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雪域高原,藏族、门巴族、珞巴族是小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他们创造了藏族同胞灿烂的古代文明。最近几十年间据西藏自治区考古学家调查、发掘证实,西藏历史上最早是以贝壳、盐巴、酥油、哈达、核桃、谷物、牲畜在物物交换中起到货币作用,西藏自元朝归入中国版图之后,元明两朝给西藏财政资助大量黄金白银,
商民也以上特产换取大量金银锭。随着西藏与内地、尼泊尔边境贸易日渐扩大,支付手段几乎都是金银锭。但对小额贸易来说,这些金块银锭存在着局限性,使用时极为不便,已不能适应当时市场贸易需要,于是一种而值实用的铸币通过边境贸易从尼泊尔流入西藏。此币也得到当时地方政府和商民的默许。西藏当时不具备铸币技术,因此地方政府决定借用尼泊尔铸的坦卡银币在西藏地区广泛流通。此借用币上没有国王名称和年号,加上年代久远已非常罕见了(见图1)。
随着西藏边贸不断扩大,两藏地方需要尼泊尔铸币逐渐增多,地方政府决定直接请尼泊尔驻藏商团代铸银币,用同等重量的银两换取铸币商同等重量的银币,不收加工费(地方政府忽视了不收加工赞的川意)。尼泊尔先后在1640-1791年铸出几十种代铸银币。由于不收加工费,尼泊尔铸币商就靠掺铜来牟取暴利,掺铜量大,成色不一,商民挑剔使用,引起市场混乱,给地方政府带来极大经济损失,以至造成藏、尼银钱争端,成为1791年尼泊尔大规模入侵西藏的借口。在清政府反击下,1792年5月打败了入侵的尼泊尔军队,结束了长达150年之久的藏尼银钱贸易。藏尼战争使清政府认识到,在西藏地区鼓铸官钱维护国家统一十分必要。
1763-1793年,西藏地方政府在驻藏大臣的主持和监督下,先后三次试铸银币。笫一次试铸币工艺和形念是仿造尼泊尔茂哈银币,币面上反复有梵文连“扎”字字样,多达十六字。第一二次试铸币币而首次出现“甘丹颇章、确来朗杰”藏文铭文,背文为吉祥如意。第三次试铸币名为“久松雪阿、久松雪柱、久松雪堆”三利一年份,多种版别,以上年份部分珍稀币利,见图2。
1793年清政府在西藏建立了钱法,设立了造币机构,即宝藏局。清政府根据西藏商民习惯用银钱“在内地通川铜质通宝制钱情况下,允许西藏铸用银钱以便民用……”这充分说明了清政府对西藏事务的重视。西藏以白银作为流通主要货币在中国少数民族货币史上尚属首次,同年宝藏局铸造全藏文银呈样币一套三种面值(因为无汉文,呈报清中央政府未获批准)。以上年份部分珍稀币种见图3。
1796年,清政府设宝藏委员会,加强对西藏铸币事务的监管,首铸汉藏文对照乾隆宝藏五十八、五十九、六十、六十一年银样币、流通币各一套三种面值,多种版别。其中乾隆宝藏六十一年属不存在年号银币。由于路途遥远,乾隆六十年退位改年号为嘉庆的消息未传至西藏,地方政府几个月之后收到驿报后,乾隆宝藏六十一年银币已铸出并参与流通。之后地方政府传令收回此币,改铸嘉庆宝藏元年币。以上年份乾隆宝藏五十八年大中小样币、五十九年异版银币,六十年大样,六十一年银币存世量稀少。以上年份部份珍稀币种见图4。
1796-1820年宝藏局先后铸嘉庆宝藏元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八年、九年、二十四年、二十五年银币,面值一钱,多种版别,其中嘉庆宝藏元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银币存世量稀少。由于清政府驻藏大臣对西藏铸币监管时紧时松,造成嘉庆宝藏八年、九年银币上的汉字变得十分拙劣,缺笔少划,正面汉字间的如意文也去掉了。尤其很珍罕的嘉庆宝藏六年银币是宝藏局铸造银币中唯一一枚有汉、满、藏三种文字对照银币属珍稀币种。以上年份部分珍稀币种见图5。
