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剪纸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块璀璨的瑰宝。学校以课题引领,打造剪纸特色教学,提出并立项了市级课题“山区小学开展剪纸教育的实践研究”。通过开展“快乐剪纸”教学活动,旨在吸引富有想象力的小学生从小热爱民族传统艺术。同时,举办“快乐剪纸”活动有助于学生个性与特长的发展,并有效拓展学生的创造与创新能力,积极改善学生的审美观念。在开展剪纸教学工作中,首先要鼓励、引导学生进行优秀剪纸作品的欣赏,进而全面激发学生对于剪纸的兴趣;其次,教学期间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剪纸技能;此外,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剪纸展示平台,不同家校之间也要就剪纸技巧进行积极的互动,不断培养学生的剪纸能力。
【关键词】剪纸素养;兴趣;技能;技巧;能力;素养
剪纸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块璀璨的瑰宝。我校以此为出发点,植根于教育之道、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植根于学校文化传统,提出了“和美教育”品牌,把剪纸艺术教育充分渗透到班级特色教育以及各种区域活动中,形成良好的氛围,体现我校的办学理念。为了更好彰显办学理念,我校以课题引领,打造剪纸特色教学,由此提出了“山区小学开展剪纸教育的实践研究”这个课题进行研究。在学校里开展“快乐剪纸”教学活动,旨在吸引富有想象力的学生从小热爱民族传统艺术,发展个性和特长、锻炼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下面,谈谈我校开展剪纸教学,提高学生剪纸素养的实践与探索的几点做法:
一、引导学生欣赏优秀剪纸作品,激发学生对剪纸的兴趣
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先为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剪纸作品,小学生在观看教师裁剪过程之后,将对剪纸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许多剪纸作品形似白描、线条细腻、运刀流畅,对于所剪人物和事物的细节把握非常到位,逐渐形成了作者的剪纸风格,体现文化的精髓与内涵。因此,学校应首先为学生创造一个优美的剪纸环境,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优秀剪纸作品的欣赏与品鉴。在欣赏剪纸作品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深深感受到剪纸艺术所特有的魅力,并在这一氛围中感受民族精神与气息。我校借助创文的东风,在大堂、楼道、展厅等挂上各种卡通剪纸作品,供学生欣赏,让学生抬头可见,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对剪纸的兴趣,有利于学校推行与普及剪纸教学活动。例如,笔者在参与剪纸社团时就做个这样一个活动,要求学生剪一个“喜”字时,顿时班里闹哄起来,许多学生纷纷发表,在“新娘的车上”“窗户上”“电视里”都看到这些“喜”字,而且“喜”字还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学生们兴奋极致。当创设的环境真正吸引学生的时候,就会有效地激起学生们的兴趣,从而更容易推动教学的进程,学生也更容易掌握一些技能。
二、引导学生观摩剪纸过程,逐步传授学生剪纸方面的技能
作为一种流行最为广泛的民间艺术形式,剪纸不仅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同时还有着鲜明的民族气息与风格。等到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剪纸技巧之后,笔者再引导学生进行各类剪纸作品的欣赏与品鉴,使得学生在观摩过程中深深体会到剪纸所特有的魅力。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我国博大精深的民间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更有信心来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对于剪纸艺术而言,它的题材大多源于大自然和百姓的日常生活。因而,学生在进行剪纸学习期间,要先要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并且要对身边新鲜的事物、景色做出细致地观察。在开展剪纸教学活动时,笔者先引导班里的学生进行各类物品与景色的观察。之后,从简单的线条、形状方面着手,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复杂花形的裁剪。比如,在进行窗花的裁剪学习期间,首先引导学生对窗花的线条、花形等要素展开细致的观察。随后,再根据学生的想象开展创作。具体裁剪过程中,笔者将相关的技巧传授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先裁剪出窗花的外部轮廓,再对窗花的中间部分进行细致的剪刻。
三、鼓励学生开展剪纸创作,增强学生的剪纸技能水平
學校通过组织一些趣味性的剪纸活动,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能启迪学生的心智,逐步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与能力。笔者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剪纸创作中来,使每一位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收获感。另外,通过与周围的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还能使学生不断地认识自己、提高自我。由于剪纸艺术来源于民间,并且剪纸的题材也主要来源于百姓的日常生活。因而,学校在组织剪纸活动期间,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比如,笔者将趣味剪纸活动的主题定为“纸杯装饰” ,学生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些图形、图案裁剪成各种形状,并对纸杯进行装饰。通过开展此类活动,既可以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剪纸技巧,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逐步培养起学生对剪纸的兴趣。
四、积极搭建展示平台,激发学生对剪纸的兴趣
