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的教学理念的确立、课程理论的变革,新的教学技术和手段的应用,必将引起学科教学从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编写、教学方式到教学评价等一系列的改革。本文阐述了当前化学教学改革的几个热点问题。
【关键词】教学改革 课程理念 网络教学 创新教学
作为科学教学的化学教学,其功能已不只是传授和继承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还应是将化学知识作为一种载体,培养社会责任感,促进人生观、世界观主价值观的形成,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当前素质教育已进入关健时刻,课程教材改革和高考方式改革正在同步进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到一个民族存亡和兴衰的高度,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认为要关注这些变革,要适度从应试教学中解脱出来,去思考并实践化学教学的改革。
1.两大课程观走向融合
20世纪我国的化学课程曾在"学问中心"或"学科中心"和"社会中心"或"经验中心"两大课程观之间摆动,如"以硫酸、玻璃、雪花膏"为题材的教材、"三酸二碱"式教材是"社会中心"课程的教材,而人教社的"甲种本"、"乙种本"和"高级中学必修.选修"化学教材是"学问中心"课程观的教材。"学问中心"课程观,它的特点是把教学内容学问化、专门化、结构化,抽取学科的"精髓",重视概念、原理,强调化学的知识学科结构和逻辑结构,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有利于知识的继承和智能的发展,培养学科的精英。"社会中心"是由杜威的经验主义课程发展而来,其特点是"实用性、综合性、课题性、实践性",强调学生的知识从经验中来,"学以致用",常以实用化工和社会或自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来组织教材,如"硅酸盐工业"、"日益贫乏的水资源"。有利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培养社会责任心和价值观,但不利于化学学科知识结构的建立,易导致基础学力的下降。化学教育不但要促进人的智力发展,而且要促进情感的发展,"使人的能力全域发展"。因此,必须将"学问中心"和"社会中心"两大课程观融合,走向"学生中心"的人本主义课程观。
2.教学目标走向多维化
化学教育已不是学科知识的教学,而教育的化学,其教学目标不应局限于学科的本身,而应该包括教学和教育的目标。①知识、技能:在义务教育初中化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以及重要应用。②能力、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和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使他们能综合应用化学和其他学科知识、技能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③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育他们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勤奋、坚毅、合作等优良品德。上述目标包括了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和态度六个维度。
3.学习方式走向多样化
通常的学习方式有三种:接受式学习、发现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接受式学习是学习者阅读文本、观看音像、倾听讲解获得知识的方法。发现式学习也叫探究式学习是指人们通过对自然、社会现象或科学实验、文字材料的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并对这种解释进行交流、检验与评价的过程。体验式学习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实践、训练,对情感、行为、事物的内部认识,最终习得某些可以言说或未必能够言说的知识,掌握某些技能、养成某些行为习惯和某些情感、态度和观念的过程。三种学习方式在完成教学目标时,其功能各不相同。
我们一惯重视接受式学习,而忽视发现式学习,更缺少体验式学习,新的课程计划的实施和新教材的使用,将要求我们对三种学习方式进行有效的组合,加大发现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的比重。
4.教材开发走向校本化
一纲一本,千人一面的教育局面正在打破,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个性。"教材"不等于"教课书",广义的教材应该是教师在教学行为中所使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包括教课书、各种辅助教材、视听教材、电子教材等等,围绕教课书的教学资料应当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自编教学资料、自制教学仪器,优化各种教学资源。
新的课程标准把课程按其功能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基础型课程是国家课程使用统编必修教材培养学生的基础性学力,拓展型课程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相结合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研究型课程是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力和研究性学力。校本课程可教育专家和学科专家指导下由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开发,校本教材的编写要结合学校的实际、社区的资源,发挥自身的优势。化学教学资源丰富,可编写多种校本教材如:化学新进展、化学工艺、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研究性课程等。
5.课堂教学走向开放化
传统的学校课堂即是教堂,教师即是布道者,知识的传授是在封闭式的课堂中进行的,这种"教师中心"、"学生中心"和"教材中心"三中心的教学结构将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多中心的、开放式的教学结构,在这种结构中自然、社会和网络都是课堂,学校教学资源、自然教学资源、社会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资源必须合理优化,发挥最大的教育功能。在新型教学结构中,学生要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化学研究性课程的开设,课堂已经不再局限于教室,学生要走向自然界去调查资源、调查环境;走进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走进化工厂调研化工生产;去科研机构、大专院校访问专家、教授,获得指导;进入图书馆、因特网查阅资料。可谓处处是课堂,处处有教材。
6.网络教学走向普及化
目前,多媒体辅助教学还没有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只不过是把教学过程更加具体化、细致化和人性化,这种方式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传递式教学,与网络时代的互动式教学是大不相同。网络教学至少具有如下特点:网络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在网上可以最新教学资源,并实现资源的共享;网络作为一种学习的媒体,可实现跨越进度、跨越时空的教学,可实现与他人合作学习与分享学习成果,网络环境下可以实现全新的互动式的教学,可完全实现个性化的学习。网络环境下,每个人是信息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共享者。