1821-1840年宝藏局铸道光宝藏元年、二年、三年、四年、十五年、十六年银币,多种版别。八思巴文银币一枚,多种版别,其中道光宝藏元年、三年、十五年、十六年,八思巴文字银币存世量稀少。以上年份部分珍稀币种见图6。
1844-1929年随着大清王朝国势衰弱,清政府对西藏事务监管也逐渐放松,驻藏大臣没有按大清政府所制定的钱法章程对西藏铸币进行监管。之后,几乎放弃了对西藏铸币的监管权,西藏地方市场流通的货币日渐减少。
1850年地方政府为补充币源又增加铸造出大量全藏文“甘丹颇章”一钱五分章嘎嘎布银币,此币到1929年共铸出几十个版别之多。同年“久松雪柱”银币第一次改版,铸出多种版别。
1890-1896年地方政府铸造出“久阿尼雪、久阿尼阿”银币多种版别。后藏造币厂也铸造出后藏银币8个版别以上。
大约1860年,印度卢比银币和多种版别外国银元入侵川、滇、青、甘、藏城乡市场,扰乱了西藏地区金融与秩序。为捍卫国家主权,1902年大清中央政府决定在四川铸造大量川铸藏元(即四川卢比光绪头像银币)三种面值(多种版别)参与市场流通,最终将印度卢比银币和多种版别外国银元驱逐出境,维护了国家利益(见图7)。
1909-1910年,地方政府铸造格桑章嘎、宣统元年套币三银、三铜,多种年份,多种版别。1908年铸双章嘎银币,多种版别。以上年份部分珍稀币种见图8。
1910年驻藏大臣查封了西藏当时的地方造币厂,并重铸宝藏币。从此,清政府又恢复了对西藏铸币事务的监管,同年铸宣统宝藏币两银、两铜多种版别(其中包括样币)。清朝政府随着辛亥革命的枪炮声倾覆,宣统宝藏银币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停铸了。宝藏局从此消失(见图9)。
(未完待续)
(责编:丁 丑)
商民也以上特产换取大量金银锭。随着西藏与内地、尼泊尔边境贸易日渐扩大,支付手段几乎都是金银锭。但对小额贸易来说,这些金块银锭存在着局限性,使用时极为不便,已不能适应当时市场贸易需要,于是一种而值实用的铸币通过边境贸易从尼泊尔流入西藏。此币也得到当时地方政府和商民的默许。西藏当时不具备铸币技术,因此地方政府决定借用尼泊尔铸的坦卡银币在西藏地区广泛流通。此借用币上没有国王名称和年号,加上年代久远已非常罕见了(见图1)。
随着西藏边贸不断扩大,两藏地方需要尼泊尔铸币逐渐增多,地方政府决定直接请尼泊尔驻藏商团代铸银币,用同等重量的银两换取铸币商同等重量的银币,不收加工费(地方政府忽视了不收加工赞的川意)。尼泊尔先后在1640-1791年铸出几十种代铸银币。由于不收加工费,尼泊尔铸币商就靠掺铜来牟取暴利,掺铜量大,成色不一,商民挑剔使用,引起市场混乱,给地方政府带来极大经济损失,以至造成藏、尼银钱争端,成为1791年尼泊尔大规模入侵西藏的借口。在清政府反击下,1792年5月打败了入侵的尼泊尔军队,结束了长达150年之久的藏尼银钱贸易。藏尼战争使清政府认识到,在西藏地区鼓铸官钱维护国家统一十分必要。
1763-1793年,西藏地方政府在驻藏大臣的主持和监督下,先后三次试铸银币。笫一次试铸币工艺和形念是仿造尼泊尔茂哈银币,币面上反复有梵文连“扎”字字样,多达十六字。第一二次试铸币币而首次出现“甘丹颇章、确来朗杰”藏文铭文,背文为吉祥如意。第三次试铸币名为“久松雪阿、久松雪柱、久松雪堆”三利一年份,多种版别,以上年份部分珍稀币利,见图2。