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展示台”,引导、鼓励学进行剪纸作品的展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与生活阅历不同,因而学生的艺术素养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教师要利用“展示台”,对每一位学生的剪纸作品进行点评,让学生收获到学习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对剪纸的兴趣。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采取强制性的教学方法,这样一来不仅会打击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会导致学生对剪纸艺术产生抵触的心理。具体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对课堂上学生的情绪进行实时地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解决。另一方面,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并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生在完成剪纸作品之后,无论结果怎样,教师都应从学生的作品中寻找亮点,并予以学生相应的表扬与鼓励。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注重把学生的剪纸作品进行展览,用来装饰教室、美化环境,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剪纸的兴趣,同时还能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当学生在完成一幅作品之后,他们往往会与周围的同学说:“瞧! 这一幅是我的!”在每次展出作品时,学生们总要作一番评价,谁的好,谁的不好。教师要适时教育学生在欣赏别人的作品时,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鼓励不断提高学生剪纸能力。
五、不同家校之间要加强剪纸交流与互动,逐步增强学生的剪纸素养
家校合作,是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必经之路,我校在201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家长参与学校各方面的教育教学活动已成为家校互动的常态。因此,笔者以剪纸为纽带,作为家校沟通的切入点。为了让家长了解民间剪纸对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我们通过问卷、家长座谈、家教宣传栏、公开观摩活动等多种途径与家长互动,加大宣传力度。剪纸教学活动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和关注,家长们很快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家长们纷纷通过网络、图书、图片等多种方式寻找、 搜集了大量的民间剪纸故事、儿歌和剪纸作品等资料,并与教师一道,共同把剪纸教学普及、深化,从而更促进学生剪纸素养的养成与提高。比如,我们举办了以“昆虫大世界”为主题的剪纸比赛活动。为了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我们邀请到了小明的父亲,并裁剪了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没想到的是,竟然达到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在剪纸作品中,小蜻蜓栩栩如生,就连学生们都发出了惊叹,并且连忙说到:“我也要学习蜻蜓剪纸,我也向裁这样的蜻蜓。”由于受到了学生的认可与鼓励,这位爸爸耐心细致地对孩子进行了指导,孩子们剪出了蜻蜓、蝴蝶、小草、小花、小鸟、雪花、蚂蚁等等。许多家长结合我为学生设计的记录跟踪档案以及利用学生平时在学校了解到的剪纸知识与技能,在家里配合来指导孩子,进一步促进剪纸艺术活动的开展,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剪纸素养。
我校一如既往地开展剪纸拓展课程,逐步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适合学生学习的项目引入课堂,发展成学校特色课程。实践证明,通过做好剪纸资源的深度开发,并且将剪纸活动纳入到班级的特色教育工作中,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也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关键词】剪纸素养;兴趣;技能;技巧;能力;素养
剪纸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块璀璨的瑰宝。我校以此为出发点,植根于教育之道、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植根于学校文化传统,提出了“和美教育”品牌,把剪纸艺术教育充分渗透到班级特色教育以及各种区域活动中,形成良好的氛围,体现我校的办学理念。为了更好彰显办学理念,我校以课题引领,打造剪纸特色教学,由此提出了“山区小学开展剪纸教育的实践研究”这个课题进行研究。在学校里开展“快乐剪纸”教学活动,旨在吸引富有想象力的学生从小热爱民族传统艺术,发展个性和特长、锻炼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下面,谈谈我校开展剪纸教学,提高学生剪纸素养的实践与探索的几点做法:
一、引导学生欣赏优秀剪纸作品,激发学生对剪纸的兴趣
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先为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剪纸作品,小学生在观看教师裁剪过程之后,将对剪纸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许多剪纸作品形似白描、线条细腻、运刀流畅,对于所剪人物和事物的细节把握非常到位,逐渐形成了作者的剪纸风格,体现文化的精髓与内涵。因此,学校应首先为学生创造一个优美的剪纸环境,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优秀剪纸作品的欣赏与品鉴。在欣赏剪纸作品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深深感受到剪纸艺术所特有的魅力,并在这一氛围中感受民族精神与气息。我校借助创文的东风,在大堂、楼道、展厅等挂上各种卡通剪纸作品,供学生欣赏,让学生抬头可见,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对剪纸的兴趣,有利于学校推行与普及剪纸教学活动。例如,笔者在参与剪纸社团时就做个这样一个活动,要求学生剪一个“喜”字时,顿时班里闹哄起来,许多学生纷纷发表,在“新娘的车上”“窗户上”“电视里”都看到这些“喜”字,而且“喜”字还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学生们兴奋极致。当创设的环境真正吸引学生的时候,就会有效地激起学生们的兴趣,从而更容易推动教学的进程,学生也更容易掌握一些技能。
二、引导学生观摩剪纸过程,逐步传授学生剪纸方面的技能
