中确定了推进我国体育管理制度改革路线,我国体育事业得到了更多的重视。二十世纪末也迎来了体育体制自建国以来的最大改变,原国家体委被改组为国家体育总局,政府机构的调整对于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进入21世纪后,为完成奥运等各项目标,我国体育体制改革步伐放缓,“举国体制”一定程度上被加强,政府主导作用以及制度惯性得到了强化。这也使得我国体育管理制度改革已远远落后于市场经济改革的速度,成为了一个独立运行的系统,各种矛盾也逐渐凸显。
二、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体现出了一定的滞后性。1992年确立市场经济体制,而体育管理体制直至现在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例如运动员培养体系,对于运动员的培养过于重视专业训练,忽视义务教育。如今诸如退役体操运动员街头卖艺等新闻已数见不鲜,这也反映出了体制上的问题。不可否认“举国体制”对于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社会环境在不断变化,中国短短几十年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革,现行的体育管理体制既不符合体育发展的规律,也不符合市场发展的规律。新形势下,如果我们不积极响应时代发展,不对落后的“举国体制”进行改革,只会严重地伤害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三、现阶段我国体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每年花费数十亿元人民币用来培养精英运动员,重视竞技体育的发展而忽视了大众体育兴趣爱好以及强身健体的需求。目前我国训练场、运动馆等体育资源大多保留在政府部门手中,體育锻炼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长期以来我国体育事业过于依赖政治功能,这种管理理念已无法适应当今大众体育发展的需求。其次,运作方式上,行政机构与企业在体育经营管理中的关系极为复杂,严重制约了体育职业化发展。政府部门要平衡发展,商业机构追求利益最大化,两者角色发生利益冲突,政府体育部门身兼管办职能,是各项体育事业的直接规划与操办者,这也是我国体育体制发展所面临的重要内部冲突。例如目前饱受诟病的篮协,严重阻碍了CBA的职业化发展道路。此外竞技体育举国体制运作中,运动员自我价值目标实现与举国体制核心目标也存在着矛盾。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个人利益需无条件服从集体利益。随着价值观与内外制度环境的不断变化,多元化利益格局整合机制体现了矛盾。
四、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
(一)明确界定体育部门职能范围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可借鉴世界体育强国的做法,加强经济体育立法,明确界定体育部门的职能范围,划分俱乐部、运动员、投资者、中介人以及赞助商等各方的权力与责任;政府应当从管办一手抓的管理型政府模式向服务型政府模式转变,其主要职能应当变为制定规章、明确发展方向、组织引导以及沟通协调等宏观上的调控,调控手段应当以法律和经济政策为主,而不是目前的行政手段。
(二)转变管理目标
传统体育管理理念认为体育是为政治服务的上层建筑。而如今人们更希望能够从体育多元化功能中获取更多的情感体验,而不只是国家情怀。体育本质为健身娱乐,体育产业也应当是市场化与商业化,体育管理目标也应当从注重政治功能向发展体育多元化功能转变,让人们在体育中强身健体,获取体育运动的快乐,只有这样的管理体制才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三)构建公平效益兼顾的利益协调机制
目前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有着政府、社会以及市场三种发展主体,因而在利益协调上应当构建起公平效益的协调机制,打破传统国家利益为主的格局。只有构建起公平与效益兼顾的利益协调机制,才能够通过利益诉求满足来促进社会力量参与体育事业发展的主动性,保证我国体育事业获取更多的社会支持,促进体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
高效的运行机制建立是体育管理体制变革的具体表现。政府、社会以及市场三元发展主体结构模式下,体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需要结合不同发展主体与服务内容来选择,保证政府、社会与市场多元主体义务清晰、权利平等的管理系统;同时需合理把握“谁投资,谁管理,谁负责,谁受益”的原则,市场化程度高的项目交给市场,市场化程度低但具备发展前景的项目可由政府协助创造市场化条件,以此构建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的运行机制。
五、结束语
市场经济体制给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必须要结合我国基本国情,适应市场需求,明确发展方向,加快改革步伐,构建起具备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管理体制,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汉山.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综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11):93.
[2] 易剑东.中国体育体制改革的逻辑基点与价值取向[J].体育学刊.2011(1):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