1793年清政府在西藏建立了钱法,设立了造币机构,即宝藏局。清政府根据西藏商民习惯用银钱“在内地通川铜质通宝制钱情况下,允许西藏铸用银钱以便民用……”这充分说明了清政府对西藏事务的重视。西藏以白银作为流通主要货币在中国少数民族货币史上尚属首次,同年宝藏局铸造全藏文银呈样币一套三种面值(因为无汉文,呈报清中央政府未获批准)。以上年份部分珍稀币种见图3。
1796年,清政府设宝藏委员会,加强对西藏铸币事务的监管,首铸汉藏文对照乾隆宝藏五十八、五十九、六十、六十一年银样币、流通币各一套三种面值,多种版别。其中乾隆宝藏六十一年属不存在年号银币。由于路途遥远,乾隆六十年退位改年号为嘉庆的消息未传至西藏,地方政府几个月之后收到驿报后,乾隆宝藏六十一年银币已铸出并参与流通。之后地方政府传令收回此币,改铸嘉庆宝藏元年币。以上年份乾隆宝藏五十八年大中小样币、五十九年异版银币,六十年大样,六十一年银币存世量稀少。以上年份部份珍稀币种见图4。
1796-1820年宝藏局先后铸嘉庆宝藏元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八年、九年、二十四年、二十五年银币,面值一钱,多种版别,其中嘉庆宝藏元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银币存世量稀少。由于清政府驻藏大臣对西藏铸币监管时紧时松,造成嘉庆宝藏八年、九年银币上的汉字变得十分拙劣,缺笔少划,正面汉字间的如意文也去掉了。尤其很珍罕的嘉庆宝藏六年银币是宝藏局铸造银币中唯一一枚有汉、满、藏三种文字对照银币属珍稀币种。以上年份部分珍稀币种见图5。
1821-1840年宝藏局铸道光宝藏元年、二年、三年、四年、十五年、十六年银币,多种版别。八思巴文银币一枚,多种版别,其中道光宝藏元年、三年、十五年、十六年,八思巴文字银币存世量稀少。以上年份部分珍稀币种见图6。
1844-1929年随着大清王朝国势衰弱,清政府对西藏事务监管也逐渐放松,驻藏大臣没有按大清政府所制定的钱法章程对西藏铸币进行监管。之后,几乎放弃了对西藏铸币的监管权,西藏地方市场流通的货币日渐减少。
1850年地方政府为补充币源又增加铸造出大量全藏文“甘丹颇章”一钱五分章嘎嘎布银币,此币到1929年共铸出几十个版别之多。同年“久松雪柱”银币第一次改版,铸出多种版别。
1890-1896年地方政府铸造出“久阿尼雪、久阿尼阿”银币多种版别。后藏造币厂也铸造出后藏银币8个版别以上。
大约1860年,印度卢比银币和多种版别外国银元入侵川、滇、青、甘、藏城乡市场,扰乱了西藏地区金融与秩序。为捍卫国家主权,1902年大清中央政府决定在四川铸造大量川铸藏元(即四川卢比光绪头像银币)三种面值(多种版别)参与市场流通,最终将印度卢比银币和多种版别外国银元驱逐出境,维护了国家利益(见图7)。
1909-1910年,地方政府铸造格桑章嘎、宣统元年套币三银、三铜,多种年份,多种版别。1908年铸双章嘎银币,多种版别。以上年份部分珍稀币种见图8。
1910年驻藏大臣查封了西藏当时的地方造币厂,并重铸宝藏币。从此,清政府又恢复了对西藏铸币事务的监管,同年铸宣统宝藏币两银、两铜多种版别(其中包括样币)。清朝政府随着辛亥革命的枪炮声倾覆,宣统宝藏银币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停铸了。宝藏局从此消失(见图9)。
(未完待续)
(责编:丁 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