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我一个十二年,为你留住一个永远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lovele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個信息化的时代,《文苑》编辑部一直还保留着最原始也是最温暖的与读者互动的方式——写信。先来给大家看看我们收到的各种美丽的信件~

  有一天,编辑部收到一封很特别的来信,小编看过以后沉默了很久,心中似有一泓泉水慢慢渗出,清冽、甘甜。原来,是你长久而执着的陪伴,让我们走得更远。这封信的主人与《文苑·经典美文》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听小编慢慢道来~

  @李康:很难想象,我爱了一本杂志十二年,说出来都觉得这是一个奇迹。第一次遇见《经典美文》,是在2008年。那一天,我从高中放学到报刊亭买《萌芽》,却意外地被角落里的《经典美文》吸引。封面上,白底绿树、蓝天盖顶、碧水映天,上面打着一行小诗——时光若无其事地走着/梦想在时光里凌乱/我不管/你看/我已走过万水千山。雅致素净,静静地摆在书架上,第一眼,我就爱上了,这是一种美好的缘分。

  我惊艳于《经典美文》的文字之美,尤其是那些灵气十足的短诗和富含哲思的散文,对于成长中的我而言,启迪意义重大。没错,《经典美文》融入了我的生活中。我开始做《经典美文》美句摘抄,每次翻这些写满美句的小本子,我都分外感谢这些年一直坚持阅读《经典美文》的自己,于我而言,这是一笔丰盛的精神财富。
  还有来自《经典美文》资深编辑君莉姐姐的鼓励以及精美的纪念画册。快十年了,我到现在还舍不得写这个文苑纪念的本子。有时候,我认为,空白就是一种书写,留白即美。这也是我最喜欢的《经典美文》的气质和格调。

  告别学生时代后的我,海漂、北漂、新媒体漂、图书编辑漂、编剧漂……但是不管我漂在哪里,这些小本子我会一直带着它们闯荡世界,《经典美文》永远是我文字和心灵的故乡。

  PS:我好喜欢2019年的《文苑·经典美文》封面,又找到了最初的那份感动,白底、素净、雅致、自然、诗性,在阅读浮躁的时代坚守亲切的质朴之美,是为——文字感动生活。
其他文献
江水像一个苦行者  而梅樹上,一根湿润的枝条  钟情于你臂弯勾画的阴影  灰色山峦是更早的时辰  花朵醒来  石兽的脖子仿佛变长了  伸进春天,索要水
有时候我们到西堤去玩,坐小船两篙子就到了。西堤外就是高邮湖,我们那里的人都叫它西湖,湖很大,一眼望不到边。  湖通常是平静的、透明的。这样一片水,浩浩渺渺,湖上常常没有一只船,让人觉得有些荒凉,有些寂寞,有些神秘。  黄昏了。湖上的蓝天渐渐变成淺黄、橘黄,又渐渐变成紫色,很深很深的紫色。这种紫色使人深深感动,我闻到一阵阵炊烟的香味,那是停泊在御码头一带的船上正在烧饭。只听见一个女人高亮而悠长的声音
我读大学时,我爸几乎不打电话,有一天突然他打了电话过来,当时接电话的我特激動:『爸,怎么突然想起给我打电话了?』我爸回:『咦,怎么是你?哦!打错了!』然后就挂了……挂了……  初中报名注册,是我爸送我的。他讓我看行李,他去看我分到哪班。找了半天,满头大汗地来跟我说:『怎么没你名字,是不是没考上。』我吓到,急忙跑去看。我的名字就在第一位,我指着跟他说:『这不是我吗?』爸爸认真地看着:『原来你叫这个名
木心曾说过:“能做事就只是长途跋涉的归真返璞。”木心在十九岁的时候,以养病为由独自上莫干山,一个人住在家族废弃的大房子中,在两大箱书的陪伴下专心读书写文章。白昼天光一窗,入夜矿烛一支。从盛夏到寒冬,他撰写了三大篇论文——《哈姆·雷特泛论》《伊卡洛斯诠注》《奥菲斯精义》,却不为发表,不求成名。木心一生专注于自己的艺术,在颠沛流离中依然葆有一颗金刚不坏之心。木心不求名不求位,换来的是一辈子的“不合时宜
朋友送我一枚木瓜,置于案上,满室生香。  成熟的木瓜呈明媚的亮黄色,与梨不同,它的表皮有一层丰厚的油脂,触手温润光滑。更难得的是它有一种浓烈的芬芳,放在室内果香怡人,它的香气带有一种奶油般的香甜。《诗经·卫风》中有“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的诗句,可见远在先秦时期我国就有栽种木瓜的行为,在当时木瓜是与琼玉相提并论的美好事物,当日洛阳城内掷果盈车想必也有木瓜的身影。  中国有着极其悠久的香文化,所用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北風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陆游《除夜雪》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卢梅坡《雪梅·其二》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沁园春·雪》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提起《语文报》,相信很多读者都不陌生,可能顺手就从书桌里拿出来。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中学生校园文学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邱华栋、段华、洪烛、毛梦溪、江小鱼、雷霆、安武林等《语文报》重点中学生作者,因写作特长未参加高考直接保送上了武大、北大、南开、吉大等中国名牌大学,一时传为佳话。许多文学大家提起《语文报》,仍一往情深。  本期我们有幸邀请了“校园文学伯乐”任彦钧老师担任客座主编。任彦钧老师是语文
江南梅熟的七月,夜雨潇潇不歇  北国的人看了一场  生命里最盛大的雨季  他们不知  这场雨其实是穿越千年而来  点点滴滴,从古下到今  它落在蒋捷寥落的一生里  它落在晏几道相思的琴弦上  它打湿东坡的竹杖芒鞋  它浸润放翁的楼头杏花  它勾起容若的一往情深  它淹没李煜的流水长恨  它漫过白娘子的金山寺  也涨过李商隐的巴山秋池  它在綿绵不绝的长夜里  泅出心上的一点氤氲  原来这几千年不停
当我们读不懂“雨雪霏霏”,当我们读懂了它却不明所以,无法说出它的美,这便是没有把握门道。顾随先生所做的,正是通过寻常所知的文本,打破阅读中不知其所以然的障碍,带领我们一起探寻中国经典的原境界。他幽默明白的比喻,敏锐精辟的见解,恰如这炎炎夏日的一场飞雪,直令人灵台清明,豁然开朗。  ◇柳絮因风还是盐撒空中?  中学时代和下雪有关的课文,有两篇最有意思,讲的都是东晋人的故事。一是王徽之雪夜访戴,从今天
每次出门前收拾行李,总会犹豫带不带书,带几本書。由于至今没有学会很流畅地在多媒体上进行阅读,有可能的前提下,纸质书籍总是我的不二选择。    纸质书籍的弊端显而易见,太重、占地,在我毫无负重能力的情况下,在旅途中带书,显然不是明智之举。尚记得大学报到那天,行李中除了衣服和日用品,其余是二十几本旧书,引得同舍女生尽骇然,留下“此人必定饱读诗书”的错觉。其实那几乎是我的全部身家,守财奴似的搬到学校,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