作为一种流行最为广泛的民间艺术形式,剪纸不仅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同时还有着鲜明的民族气息与风格。等到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剪纸技巧之后,笔者再引导学生进行各类剪纸作品的欣赏与品鉴,使得学生在观摩过程中深深体会到剪纸所特有的魅力。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我国博大精深的民间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更有信心来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对于剪纸艺术而言,它的题材大多源于大自然和百姓的日常生活。因而,学生在进行剪纸学习期间,要先要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并且要对身边新鲜的事物、景色做出细致地观察。在开展剪纸教学活动时,笔者先引导班里的学生进行各类物品与景色的观察。之后,从简单的线条、形状方面着手,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复杂花形的裁剪。比如,在进行窗花的裁剪学习期间,首先引导学生对窗花的线条、花形等要素展开细致的观察。随后,再根据学生的想象开展创作。具体裁剪过程中,笔者将相关的技巧传授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先裁剪出窗花的外部轮廓,再对窗花的中间部分进行细致的剪刻。
三、鼓励学生开展剪纸创作,增强学生的剪纸技能水平
學校通过组织一些趣味性的剪纸活动,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能启迪学生的心智,逐步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与能力。笔者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剪纸创作中来,使每一位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收获感。另外,通过与周围的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还能使学生不断地认识自己、提高自我。由于剪纸艺术来源于民间,并且剪纸的题材也主要来源于百姓的日常生活。因而,学校在组织剪纸活动期间,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比如,笔者将趣味剪纸活动的主题定为“纸杯装饰” ,学生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些图形、图案裁剪成各种形状,并对纸杯进行装饰。通过开展此类活动,既可以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剪纸技巧,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逐步培养起学生对剪纸的兴趣。
四、积极搭建展示平台,激发学生对剪纸的兴趣
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展示台”,引导、鼓励学进行剪纸作品的展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与生活阅历不同,因而学生的艺术素养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教师要利用“展示台”,对每一位学生的剪纸作品进行点评,让学生收获到学习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对剪纸的兴趣。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采取强制性的教学方法,这样一来不仅会打击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会导致学生对剪纸艺术产生抵触的心理。具体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对课堂上学生的情绪进行实时地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解决。另一方面,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并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生在完成剪纸作品之后,无论结果怎样,教师都应从学生的作品中寻找亮点,并予以学生相应的表扬与鼓励。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注重把学生的剪纸作品进行展览,用来装饰教室、美化环境,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剪纸的兴趣,同时还能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当学生在完成一幅作品之后,他们往往会与周围的同学说:“瞧! 这一幅是我的!”在每次展出作品时,学生们总要作一番评价,谁的好,谁的不好。教师要适时教育学生在欣赏别人的作品时,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鼓励不断提高学生剪纸能力。
五、不同家校之间要加强剪纸交流与互动,逐步增强学生的剪纸素养
家校合作,是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必经之路,我校在201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家长参与学校各方面的教育教学活动已成为家校互动的常态。因此,笔者以剪纸为纽带,作为家校沟通的切入点。为了让家长了解民间剪纸对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我们通过问卷、家长座谈、家教宣传栏、公开观摩活动等多种途径与家长互动,加大宣传力度。剪纸教学活动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和关注,家长们很快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家长们纷纷通过网络、图书、图片等多种方式寻找、 搜集了大量的民间剪纸故事、儿歌和剪纸作品等资料,并与教师一道,共同把剪纸教学普及、深化,从而更促进学生剪纸素养的养成与提高。比如,我们举办了以“昆虫大世界”为主题的剪纸比赛活动。为了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我们邀请到了小明的父亲,并裁剪了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没想到的是,竟然达到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在剪纸作品中,小蜻蜓栩栩如生,就连学生们都发出了惊叹,并且连忙说到:“我也要学习蜻蜓剪纸,我也向裁这样的蜻蜓。”由于受到了学生的认可与鼓励,这位爸爸耐心细致地对孩子进行了指导,孩子们剪出了蜻蜓、蝴蝶、小草、小花、小鸟、雪花、蚂蚁等等。许多家长结合我为学生设计的记录跟踪档案以及利用学生平时在学校了解到的剪纸知识与技能,在家里配合来指导孩子,进一步促进剪纸艺术活动的开展,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剪纸素养。
我校一如既往地开展剪纸拓展课程,逐步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适合学生学习的项目引入课堂,发展成学校特色课程。实践证明,通过做好剪纸资源的深度开发,并且将剪纸活动纳入到班级的特色教育工作中,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也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