【关键词】教学改革 课程理念 网络教学 创新教学
作为科学教学的化学教学,其功能已不只是传授和继承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还应是将化学知识作为一种载体,培养社会责任感,促进人生观、世界观主价值观的形成,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当前素质教育已进入关健时刻,课程教材改革和高考方式改革正在同步进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到一个民族存亡和兴衰的高度,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认为要关注这些变革,要适度从应试教学中解脱出来,去思考并实践化学教学的改革。
1.两大课程观走向融合
20世纪我国的化学课程曾在"学问中心"或"学科中心"和"社会中心"或"经验中心"两大课程观之间摆动,如"以硫酸、玻璃、雪花膏"为题材的教材、"三酸二碱"式教材是"社会中心"课程的教材,而人教社的"甲种本"、"乙种本"和"高级中学必修.选修"化学教材是"学问中心"课程观的教材。"学问中心"课程观,它的特点是把教学内容学问化、专门化、结构化,抽取学科的"精髓",重视概念、原理,强调化学的知识学科结构和逻辑结构,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有利于知识的继承和智能的发展,培养学科的精英。"社会中心"是由杜威的经验主义课程发展而来,其特点是"实用性、综合性、课题性、实践性",强调学生的知识从经验中来,"学以致用",常以实用化工和社会或自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来组织教材,如"硅酸盐工业"、"日益贫乏的水资源"。有利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培养社会责任心和价值观,但不利于化学学科知识结构的建立,易导致基础学力的下降。化学教育不但要促进人的智力发展,而且要促进情感的发展,"使人的能力全域发展"。因此,必须将"学问中心"和"社会中心"两大课程观融合,走向"学生中心"的人本主义课程观。
2.教学目标走向多维化
化学教育已不是学科知识的教学,而教育的化学,其教学目标不应局限于学科的本身,而应该包括教学和教育的目标。①知识、技能:在义务教育初中化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以及重要应用。②能力、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和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使他们能综合应用化学和其他学科知识、技能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③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育他们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勤奋、坚毅、合作等优良品德。上述目标包括了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和态度六个维度。
3.学习方式走向多样化
通常的学习方式有三种:接受式学习、发现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接受式学习是学习者阅读文本、观看音像、倾听讲解获得知识的方法。发现式学习也叫探究式学习是指人们通过对自然、社会现象或科学实验、文字材料的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并对这种解释进行交流、检验与评价的过程。体验式学习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实践、训练,对情感、行为、事物的内部认识,最终习得某些可以言说或未必能够言说的知识,掌握某些技能、养成某些行为习惯和某些情感、态度和观念的过程。三种学习方式在完成教学目标时,其功能各不相同。
我们一惯重视接受式学习,而忽视发现式学习,更缺少体验式学习,新的课程计划的实施和新教材的使用,将要求我们对三种学习方式进行有效的组合,加大发现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的比重。
4.教材开发走向校本化
一纲一本,千人一面的教育局面正在打破,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个性。"教材"不等于"教课书",广义的教材应该是教师在教学行为中所使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包括教课书、各种辅助教材、视听教材、电子教材等等,围绕教课书的教学资料应当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自编教学资料、自制教学仪器,优化各种教学资源。
新的课程标准把课程按其功能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基础型课程是国家课程使用统编必修教材培养学生的基础性学力,拓展型课程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相结合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研究型课程是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力和研究性学力。校本课程可教育专家和学科专家指导下由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开发,校本教材的编写要结合学校的实际、社区的资源,发挥自身的优势。化学教学资源丰富,可编写多种校本教材如:化学新进展、化学工艺、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研究性课程等。
5.课堂教学走向开放化
传统的学校课堂即是教堂,教师即是布道者,知识的传授是在封闭式的课堂中进行的,这种"教师中心"、"学生中心"和"教材中心"三中心的教学结构将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多中心的、开放式的教学结构,在这种结构中自然、社会和网络都是课堂,学校教学资源、自然教学资源、社会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资源必须合理优化,发挥最大的教育功能。在新型教学结构中,学生要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化学研究性课程的开设,课堂已经不再局限于教室,学生要走向自然界去调查资源、调查环境;走进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走进化工厂调研化工生产;去科研机构、大专院校访问专家、教授,获得指导;进入图书馆、因特网查阅资料。可谓处处是课堂,处处有教材。
6.网络教学走向普及化
目前,多媒体辅助教学还没有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只不过是把教学过程更加具体化、细致化和人性化,这种方式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传递式教学,与网络时代的互动式教学是大不相同。网络教学至少具有如下特点:网络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在网上可以最新教学资源,并实现资源的共享;网络作为一种学习的媒体,可实现跨越进度、跨越时空的教学,可实现与他人合作学习与分享学习成果,网络环境下可以实现全新的互动式的教学,可完全实现个性化的学习。网络环境下,每个人是信息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共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