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轻松的课堂中实践个性化阅读教学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ydi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行个性化阅读是关注学生主体性的一种具体表现,是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阅读方式,其目的在于不想让缤纷多姿的文本内容衍化为千人一腔、千篇一律的同一种结论,不想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艺术形象被抽象为几条枯燥干瘪、琐碎沉闷的概念,也不想让质疑问难在唯书唯上面前怯懦畏惧,不敢再有丝毫浪漫的想象。这就要求因人而异、因文而异,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阅读、理解,把不同的看法、独到的见解尽情表达出来。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个性化的表达、个性化的想象,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而富有个性地阅读。
  1尊重个性化的独特体验
  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把“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视为“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之一。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再加上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所以决定着他们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教师要尊重他们独特的见解和感悟,鼓励学生个性解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如学习《落花生》,有的学生提出:现在是市场经济,要善于展示自己、推销自己,像花生那样默默无闻,恐怕连份合适的工作都找不到。所以在当今社会里,苹果、石榴也值得我们学习。教师课堂生成资源,让正反双方以此辩题展开论辩。通过讨论,学生达成共识:我们应该做既有体面更对人们有用的人。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不断修正错的,接受对的,摈弃旧的,吸收新的,在吸取与扬弃中自觉变换思维模式,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和审美情趣。
  2激发个性化的表达欲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引导、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多元解读。如教学《凡卡》一课,凡卡最终的命运会是怎样呢?我把这个问题留给了学生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的情感被激活了,他们思维活跃,各抒己见。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自由选择练笔内容:a、谈读后感;b、我和凡卡比童年;c、续写《凡卡》。
  这次练笔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触动。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凡卡悲惨命运的根源,并懂得在那样黑暗的社会里,凡卡注定摆脱不了悲惨的命运,体会到了凡卡孤苦伶仃、痛不欲生的思想感情,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3强化个性化的“阅读反思”
  施蒂尔纳在《虚构文本的阅读》中认为:“文本作为一个文本空间,其中各种潜伏的联系无限制地增衍。从读者的角度看,这种文本乃是一种反思的空间,或反思的媒介。读者可以对它一步步探讨,却无法穷尽。”无疑,学生凭借文本,并与之对话,不再只是寻求统一的建构,而是还包含着对权威的批判与挑战。在批判他人、批判自我中达成一种新的视野融合。新课标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学生阅读文本之后,应引导其通过强化反思,活跃课堂,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如一位教师在教完《麻雀》一课后,总结道:“课文通过描写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拯救小麻雀,歌颂了一种崇高伟大的母爱精神。”而学生听后质疑道:本文没有一处提示这只麻雀的性别,怎么肯定是“母爱”而不是“父爱”呢?对于学生的疑问和反驳,教师感到愕然。细细读来,在字里行间找不出这只麻雀的雌性特征。作为一种泛指,学生的质疑还是有道理的。这一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激起了大家思考的兴趣,学生们顿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师生都比较认可这样的表达方式——表现了一种伟大而崇高的亲子之爱。
  4注重个性化阅读的延时评价
  因为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新颖、独特、有创意的见解常常会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顿悟”和“靈感”,倘若过早地对一个可能有着多种答案问题的回答给予终结性的评价,势必扼杀了其他学生创新与发散思维的火花。运用延时评价,能让更多的同学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产生更多、更美好的创新灵感,使个性思维和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发展。如一位教师让学生找出“麻雀、老虎、狮子、狐狸”中不属同类的一个词,学生轻而易举地说出“麻雀”,理由是老虎、狮子和狐狸都是兽类,而麻雀是鸟类。教师不急于评价,进一步问:“还有其他原因吗?”于是又有学生说:“麻雀有翅膀,会飞;其他三种没有翅膀,不会飞。”教师继续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学生说:“麻雀爱吃粮食,老虎它们爱吃肉。”“麻雀是母亲下的蛋孵出来的,另外三个不是。”“麻雀只有两只脚,其他三个却有四只脚。”……试想,如果教师即时评价而不是延时评价,学生能有如此富有个性的思维和多角度、有创意的见解吗?
  5放飞个性化的灵动想象
  文章不是无情物,作者在创作时,不管选取什么题材,也不管运用什么表现形式,他们都着力抒发着内心的情感,表达着内心的体验。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设计开放而富有弹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等,通过想象去进行个性化阅读。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当学生谈到“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树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就是林中那只可爱的小鸟,你能告诉大家你在唱些什么吗?”学生想象的翅膀展开了,有赞美家园环境舒适的:“我的家在祖国的南方,这儿四季如春,空气清新,天空晴朗,河水清澈。榕树妈妈无私地为我们奉献一切,用它那丰盛的食物哺育着我们,用它那巨大的树冠保护着我们,为我们遮风挡雨……”有歌唱自己生活幸福的:“我是一只无忧无虑的画眉鸟,清晨伴着太阳高歌,给寂寞的乡村带来勃勃生机……”有发出诚挚邀请的:“远方的朋友,请到‘鸟的天堂’来!这儿远离污染的空气,远离被猎人捕杀的危险,远离那乱砍滥伐,破坏鸟类家园的人们……”还有向人类发出呼吁的:“人类啊,请救救我的同伴们,拯救它们,就是拯救人类自己啊!”这样把握契机,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想象丰富,真正理解了课文的内涵。
  6激励个性化的阅读积累
  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个性化阅读的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阅读主体是否具有宽广的阅读视野。《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大语文观已是语文课改的方向。学生的语言等各方面的积累不应该局限于课本、课堂,而应面向生活、社会中的各个领域。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每个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些学生凡事总喜欢问个“为什么”,就要向他们介绍一些科普类读物;有些学生对故事特别喜爱,就可以向他们介绍一些名著;有些学生习作水平较高,可以向他们推荐一些同龄人的优秀作文。这样尊重个性、有选择性的阅读,可以促使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更加敏捷、丰满。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2《语文课程标准》
  3《新课程中教学技能的变化》
其他文献
【摘要】 有学者说“女性遭遇强奸时递避孕套是保护自己最好的方法”笔者对此不以为然。因为,此说法将犯罪与正常的性行为混同,混淆了是非、伦理及价值观等问题。逻辑的混乱可能动摇社会稳定的基石。强奸案有既遂、未遂和中止三种情形,这与受害人个体素质、自身的知识及防卫对策是否正确等因素有关。近年强奸案受害人和行为人皆有趋于低龄化的势态,预防再次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给予受教育者正确的知识是教育的王道和执教者的职
期刊
英语的语感对英语教学和英语的运用起着重要作用。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它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人们对英语语言法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是经过反复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语言实践,正如球类运动员要打好球必须熟悉球性,游泳运动员要有良好的水性,搞音乐的人要有良好的乐感一样,要学好
期刊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诱导学生学习数学,并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尤为重要。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只要把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提起来了,就不愁学生不喜欢学数学。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爱学习,这点是值得我们不断去研究的一个问题。那么,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激
期刊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来说的,强调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强调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助;“探究学习”(发现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强调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实行“自主学习”,教师必须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创造性,善于“放权”;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
期刊
【摘要】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体现新课标的总体方向,引导小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情感体验;鼓励学生自我解读,强调交流互动;开展合作学习导中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体验、感悟。  【关键词】 新课改 小学生 阅读教学    自从推行新课程改革以来,重知识,轻能力和素养的思想已经在不断的改变。新课程更重视学生的能力和素养的培养,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出百
期刊
英语新标准的实施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自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创造性地学习。在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已不是单一地讲解语言知识、语法句型,而应巧妙地创设各种语言环境,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载体,使学生在一定的英语情境中轻松愉快地学会英语,同时把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学活、学扎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新课程标准实施三年来,很多教师已接受了新
期刊
语文美育是指以语文教育中美的因素去教育學生,陶冶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小学阶段的课文都是经过专家们精心挑选的文字优美的文章。在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如果教师能够细心地发掘其中美的因素,对于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塑造学生的灵魂是可以产生巨大的效果的。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
期刊
小学生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小学生产生情绪激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变成沉重的负担。”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动”起来。根据这些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就此谈几点做法。  1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情境是一堂语文课的“小天地”,它是教师用生动形象、亲切感
期刊
电磁感应现象是电磁学中最重大的发现之一,它显示了电、磁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对其本质的深入研究所揭示的电、磁场之间的联系,对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建立具有重大意义。电磁感应现象在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以及电磁测量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若闭合电路为一个n匝的线圈,则又可表示为:式中n为线圈匝数,ΔΦ为磁通量变化量,单位Wb,Δt为发生变化所用时间,单位为ε为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单位为V。因磁通量变化
期刊
小学生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小学生产生情绪激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变成沉重的负担。”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动”起来。根据这些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就此谈几点做法。  1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情境是一堂语文课的“小天地”,它是教师用生动形象、亲切感
期刊